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超纤皮革简介 近年来,由于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内饰行业迎来了变革契机。座椅门板皮革材料作为汽车内饰的主要材料,几乎占据汽车内饰视觉范围的一半。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除了先考虑品牌、外观外,还要看内饰的质量与档次。内饰质量会影响消费者汽车的购买欲,因此汽车内饰尤其是皮饰行业在未来存在很大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人们的需求推动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制造商对汽车内饰的开发也越来越重视。汽车内饰是仅次于车身的重要开发内容,除了满足汽车功能的需要以外,还要满足使用者在视觉、触觉等多方面的需求,将汽车做到舒适、美观。本文是从汽车内饰的含义、发展现状、应用和养护等多方面人手,对时代发展下的汽车内饰应用的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人性化设计是汽车内饰的设计的目标,充分运用人机工程知识强调汽车内饰设计的和谐之美、关爱之美和科技之美。本文在结合现在代汽车内饰设计的基本要求下,提出更为人性化设计内饰设计方法,为推行汽车内饰设计起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竹木材料汽车内饰设计趋势及概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付桂涛  马掌法  陈思宇 《包装工程》2011,32(4):51-53,69
回顾了传统汽车内饰设计中对木材的运用,结合低碳环保的时代潮流以及因此而发生改变的审美观和设计理念,对汽车内饰的设计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竹木材料在汽车面饰件的运用中,将向着形式越来越构成化、工艺越来越高科技化、性状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进一步基于现有的一些竹木材料的制备加工技术,前瞻性地提出了一些汽车内饰面饰件的新概念和新形式。  相似文献   

5.
依据VDA275《汽车内饰材料中甲醛测定释放瓶法》对汽车内饰材料中甲醛释放量的检测过程进行研究,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指南》的要求,系统的分析了整个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量化,提出了汽车内饰材料中甲醛释放量测定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赵丹华  顾方舟 《包装工程》2019,40(16):43-61
目的 探讨汽车内饰造型设计和设计研究的基本范式,帮助设计师和设计研究人员有效处理汽车内饰的设计理论和研究方法问题。方法 研究以汽车内饰造型演变历史为设计研究的史论基础,提出汽车内饰的技术雏型、汽车内饰空间的形式意义、汽车内饰设计观念的变迁;探讨汽车内饰的审美与意象风格研究问题,提出汽车内饰审美的整体与局部(部件)关系;探讨汽车内饰的设计研究取向,提出内饰空间的人车交互、汽车内饰的品牌调性、汽车内饰的感知品质和汽车内饰造型的情感意义;探讨汽车内饰设计研究的复杂性,提出内饰的显性特征、隐性特征和用户需求与设计价值。结论 智能互联时代,汽车内饰的设计价值、品牌、情感塑造、场景和功能等,意味着全新的设计构架和全新的秩序,需要更具探索性的设计研究。设计作为一种架构,可以起到构建领域概念的知识框架作用,从而促进设计师解决当前问题,必须推进汽车内饰的创新设计和概念涌现,踊跃探索更大的设计边界和设计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汽车内饰品质感的感知模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从用户感知模态出发,构建内饰品质感性意象评价模型。方法以情感设计为背景,提出了用户对汽车内饰的品质感是由直接知觉和认知意象共同构成;从感知觉特性出发,通过30名用户对6个汽车内饰皮质纹理样本质感的评价进行情感语义量化,形成皮质纹理意象感知尺度。结果从触觉单模态感知和视触觉双模态感知的角度,验证了用户不同感觉模态下对汽车内饰皮质纹理情感的感知差异。结论基于汽车内饰品质的情感设计,其核心在于对用户感知与情感之间客观联系的挖掘,以材料工艺所表现的产品造型感知质量成为内饰设计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前,汽车内饰材质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也是一项制约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如何加大对汽车内饰污染物的检测,降低汽车内饰污染,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笔者对此思索良久,在本文中对汽车内饰污染物的危害、评测指标以及如何检测汽车内饰污染物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颖捷  赵江洪  赵丹华 《包装工程》2018,39(12):119-123
目的研究汽车内饰造型的认知模式,构建创新模式下的汽车内饰认知模型,为汽车内饰设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从汽车内饰造型认知入手,分析造型要素与多重感知认知模型,探讨认知模式与创新模式的关系,提出创新模式下的内饰造型认知模型,并通过设计案例验证。结论汽车内饰作为承载功能协调的一个整体,将汽车内饰的各个设计元素割裂出来单独研究,结果是不适宜的。创新是催生一切新产品的源头,并产生新的造型要素。汽车内饰的创新结果可归纳为美学与使用方式创新、意义创新以及类别创新,3个创新模式的集合。结合汽车内饰造型的认知模式,构建的基于创新模式的汽车内饰造型认知模型,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可行性,该模型可以辅助设计师有效处理设计创新和用户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汽车内饰造型的审美偏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方舟  赵江洪  赵丹华 《包装工程》2018,39(18):106-110
目的研究汽车内饰设计要素与审美偏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个体在审美体验中的视觉信息处理方式为理论基础,借鉴影响产品造型的审美偏好的3种维度,通过实验法,分析汽车内饰造型审美偏好程度与时尚感因素、复杂度因素和情感极性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得到了各个因素对于汽车内饰审美偏好的影响系数,建立了内饰审美偏好的数学表达式。结论汽车内饰的审美偏好与复杂度因素关系较弱,主要是由情感极性因素和时尚感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民族工业,汽车业已经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重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者健康、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在追求汽车外形和动力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汽车内饰的功能和美感,关注乘坐的舒适性,更加关注内饰材料的气味、环保和健康危害问题,功能化、绿色的汽车内饰皮革产品也将因此成为汽车内饰皮革厂家竞相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顾伟康  尹欢 《包装工程》2020,40(24):104-109
目的 研究隐藏式的设计方法在汽车内饰应用上的优缺点,探讨隐藏式的设计在今后汽车内饰设计应用上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分析隐藏式设计的发展过程和优缺点,了解和把握隐藏式的设计方法在汽车内饰中的应用现状。归纳隐藏式的设计方法的造型方式,通过对比传统设计方法总结出隐藏式的设计方法的优缺点。并通过KANO模型调研隐藏式设计与传统设计在不同功能内的满意度,计算得到better-worse散点图,分析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验证隐藏式设计的可行性。结果 通过KANO模型的调研分析并引入电动汽车内饰设计实践,验证了隐藏式的设计可以提升汽车内饰的美观,并且满足现有车型内饰的功能需求。结论 隐藏式的设计方法可以满足功能及美观的需要,提高内饰设计的自由度,并帮助汽车内饰造型创新是今后内饰设计发展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3.
尹彦青  赵丹华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8,39(14):102-108
目的研究汽车内饰品牌调性与用户感知形象的情感互生关系。方法依据中国古诗词中的"韵律"逻辑哲学思想,根据音乐中"调性"理论,构建调式框架—调式高度—调式色彩的汽车内饰品牌调性设计体系,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验证研究可行性,并结合实际案例应用验证其设计有效性。结果拓展出功能、品质、情境3个汽车内饰品牌调性因素,结合用户情感需求,得出内饰造型要素、CMF要素、信息交互要素3个品牌调性的感知要素,与用户角色、用户情感、用户情境三者间的情感互生关系。结论研究拓展了汽车内饰品牌调性创新设计方法,为提升内饰品牌感知品质提供了良好支持。  相似文献   

14.
王天赋  徐子豪 《包装工程》2020,40(24):98-103
目的 基于感性工学相关理论,以青年群体为对象,研究汽车驾驶空间内饰的优化设计。方法 以汽车驾驶空间内饰设计现状分析与问卷调研为基础,结合专家论证,完成样本筛选。基于感性意象词汇收集与筛选,采用语义差异分析法和Likert心理量表分析法,从造型、色彩、材质、功能和体验5个方面进行产品感性意象分析。结合MSA多层次方法推导并提取关键设计要素,推导得出汽车驾驶空间内饰设计方案并进行结果验证。结论 整个设计过程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设计需求与设计形态之间的关联。基于感性工学理论,研究得出了有利于特定群体汽车驾驶空间内饰优化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结果有望为感性工学理论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提供新思路,为青年群体汽车驾驶空间内饰设计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特征识别是认知过程的核心,探究普通用户与有专业背景的设计师对汽车内饰造型特征和特征线的认知差异,构建普通用户与设计师对汽车内饰造型的认知模型。方法以豪华车、SUV以及跑车3类车型作为实验对象,每个类别各取8个车款共计24个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获取汽车特征及特征线的相关数据,确定不同人群对汽车内饰造型特征的认知差异。结论在汽车内饰造型认知中,普通用户对于内饰造型元素的认知偏向于对造型特征的认知,而设计师则没有明显的偏向。对特征与特征线的识别而言,普通用户对两者的认知存在差异,设计师对两者的认知并不存在差异。构建了关于汽车内饰的用户与设计师特征识别模型,通过内饰设计实例,为汽车内饰的设计和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15年第四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抽查产品涉及日用及纺织品、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等5类,抽查2747批次产品中266批次不合格品,不合格率为9.7%。汽车内饰材料抽查全合格本次共抽查了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四川等7个省40家企业生产的40批次汽车内饰材料产品。依据《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等标准的要求,对汽车内饰材料产品的燃烧特性项目进行了检验,涉及座椅发泡、座位面套、扶手泡沫等各个部位汽车内饰产品,  相似文献   

17.
面向汽车内饰造型评价的情感语义池构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顾方舟  赵丹华 《包装工程》2016,37(20):30-34
目的简析汽车内饰造型的认知要素,探讨情感词语在汽车内饰造型评价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为内饰造型的评价提供辅助工具。方法以中文语境下的情感分类方式为基础,对常用情感词语进行词义定位。通过多级筛选的方法,分析情感词语的认知一致性,及其与内饰造型的关联度,获得情感类别词语相似度。结果综合数据统计分析和专家意见,构建了词义精准的内饰造型评价情感语义池。结论通过内饰造型评价的情感语义池,能够将用户认知外显化,提供科学和结构化的评价依据,对设计造型评价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体验设计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赵婧  尹欢 《包装工程》2014,35(6):77-81
目的探索"精神"时代下体验设计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方法依托体验设计、情感化设计、人机工程学、交互设计及感性工学系统中的设计方法与理论,对体验设计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发展进行研究。结论对体验设计在可智能调节的汽车座椅、功能型汽车内饰的智能化轨道分层、人车交互新系统及车联网和物联网新环境中的应用,提出了新观点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徐健  赵丹华 《包装工程》2021,42(12):149-157
目的 探索基于多样性特征的汽车内饰,找寻其品质提升方式.方法 以副仪表为研究对象,划分多样性特征区域,通过实验筛选出用户最关注的多样性特征区域;根据实验结果有针对性地建立多样性特征的创新研究框架,通过与有代表性的传统形式对比分析,归纳多样性特征创新的具体形式.结果 实验显示用户对副仪表多样性特征区域关注度普遍集中于换挡机构区域,提出针对换挡区域的3个多样性研究维度,即造型创新、行为创新、材质创新;其中材质创新倾向于与整体内饰的氛围统一;行为创新倾向于提升内饰的多样性;造型创新则兼具统一性与多样性.结论 通过对多样性特征区域的筛选以及针对性创新设计研究,可以有效提升内饰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提高汽车内饰审美愉悦感,从而达到提升汽车内饰感知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是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资设立的子公司,作为广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的实施载体,致力于生产销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整车、发动机、零部件及汽车用品,以及汽车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010年至今,传祺以"人为本,信为道,创为先"的企业理念,从一个个起点走起,不断自我征服,实现着企业目标:以智慧和不懈努力,铸就满足顾客高品质需求和社会信赖的企业!本文针对汽车整车的过程中,发现汽车内饰存在的"仪表台与车门饰条段差不良"问题,根据此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影响汽车内饰质量的因素,并对这些问题点进行了攻克,实现了"精细化内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