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4~11月在河南省漯河市开展曼氏裂头蚴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采集并检测中间宿主感染情况,包括显微镜检查剑水蚤体内曼氏迭宫绦虫原尾蚴,解剖镜下观察青蛙和蝌蚪皮下、肌肉组织和内脏感染裂头蚴的状况。水洗沉淀法收集终宿主家猫和犬粪便,镜检计数虫卵。收集蝌蚪体内的裂头蚴灌胃感染家猫,观察其排卵情况。结果显示,剑水蚤、蛙类和蝌蚪的感染率分别为3.5%(3/85)、35.9%(120/334)和16.8%(75/446)。调查家猫3只、犬31只,分别有1只和6只(19.4%)感染曼氏迭宫绦虫。感染家猫裂头蚴后12d粪检,曼氏迭宫绦虫卵阳性,25d自小肠取出17条曼氏迭宫绦虫成虫。表明河南省漯河市为曼氏裂头蚴病疫源地,终宿主和中间宿主感染率均较高。当地居民有生食蝌蚪的不良习俗是感染曼氏裂头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的幼虫—曼氏裂头蚴(plerocercoid)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曼氏迭宫绦虫的中间宿主以蛙、蛇为主,人获感染的途径主要有民间用蛙或蛇的肉、皮局部贴敷伤口,裂头蚴从伤口侵入;生食或半生食蛙、蛇及转续宿主如猪等;饮用生水或游泳时误吞被感染的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裂头蚴可侵入皮下组织形成皮下结节,也可侵犯腹腔内脏器、组织,还可穿过横膈侵犯胸腔,危害最大的是侵入眼部和中枢神经系统,可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1〕。据不完全统计,至1998年我国已报道632例曼氏裂头蚴病,广泛分布于23个省、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江苏省曼氏迭宫绦虫宿主感染情况,为曼氏裂头蚴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19年在江苏省随机抽取9个县(市、区)作为调查点。各调查点随机抽取100名常规健康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曼氏迭宫绦虫血清学及病原学检查;在野外环境中调查猫、犬等终宿主及剑水蚤等中间宿主曼氏迭宫绦虫感染情况。结果 江苏省9个调查点人群曼氏迭宫绦虫感染率均为0(0/900),血清抗曼氏裂头蚴IgG抗体阳性率为1.22%(11/900);中间宿主剑水蚤原尾蚴阳性率为0.33%(3/900),猫、犬等终宿主粪检曼氏迭宫绦虫虫卵阳性率为1.48%(2/135)。结论 江苏省自然环境中存在曼氏迭宫绦虫感染,应加强曼氏裂头蚴病危害和感染途径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曼氏裂头蚴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最常见的感染方式为用蛙肉、蛙皮贴敷伤口和生食蛙蛇等中间宿主和饮用被剑水蚤污染的生水。河南省部分地区有生食蝌蚪可“败火”以达到清热解毒的风俗,近年发现因生食蝌蚪感染曼氏裂头蚴病患者。特对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2008年门诊收治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20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198 4年 7月笔者在昭通市郊富强大队从事鼠疫监测中 ,解剖褐家鼠时发现肝内有一活虫体 ,大小约 8.0 cm× 0 .4cm,乳白色 ,虫体呈扁平状 ,全身布满横纹 ,头钝圆 ,头顶端微凹 ,尾部稍尖 ,雌雄同体。根据上述特征初步定为曼氏裂头蚴。后经昆明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究室刘恒孝教授鉴定认可。该虫属蠕虫类中曼氏裂头绦虫之幼虫 ,人可作为蚴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甚至为终末宿主。寄生人体后的致病力远较成虫为大 ,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寄居及移行部位而异。人体曼氏裂头蚴病在我国不多见 ,笔者认为褐家鼠也是该寄生虫病的保存宿主 ,而鼠和人类关系密切 ,…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曼氏裂头蚴cDNA文库,通过免疫筛选获得曼氏裂头蚴病诊断候选抗原基因。方法提取曼氏裂头蚴虫体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连接噬菌体载体,经体外包装后构建曼氏裂头蚴SMART cDNA文库。用曼氏裂头蚴病患者血清免疫筛选cDNA文库,获得阳性克隆,测定阳性克隆插入片段的DN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预测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成功构建了曼氏裂头蚴cDNA文库,文库滴度为6.25 × 10~6 pfu/mL,重组率为100%,文库插入片段的平均长度大于1 100 bp。经免疫筛选获得12个阳性克隆,分为Sm-Ⅰ、Sm-Ⅱ、Sm-Ⅲ和Sm-Ⅳ4类,其代表克隆为Sm60-1、Sm58-1、Sm20-1、Sm22-3,插入片段长度分别为1134、1 063、883、969 bp,编码蛋白分别与欧猥迭宫绦虫抗原多肽、胞质抗原、核糖体蛋白S4样蛋白和未命名蛋白具有较高同源性。结论成功构建了曼氏裂头蚴SMART cDNA文库,获得了 4类阳性克隆,为曼氏裂头蚴病诊断抗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曼氏裂头蚴cDNA文库,通过免疫筛选获得曼氏裂头蚴病诊断候选抗原基因。方法 提取曼氏裂头蚴虫体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连接噬菌体载体,经体外包装后构建曼氏裂头蚴SMART cDNA文库。用曼氏裂头蚴病患者血清免疫筛选cDNA文库,获得阳性克隆,测定阳性克隆插入片段的DN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预测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 成功构建了曼氏裂头蚴cDNA文库,文库滴度为6.25 × 106 pfu/mL,重组率为100%,文库插入片段的平均长度大于1 100 bp。经免疫筛选获得12个阳性克隆,分为Sm⁃Ⅰ、Sm⁃Ⅱ、Sm⁃Ⅲ和Sm⁃Ⅳ4类,其代表克隆为Sm60⁃1、Sm58⁃1、Sm20⁃1、Sm22⁃3,插入片段长度分别为1 134、1 063、883、969 bp,编码蛋白分别与欧猥迭宫绦虫抗原多肽、胞质抗原、核糖体蛋白S4样蛋白和未命名蛋白具有较高同源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曼氏裂头蚴SMART cDNA文库,获得了4类阳性克隆,为曼氏裂头蚴病诊断抗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各地农贸市场常见有鲜蛇肉出售,而蛇类是曼氏迭宫绦虫在自然界的第二中间宿主,人可因局部贴敷生蛇肉及吞食生或来熟蛇肉而感染裂头蚴病。我们于1987年7月对三明市梅列农贸市场出售的蛇类进行曼氏裂头蚴感染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曼氏迭宫绦虫动物模型,观察其生活史。方法从感染蛇体内分离曼氏裂头蚴,感染终宿主(猫)和中间宿主(剑水蚤、蝌蚪),以观察其从虫卵孵出幼虫、感染第一、二中间宿主剑水蚤、蝌蚪和终宿主猫的生活史过程。结果感染猫12d后粪检发现虫卵,经解剖猫获得成虫、虫卵;虫卵在室温培养12d孵出钩球蚴,感染剑水蚤6d后发育为原尾蚴;感染蝌蚪后第28d发现裂头蚴。结论成功建立曼氏迭宫绦虫动物模型,裂头蚴在猫体内成熟时间仅12d。  相似文献   

10.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门诊收治的曼氏裂头蚴病病例,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病例分析。结果显示,4例患者中3例有活吞泽蛙史、1例有食半生蛙肉和饮生水史。4例患者经寄生虫抗体全套检查,曼氏裂头蚴抗体均呈阳性。另外与病例3一起活吞泽蛙的7人,其中3人曼氏裂头蚴抗体呈阳性。4例患者中2例皮下包块病例行手术摘除,辅以药物治疗;另外2例行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淮南地区曼氏迭宫绦虫病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曼氏迭宫绦虫病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淮南市各辖区水域剑水蚤原尾蚴感染状况、青蛙肌肉曼氏裂头蚴感染状况及各辖区家猫或家犬粪便曼氏迭宫绦虫卵感染状况进行随机抽样,分析剑水蚤原尾蚴感染率、青蛙肌肉曼氏裂头蚴感染率及各辖区家猫或家犬粪便曼氏迭宫绦虫卵感染率,另外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曼氏迭宫绦虫病流行的环境及社会因素。结果:淮南地区6个市辖区或县剑水蚤原尾蚴感染率: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大通区及凤台县分别为2%、1%、1%、2%、2%、3%;淮南地区青蛙曼氏裂头蚴总感染率为7.33%;家猫和家犬粪便中虫卵的检获率分别为0%~15%和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曼氏迭宫绦虫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为为0%,受调查农民中,有捕食青蛙的习俗的占14.77%,曾食过半生熟青蛙者占3.13%,曾用蛙喂猫或喂犬者占36.29%。结论:淮南地区剑水蚤原尾蚴感染率和青蛙曼氏裂头蚴总感染率均高,终宿主受到虫卵感染,农民对曼氏迭宫绦虫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应加强对农民曼氏迭宫绦虫病防治知识的教育,以达到有效控制曼氏迭宫绦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河南省漯河等地区居民因生食蝌蚪感染曼氏裂头蚴病的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采用现场考察与问卷调查,了解河南省漯河等地区地理环境与居民传统生食蝌蚪情况。②调查方法:显微镜下检查剑水蚤原尾蚴;蛙用肉眼和解剖镜检;解剖镜下检查蝌蚪裂头蚴;收集猫、狗粪便,水洗沉淀镜检虫卵;对生食蝌蚪史者,作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血清免疫学检测。结果漯河、周口、商丘3市农村,池塘、沟渠、洼地众多,气候环境适宜各种蛙类繁衍,且居民多有生食蝌蚪"清热降火"习俗;剑水蚤检查85只,发现感染蚤3只,感染率3.53;蝌蚪检查308只,发现感染者22只,感染率为7.14;蛙类检查44只,发现感染者25只,感染率为56.82。调查猫、犬34只,发现感染者7只,感染率为20.59。有生食蝌蚪史者,血清学阳性率为8.99(17/189);其中13人有明显临床症状,占76.47。结论证实漯河、周口、商丘市存在曼氏迭宫绦虫病流行区,其中漯河市为曼氏迭宫绦虫严重的自然疫源地;当地居民生食蝌蚪,是感染曼氏裂头蚴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通过感染原尾蚴的剑水蚤灌胃小鼠建立曼氏裂头蚴病小鼠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室条件下用曼氏裂头蚴感染家猫,收集当日新产猫粪,用去氯水淘洗后过滤获得曼氏迭宫绦虫虫卵,制成虫卵悬浊液。将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只、对照组5只。以曼氏迭宫绦虫钩球蚴感染野生剑水蚤,使每只剑水蚤体内含有3 ~ 5条原尾蚴;再将感染原尾蚴的剑水蚤灌胃实验组小鼠,每只小鼠灌入剑水蚤15只,对照组灌胃等体积去氯水。6个月后处死小鼠,分离疑似裂头蚴虫体,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抗曼氏裂头蚴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提取疑似虫体基因组DNA,以曼氏裂头蚴细胞色素C氧化酶1(CO1)基因片段为目的序列进行PCR扩增以鉴别疑似虫体。结果 实验组15只小鼠中,6只小鼠血清抗曼氏裂头蚴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呈阳性;于其中4只小鼠皮下发现并分离出乳白色虫体。每只小鼠均仅检出1条虫体,虫体形态与曼氏裂头蚴相似。基于CO1基因的疑似虫体PCR扩增产物在毛细管电泳上于151 bp处显示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与已知曼氏裂头蚴序列100%符合。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曼氏裂头蚴病小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曼氏裂头蚴感染小鼠动物模型,并观察感染后小鼠血常规及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变化。方法 从青蛙体内检获曼氏裂头蚴,以口服灌胃法感染昆明小鼠25只(3条/只)。于感染前2 d和感染后第2、7、14、21、28、35、42、49天采集小鼠血液,检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总数)及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ELISA法);于感染后第49天处死全部小鼠,解剖并仔细查找小鼠体内的曼氏裂头蚴。结果 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白细胞总数在第2天明显升高;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于感染后第14天开始检出,于第21天从全部小鼠检出。在小鼠多个组织器官检出曼氏裂头蚴,其中以皮下肌肉多见。结论 成功建立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动物模型,该法造模简单、经济。白细胞及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作为曼氏裂头蚴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蛙类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目的 了解河南省蛙类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的自然感染情况, 分析人群感染曼氏裂头蚴的潜在风险。 方法 方法 分别在河南省12个调查点采集蛙类, 剥皮后检查并分离寄生于蛙肌肉中的曼氏裂头蚴, 记录其位置和数量。 结果 结果 河南省蛙类曼氏裂头蚴自然感染率为26.63% (306/1 149), 累计发现曼氏裂头蚴1 897条, 平均感染度为6.2条/只; 青蛙曼氏裂头蚴感染率高于蟾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30.42, P<0.01); 病例居住地青蛙的曼氏裂头蚴自然感染率高于其他调查点(χ2 =8.46, P<0.01); 豫西地区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率低于其他地区 (χ2 =13.45, P<0.01); 蛙类后腿是曼氏裂头蚴的主要寄生部位, 占73.74% (1 365/1 851)。 结论 结论 河南省自然界生存的蛙类普遍存在曼氏裂头蚴感染, 对人群有潜在致病威胁,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对曼氏裂头蚴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6.
贵阳花溪地区野生蛙类感染曼氏裂头蚴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捕捉收集贵阳市花溪地区4个乡镇的野生蛙类,剖检调查裂头蚴感染情况,将分离获得的裂头蚴感染幼犬作虫种鉴定。捕获的野生蛙为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其裂头蚴感染率较高为16%(131/818),感染度为1~113条,平均3.44条/蛙。感染幼犬证实该地区寄生于黑斑蛙的裂头蚴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07-2011年艾滋病病毒(HIV)筛查及确证试验的检测数据,以了解该州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和HIV感染的人群特征,以及不同人群的感染率,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2009年版)对送检样品进行检验,对实验室确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全州HIV初筛标本305 255份,初筛阳性748份,经确证实验室确诊为阳性的442份,阴性279份,不确定27份;监测人群HIV平均阳性率为0.14%,以2008年的阳性率最高,为0.18%(95/54 113),各年度筛查确证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2份HIV阳性标本中,男性289例(65.38%),女性153例(34.62%),男女性别比例为1.89∶1。年龄主要集中在31~55岁(占44.1%,195/442)和55岁以上(占37.8%,167/442)。结论湘西州HIV感染者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以大年龄组居多。自愿咨询检测是发现HIV感染的最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黄牛泰勒虫感染率和遗传变异。方法 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从湘西自治州凤凰县、花垣县和保靖县采集184份黄牛血液样品,用基于泰勒虫属18S核糖体RNA(18S rRNA)基因的PCR方法对所有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将部分阳性产物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应虫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以卵形疟原虫18S rRNA基因作为外群构建种系发育树。结果 共143份血液样品检测为泰勒虫阳性,平均检出率为77.7%。凤凰县、花垣县和保靖县黄牛血液样品均检出泰勒虫,检出率分别为85.0%、88.3%和61.0%;湘西黄牛和普通黄牛泰勒虫检出率分别为77.2%和79.5%([χ2] = 0.08,P > 0.05);舍饲牛群与散养牛群检出率分别为68.9%和89.7%([χ2] = 22.36,P < 0.01)。随机挑选18个PCR阳性样品进行测序与序列分析,发现所有样品与已知吕氏泰勒虫分离株同源性超过99.0%;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18个样品与吕氏泰勒虫聚为同一分支,但与其他虫株所属分支相隔较远。结论 湖南省湘西地区黄牛泰勒虫感染率较高,吕氏泰勒虫可能为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