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 factor,NGF)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体外实验对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应用半固体培养法连续14d观察不同浓度的NGF、BDNF及NGF +BDNF组合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情况.结果:体外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神经营养因子的组间和组内比较显示,100μg/L BDNF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作用最明显.BDNF+NGF联合组在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方面未见协同效应.结论:NGF、BDNF二者皆有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作用,100μ g/L BDNF组诱导迁移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复合神经营养因子应用于大鼠视神经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复合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的作用。方法60只健康成年大鼠、体重200~225g、雌性,随机分为对照组、CNTF治疗组、BDNF治疗组及复合神经营养因子(CNTF+BDNF)治疗组。各组又分为7、14、21d3个时间组,每组5只大鼠,每只动物进行单眼实验,另外一眼为正常对照。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7d后做成视神经损伤模型。4组术后分别向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CNTF、BDNF、CNTF+BDNF。按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将动物灌注固定。做全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每张视网膜距视乳头1mm部位随机取4个视野拍片,对每个视野中标记的RGCs进行计数,求平均值,计算视神经损伤后玻璃体腔内注射不同药物、不同时间所剩余的RGCs数。结果视神经夹伤后各组RGCs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与对照组相比,CNTF治疗组、BDNF治疗组及CNTF+BDNF治疗组7、14、21d各组RGCs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且CNTF+BDNF治疗组RGCs数亦明显多于单独应用一种神经营养因子的CNTF治疗组、BDNF治疗组(P<0.01)。结论在对大鼠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中,应用CNTF+BDNF明显优于单独应用一种神经营养因子(CNTF或BDNF)。  相似文献   

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参与机体情绪和认知功能至关重要的调节因子,能够促进脑内神经发生和突触发育。在抑郁患者及抑郁动物模型中,BDNF前体(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precursor,proBDNF)和前肽水平升高,BDNF成熟体(mature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BDNF)水平降低;抗抑郁药物治疗后,能够抑制proBDNF以及BDNF前肽的表达,促进mBDNF/proBDNF蛋白比值的升高。目前临床常见抗抑郁药的抗抑郁作用多依赖于BDNF及相关蛋白的信号转导。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BDNF及其相关因子在抑郁症中的作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复合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轴突的形态和纤维数目变化的作用。方法60只雌性健康成年SD大鼠、体重200~225 g,随机分为对照组、CNTF治疗组、BDNF治疗组及复合神经营养因子(CNTF+BDNF)治疗组。各组又分为7、14、21 d 3个时间组,每组5只大鼠,每只动物进行单眼实验,另外一眼为正常对照。四组制成视神经损伤模型后分别向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CNTF、BDNF、CNTF+BDNF。按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将动物灌注固定。完整取下视神经,固定,包埋,切片处理后进行图像分析,对正常大鼠视神经内的轴突数和夹伤后大鼠视神经内的轴突数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视神经轴突计数结果显示各组轴突数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与对照组相比CNTF治疗组、BDNF治疗组及CNTF+BDNF治疗组7、14、21 d各组轴突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且CNTF+BDNF治疗组轴突数亦明显多于单独应用CNTF治疗组、BDNF治疗组(P<0.01)。结论在对大鼠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中,应用CNTF+BDNF明显优于单独应用CNTF或BDNF。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减轻慢性不可预见刺激(CUS)致大鼠抑郁行为是否与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有关.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G),模型组(MG),丙戊酸钠灌胃正常组(VAPC)和丙戊酸钠灌胃模型组(VAPM).以开场试验和强迫游泳试验评价大鼠焦虑抑郁行为;采用常规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大脑皮质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CG组相比,MG组大鼠开场试验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明显降低,强迫游泳试验不动时间显著延长,MDA含量升高,SOD及CAT活力明显下降,海马BDNF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给予丙戊酸钠可明显阻遏上述变化,但对正常大鼠无明显影响.结论:CUS致大鼠焦虑抑郁行为与体内氧化及抗氧化失衡,海马BDNF表达减少有关;丙戊酸钠能阻遏这种变化,从而显示减轻CUS所致大鼠焦虑抑郁行为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扬  董文心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10):623-627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主要通过增加脑内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的浓度、增强单胺类神经的功能而起效,但这一机制不能很好地解释抗抑郁药存在的起效时间长等现象.近年提出,抗抑郁药可能还通过增加海马区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起效.抗抑郁药能增加受试动物海马区BDNF基因表达,抑郁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其血清BDNF水平上升;BDNF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也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抗抑郁药可能还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酸化cAMP反应序列结合(cREB)蛋白,最终使BDNF基因表达上调.这一机制的提出为抑郁症生物学病因的阐明提供了必要信息,同时也有助于抗抑郁新药的开发,为研制安全、有效的新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室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7d龄SD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后行 8%低氧吸入 2 5h形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伤后 0、1和 4h分别向脑室注射0 5 μgBDNF ,观察对脑水肿、皮层和海马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伤后即刻给予BD NF减轻脑水肿、防止MDA过量产生和细胞凋亡增加的效果最为显著 ,伤后 4h给予效果较差。结论 BDN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皮层和海马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以早期应用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黄酚脂质体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黄酚脂质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海马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暂时性阻断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腹腔注射大黄酚脂质体10.0,1.0,0.1 mg·kg-1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BDNF和GFAP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黄酚脂质体可显著提高BDNF的表达,降低GFAP的表达,减轻海马损伤,其中以10.0 mg·kg-1组大黄酚脂质体的作用最为明显(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应用大黄酚脂质体对海马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的表达,降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吗啡依赖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大鼠吗啡精神依赖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大鼠连续6d腹腔注射吗啡10mg/kg,诱导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形成。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内BDNF的表达。结果经6d吗啡训练后,吗啡组在伴药侧的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O.01)。吗啡组大鼠海马内BDNF的阳性细胞数、平均光密度值分剐为(99.18±15.85)、(188.29±22.4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01±9.53)、(73.28±13.36)(P〈0.01,P〈O.01)。结论BDNF在慢性吗啡处理大鼠海马内的表达上调,证实BDNF参与了慢性吗啡依赖生物学过程,推测BDNF可能在精神依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付美红  李海涛 《安徽医药》2012,16(6):717-72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在脑内形成的一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通过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TrkB、P75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同时修复受损的神经元。BDNF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是通过下调钙离子浓度,减小Bax/Bcl-2比值,对抗NO毒性等途径实现的。该文介绍了BDNF的基本作用及其与脑缺血的相关作用研究,综述了BDNF的应用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慢性应激对小鼠脑中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并探讨了性激素降低是否参与此过程 .性成熟完整雄性小鼠和去睾丸小鼠接受慢性应激 6 0d ,完整动物海马和大脑皮层中神经营养因子3(NT 3)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而且NT 3在海马齿状回的降低呈现某种程度的特异性 ,此外 ,齿状回颗粒细胞的形态退化在整个脑中也最为明显 ;去睾丸应激动物海马和大脑皮层中BDNF和NT 3蛋白水平较完整动物进一步降低 ,尤其是海马齿状回NT 3蛋白水平的降低与其他脑区相比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 ,同样 ,慢性应激引起的大脑皮层和海马特别是齿状回的神经元退化进一步被去睾丸恶化 .结果表明 ,慢性应激可抑制脑中NT 3和BDNF蛋白表达 ,去睾丸可使这种变化进一步加剧 ,海马齿状回对应激神经毒性较为敏感 ,提示 :脑中BDNF和NT 3蛋白水平降低与慢性应激过程中大脑形态退化密切相关 ;性激素降低在应激诱导的大脑退化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新生Wistar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l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通过阻断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右侧颈总动脉45分钟制备脑缺血模型,设置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组新生鼠不同时点海马CAl区脑组织BDNF的动态变化及3组光镜下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脑组织病理改变:预缺血组病理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轻。(2)BDNF表达: 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BDNF表达在再灌注后3h开始增高,12h达高峰,24h开始下降,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天降至假手术组水平。结论新生鼠脑缺血预处理早期可诱导海马CAl区BDNF表达和合成增加,对防止再次严重的脑缺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可能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内源性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应用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程度评价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情况。方法取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自体神经组和硅胶管组,每组10只。自体神经组将剪断的10 mm神经缝合于原处,硅胶管组用10 mm医用硅胶管桥接神经缺损,正常组不手术。饲养4个月,于脊髓腰膨大处取材,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各组脊髓前角内均有BDNF表达,表现为点状红色荧光,均匀弥漫分布,胶质细胞内及周围均有分布,未染出神经元。光密度正常组>自体神经组>硅胶管组。结论应用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程度可以评价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情况。  相似文献   

1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家族中的重要成员。BDNF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在各种神经的生长发育以及再生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DNF在抑郁症及其并发症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BDNF、BDNF受体和信号转导通路在抑郁症以及糖尿病、脑卒中、产后、慢性疼痛等并发抑郁症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 17β 雌二醇替代治疗对卵巢切除大鼠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 (NO)和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 (eNOS)的影响。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经双侧卵巢切除术 ,假手术组作为对照 ,术后 3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模型对照组 ,17β 雌二醇(0 .1mg·kg-1·d-1)和溶媒 (芝麻油 )皮下注射治疗组 ,处理 6周 ,记录大鼠的血压、心率、子宫重量 ;检测血中雌二醇的含量 ;亚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心肌匀浆中NO含量 ;Westernblot分析心肌中eNOS及eNOS调节蛋白小凹蛋白 1(caveolin 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7β 雌二醇治疗组的心率 (314± 16次 分 )较其他各组低 ,与溶媒对照组比较 ,雌二醇替代治疗组心肌匀浆中NO的含量增加一倍 ,eNOS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1) ,而作为eNOS的内源性抑制物caveolin 1的表达却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雌激素替代治疗直接增加卵巢切除大鼠心肌eNOS的表达量以及NO的产生 ,减少抑制eNOS活性的小凹蛋白 1表达。  相似文献   

16.
张珍珍  位慧芳  张勇  张辉 《安徽医药》2023,27(8):1507-1511
目的观察海马内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对大鼠脑卒中后抑郁的改善作用,并探究其对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cAMP/CREB/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2022年 1―3月选择 SPF级 SD雄性大鼠 9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 80只制备脑卒中后抑郁( PSD)模型,余 15只为假手术组。将 PSD造模成功的 64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PSD组、无序干扰组、 BDNF干预组、激活剂组和抑制剂组。造模成功 2h后,给予无序干扰组和 BDNF组大鼠分别注射含无序干扰序列的慢病毒载体和含 BDNF的慢病毒载体,激活剂组和抑制剂组分别给予皮下注射 for skolin和 SQ22536,假手术组和 PSD组注射等量含 5%二甲基亚砜的生理盐水。采用糖水实验和敞箱实验评估大鼠抑郁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 PCR(RT-qPCR)检测各组海马组织 BDNF相对表达水平,苏木精 -伊红( 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去甲肾上腺素( NE)和 5-羟色胺( 5-HT)含量,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区 cAMP、pCREB、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 PSD组、无序干扰组、 BDNF组糖水消耗量[( 42.69±2.18)%、(42.84±2.29)%、(71.66±3.04)%比( 90.34±3.28)%]、方格穿行次数[(13.72±0.97)次、(13.98±0.75)次、(23.17±1.47)次比( 39.66±1.45)次]和竖起修饰次数[( 9.14±0.45)次、(9.52±0.53)次、(12.96±0.75)次比( 18.65±1.12)次]减少, BDNF相对表达量( 0.62±0.13、0.69±0.09、1.68±0.16比 2.62±0.32)降低,且 BDNF组高于 PSD组和无序干扰组( P<0.05); HE染色结果显示, PSD组和无序干扰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相似,数目减少,排列紊乱; BDNF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增加,排列基本紧密,形态基本规则;假手术组比较, PSD组、无序干扰组、 BDNF组 NE、5-HT水平降低,且 BDNF组高于 PSD组和无序干扰组( P<0.05)。与假手术组与比较, PSD组、无序干扰组、 BDNF组、抑制剂组和激活剂组 cAMP、pCREB、BDNF水平降低,且 BDNF组和激活剂组 >PSD组、无序干扰组和抑制剂组( P<0.05)。结论海马内注射 BDNF对大鼠 PSD症状、海马神经元病理均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 cAMP/CREB/BDNF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方琪  董万利  徐耑  张正春  袁霞  蒋建华  倪健强 《江苏医药》2006,32(12):1101-1102
目的 研究脑梗死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NT-3)及受体mRNA和相关蛋白质表达变化。方法 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观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mRNA和相关蛋白质的动态变化。结果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NT-3及受体mRNA和相关蛋白质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恢复期逐渐上升;急性期NGF与BDNF及其受体mRNA和相关蛋白质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恢复期无明显表达。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时NGF与BDNF及其受体mRNA和相关蛋白质表达增加,而NT-3及受体mRNA和相关蛋白质表达在缺血初期下降,提示缺血早期NT-3可增加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更年期妇女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探讨更年期妇女抑郁程度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更年期妇女405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AMD进行评分及分组,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5名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32.3%(131/405).有抑郁症状组与无抑郁症状组比较,HAMD分值、血清BDN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更年期抑郁症妇女HAMD分值与血清BDN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497,P<0.01).结论 近1/3更年期妇女存在抑郁症状,其抑郁程度与BDNF水平负相关;血清BDNF水平可作为判定更年期妇女抑郁程度及抗抑郁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营养因子(NTFS)中的一种,其在神经元损伤后再生修复和防止神经细胞退行性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表明,BDNF对限制脑缺血后分解代谢产物所产生的损伤级联反应有重要作用。本就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未来前景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对β-样淀粉蛋白(amyloidβ,Aβ)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NT)在h UCMSCs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con)、Aβ溶剂对照组(v-con)、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h UCMSCs-con)、Aβ损伤组(injury),以及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h UCMSCs)。双侧海马CA1区定位注射Aβ制备阿尔茨海默样学习记忆障碍大鼠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通过硫堇尼氏体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区形态;通过ELISA分析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结果侧脑室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改善Aβ损伤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对抗Aβ损伤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增加Aβ损伤大鼠海马组织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对抗Aβ的神经毒性作用,改善Aβ损伤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神经保护作用与增加海马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