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征、毒力基因、耐药特征及MLST分型情况。方法 对2016—2020年分离到的42株副溶血性弧菌,采用PCR方法扩增其毒力基因和7个管家基因,PCR扩增测序后采用DNAstar和Bioedit等软件,对本次研究的42株副溶血弧菌进行MLST同源性分析。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42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扩增出tlh基因,临床株以tlh+tdh+VPaI-1+VPaI-7+T3SS1+T3SS2+毒力基因型为主(53.8%,7/13),而食品株以仅含有tlh+毒力基因型为主(37.9%,11/29),13株临床株中均含有tdh或/和trh,仅有1株临床株为tdh和trh双阳性。42株菌共分为 22种ST型,其中ST3型10株,本研究中的42株菌株,PHYLOViZ软件分析显示是以ST345型副溶血性弧菌为起源,形成ST162、ST1413和ST2 3个克隆群。菌株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100.0%耐药,对头孢呋辛、羧苄西林和多西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达到88.0%、83.3%和81.0%,对庆大霉素和头孢哌酮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21.4%和35.7%。结论 本研究表明,阜新市存在较为严重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临床株携带的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多于食品株,且对抗生素存在较为严重的耐药性,提示应加强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需重视流通环节海产品的监督管理,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一起由两种罕见血清型混合感染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病原学的检测结果,为食物中毒病原学检查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对一起在龙门县人民医院就诊食物中毒事件的9例患者采集其肛拭子样本,参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GB 4789.7—2013) 等标准进行病原学分析鉴定。结果 本次事件出现临床症状者9例,其中≤20岁2例,20~<40岁1例,40~<60岁4例,≥60岁2例;9份肛拭子样本检出8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O2:K28构成比占25.00%(2/8);O8:K21构成比占75.00%(6/8);经PFGE分子分型,2株O2∶K28血清型(VP18171、VP18175)相似度为66.7%;3株O8∶K21血清型(VP18172、VP18173、VP18176)相似度为100.0%,与另外3株O8∶K21血清型(VP18177、VP18174、VP18170)相似度为88.4%~95.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除有1株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二重耐药、1株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3株菌株对头孢唑林耐药外,其它菌株对所有测试药物均敏感,无多重耐药现象。结论 此次食物中毒是由O2:K28和O8:K21这两种罕见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南昌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2021年3—9月采集南昌市各农贸市场市售小龙虾、淡水鱼蛙及相关涂抹样本170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检测、毒力基因检测以及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在采集的样品中,仅在小龙虾和小龙虾涂抹样本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总共分离副溶血性弧菌35株,其他淡水鱼、蛙及其涂抹样品均未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针对受试的17种常见抗生素,35株副溶血性弧菌中仅有2株显示对氨苄西林耐药、1株对链霉素耐药,而对其他抗生素均敏感;35株副溶血性弧菌都携带tlh基因,但只有1株携带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未发现直接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dh阳性菌株;PFGE图谱聚类显示没有PFGE图谱完全一致的菌株,且这些菌株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簇,亲缘关系较为疏远。结论 南昌市售水产品中小龙虾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比较严重。这些污染小龙虾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一般不携带tdh等关键毒力基因,对常见抗生素较为敏感,仅对氨苄西林和链霉素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唐山市市售双壳贝类海产品中致病因子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唐山市市售双壳贝类海产品弧菌的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预防食源性疾病。方法根据GB 4789. 7-2013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血清分型;霍乱弧菌依据《霍乱防治手册》(第六版)分离、鉴定和血清分型;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均依据《2017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检验;用PCR荧光检测技术检测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菌株的毒力基因;对全部菌株进行耐药性试验。结果 4种弧菌均有检出,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51. 25%(41/80)。41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分属于9个血清群,其中以O1∶K32占比最高;全部菌株种属特异基因tlh阳性、tdh和trh基因均阴性; 4株霍乱弧菌血清型均为非O1非O139血清群,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Ctx AB阴性。药敏结果显示,41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68. 29%)、头孢唑林(92. 68%)耐药率较高,4株霍乱弧菌对氨苄西林(100. 00%)、头孢他啶(75. 00%)耐药率较高,3株创伤弧菌和1株溶藻弧菌均对氨苄西林(100. 00%)、头孢唑林(100. 00%)耐药。结论唐山市市售双壳贝类海产品弧菌污染较严重。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致病菌,每种弧菌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情况,应加强对海产品的监控和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将食物中毒患者肛拭标本中分离的7株副溶血性弧菌用限制性内切酶NotⅠ酶切后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分型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患者样本分离的7株副溶血性弧菌PFGE图谱条带一致,相似性为100%。结论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适用于食物中毒事件分离菌株的同源性分析。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山市2017年沙门菌的耐药特征及分子分型,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食源性疾病的溯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山市201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3个哨点医院)的沙门菌分离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14种抗生素药敏试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肠炎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 结果 中山市201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检出的285株沙门菌对14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237株(占83.16%)沙门菌对13种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未发现对亚胺培南(IPM)耐药菌株。耐药抗生素最多的种类达到11种,耐药率较高(40 %以上)的抗生素为氨苄西林(AMP)、四环素(TET)、氨苄西林/舒巴坦(SAM)、氯霉素(CHL);共有87类耐药谱型,其中多重耐药谱型75类(86.21%),多重耐药菌株数为176株(61.75%)。25株肠炎沙门菌的PFGE分为5种带型,相似度为63.9%~100.0%。结论 中山市201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显示沙门菌耐药状况较为严重,呈多重性和多态性,应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耐药性;肠炎沙门菌PFGE的相似度较高,存在优势带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山市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分子分型特征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8—2019年中山市哨点医院以及食物中毒事件采集检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对15种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对3种优势血清型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509株沙门菌共鉴定出44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173/509,34.0%)、鼠伤寒沙门菌(107/509,21.0%)、肠炎沙门菌(93/509,18.3%)和斯坦利沙门菌(21/509,4.1%)。179株沙门菌中耐药菌株占93.9%(168/179),多重耐药菌株占85.5%(153/179)。共产生82种耐药谱,最常见的耐药谱为AMP-AMS-TET-CHL-SXT-CFZ-Sul和AMP-TET-CHL-SXT-Sul。暂未检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对其余14种试验药物均存在耐药现象,其中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磺胺异噁唑、氯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超过60%。耐受10种及以上抗生素的菌株有22株,占12.3%(22/179)。42株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分出40个PFGE带型,各型别相似度为52.2%~100.0%;32株鼠伤寒沙门菌分出24个PFGE带型,各型别相似度为48.9%~100.0%;21株肠炎沙门菌分出9个PFGE带型,各型别相似度为55.5%~100.0%。结论 中山市沙门菌血清型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PFGE分子分型结果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两起食物中毒中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分子分型、耐药性特点,以揭示深圳市龙华区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对该两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到的28株副溶血弧菌(其中5株分离自2019年5月15日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另外23株分离自2019年9月1日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厨师肛拭子、食物及环境样品)进行血清学分型,PCR检测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及微量肉汤法检测抗生素敏感性。结果两起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血清学均以O3∶K6型为主;抗生素敏感性分析显示,仅对头孢唑啉(CFZ)出现耐药或中度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敏感;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均以tdh~+、trh~-型菌株为主;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酶切后的DNA指纹图谱,两起食物中毒菌株间的相似值为68.3%~100.0%,按100%相似度可以分为21个型别。结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株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同时还发现存在不同血清型的菌株间的DNA指纹图谱存在紧密相关性,提示辖区存在副溶血弧菌的持续污染以及分子水平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网售生鲜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污染状况及病原特征,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分层随机采样原则,从网络电商平台购买海产品,按照《2019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和国家标准GB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污染指标最大可能数(MPN),进一步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从331份海产品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39份,总阳性检出率为11.8%。其中冷冻类海产品采样186份,检出12份阳性,检出率为6.5%,阳性样本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浓度均值为(41.2±63.7)MPN/g;冰鲜类海产品采样145份,检出27份阳性,检出率为18.6%,阳性样本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浓度均值为(2.33.4±201.6)MPN/g;两者检出率和污染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9,P0.05;df=38,t=7.556,P0.05)。阳性菌株血清群分布广泛,呈多样化,以O_2(10.3%)、O_8(15.4%)为主;PFGE分型呈多态性,分36个型别,相似度在58%~100%之间。3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检出1株来自马来西亚冻虾的菌株携带TRH毒力基因,其余菌株均未检出TDH和TRH毒力基因。结论网售生鲜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存在一定风险,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网售生鲜市场监管及风险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时晨  于良  王悦  刘艳飞  李侃 《医学动物防制》2023,(12):1160-1163
目的 了解秦皇岛市市售食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耐药性,为由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7—2021年检出的96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不耐热性溶血毒素(thermolabile hemolysin, TLH)的基因tlh、热稳定直接溶血毒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 TDH)的基因tdh及热稳定直接溶血相关毒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related hemolysin, TRH)的基因trh进行测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市售食品中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仅携带tlh毒力基因,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tlh和tdh毒力基因,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除携带tlh和tdh毒力基因外,还携带trh毒力基因;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其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81.25%,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25.00%,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10.42%,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为0%~10.00%;多重耐药菌株的构成比为10.42%。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茂名市涉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茂名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分离到的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毒力基因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 分子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 2017—2018年共分离到涉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分离株44株,O型共分7个血清型,无明显优势血清型。44株分离株除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外,对其它抗生素均敏感,未发现有分离株携带tdh和trh基因。44株分离株分成44种不同的PFGE带型,MLST分型发现有30个新的ST型,呈现一定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广东省茂名市涉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血清型别多样,对大部分的抗生素敏感,均未发现携带tdh和trh 基因,且呈现一定的遗传多态性,需要继续加大监测的力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解天津市细菌性腹泻病原谱构成,探讨近年来天津市主要病原菌的变异和流行变迁规律,为细菌性腹泻诊断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8—2020年天津市哨点医院细菌性腹泻症候群患者标本826份,开展多种肠道致病菌检测,并对优势菌进行PFGE(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天津市细菌性腹泻病病原谱前三位的分别为:沙门菌(5.69%)、致泻性弧菌(2.66%)、嗜水气单胞菌(1.09%)。沙门菌可分为14个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占44.68%),其次为鼠伤寒沙门菌(占19.15%)。2018—2019年的沙门菌流行趋势较为平缓,2020年则呈双峰分布。2018—2019年7—8月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阳性高峰期,2020年全年均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6株沙门菌成功分型,得到33种PFGE带型,菌株间相似度在51.7%~100.0%,其中PT22、PT24、PT25为优势型。结论 沙门菌是天津市2018—2020年细菌性腹泻病的主要致病菌。分子分型结果呈现多样性。为有效防控细菌感染性腹泻,应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高发季节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2010年食品中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及在食品中的分布状况、生物学特征。方法对食品中检出的159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并对14株O4群副溶血弧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和毒力基因TLH、TDH、TRH检测。结果 159株副溶血弧菌共分46个血清型,血清型以O2:K28最多,占6.67%,14株O4群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相似性均在80%以下,菌株谱型差异较大。其毒力基因TLH+、TDH-、TRH-。结论食品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菌型非常分散,食品之间存在严重交叉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及流通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自贡市2017年1例O139霍乱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对全市水产市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和水产养殖聚集地开展霍乱监测。结果 从病例粪便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RT-PCR检测菌株ctxAB毒力基因阳性。从病例就业的餐馆甲鱼供应水产经营部盛装活甲鱼水、病家厕所余水标本中均培养出O139霍乱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检测显示,病例粪便与病家厕所余水中所分离的霍乱弧菌相似度评价值为100%,与盛装活甲鱼水中所分离的霍乱弧菌相似度评价值为94.7%,为同源菌株。水产市场和外环境监测未发现霍乱阳性标本。结论 本病例在餐厅处理被O139霍乱弧菌污染的甲鱼过程中受到感染。被污染甲鱼来自外地,未构成本地传播。应加强餐饮业工作人员霍乱等传染病的基础知识和个人防护宣传,从业人员在处理高风险水产食材处理工作时应做好戴手套等防护措施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研究深圳市罗湖区2005-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获得的49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流行情况。方法样品采用荧光PCR与传统分离培养同时检测,对分离获得的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4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有12株不能分型,其余36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大致可分为Ⅰ、Ⅱ、Ⅲ3个群,相同血清型的菌株其PFGE型大致相同,同一起食物中毒的菌株间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罗湖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存在流行克隆株,PFGE分子分型技术在食物中毒追踪溯源方面有重要提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我国东部沿海江河入海口水域的弧菌分布以及不同季节弧菌种类的差异,为致病性弧菌环境检测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分别在2019年8月和2020年1月,在我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4个监测地市分别挑选2条河流,在入海口采集水样,进行弧菌分离培养,每份水样挑选30个疑似弧菌菌落,通过微生物质谱仪进行鉴定。分析不同海域、不同季节的弧菌分布特征。结果 在山东省烟台市、浙江省慈溪市、河北省沧州市和广西自治区防城港市4个监测地市进行水样采集,共采集水样32份,经分离纯化培养,共得到菌株960株,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鉴定,最终鉴定出弧菌562株,其中副溶血弧菌211株(占22.0%)、霍乱弧菌172株(占17.9%)、溶藻弧菌124株(占12.9%),其余弧菌8种共55株(占5.7%)。4个海域弧菌优势弧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黄海(山东烟台)、东海(浙江慈溪)以霍乱弧菌为主,渤海(河北沧州)以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为主,南海(广西防城港)以副溶血弧菌为主。夏季分离弧菌优势菌株为霍乱弧菌,共148株,占该季节全部分离弧菌的30.8%;冬季分离弧菌优势菌株为副溶血弧菌,共65株,占该季节全部分离弧菌的13.5%,夏季、冬季分离的优势弧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东部沿海江河入海口水域的弧菌分布存在海域和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三亚市2015年8月—2017年12月来自食物中毒病人标本和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标本进行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比较,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GB/T4789.7-2013方法进行血清分型、K-B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从食物中毒病人肛拭子中分离出3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属4种血清群,分别是O4群23株(60.53%)、O3群11株(28.95%)、O1群3株(7.89%)、O8群1株(2.63%);完全分型32株,分型率达到了84.21%;海产品中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60株,分属9种血清群,分别是O1、O2、 O3、 O4、 O5、 O6、 O7 、O10、 O11;完全分型26株,分型率达43.33%。从中选76株作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诺氟沙星、头孢曲松、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头孢克洛、妥布霉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亚胺培南、萘啶酸敏感性达到了100%,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青霉素耐药性达到了100%。 结论 来自食物中毒病人和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中分出的血清群型不一致,O4:K8、O3:K6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优势血清型,而海产品分离株未见优势血清型,且血清群和血清型呈现多样性,主要是以O2、O1群为主;三亚市副溶血性弧菌没有产生广泛的耐药性变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2012—2018年东莞市黄金海岸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为早期发现该罕见血清型沙门菌引起的聚集病例的及时干预和控制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对东莞市2012—2018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的30株黄金海岸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复核鉴定、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的分子分型。结果 30株黄金海岸沙门菌抗原式均为6,8∶r∶l,w,每年菌株数量的构成比有随年度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7,P<0.05)。东莞市黄金海岸沙门菌对磺胺异噁唑、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链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0%、90.0%、80.0%、80.0%和76.7%;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达到100%;对3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数达到25株,占比为83.33%。30株黄金海岸沙门菌共分为12个PFGE 型,其中2种PFGE型包含条带的相似率为100%的谱型分别为DG-GC06型15株和DG-GC12型3株。结论 东莞市黄金海岸沙门菌的构成比在2012—2018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且存在潜在暴发现象,应加强暴发发现、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