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DIL805A膨胀相变仪、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X射线衍射和拉伸试验等研究了TRIP钢贝氏体区(360~440℃)等温处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贝氏体区等温温度影响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与残奥中碳浓度,是决定TRIP钢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试验钢在800℃×180 s+400℃×300 s处理条件下,可得到17%残余奥氏体,其碳含量为1.5%,此时可获得较佳的相变诱发塑性和较好的强韧性配合,其强塑积可达到31 200 MPa.%。  相似文献   

2.
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海涛  唐荻  刘强  刘仁东  严玲 《上海金属》2007,29(5):155-159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贝氏体等温转变后TRI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RIP钢在贝氏体转变区400℃~440℃下保温120~300 s,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不断增多、残余奥氏体碳含量大致呈降低趋势。TRI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主要以薄膜状、粗大块状和细小粒状的形态存在。粗大块状的残余奥氏体稳定性最差,薄膜状次之,细小粒状最稳定。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不足,或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偏高造成碳含量的不足,都会导致TRIP钢综合成形性能的降低。此外,贝氏体等温处理时间过长,渗碳体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从而降低了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TRIP1000钢的连续退火工艺及组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低碳硅锰钢进行了一系列的两相区退火和贝氏体区等温处理,通过拉伸试验测试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采用X-Ray衍射分析方法检测了热处理后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对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两相区退火温度为820℃,贝氏体区等温温度为420℃,等温240 s时,TRIP1000钢呈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三相组织,晶粒大小为2~4μm,残余奥氏体及其碳含量较高,TRIP1000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强塑积达到23088 MPa·%.  相似文献   

4.
含钒钛TRIP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钒、钛的TRIP钢在780℃退火3min,然后分别在400℃、425℃和475℃贝氏体区等温100s和300s,研究了不同贝氏体等温温度和等温时间对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钒、钛的高铝TRIP钢随贝氏体等温时间的延长,总伸长率、均匀伸长率均增加,屈服强度升高而抗拉强度下降。复合加入强碳化物元素钒、钛有降低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的作用。475℃等温处理时抗拉强度最高,达到991.5MPa,总延伸率为17.42%。  相似文献   

5.
熊杰  黄健  史文  李麟 《上海金属》2013,(2):7-11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膨胀仪和MTS拉伸试验机等实验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含V高强度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TRIP钢热处理后组织细小,细晶强化对机械性能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作用。两相区退火温度越高,组织中铁素体含量越少,且贝氏体转变速率越快。随着贝氏体等温时间延长,组织中贝氏体量增多,马氏体量减少,残余奥氏体量及其碳含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或趋于平稳的趋势。试验钢经800℃×3 min+400℃×3 min工艺处理后,可获得最大残余奥氏体量,体积分数达到20.6%,其碳含量为1.19 wt%,该工艺下试验钢可获得最佳力学性能,抗拉强度高达1 052 MPa,延伸率24%,强塑积达到25 248 MPa%。  相似文献   

6.
含钒TRIP钢热变形后在350~450℃等温处理30min,研究卷取温度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等温温度的升高,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的量以及残余奥氏体中碳浓度先增加后减少.断后伸长率、最大力非比例伸长率和应变硬化指数表现出与此类似的变化趋势.450℃等温处理时析出的渗碳体对延性和应变硬化指数有不利影响.热轧TRIP钢的卷取温度为400℃时将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倪晋尚 《铸造技术》2014,(11):2538-2540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RD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含钒TRIP800钢板在等温时效过程中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试验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受到贝氏体等温处理温度的影响,当处理温度为370410℃时,残余奥氏体含碳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当温度高于410℃时,含量下降;当处理温度低于410℃时,试验钢的伸长率、强塑积和屈服强度在贝氏体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在410℃时力学性能达到最佳;钒元素的添加增加钢中碳化钒的析出量,提高钢的力学性能;通过和双相钢相比,TRIP钢均匀变形能力更好。  相似文献   

8.
系统研究了等温淬火温度和等温时间对传统单步和两步等温淬火工艺处理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ustempered Ductile Iron,ADI)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80~380℃等温淬火时,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贝氏体组织逐渐粗化;随等温温度升高,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其含碳量越多。等温淬火温度对ADI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通过调整等温淬火温度可以获得不同力学性能等级的ADI。与传统单步ADI相比,两步工艺等温淬火ADI贝氏体组织更细小,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和残余奥氏体碳含量更高。两步等温淬火工艺能有效提高ADI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但不利于伸长率和冲击韧性提升。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Al系TRIP钢,采用390、410、430和450 ℃温度进行热模拟实验,分析四种贝氏体处理工艺对钢板力学性能和组织比例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伴随实验温度的提高,铁素体体积分数呈升高趋势,马氏体+贝氏体+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不断下降。在410℃~430℃温度范围内,钢中残余奥氏体和残奥中碳含量有最佳值,此时力学性能指标也最理想,强塑积达到24.7 GPa%。钢中残余奥氏体与残奥中碳含量的乘积与塑性指标呈比例关系。实验同时表明:Al元素完全可以代替传统的Si元素,在获得TRIP优良强塑积指标的同时能够保证其表面涂覆性能,对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娟  符仁钰  黄澍  李麟 《上海金属》2011,33(1):30-33,43
采用Gleebe-3500热模拟机、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冷轧含P-Ti-V 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60~800℃之间,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铁素体含量减少,而贝氏体含量和屈服强度增加;在两相区退火温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贝氏体等温温度的升高,残余奥氏体量先增加后减...  相似文献   

11.
用电化学方法(EPR 法)研究了不同材料和各种敏化条件对奥氏体不锈钢敏化程度的影响,并采用摸拟贫铬区的 Fe-11%Ni-Cr(6~18%)钢,研究了 EPR 法的特性.发现对不含 Mo 的钢而言,贫铬区的铬含量在16%以下时,就发生再活化溶解,因此,EPR 法比 Strauss 法更灵敏。试验后试样表面的金相观察发现:在晶界或夹杂物周围,首先发生方向性侵蚀点,然后,连结成腐蚀沟.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辽阳石化分公司烯烃厂F108裂解炉对流段炉管爆裂破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爆裂原因是由于炉管在高温下长期运行,管壁氧化腐蚀减薄并影响传热,同时管壁金相组织发生变化,使得炉管强度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3.
结合灰色系统的建模方法来评价缓蚀剂效果,用灰色 预测GM(1,1)模型可以预测出缓蚀剂缓蚀效果的变化.该方法与线性回归法相比精确度高、使用方便,对缓蚀剂的评价与分析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  相似文献   

14.
烟气湿法脱硫系统中热管的耐腐蚀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比较碳钢、不锈钢和搪瓷涂层在不同浓度的硫酸中的耐腐蚀性能,得出搪瓷涂层具有非常优秀的耐酸性,说明利用搪瓷的表面技术制作热管在改进空气预热器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铝合金激光焊接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彦宾  曹丽杰 《焊接》2001,(3):9-12
概述了铝合金激光焊接的难点,分析了铝合金激光焊接的质量问题。针对质量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并论述了铝合金激光焊接在国内外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化学镀Ni-Cu-P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叶栩青  罗守福  王永瑞 《腐蚀与防护》2000,21(3):126-128,139
通过实验数据及图表论述了化学镀 Ni- Cu- P的工艺条件 ,探讨了镀液的主要组成成分、镀液的 p H值、施镀时间对镀层中 Ni、Cu、P质量百分含量、镀层的沉积速度的影响 ,总结随工艺参数变化镀层成分变化的趋势及规律  相似文献   

17.
碳钢土壤腐蚀随季节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及土壤环境因素原位连续测试方法 ,研究了在成都中心站土壤中 ,碳钢的腐蚀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结果表明 ,在土壤环境因素变化差异较大的春夏季节交替时 ,碳钢腐蚀率最大 .  相似文献   

18.
复合材料参数识别问题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个复合材料性能参数识别问题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是通过运用有限元反分析理论和系统辨识技术建立起来的,当给出复合材料结构或者试件的位移测量值后,用所提出的迭代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相关的性能参数。给出了加权最小二乘法的迭代计算公式和误差估计公式。详细讨论了迭代计算中的收敛性问题,并针对二种类型的复合材料板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解决复合材料以及结构的性能参数识别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钛合金应力腐蚀开裂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电极法和 pH 试纸法直接测定了 Ti-5 Al-2.5Sn 和 Ti-5 Al-4V 在近中性3.5%wt.NaCl 水溶液中应力腐蚀裂纹顶端溶液的 pH 值,结果在1.7到2.0范围内。模拟实验的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金相跟踪观察证明上述钛合金应力腐蚀裂纹的扩展过程是首先在裂纹前端的塑性区中形成若干小裂纹,然后主裂纹与小裂纹相对扩展并最后连通。用扫描电镜检查了应力腐蚀开裂(SCC)断口形貌。基于这些结果,作者提出并讨论了钛合金 SCC 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钢铁渗铝及渗铝钢的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丁庆如 《腐蚀与防护》1999,20(11):508-510
铝原子向钢中的渗透,完全遵守Fick扩散定律;同时探讨了渗铝层耐氧化、耐腐蚀、耐磨损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