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目前木材资源短缺,而竹材资源非常丰富,如何科学地把竹材应用到家具领域是非常具有意义的课题。当前,针对竹材的再加工利用主要是以竹集成材和竹重组材居多,随着竹材展平技术的发展,竹材的再加工利用又有了新的途径,那就是竹展平材。竹展平材作为一种新工艺竹型材,作为家具用材研究价值更加凸显。笔者以竹展平材作为家具设计的材料,分析了竹展平材在家具造型设计中平面形态表现力,纹理和色彩的表现力以及竹展平材对中国传统竹文化的展现。为竹展平材在家具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第18届深圳国际家具展览会上,由深圳研发院生态产品研发部推出的竹集成材家具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引发了家具行业内强烈的反响。该系列家具的推出对家具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产品以我国特有的丰富竹生态资源为开发主体,其中,新产品HYLLY系列当中,—个主要的系列“钢竹先锋”就是将竹集成材和钢材两种材料有机的结合, 开发出来的适合现代青年人使用的家具。竹材与钢材结合开发出的竹钢家具,以设计风格简约为主,材料和工艺取自于可循环利用的钢材和竹材。竹家具泛指以竹子、竹集成材、竹人造板  相似文献   

3.
随着木材资源供需矛盾激化,我国家具产业出现了原材料不足的危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发挥现有竹材资源的优势,竹集成材作为一种新的家具基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此背景下现代竹集成材家具应运而生。本文从竹集成材的概念与特点入手,简述了竹集成材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现代竹集成材家具所具有深刻的文化特性、独特的形态特性、科学的环境特性以及亲切的感觉特性;为今后竹集成材家具的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竹集成材家具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上竹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竹类种属占到的世界竹类种属总数的1/3左右。竹集成材作为一种新型工业材料,其不仅物理、力学性能优于传统木材,且在加工、环保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竹集成材家具的开发在缓解了木材供应缺口的同时也使得竹林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呼应了构建"两型社会"主旋律。竹集成材家具的开发中必须彰显竹材的本质特色,在设计上要符合个性化及信息化;同时,应大力开发复合型材料的健康型家具,走自装配板式部件标准化生产道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研究竹帘胶合板、竹集成材、竹材重组材等现代竹质工程材料的制作工艺及其基本力学性能,并指出这三种竹质材料在现代建筑结构构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竹集成材的表面特性与性能优势的分析,将竹集成材的表面特性分解为色彩、纹理两大要素,同时探讨竹集成材与其他材料结合的适配性,并对这几大要素进行验证及研究。最终总结出不同类型的家具产品如何与竹集成材在不同着色手法以及不同胶合方法下所呈现的特性进行匹配。探索性地提出了几种适合竹集成材家具产品的设计策略,为竹集成材家具产品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吉庆  李永春 《家具》2013,(1):15-18,30
对新型家具基材竹集成材用于制作家具的开发性生产进行研究探讨。结合生产实践,提出适宜的工艺流程及技术关键,以加速新型竹集成材家具的开发与发展,促进我国家具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竹材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8.
四种竹材人造板的制造方法和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竹集成材、重组竹、A级竹篾层积材和竹单板层积材四种竹材人造板基本单元的制备方法、竹材利用率以及竹材人造板的制造工艺和方法并对四种竹材人造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论认为,竹单板层积材在制备的过程中,将竹材的一次利用率提高到90%~95%,且其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9.
对比分析了水、脲醛树脂胶黏剂和酚醛树脂胶黏剂在毛竹竹片的竹青侧与竹黄侧弦切面的接触角,并测试了不同胶合面间的胶合强度,以优化竹集成材的结构。试验结果表明,竹青侧弦切面的润湿性能比竹黄侧弦切面差;两竹青侧弦切面间的胶合强度最差,而两竹黄侧弦切面间的胶合强度最好。根据胶合强度的差异、材料弯曲力学原理、竹材本身的组织结构差异,建议竹集成材的组坯采用对称原则、偶数层原则,或采用工字结构板材,以提高竹集成材的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最新专利     
申请号:CN201110209222
  发明名称:一种染色竹刨切集成材的软化方法公开号:CN102896674A
  申请人:江东校;钟哲科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染色竹刨切集成材的软化方法。将染色竹条组坯后压成的刨切集成材浸泡在含有一定量软化渗透剂和固色剂的水溶液中,所述的软化渗透剂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钾盐混合物,固色剂为含铵盐类。然后采用二段法的加温工艺,先将水溶液加温至70~80℃,保温48~72 h,再将温度升高到105~110℃,保温6~12 h。最后将上述处理后的刨切集成材冷却至50~60℃时从加压炉中取出,供刨切使用。本发明有益于解决竹材装饰材料色彩单一的问题,提高竹材的利用率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竹集成材是一种基于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工程材料。其外观、物理力学、加工性能决定了它适合于家具设计与制造。竹集成材家具产品的设计可体现造型形态夸张、构件纤细优美、材料本色利用与混搭、标准化等特征。竹集成材家具有望成为一种主要的生态环保型家具。  相似文献   

12.
家具的绿色制造是实现资源优化利用、环境保护以及家具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而竹集成材作为一种环保型家具基材正在为人们所知,实现竹集成材家具的绿色制造也是顺应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在介绍家具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和竹集成材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家具绿色制造评价体系框架着手介绍家具绿色制造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讨论如何从家具绿色制造体系的材料选择、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包装到绿色回收处理五个方面实现竹集成材家具的绿色制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绿色设计和生态设计逐渐成为设计界关注的焦点,竹子这种绿色和可持续的环保材料自然成为设计师重点关注对象。基于传统榫卯结构工艺,分析竹集成材的特性,从工艺、材料、文化角度探讨竹集成材家具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新型竹材加工技术,生产出附加值高、性能优异的竹产品,利用竹材表面头道青层致密、光滑、耐磨的优点,将毛竹材进行去皮打磨处理后得到头道青竹青,即镜面竹青,将其与用2 000目砂纸打磨后得到的檀香紫檀做表面性能对比,分别测试材料表面的光泽度、硬度、粗糙度、润湿性和耐污性这5种物理性能。打磨处理后的镜面竹青在光泽度、粗糙度以及耐污性上的表面性能优于檀香紫檀,且在硬度和润湿性上的表面性能也与檀香紫檀相近。通过材料性能比对,说明了该种竹材创新处理工艺使竹材作为家具和装饰材料有了卓越的性能提升,在未来竹家具生产使用中也拥有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竹材作为与人交流时间最长且功能性最强的植物,蕴含了中国文化背景的天然竹类产品必然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更能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竹材生产周期较短,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以自然降解,真正做到来于自然又回归自然。在当前科学与工业技术的进步下,竹材料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出现了更多的应用形式,比如竹集成材、竹粉、竹纤维等,可以应用到很多产品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16.
竹集成材家具的特征与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竹集成材家具的特征,阐述了竹集成材和竹集成材家具的生产工艺,并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竹集成材家具生产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7.
竹集成材家具钉类连接件连接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焕蝶  聂文杰 《家具》2005,(1):15-17
竹集成材作为一种新的家具用材,其连接件能否沿用木材或人造板家具的连接方式,还有待于研究。通过螺钉类连接件在竹集成材、木材、MDF等材料上的握钉力测试、比较,确定在竹集成材上的应用性能,得出了竹集成材螺钉类连接最佳导入孔径、螺纹参数。  相似文献   

18.
朱琼芬 《广西轻工业》2008,24(11):23-23
阐述了竹材在建筑装饰材料中的特殊作用,并分析其潜在经济价值。通过对竹材的多方位了解,以及对现有竹建筑、竹装饰进行调研,发现竹材的长远利用价值,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材料,同时也颠覆了建筑持久论这一观点。通过不同的的案例分析体现竹材在建筑装饰材料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竹集成材家具的特征与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竹集成材家具的特征和竹集成材家具的生产工艺,并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竹集成材家具生产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20.
李喆喆  陈红  吴智慧  季加贵 《家具》2023,(6):1-5+21
中国竹林资源丰富,竹文化底蕴深厚,竹材优异的柔韧性使竹弯曲家具别具特色,是一种理想的家具材料。竹弯曲家具是指以竹制弯曲件为主要构件的一类家具,具有造型独特、结构稳固等优点,其发展满足了人们对个性化家具的需求。不同的竹弯曲家具拥有各自的特点,按照竹制构件材料及弯曲工艺可以分为圆竹弯曲家具、竹材加压弯曲家具、竹材胶合弯曲家具和竹材锯制弯曲家具。通过对竹弯曲家具的类型、结构以及加工方式等进行调研,对竹弯曲家具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竹弯曲家具材料利用率低、设计缺乏创新性、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助力竹弯曲家具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