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尚海方 《中国校医》2022,36(5):369-372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剂型克霉唑在轻中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98例轻中度VVC患者予以分组,观察组49例,给予克霉唑乳膏治疗,对照组49例,给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依从性予以观察。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与对照组93.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06,P=0.581);观察组外阴肿胀缓解时间比对照组短(2.63±0.51vs2.97±0.65 d,t=2.881,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外阴瘙痒缓解时间比对照组短(2.35±0.47vs2.71±0.59 d,t=3.341,P=0.001);观察组阴道分泌物异常缓解时间比对照组短(2.92±0.63vs3.28±0.67 d,t=2.740,P=0.00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与对照组4.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P=0.625),;观察组用药依从率为100.00%稍高于对照组91.84%(χ2=2.346,P=0.168)。结论 在轻中度VVC治疗中,克霉唑阴道片与克霉唑乳膏均为安全、有效剂型,但克霉唑阴道乳膏起效相对较快,患者用药依从性相对较好,更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云洁 《中国校医》2022,36(11):858
目的 研究普罗雌烯阴道胶丸联合定君生治疗绝经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就诊60例绝经一年以上且具有老年性阴道炎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定君生治疗,观察组采用普罗雌烯阴道胶丸联合定君生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阴道健康评分、阴道微生态评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6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χ2=4.705,P=0.030);观察组阴道健康评分为(15.54±3.36)分,高于对照组的(12.17±2.43)分(t=4.451,P<0.001),阴道微生态评分为(3.72±1.01)分,优于对照组的(5.83±1.54)分,(t=6.275,P<0.001);观察组分泌物异常消失时间为(8.46±1.15)d,短于对照组的(11.22±1.43)d,(t=8.238,P<0.001)、观察组阴道干涩消失时间为(8.68±1.52)d,短于对照组的(11.31±1.63)d,(t=6.643,P<0.001);6个月内复发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30.00%(χ2=5.880,P=0.015)。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普罗雌烯阴道胶丸联合定君生治疗绝经老年性阴道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韦海芹 《中国校医》2018,32(4):298-299
目的 对比阴道彩超检查以及腹部彩超检查在早期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92例,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检查,以腹部彩超检查作为对照组,以阴道彩超检查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胚芽、胎心、卵黄囊、盆腔积液、附件区包块、子宫内假孕囊等临床指标中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5.65%(88/92),高于对照组的70.65%(6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胚芽、胎心、卵黄囊、盆腔积液、附件区包块、子宫内假孕囊等指标上,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当中,阴道彩超检查的准确率及相关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腹部彩超检查,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2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57例,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小腹疼痛、阴道不规则流血、尿GCG阳性的患者。其中采用TAS的74例,TVS的83例,TAS联合TVS的61例,比较这3组的的阳性预测值。结果 TVS联合TAS组的阳性预测值为96.7%,TVS组的阳性预测值为85.6%,TAS组的阳性预测值为71.6%。TVS组的阳性预测值显著好于TAS组,TVS联合TAS组的阳性预测值又显著好于TVS组。结论 经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能显著提高诊断异位妊娠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和分析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及分娩结局。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采用阴道分娩的57例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妇产科采用阴道分娩的58例非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并分别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产程监测情况、分娩结局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成功的比率为84.21%,转剖宫产的比率为15.79%,对照组分别为86.21%、13.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观察组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第一产程(310.74±38.61)min、第二产程(30.30±4.18)min、第三产程(10.02±2.05)min,与对照组第一产程(301.52±33.58)min、第二产程(29.27±3.79)min、第三产程(9.52±1.84)min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量(124.46±17.52)ml、平均住院时间(7.31±1.47)d、Apgar评分(9.12±0.35),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120.13±16.74)ml、平均住院时间(6.98±1.50)d、Apgar评分(9.20±0.3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全面了解和掌握临床适应症的前提下,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是切实可行的,适于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PDCA循环对消化内镜治疗患者配合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某医院收治的消化内镜治疗患者20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0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配合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配合度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0.59%,(χ2=15.653,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18.63%,(χ2=7.704,P<0.05)。结论 对消化内镜治疗患者采取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配合度,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高珊  郁海燕 《中国校医》2020,34(10):767-769
目的 探讨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血脂水平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甘油三酯(1.48±0.28)mmol/L、胆固醇(4.21±0.64)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2.54±0.36)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66±0.31)mmol/L、(4.72±0.61)mmol/L、(2.87±0.4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1.43%,(χ2=5.126,P<0.05)。结论 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杨方 《中国校医》2019,33(12):948-949
目的 镇痛泵用于普外科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6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对照组行常规镇痛和护理,观察组行镇痛泵镇痛和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轻微、中度、严重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0.60%、33.73%、15.66%,对照组分别为31.33%、46.99%、21.6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25%)低于对照组(22.89%),护理满意度(96.39%)高于对照组(7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外科手术后应用镇痛泵可提升镇痛效果,给予针对性护理则能够控制并发症,可予以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刘仲华 《中国校医》2018,32(8):602-603
目的 探讨研究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明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的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抽出180例,以每组9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缬沙坦为治疗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苯磺酸氨氯地平为治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5%)较对照组(82.22%)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99%)较对照组(21.11%)低;观察组血压、血糖控制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 采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有效提高其治疗效率的同时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其血压、血糖控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使用妇科臭氧治疗仪进行阴道冲洗及治疗对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门诊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2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9例采用妇科臭氧仪进行阴道冲洗及治疗后阴道放置克林霉素栓,共治疗7d;对照组124例单纯放置克林霉素栓,不进行阴道冲洗,共治疗7d,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性阴道病患者观察组痊愈率为79.9%,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痊愈率为59.6%,总有效率79.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妇科臭氧治疗仪行阴道冲洗及臭氧治疗,疗效显著,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放疗分割模式即大分割放疗(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HFRT)和常规分割放疗(conventional fractionation radiotherapy, CFRT)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HFRT,n = 20)与对照组(CFRT,n = 20),比较2组患者放疗前及放疗中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peripheral lymphocyte count,PLC)变化。结果 大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患者的基线PLC无统计学差异(1.53 ± 0.54 vs 1.64 ± 0.56;P > 0.05)。2组的PLC在放疗过程中稳定下降,大分割组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常规分割组(32.5% vs 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大分割组的最低点PLC高于常规分割组(0.91 ± 0.28 vs 0.55 ± 0.22;P < 0.001)。大分割组治疗期间的最低PLC与基线阶段的比值明显高于常规分割组(0.64 ± 0.24 vs 0.38 ± 0.21,P < 0.05)。结论 与常规分割放疗方案相比,乳腺癌患者接受大分割放疗发生放射诱导淋巴细胞减少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对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患儿的疗效观察及智力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保定市儿童医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P300潜伏期、智力水平、视听觉刺激的注意能力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67% vs.73.33%,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7,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视觉刺激、听觉刺激的反应控制商数、注意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86、2.347、3.143、2.113、4.171、2.052、3.592,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能够有效控制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患儿的癫痫发作情况,对于P300潜伏期以及智力水平存在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初次手术后化疗对阴道微生态影响及其与阴道残端感染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3年3月本院术后化疗(观察组)及术后未化疗(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各64例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术后6个月阴道微生态和阴道残端感染状况,记录两组5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评估两组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两组血清CA125、CA199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阴道清洁度异常率(28.1%)、病原体感染率(20.3%)及阴道残端感染发生率(17.2%)均高于对照组(12.5%、7.8%、4.7%)(P<0.05)。术后5年时,观察组总生存率(90.6%)及无瘤生存率(81.3%)均高于对照组(76.6%、65.6%)(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初次手术后化疗可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并增加阴道残端感染风险,但化疗能控制远期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于患者远期预后有利。提示临床化疗后应注意防控患者阴道微生态破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通气模式在早产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后呼吸支持中的临床效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通气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气管插管-应用PS-拔出气管插管治疗。观察组给予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SNIPPV)呼吸支持,对照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支持,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血气指标、临床指标、有创呼吸支持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通气1、12 h和24 h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均低于对照组,通气1 h、12 h的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内有创呼吸支持率(20.00%)、并发症发生率(22.50%)低于对照组(52.50%、47.50%)(χ2=9.141、5.495,P<0.05);观察组患儿的有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1、41.681、3.924,P<0.05)。结论 与NCPAP相比,SNIPPV能够更有效地改善NRDS患儿的氧合情况,降低CO2潴留,缩短通气支持时间、开奶时间、住院时间,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王文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2948-2949,2952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出血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4月某院收治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阴道断端及盆腔腹膜缝合及术后处理,观察阴道残端出血情况、阴道残端局部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24h内出血1例,术后24h~10d内出血24例,术后10d以上后出血3例,24h~10d内出血最多,占63.2%,且显著多于观察组21.1%(P﹤0.05);对照组轻度出血16例,中度出血10例,重度出血2例,轻度出血最多,占42.1%,且显著多于观察组18.4%,所有患者均无肉芽组织生长。对照组11例(占28.9%)为肠线吸收不良,9例(23.7%)为肠线脱落,5例(13.2%)为肠线套松驰,1例(2.6%)为表面充血或呈污秽色,1例(2.6%)为缝合过稀,1例(2.6%)为阴道断端右侧角部血管漏扎,其中前3项百分比显著高于观察组(P值均﹤0.05)。结论针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有效措施,可显著减少阴道残端出血的发生率,有助于术后康复,有效避免宫颈残端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实行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CCAAP)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管理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科诊治的64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CCAAP管理,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管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急性哮喘发作次数、肺功能、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总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97.06% vs.80.00%,χ2=4.761, P=0.029)。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pred)、用力呼气25%流速(MEF25)、MEF50、MEF75、CD3+、CD4+和CD4+/CD8+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免疫球蛋白E(IgE)和白细胞介素-4(IL-4)显著降低(P<0.05),急性发作率(14.71% vs.50.00%,P<0.05)和并发症发生较低(2.00% vs.10.00%,P<0.05)。结论 CCAAP可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并有助于改善患儿肺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其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7月—2014年6月入住某院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探讨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210例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36例,发病率为17.14%,主要为腹腔感染(10例)和手术切口感染(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5岁、营养不良、开腹手术、癌症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后卧床时间>4 d的胃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5岁、营养不良和开腹手术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胃癌患者年龄大、营养状况差和开腹手术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前后应根据这些因素制定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宫颈癌患者的膀胱充盈度一致性对于精准放疗摆位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CT定位前,利用膀胱容量测定仪测定膀胱充盈度,每次治疗时膀胱容量达到定位容量时再放疗;对照组自主憋尿后行定位及放疗。每周1次CBCT扫描,分别测得患者左右、背腹和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左右、背腹、头脚三个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1.71 ±0.48) mm、(1.43 ±0.68) mm、(1.97 ±0.52) mm和(1.79 ±0.54) mm、(1.61 ±0.80) mm、(3.10 ±1.01) mm。观察组头脚方向摆位误差明显小于对照组(t = –3.837,P < 0.05);通过摆位误差计算出的外扩边界分别为4.611 mm、4.051 mm、5.289 mm和4.853 mm、4.585 mm、8.457 mm,观察组在头脚方向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宫颈癌患者的膀胱充盈度一致性有利于减少放疗时的摆位误差,减少外扩和正常组织受照,因此有助于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科住院患者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12月儿科真菌医院感染患者为感染组,按照1∶1配对方法随机选择同一病区、同一入院时间段、同一年龄段的未发生真菌感染的儿科患者做为对照组。分析感染组患儿真菌医院感染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2018年1—12月儿科共有50例真菌医院感染患者,成功配对对照组50例。50例真菌医院感染患者主要来源科室为小儿普外科(23例)。共分离68株真菌,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28株,41.18%),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2株,17.65%)、白假丝酵母菌(11株,16.18%)。分离真菌数量居首位的科室为小儿普外科(27株),感染类型主要为血流感染(38例,占76.00%)。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21 d、胃肠道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气管插管、菌血症、静脉高营养患者的真菌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抗菌药物使用2周、气管插管是儿科住院患者发生真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检出的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的敏感率较高,为82.14%~100.00%。结论儿科住院患者真菌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主要发生在小儿外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气管插管可增加儿童住院患者发生真菌医院感染的风险,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