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丹参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40例中度PIH患者,予以丹参静滴10d(丹参治疗组),另取正常妊娠对照组40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丹参治疗组治疗前后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正常妊娠对照组只测定1次.结果 与正常妊娠对照组相比较,丹参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均P<0.05).经过丹参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PIH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丹参治疗PIH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增强Th2介导的体液免疫.纠正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与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的9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90例体检健康的同龄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及CD4/CD8)及血清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h2细胞因子(IL-4、IL-10及IL-13)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上述血液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上述血液指标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及血清IL-2、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TNF-α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及IL-1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上述血液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血清IL-2、IFN-γ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r=-0.919~-0.762,P0.05),血清TNF-α及Th2细胞因子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785~0.923,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呈现异常表达的状态,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脾氨肽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疗效及对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2例MPP患儿纳入实验组并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脾氨肽2 mg连续睡前口服30 d,分别观察治疗的效果。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实验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儿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和8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儿IFN-γ和IL-4水平在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两组的IFN-γ和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患儿IFN-γ和IL-4水平在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IFN-γ和IL-4水平均接近对照组(P>0.05)。结论:脾氨肽能增强MPP患儿Th1介导的细胞免疫,抑制Th2介导的体液免疫,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提高儿童MPP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1型辅助性T细胞(Thl)(包括IL-2、IFN-γ)和2型辅助性T细胞(Th2)((包括IL-10)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UA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对近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UAP患者40例(UAP组)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8例(SAP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4例(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中的IFN-γ、IL-2和IL-10水平,并观察UAP患者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UAP组血清中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均<0.05),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SAP组(P均<0.05)。UAP患者中,有心脏事件患者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脏事件患者(P均<0.05),IL-10水平明显低于无心脏事件患者(P均<0.05)。结论外周血中Thl和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性斑块的存在有关,可反映冠心病患者临床病情,对判断UAP患者近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中Th1/Th2/Th3型细胞因子网络平衡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4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结果(1)SLE患者血清IL-4、IFN-γ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TGF-β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L-4/IFN-γ的比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SLE血液系统受累组TGF-β的表达水平低于血液系统未受累组(P<0.05);抗ds-DNA阳性组IFN-γ的表达水平高于抗ds-DNA阴性组(P<0.05),IL-4/IFN-γ比值及TGF-β的表达水平低于抗ds-DNA阴性组(P<0.05)。结论SLE患者的IL-4、IFN-γ表达水平增高,TGF-β的表达水平降低,存在明显的细胞因子网络平衡失调,Th1/Th2/Th3细胞因子网络出现异常在SLE的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在急性胰腺炎(AP)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3年6月,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32例轻型胰腺炎(MAP组)与18例重症胰腺炎(SAP组)患者住院第1、4、7天和15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Thl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水平。结果 MAP组住院第1、4、7天IFN-γ的检测结果分别为(31.47±4.35)、(36.92±4.12)、(49.09±4.97)ng/L;IL-4的表达水平分别为(54.72±5.52)、(45.26±4.89)、(39.79±3.85)ng/L。SAP组住院第1、4、7天的IFN-γ表达水平分别为(23.97±5.39)、(26.29±3.47)、(33.64±4.47)ng/L;IL-4的表达水平分别为(70.45±5.05)、(65.99±4.58)、(56.23±4.23)ng/L,健康对照组IFN-γ和IL-4的检测结果分别为(49.26±20.67)、(35.15±16.32)ng/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AP组除第7天外的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SAP组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表达降低,Th2型细胞因子IL-4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治疗天数,SAP组各检测值与M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型细胞因子和Th2型细胞因子在AP存在明显极化,其极化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联合检测Th1型细胞因子和Th2型细胞因子有利于判断AP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分泌性中耳炎中耳微环境中的Th2/Th1细胞失衡模式。方法选用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20耳)。实验组以卵清蛋白腹腔致敏后耳内激发制成分泌性中耳炎(OME)模型,对照组以PBS替代卵清蛋白。耳内激发后2d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切片观察各组中耳黏膜病理变化及炎症细胞的改变,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中耳腔灌洗液中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和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中耳黏膜和骨髓腔中IL-4、IFN-γ的表达。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中耳灌洗液中IL-4含量、Th2/Th1(IL-4/IFN-γ)比值以及中耳黏膜和骨髓腔中IL-4表达、Th2/Th1(IL-4/IFN-γ)比值均出现一致性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耳微环境中IFN-γ含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变应原刺激下OME大鼠中耳微环境中IL-4合成显著增高,而IFN-γ相对减少,Th2/Th1比值增高,存在以Th2亢进为特征的Th2/Th1细胞失衡反应,中耳微环境的Th2/Th1细胞失衡模式是分泌性中耳炎重要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病人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及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偏移及其在疾病过程中的意义,从免疫学角度探讨EM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30例EM及20例正常妇女血液IFN-γ及IL-6的水平,并分析Th1/Th2比值变化。结果EM病人血液中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EM病人Ⅲ~Ⅳ期血液中IL-6的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EM组IFN-γ/IL-6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加重IFN-γ/IL-6比值下降越明显(P〈0.05)。结论EM病人Th2类细胞因子明显增多并占优势漂移的现象,Th1/Th2比值与疾病的分期相关,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在EM的发病机制及疾病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外周血细胞因子检测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取血制作标本并进行细胞培养.结果 观察组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γ干扰素(IFN-γ)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IL-10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内HBeAg阴性患者较HBeAg阳性患者的IFN-γ水平高(P<0.05),IL-4水平低(P<0.05).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检测反映辅助T细胞(Th)1/Th2免疫应答平衡变化的外周血细胞因子,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失调及川芎嗪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对6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治疗10 d.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及患者肺功能和日夜间症状的变化,并以30例同期入选的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川芎嗪治疗10 d后,治疗组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肺功能指标和日夜间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哮喘患者存在着Th1/Th2平衡失调,免疫状态由Th1向Th2"克隆漂移".而川芎嗪能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日夜间症状,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糖、CD4+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选取初治T2DM 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西格列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支气管哮喘患儿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8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n=42例)采用对症支持疗法,观察组(n=45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SI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IgE表达及呼吸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血清IFN-γ表达水平及IFN-γ//IL-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4及IgE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症支持的基础上加用SIT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显著提高疗效,促进Th2细胞反应转移到Th1细胞反应,保持Th1/Th2平衡状态,进而改善呼吸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l/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次/d,共同48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HA、ⅣC、PCIII和LN的水平;采用DAS ELISA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各项肝纤维化指标和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密切相关。阿德福韦酯除直接抑制病毒作用外,还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联合床旁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作用,探讨其对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血症(sepsis)、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作用机制.方法 122例重症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15分,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加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组,35例);常规治疗力加床旁持续高流量血液净化组(净化组,31例);乌司他丁联合床旁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组(联合组,3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6例);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同时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APACHEⅡ分值,比较各组MODS发生率.结果 ①治疗后第1、3、7天,乌司他丁组、净化组的血浆hs-CRP、IL-6水平较对照组叫显降低(P<0.05.P<0.01),联合组下降更显著,治疗前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第1、3、7天,乌司他丁组、净化组,氧合指数Pa02/Fi0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0.01),联合组改善更显著,同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F)、肌酐(Cr)低于对照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③治疗后第1、3、7天,乌司他丁组、净化组的APACHEⅡ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联合组改善更显著,同时器官衰竭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乌司他丁有抑制hs-CRP、IL-6等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的作用持续床旁高流量血滤可以清除炎性介质,两者联合效果更佳;可以有效阻断SIRS、ARDS发展和MODS形成,保护肺、肝、肾、脑等器官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收集2004年10月-2008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242例.对照组114例,采用2004年脓毒症诊治指南规范的经典治疗方案,包括早期目标复苏、抗生素治疗、呼吸机支持及血液净化等.治疗组128例,在经典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0 kU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4 d后改为100 kU静脉泵入,每日2次、连用6 d;同时胸腺肽α1(迈普新)1.6 mg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4 d后改为每日1次、连用6 d.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APACHE I)评分.取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率及辅助性T细胞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CD4+IFN-γ+)与Th2型细胞因子(CD4+IL-4+)比值.终末观察指标为感染病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CD4+IFN-γ+/CD4+IL-4+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IL-6、IL-10含量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1%比47%,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6.08±2.46)d比(8.23±3.47)d,P<0.05];而两组间感染病程及ICU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比33%,P<0.05).结论 给予脓毒症患者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联用的免疫调理方案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MODS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这与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失衡状态有关;但对病程及ICU住院天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患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平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7例OSAHS患者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水平分为轻度组(n=16),中度组(n=17),重度组(n=14),1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外周血中Thl细胞因子:干扰素γ (IFN-γ)、白细胞介素2 (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β (TNF-β);Th2的细胞因子:IL-4、IL-10和IL-12的含量.结果:OSAHS各组Thl型细胞因子中IFN-γ高于对照组,随着病情的进展有逐渐升高趋势,但仅在重度组与中度组、轻度组、健康组比较时P均<0.05,其余Th1/Th2细胞因子在进行两两比较时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OSAHS患者IFN-γ与AHI呈正相关,而Th2细胞因子与AHI无相关关系.结论:OSAHS患者Thl/Th2平衡失调,向Thl方向漂移,Th1细胞表型处于优势状态,且与OSAHS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的表达在急性胰腺炎(AP)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09年11月~2013年6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32例轻型胰腺炎(MAP组)与18例重症胰腺炎(SAP组)患者住院第1,4,7天和15例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IFN γ和IL 4表达水平.结果 MAP组中住院第1,4,7天IFN γ的检测结果(ng/L)分别为31.47±4.35,36.92±4.12,49.09±4.97,IL 4的表达水平(ng/L)为54.72±5.52,45.26±4.89,39.79±3.85.SAP组中住院第1,4,7天IFN γ表达水平(ng/L)为23.97±5.39,26.29±3.47,33.64±4.47;IL-4的表达水平(ng/L)为70.45±5.05,65.99±4.58,56.23±4.23;正常对照组IFN γ和IL 4的检测结果(ng/L)分别为49.26±20.67,35.15±16.3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AP组(除外第7天)和SAP组患者外周血IFN-γ表达降低,IL 4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53~4.288,P<0.05);相同时间点,SAP组各检测值与M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8~11.416,P<0.05).结论 AP的病情进展与患者血清IFN-γ水平降低或者IL 4水平增高有关,检测细胞因子IFN-γ和IL 4有助于判断AP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利用痰热清灌洗治疗方法对重症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方法,把患有重症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60名患者分为两个组。其中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及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灌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一步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对肺泡进行灌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和7 d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乳酸浓度(Lac)]、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变化情况,并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 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3和7 d血清SOD升高,MDA水平、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8、CRP和PCT)、NIHSS评分和CPIS评分均明显降低,血气指标(PaO2、SaO2、PaCO2和Lac)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脑梗死伴有肺部感染可以明显降低其炎症指标,有效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并有助于调节氧化应激指标,从而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诱导痰中炎性细胞类型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患儿54例(研究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哮喘发作期严重程度将研究组分为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另选取性别和年龄相当的支气管肺炎(不合并哮喘)患儿4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后诱导痰中炎性细胞类型、T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冷冻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Th17/Treg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冷冻治疗)和对照组(40例,冷冻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