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骨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中的表达水平。采集MDS的骨髓标本,分离、培养和扩增MSC,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表型鉴定;以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SDF-1基因和内参照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与健康供者的表达水平相比较。结果发现,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DF-1基因的表达水平经GAPDH校正后为1.53±0.92,与对照组(5.51±0.99)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SDF-1基因在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升高,SDF-1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影响MDS患者骨髓微环境的造血调控作用,是否可对MD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WT1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端粒保护蛋白TIN2、POT1的mRNA表达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1例初发MDS患者和10例正常人端粒保护蛋白TIN2和POT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WHO分组中RA/RARs/RCMD/MDS-U、RAEB-1及RAEB-2组TIN2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A/RARS/RCMD/MDS-U、RAEB-1及RAEB-2组POT1mRNA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PSS分组中,TIN2mRNA的表达量在高危组、中危-2及中危-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危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OT1mRNA的表达量在高危组、中危-2及中危-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危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MDS中正常染色体核型患者TIN2mRAN的表达量低于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MDS中正常染色体核型患者POT1mRAN的表达量高于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TIN2、POTI mRNA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MDS患者端粒动力学的调节,引起MDS患者端粒长度的改变,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ZO-1基因甲基化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中的临床意义,为MDS患者的预后评估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CR)方法检测ZO-1基因在正常对照者骨髓标本(normal control,NC)、MDS、AML患者骨髓标本中的甲基化状态。运用亚硫酸氢盐侧序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方法检测1例MDS系列标本ZO-1基因在其MDS-RA、MDS-RAEB、AML阶段的甲基化状态。结果:ZO-1基因在NC、MDS、AML患者标本中的甲基化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0),在NC组未发现甲基化阳性,在AM L组阳性率最高(65.0%)。MDS/AML患者ZO-1基因甲基化阳性组髓系原始细胞比例更高(P=0.000)。1例MDS患者系列标本显示,随着疾病进展,在MDS-RA、MDS-RAEB、AML阶段中,甲基化位点阳性频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0),在AML阶段阳性频率最高(64.65%)。结论:ZO-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发生于MDS/AML患者中,随着恶性克隆增生,ZO-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及甲基化位点阳性频率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MDS疾病进展,进一步提示ZO-1基因甲基化水平可成为监测MDS患者急性白血病转化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MDS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疾病,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AL)转化(转白)。本文综述了细胞形态学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CD34抗原异常表达、细胞培养及调亡异常、某些癌基因异常、端粒与微卫星的不稳定性、血清胸苷激酶水平同MDS转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应用多重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MLL基因相关的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检测了221例MDS患者10种MLL基因相关融合基因(dupMLL、MLL-ELL、MLL-ENL、MLL-AF6、MLL-AF9、MLL-AF10、MLL-AF17、MLL-CBP、MLL-AF1P、MLL-AF1Q)。结果表明:在221例MDS患者中检测出以上融合基因者20例(9.05%),以上10种基因的阳性例数及阳性率分别依次为7(3.16%)、2(0.9%)、1(0.45%)、1(0.45%)、2(0.9%)、2(0.9%)、1(0.45%)、2(0.9%)、1(0.45%)、1(10.45%)。结论:多重巢式RT-PCR技术能同时检测MDS患者中的10种融合基因,可作为MDS诊断及疗效判定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微小残留病(MRD)及预后提供相关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应用多重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MLL基因相关的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检测了221例MDS患者10种MLL基因相关融合基因(dupMLL、MLL-ELL、MLL-ENL、MLL-AF6、MLL-AF9、MLL-AF10、MLL-AF17、MLL-CBP、MLL-AF1P、MLL-AF1Q).结果表明:在221例MDS患者中检测出以上融合基因者20例(9.05%),以上10种基因的阳性例数及阳性率分别依次为7(3.16%)、2(0.9%)、1(0.45%)、1(0.45%)、2(0.9%)、2(0.9%)、1(0.45%)、2(0.9%)、1(0.45%)、1(10.45%).结论:多重巢式RT-PCR技术能同时检测MDS患者中的10种融合基因,可作为MDS诊断及疗效判定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微小残留痛(MRD)及预后提供相关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疾病,至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MDS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大量研究证实MDS患者端粒-端粒酶存在异常.本文就端粒-端粒酶在MD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孙士斌  杨玉翠 《临床荟萃》1998,13(4):186-187
患者女性,53岁,农民。10年前双手指关节肿胀疼痛,逐渐延及双膝、双肘关节.疼痛时轻时重.仍能坚持劳动。半年前左膝关节肿痛加重.后串至右膝、双肘及双手指关节伴晨僵,于当地卫生所服中药治疗无效。2个月前出现全身乏力、出汗、睡眠不佳,眼及口腔于  相似文献   

10.
11.
本研究检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RF1、TRF2、RAP1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0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F1、TRF2、RAP1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TRF1和RAP1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RF2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并且TRF2与RAP1具有相关性(r=0.522,P=0.001)。结论:TRF1、TRF2、RAP1可能参与了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左右的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参与转录后基因的表达调控.miRNA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中表达异常.本文就MDS中miRNA表达及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有研究证实,白细胞介素12(IL-12)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还可以促进细胞毒T细胞对原代白血病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的细胞毒反应.此外,Wilms癌基因WT1 mRNA作为微小残留病变的标志已被广泛用于监测急性白血病(A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为了研究IL-12能否降低AL和M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的表达,分别收集了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和5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体系中加入IL-12.培养前和培养后第3天,用竞争性RT-PCR方法分别测定各标本中WT1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WT1 mRNA由104.8降至104.2拷贝/微克总RNA;在12例MDS患者,WT1 mRNA由105.4降至104.8拷贝/微克总RNA;在5例完全缓解期AL患者,WT1 mRNA由105.0降至104.2拷贝/微克总RNA;但在7例未缓解的AL患者,WT1 mRNA的表达无变化.结论:IL-12可以显著降低大部分恶性血液病患者WT1 mRNA的表达水平,IL-12有望用于去除恶性血液病患者体内的微小残留病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细胞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1)在急性和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用RT-PCR的方法检测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OCS-1 mRNA的表达,并将其表达与所有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25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4例SOCS-1 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16.00%,在25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11例SOCS-1 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44.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25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无进展组(慢性期)12例,阳性2例,而进展组(加速期和急变期)13例,阳性11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OCS-1 mRNA阳性的CML患者,对干扰素治疗反应差,进入加速期后SOCS-1 mRNA多数呈持续阳性表达,病情进行性发展,预后极差。结论:急性和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可检测到SOCS-1 mRNA的表达,CML患者阳性率高,加速期与急变期表达阳性者显著增多,与干扰素治疗反应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C)和间期FISH技术对80例MD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细胞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检测MDS患者异常克隆的阳性率。结果表明:80例MDS患者经FISH技术检出染色体异常43倒(53.8%),明显高于CC的异常核型检出率17例(21.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各亚型中,FISH异常检出率高于CC,其中难治性贫血(RA)和难治性贫血伴多系病态造血(RCMD)两组患者阳性率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各评分等级中,FISH阳性率也明显高于CC,其中中危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ISH技术敏感性优于CC,可以检测出CC分析失败及正常的染色体异常克隆,提高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这一点主要体现在IPSS中的中危组患者;在WHO各亚型中,RA和RCMD组患者从FISH技术中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16.
nm2 3基因在人类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发现该基因与白血病和恶性细胞的增殖有关 ,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中的表达 ,则国内尚无报道。我们应用RT PCR技术 ,检测MDS患者骨髓细胞nm2 3 H1 基因的表达 ,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MDS患者 2 8例 ,其中难治性贫血 (RA) 6例 ,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 (RAS) 6例 ,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 (RAEB) 10例 ,转化中的RAEB(RAEB t) 6例。MDS转化成的急性白血病 (MDS AL) 4例 (M4 2例 ,M52例 )。以上患者均经…  相似文献   

17.
脐静脉血中RBP、PA、TRF在新生儿营养评价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脐静脉血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浓度的检测,以分析RBP,PA,TRF在新生儿的营养状况评价中的意义。方法用美国Dade Behring BNP特定蛋白分析仪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新生儿脐静脉血中RBP、PA、TRF的含量。根据胎龄简易评分法,按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图确定胎龄将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SGA)和适于胎龄儿(AGA),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SGA组脐静脉血RBP、PA含量明显低于AGA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这两组的TRF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新生儿脐静脉血中RBP、PA含量是判断新生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对新生儿营养不良早期以及亚临床营养不良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中细胞周期蛋白A1(cyclinA1)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5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及10例正常人骨髓细胞中的cyclinA1表达及cdk2、p21^eip1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MDS患者中cyclinA1的阳性率及mRNA表达水平(69.64%;0.964±1.879)均较正常人(0%;0.012±0.014)明显增高(P〈0.01);在初治MDS患者中,MDS—RAEB组cyclinA1表达水平(1.895±1.769)明显高于MDS-RA组(0.629±1.583)(P〈0.01);治疗后MDs患者的cyclinA1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MDS患者cyclinA1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其异常表达可能是影响MDS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昆  李强  赵亚宁 《华西医学》2006,21(4):743-744
目的:探讨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MDS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儿男性18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4月~12岁,中位年龄8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92%),发热(72%),皮肤黏膜出血(60%)。所有患儿均有一系或一系以上血细胞减少、骨髓病态造血,分型RA2例,RAS2例,RAEB14例,RAEB-T6例,CMML1例。随访7例,2例转变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论:儿童病情进展快,常规治疗效果差,需早期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端粒保护蛋白TRF1、TRF2和POT1基因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33例明确诊断的食管癌中心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采用SBYRGreen适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RF1、TRF2和POT1基因在食管癌中心组织和癌旁组织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TRF1mRNA在食管癌中心和癌旁表达所得CT值与β-actinmRNA所得CT值之差(即ΔCT值)分别为1.42±2.31和1.0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33);POT1在两者中的表达分别为4.72±1.47和3.80±1.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33);TRF2为8.53±2.57和8.38±1.5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33)。结论虽然TRF2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和肿瘤旁表达没有差异,但TRF1和POT1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异常降低,提示TRF1和POT1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