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微血管病变之一,DN所致的肾衰竭是DM患者致死的原因之一.据报道发达国家,如英国2型DN患者已占终末期肾病患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30%,而在美国约占45%[1].由于临床DN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绝大多数患者都在较短时间内进入ESRD.因此,早期治疗对控制和延缓DN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多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可先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多年而存在[1].在IR早期进行干预,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这已被最近的HOPE试验所证实[2].近年,IR对肾脏疾病的影响也受到了广泛重视.IR与糖尿病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仅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M)的三大并发症之一,是造成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大约20%~30%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N,其中一部分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如未进行特别干预,在有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的1型糖尿病人中约80%于10~15年内发展为临床肾病,2型糖尿病人约为20%~40%.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DN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病因.在我国,因DN而最终导致ESRD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DN的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可有效地延缓疾病进展.因此,深入认识DN的发病机制,并对其发病的关键环节进行干预,不仅可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减轻国家在卫生经济费用方面的负担也有重要意义.目前DN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近年有研究发现microRNA(miRNA)在基因中的调控作用可能成为DN一个新的诊断标志及治疗靶点[1].本文就miRNA在DN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内质网应激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美国家,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病因[1].在我国,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DN也上升至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病因的第2位[2],发展至肾衰竭的比例为20%~40%[3].因此,研究DN的发病机制和相应的干预措施将为人类带来巨大的健康收益.目前有多种学说试图对DN的发病机制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与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最常见的原因.糖尿病肾病所致的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且糖尿病肾病在大多数国家也是成为肾衰竭的主要原因[1].糖尿病的病程延长和代谢控制紊乱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DN发展到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的过程可以延缓,但不可逆.根据美国肾脏病数据统计(USRD),1996年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DN占36.39%;1998年日本报告ESRD患者中DN占35.7%;2000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透析移植登记工作组ESRD患者中DN占13.5%;2003年Wrenger等报告,透析患者ESDN占36%,主要为2型糖尿病.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血液净化中心统计1998年新进入透析患者中ESDN占4.78%,2003年ESDN占15%.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重要病因[1].我国DN患者占.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总数的15%,且逐年递增[2].但其病理生理机制极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交系DN小鼠动物模型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研究DN发病机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约有30%的Ⅰ型DM和40%Ⅱ型DM会并发DN。在欧美发达国家,D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首位原因,我国DN也已上升为ESRD的第2位或第3位原因。据国际糖尿病联盟(LDF)统计,全世界DM患者可能已达到2.85亿人,据2008年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23  
糖尿病 (DM)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化 ,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DM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目前 ,全球DM病人已达 1 .5亿 ,预测 2 0 2 5年可达 3亿。我国2 0 0 2年DM病人约 40 0 0万 ,90 %以上为 2型DM。糖尿病肾病 (DN)是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 ,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欧、美、日本的统计资料表明 ,目前DN已跃升为终末期肾病 (ESRD)的首位原因 ,占 35 %左右。据 1 999年统计 ,东北三省透析病人中DN占 1 7.6% ,在原发病中排第二位。进一步探讨DN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坚持医疗监护和…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性微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欧美等发达国家DN是ESRD的首位原因(30%~40%)[1],在我国位居第2位[2]。本科自2005年开始,采用黄葵胶囊联合小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近10年来,糖尿病肾病患者快速增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疾病。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DN约占终末期肾病(ESRD)的50%,已成为尿毒症的首位原发病;在我国约占25%~40%,是患者血液透析的重要原因。因此,及时发现与防治DN,对于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近年来,DN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首位病因.在我国,DN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成为仅次于慢性肾炎引起ESRD的第二大原因,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水平.DN患者体内复杂的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一些细胞因子的产生使其比其他肾脏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进一步研究DN的发病机制,制定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当前糖尿病和肾脏病领域十分急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平消固精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是30%~50%及5%~10%[1].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早期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最终进展为慢性肾衰竭,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在美国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中,DN占了1/3,在我国比例也在逐渐增多.虽然DN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但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在2000年12月~2003年6月间,笔者运用平消固精汤治疗早期DN 22例,另外设20例单用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DN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是发达国家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病因,也是我国中老年人ESRD的主要病因。提高DN的认识与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DN的流行病学、临床与病理诊断、易感基因、生物标志物及其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述评,同时对DN治疗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提出新的认识,以引起同行重视。  相似文献   

16.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西方国家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病因[1].其发病机制迄今未明.一般认为与高血糖及其引起的代谢紊乱、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有关.近年来,某些生长因子在D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促纤维化活性的下游效应因子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DM)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在进入肾透析治疗的患者中,糖尿病导致终末期肾病患者仅次于继发肾脏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无肾病)及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观察应用胰岛素治疗后血清CRP水平的变化。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其中糖尿病(无肾病)为DM组40例,糖尿病肾病组为DN组60例。将DN组患者随机分组,口服糖适平组为DN1、胰岛素治疗组为DN2共治疗12周。选取正常对照组(NC)30例,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CRP水平。结果:NC、DM组、DN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2.90±1.8)mg/L、(5.8±3.2)mg/L、(9.2±5.6)mg/L逐渐升高,血清CRP水平与总胆固醇(TC)(r=0.510,P<0.01)、空腹血糖(FBG)(r=0.29,P<0.01)呈正相关。血清CRP在DN2组胰岛素治疗前后分别为(9.30±3.78)mg/L、(4.78±2.11)mg/L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1);DN1组糖适平治疗前后(9.04±4.9)mg/L、(8.30±1.8)mg/L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DM(无肾病)及DN组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且DN经胰岛素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迅速上升。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亦是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DN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引起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 disease,ESRD)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DN)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疾病( ESRD)最常见的原因,约占ESRD患者的40%~50%[1-2].然而,D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治疗措施有限,目前就DN的诊断而言,传统的肾活检由于具有一定的创伤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尿白蛋白的检测又存在特异性不高的缺陷[3].因此,筛选早期、更准确的DN生物标志物不仅有助于更好地阐明DN的发生机制,且对DN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检测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