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对比绝经前和绝经后三阴性乳腺(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超声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 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TNBC的66例患者,其中40例绝经前女性(绝经前组)和26例绝经后女性(绝经后组)。回顾性收集及对比分析两组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 结果:两组间在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组织学等级和Ki-67表达、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在肿瘤形态、生长方式、边缘、血流分级及BI-RADS分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在肿瘤边界、微钙化、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绝经后组TNBC比较,绝经前组TNBC更多表现为形态规则、水平生长、边缘微分叶、血流Adler 3级以及BI-RADS分级归为3-4类。 结论: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TNBC有一定显著差异的超声特征,为超声鉴别诊断TNBC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治疗后性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性功能变化问卷简表(CSFQ-14)及部分自设条目。采用深度访谈及匿名法对94 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性生活质量评估,研究可能导致性功能改变的原因。结果接受面对面交流与研究病例94 例,回收问卷88 份(93.6%),有效81 份(92.1%)。乳腺癌患者治疗后性生活质量、性生活整体满意度明显下降,治疗后CSFQ-14 评分显著降低(P<0.001)。治疗后性生活质量差、很差、极差分别达39.5%、29.6%、14.8%;65.4%的患者无性行为。治疗因素、担心性生活导致复发转移、治疗后身体不适、手术后身体外形改变、丈夫性态度的改变、生活压力、心理因素、传统观念等均为影响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治疗后性生活质量变化的重要原因。结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存在明显性功能障碍与性生活质量下降,疾病及治疗导致患者生理与心理伤害、身体外形的改变、配偶性态度的变化等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必须对患者及其配偶进行性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68例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来曲唑2.5 mg,口服,1次/d;对照组采用三苯氧胺10 mg,口服,2次/d。28 d为1周期,连服4周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28.6%(10/35),对照组有效率为18.2%(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获益率为48.6%(17/35),对照组临床获益率为33.3%(1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36例女性冠心病患者分为未绝经女性冠心病组(29例)与已绝经女性冠心病组(10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临床发病及冠脉造影特点。【结果】未绝经冠心病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及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个数均显著低于已绝经冠心病组(P〈0.05);未绝经冠心病组6.9%的患者只合并抑郁;未绝经冠心病组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起病比例显著高于已绝经冠心病组(72.4%比30.8%,P〈0.01);未绝经冠心病组单支病变比例高于已绝经冠心病组(65.5%比28.0%,P〈0.05),且以前降支更容易受累。【结论】未绝经冠心病组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少于已绝经冠心病组,抑郁情绪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多以ACS起病,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避免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的漏诊。  相似文献   

5.
绝经前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绝经前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对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77例,绝经前组19例,已绝经后组5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冠脉病变特点、危险因素。结果 (1)与绝经后组比较,绝经前组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比例明显高于绝经后组?分别为31.6%vs13.7%,47.4%vs 22.4%,均P<0.05,)而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个数的比例均低于绝经后组(1.12±0.87 vs 2.21±1.2,26.3%vs 82.7%,15.8%vs 32.7%,均P<0.01)。(2)绝经前组既往胸痛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较多。(3)冠脉造影显示,绝经前组单支病变为主,多支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绝经后组(P<0.01)。结论绝经前女性冠心病患者较已绝经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少,冠心病危险因素少,既往胸痛少,以ACS起病多见,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内生殖激素水平与绝经前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9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和进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绝经前健康Ⅰ组和乳腺癌Ⅰ组;绝经后健康Ⅱ组和乳腺癌Ⅱ组,每组各175例,调查上述4组血清样本的生殖激素浓度.结果 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在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是76.459、57.224、82.932、161.047、74.801、15.246,P均< 0.05).绝经前:健康Ⅰ组、乳腺癌Ⅰ组E2[(61.5±32.2) ng/L与(74.1±41.6) ng/L]、T[(48.1 ±22.2)μg/L与(80.1±41.8)μg/L]、P[(2.9±1.6) μg/L与(3.5±1.3)μg/L]、LH[(1.3±0.9) U/L与(3.5±1.4) U/L]、FSH[(14.8±8.9) U/L与(25.1±23.3) U/L]、PRL[(15.8±6.7)μg/L与(39.4±27.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绝经后:健康Ⅱ组、乳腺癌Ⅱ组E2[(18.8±8.3) ng/L与(55.9±34.1)ng/L]、T[(34.1±16.2)μg/L与(84.7±66.4) μg/L]、P[(1.3±0.9)μg/L与(3.5±1.4)μg/L]、LH[(38.1±33.7) U/L与(45.6±31.2)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绝经前、后乳腺癌患者之间E2[(74.1±41.6) ng/L与(55.9±34.1)ng/L]、LH[(3.5±1.4)U/L与(45.6±31.2) U/L]、FSH[(25.1±23.3) U/L与(70.5±58.2) U/L]、PRL[(39.4±27.4) μg/L与(15.9±15.5) μ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殖激素的改变可能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意义,还能够为临床治疗不同时期的乳腺癌患者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阿那曲唑对58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进行3个月的术前内分泌辅助治疗。通过降低患者体内的雌激素分泌,抑制血液中雌二醇的水平,使肿瘤的生长得到控制,缓解患者症状。结果36.21%的患者症状得到了部分缓解,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可采用改良根治手术,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西美坦(EXE)与托瑞米芬(TOR)在治疗绝经后乳腺癌肝转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乳腺癌术后出现肝转移的47例已绝经患者病例资料,其中行EXE治疗的19例,行TOR治疗的28例,比较EXE组和TOR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现病情进展(PD)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患者3年生存率。结果 TOR组在治疗3个月后,肝酶异常的患者数所占比例显著高于EX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脏转移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PD的时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XE在治疗绝经后乳腺癌肝转移时与TOR相比肝脏毒性相对较小,其余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率相似,均是较好的治疗绝经后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10.
霍彦平  高峰  吕晶 《新医学》2003,34(12):736-737
目的:探讨绝经后乳腺癌术前内分泌治疗的近期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可行手术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85例分为2组:术前内分泌治疗组(A组,43例);非术前内分泌治疗组(B组,42例)。2组均进行相同的术前化学药物治疗,术前内分泌治疗组术前加用他莫昔芬进行内分泌治疗。结果:A组完全缓解率12%,部分缓解率58%,有效率70%。B组完全缓解率5%,部分缓解率40%,有效率45%。A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有效率均高于B组(均为P(0.05)。结论:绝经后乳腺癌术前化学治疗加用内分泌治疗能提高术前治疗的有效率,近期疗效显著,提示绝经后乳腺癌的术前治疗应包含内分泌治疗这一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全程规范化内分泌治疗中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全程规范化内分泌治疗的120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其血脂异常发生情况,分析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降脂药物、AI类型...  相似文献   

12.
PURPOSE: The overall purpose of this longitudinal 18-month study was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 multicomponent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scribe the baseline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findings for 30 postmenopausal women and to compare these BMD findings to time since menopause, body mass index, and tamoxifen use. DATA SOURCES: Baseline data of BMD findings for 30 postmenopausal women, who have had a variety of treatments including surgery,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or tamoxifen, and are enrolled in the 18-month longitudinal study. A demographic questionnaire and a three day dietary record were used to collect baseline data. CONCLUSIONS: Eighty percent of the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history had abnormal BMDs at baseline (t-scores below -1.00 SD). Thinner women showed a greater risk for accelerated trabecular bone loss at the spine and hip.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e need for early BMD assessments and for aggressive health promotion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hat include a multifaceted protocol of drug therapy for bone remodeling, 1500 mg of daily calcium, 400 IU vitamin D and a strength weight training program that is implemented immediately following chemotherapy treatment and menopause in this high risk population of women.  相似文献   

13.
14.
牟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3):154-155,165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35岁组、>35~<45岁组、≥45岁组,观察各组TNM分期以及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Ras的表达情况。结果≤35岁组患者TNMⅠ、Ⅱ期例数明显少于>35~<45岁组和≥45岁组;Ⅲ、Ⅳ期例数明显多于>35~<45岁组和≥45岁组;ER、PR的表达阳性率与年龄呈正相关,Her-2、Ras的表达阳性率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35岁的年轻乳腺癌患者TNM分期差,原癌基因表达水平高而抑癌基因表达水平低,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者口服来曲唑治疗前、后血清血管上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观察血清VEGF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来曲唑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49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来曲唑治疗前、治疗1年后血清VEGF水平,并以33名正常健康志愿者血清VEGF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49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服药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服用来曲唑治疗1年后血清VEGF显著下降(P<0.01),且ER(+)患者血清VEGF下降程度显著高于ER(-)患者(P<0.01)。结论口服来曲唑治疗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下降,有助于预防乳腺癌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和霞  刘纯艳 《护理研究》2006,20(25):2263-2265
阐述了肥胖相关指标、肥胖女性乳房与乳腺癌的关系,分析了影响其关系的因素,指出控制体重可作为乳腺癌预防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乳腺微钙化(MC)是乳腺癌重要的影像学特征。在乳腺组织中常见两种类型的MC物质,Ⅰ型MC(草酸钙)仅存在于良性病变中,而Ⅱ型MC(羟磷灰石)通常存在于恶性病变中。研究者们利用这一影像学特征制定和发明了先进的影像诊断程序和成像技术,然而MC形成的机制却了解甚少。因此,本文试图解释乳腺癌MC形成的分子机制,其重点在于部分异质性乳腺癌细胞如何获得成骨样表型并启动病理性钙化过程。同时,本文还强调了骨形成蛋白、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以及上皮间质化过程在病理性钙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征象与不同分子亚型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0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估乳腺癌DBT征象与其分子亚型的关联。结果Luminal A、B型多表现为不规则的毛刺状肿块,毛刺与Luminal A型(OR 3.77,P<0.001)关系密切;肿块边缘清楚、形态规则高度提示三阴型(OR 12.53,P<0.001);HER-2型(OR 2.42,P=0.015)、Luminal B型(OR 1.69,P=0.047)与微钙化相关,其中单纯钙化多见于HER-2型(P=0.005),肿块伴钙化多见于Luminal B型(P=0.017);不同亚型间钙化形态有统计学差异(P=0.027),Luminal A型(12,52.2%)多表现为无定形钙化,HER-2型(10,55.6%)多表现为细小多形性钙化。结论乳腺癌某些DBT征象可用于预测特定的亚型,并帮助指导临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钼靶联合乳腺癌人乳腺珠蛋白(hMAM)基因、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50例纳入肿瘤组,另选取同期良性乳腺肿瘤患者100例纳入良性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独及联合应用钼靶及hMAM、BR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