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社区综合干预对2型糖尿病防治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对本社区90例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给予口服用药加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做常规原则性普及教育加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1年。结果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压均值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社区综合干预,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亚于胰岛素治疗,使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有了正确的认识,显著降低了血糖和血脂,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慕淑珍 《吉林医学》2013,34(15):3056
目的:分析实施综合干预对社区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包括糖尿病科普知识普及、糖尿病健康教育、膳食结构指导、运动干预、用药指导、心理指导、定期随访,采取分级管理,针对患者的情况对各指标进行评估,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症状及并发症治疗方面的科普知识。结果:综合干预后39例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体重指数(BMI)、血压均值比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社区综合干预使患者能够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合理的制定膳食计划,科学运动、规范服药等;通过社区综合干预能较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内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干预组实行有计划的综合干预;对照组仅常规药物治疗。随访一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血糖控制率。结果:经过1年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干预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其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干预组血糖控制率为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糖控制率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是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桐君街道社区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桐君街道社区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知识知晓情况及血糖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饮食、治疗及运动方面的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有效的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防治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对本社区10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给予社区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药物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心理干预及家庭干预等。对照组做常规原则性普及教育。观察一年后,对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相关问卷进行效果评定,对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进行个体量化和评估。结果:干预组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压均值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社区综合干预,使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有了正确的认识,显著降低了血糖和血脂,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松江区叶榭社区内确诊的661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35例,实行饮食干预、运动干预、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的综合干预;对照组326例,仅常规药物治疗,历时2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糖控制率。结果经过2年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干预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其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干预组血糖控制率为5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糖控制率2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是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得到有效防治的理想手段,值得在社区内积极开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共74例,进行为期1年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干预,药物治疗等,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自行编制的糖尿病相关问卷进行效果评定,并对血糖,血脂(血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各项指标进行监测.结果:综合干预1年后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遵医率(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社区基础上开展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提高了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了不良生活方式,降低了糖尿病危险因素,并显著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甘油三酯、胆固醇).  相似文献   

8.
顾红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56-3057
目的观察社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对象,通过1年的社区健康教育,观察患者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进行社区干预的效果,为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社区干预组)和对照组(非社区干预组)各90例,随访观察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FBG、PBG、HbAlc、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干预可以改善血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对学田社区糖尿病患者有计划地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并随访1年,比较干预前后患者依从性和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通过1年的社区干预,干预组依从性明显提高达70.5%,FBG、PBG、HbA1c亦有显著性下降。结论社区干预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个体化家庭护理干预的方法及其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民治社区105例糖尿病患者,以社区全科医护团队、患者及其家庭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针对患者个体实施饮食、运动、心理治疗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与干预后10个月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社区全科医护团队、患者及其家庭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针对社区2型糖尿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糖控制、巩固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社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知识、态度、行为和病情控制的影响,预防或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为社区慢性病干预提供建议。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为期8个月,包括:义诊咨询、健康课堂、发放健康处方、定期体检和心理咨询等。干预结束后,测量患者血压,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检测结果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生命质量,分析影响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干预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饮食和生活习惯显著改善,血压、血糖各项指标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社区医院应该开展积极、有效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3.
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登记的确诊的2型糖尿病非住院患者,对本组患者建立个人档案,通过口头健康教育、定期知识讲座、张贴宣传糖尿病知识进行用药、饮食和运动等方面指导.结果 干预前:空腹血糖为(8.53±1.54)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1.5±2.07) mmol/L;干预后:空腹血糖为(6.61±1.32)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8.49±1.87) mmol/L.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干预后认知率与干预前认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和自我有效管理,此种干预方法 可以广泛应用于社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对于所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有效地宣传、提供咨询等干预手段,使此类人群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发症、危害、治疗手段等方面,以分析通过面向社区采取有效的干预是否能够改善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方法选取我院下属的十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接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饮食治疗及运动疗法等综合疗法,随访1年,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情况及自我认知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认知率和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防治的效果和意义,以及探索综合防治的社区管理模式。方法:对所辖社区6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以非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干预手段,以"能量平衡,有效运动,量化管理"为核心,实施健康教育、饮食、运动量化管理,用药指导和定期随访监测,运用用社区慢病管理软件,分级分类网格化管理1年。结果:干预后60例在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血糖控制率,运动参与率比干预前有明显的改善;服用糖尿病药物的月平均费用比干预前有明显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综合干预防治糖尿病有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了个人和家庭乃至社会的经济负担,社区综合防治的管理模式值得积极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2型老年糖尿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采取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本组患者餐前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经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后,餐前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前(P<0.05)。结论:针对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保障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糖尿病老年患者进行1年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成立慢性病防治干预小组及自我管理小组,进行膳食干预、运动干预、控制体质量、血糖自我监测、缓解心理压力等方面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血糖等指标的控制情况。结果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压、体质指数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上述指标的达标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辅助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院方的正常治疗以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积极采取社区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等血糖情况以及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和运动疗法等方面的遵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降低,且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和运动疗法等方面的遵医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日顺利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蒋艳 《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9):111-112
目的评价对社区糖尿病(DM)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以186例社区2型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法,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以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为评价指标,对实验组进行综合干预,对照组维持其原有生活状态和治疗措施,不施加干预。结果干预后,实验组DM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较对照组血糖、HbA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降低(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对提高DM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海燕  董越  梁丽梅 《吉林医学》2013,34(13):2484-2485
目的:评价拜唐苹与膳食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糖尿病患者为社区62例退休职工,给予拜唐苹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膳食干预,观察体质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应用拜唐苹结合膳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6个月后各项指标检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拜唐苹结合膳食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