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张宁 《湖北电力》2003,27(2):42-43,45
风粉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锅炉燃烧系统送入炉膛的一次风风速、风压、风粉浓度、风粉混合温度进行实时在线监到,有效地解决了青山热电厂8号炉燃烧煤种改变后,由于风粉混合物不匹配而引起的锅炉运行不稳定的问题。该系统的运行实现了炉膛四角一次风速调平,燃烧得到了优化,锅炉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通过该系统可对锅炉来粉是否均匀、燃烧器负荷分配、堵管、断粉及自燃等问题进行分折。此外,风粉混合物的合理配比,也有助于降低一次风管的磨损速度。  相似文献   

2.
潘越  乔宗良  汤有飞  曹越  司风琪 《热力发电》2022,51(10):170-176
为了解决CO2羽流地热发电系统中超临界二氧化碳分离开采过程中携带水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三维管壳式中空纤维膜的吸收分离特性,建立了耦合物质运输模型、多孔介质模型和吸收的数学模型,研究分离器不同设计参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混合物入口速度由0.01 m/s增加到0.20 m/s时,膜的分离效率由95.76%下降到56.91%;当增加膜管长度时,分离效率不断升高,而增加膜管半径时,分离效率不断降低;当混合物入口速度大于0.05 m/s时,逆流布置的分离效率逐渐高于顺流布置的分离效率;增加膜分离器内膜管数量时,分离效率逐渐降低,单根膜管的分离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弯头对煤粉浓淡分离器工作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煤粉浓淡分离燃烧技术在低负荷稳燃、降低燃烧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具有良好性能,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粉管布置要求,燃烧器前往往布置有弯头,弯头出口存在煤粉空气混合物速度和煤粉浓度分布的不均。该文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一次风煤粉空气混合物流经弯头后形成的气、粉分布不均对浓淡分离器的工作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试验和模拟结果表明,弯头结构和布置形式对煤粉浓淡分离器的分离效果、浓淡侧速度分布不均等都有重要影响。文中同时提出了具有前置弯头的浓淡分离器获得高分离效果及浓淡侧速度均衡的途径,为浓淡分离器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郝哲然  陈光元 《热力发电》2012,41(5):109-110
某电厂4台420 t/h汽包锅炉采用膜式水冷壁,直流双通道风包煤燃烧器,每台炉12只燃烧器分3层布置在前、后墙角区.水冷壁壁板由20号钢d60mm×6 mm的钢管与6 mm×20 mm的条钢焊接而成,水冷壁壁板的管子中心间距为80 mm.前、后墙水冷壁的下部形成50°倾角的冷灰斗,在燃烧室上部由后墙水冷壁管形成折焰角.后墙水冷壁由4个蒸发性壁板组成,由2根集中下降管和8根分散供水管与后墙水冷壁壁板的下联箱相连接.用8根混合式管子将汽水混合物由后墙水冷壁壁板的上联箱引入汽包中.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锅炉稳定燃烧和精细化燃烧调整,深入了解直流煤粉燃烧器射流特性,以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具有周界风的煤粉燃烧器及其二次风水平支管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并分析了热态条件下节流柱高度、二次风门开度和风向挡板角度对气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周界风喷嘴面积较小、二次风水平支管较粗的煤粉燃烧器,在二次风门位置增加节流柱,可有效提高周界风喷嘴的速度分布均匀性;二次风门开度对周界风喷嘴附近的气流速度分布无明显影响;燃烧器喷口增设风向挡板,可提高一次风刚性和周界风对一次风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将吸附管离线采样方法应用于美国EPA Method 30B标准允许外的高温、高灰条件下的汞浓度及形态监测试验研究,以拓展该方法的应用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吸附管采样法测量烟气总汞,且控制低流速采样并采用防尘罩时,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湿法脱硫除尘前等粉尘浓度较高的场合,由粉尘引起的误差小于1%,但该方法不适用于高粉尘浓度的极端条件;在空气预热器前的高温位置,通过加设风冷套管并控制采样枪插入深度,可以保证吸附管温度处于合适的温度水平,从而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在烟囱入口等低粉尘浓度区域,测得的元素汞的比例与Hg-CEMS基本一致,尤其是湿法脱硫后的测试数据一致性良好,而干法脱硫后的采样测试结果略显偏低;但在高粉尘浓度区域,测得的元素汞比例则可能严重偏低。  相似文献   

7.
火电厂一次风速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多数锅炉采用静压管监测各风管压力的方法调整一次风速,因为静压无法反映一次风喷口的流动速度和状况,所以无法实现一次风速准确实时的测量。根据这种情况,对锅炉的一次风速监测方法进行了改进。该方案底层采用微差压传感器测风管的空气气流动压,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得出较为准确的喷口风速;用ADAM模块进行数据采集和通信,上层用VB实现用户界面。该系统能够直观、实时准确地反映锅炉的风速,已在湖南金竹山电厂投入运行,因锅炉的燃烧稳定性明显增强和灭火次数减少,使得设备维护费用减少,并降低了NOX的生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时电池单体不一致性对于分选后电池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高效的分选方法能够降低电池不一致性,提高电池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针对目前常用的电池检测系统采样频率较低等问题,首先使用自适应分段拟合方法对充放电数据进行拟合,从充放电曲线中提取表征电池不一致性的动态特征电压上升高度(VR)、电压下降深度(DVF),并与容量、开路电压静态特征结合构成分选特征向量;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核密度估计的DBSCAN算法(KDEDBSCAN),通过核密度估计自适应确定聚类算法参数,对特征聚类实现电池的分选;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分选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以某1000 MW燃煤机组四角切圆燃烧方式锅炉为研究对象,针对其CD层燃烧器区域水冷壁局部高温腐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开展燃烧优化调整。磨煤机粉管一次风速、煤粉细度和二次风配风方式不妥是造成该区域水冷壁高温腐蚀的主要原因。一次风速、煤粉细度、偏置二次风、油层辅助风、底层二次风对水冷壁局部高温腐蚀影响较大,影响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偏置二次风、底层二次风、油层辅助风、一次风速和煤粉细度。经过优化运行调整,CD层水冷壁壁面CO浓度均低于30000μL/L,大部分低于20000μL/L,H2S浓度均低于200μL/L,大部分低于100μL/L,大大降低水冷壁高温腐蚀风险。  相似文献   

10.
自主研发600 MW超临界CFB锅炉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大容量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研制首台国产210MW和330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CFB锅炉大型化的关键技术,开展了国产600 MW超临界CFB锅炉的方案设计,对锅炉的炉型结构、关键部件、汽水系统及辅助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研究.介绍了国产600MW超临界CFB锅炉结构:采用"H"型整体布置,6台高温旋风分离器布置在炉膛两侧,配有相应的紧凑式分流回灰换热器(CHE),炉膛水冷壁为垂直管圈结构,双回路给煤系统可保证均匀可靠地向炉内送入燃料.该锅炉技术方案可为工程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