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江的暴雨特性和中上游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极易诱发山洪地质灾害。资料统计表明,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大大超过了中下游大江大河的洪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防治山洪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巳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因此,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大防治山洪灾害的力度,大力宣传普及防御山洪的知识,搞好水土保持,落实防御山洪灾害的责任制,提高山区防洪成灾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翔 《人民长江》2003,34(6):52-54
湖南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区内溪河纵横,降水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 427mm,受气候原因,地形地质条件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山洪灾害频发.从湖南省近年洪灾特点来看,山洪灾害年年发生,造成损失巨大,已成为防汛救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通过大量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和灾情的调查研究,提出湖南省山洪灾害的特点和成灾原因分析,为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洪灾害易发地区一般处于江河上游的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地带,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加剧了灾害程度。选取闽江上游为研究区域,重点研究生态环境变化与山洪的耦合关系。以2013年闽江上游生态系统分类结果为本底数据,利用GIS技术,模拟退耕还林、矿山恢复、生态封育3种生态最优情景以及生态退化情景。采用HEC-HMS模型,基于设计暴雨资料计算不同生态情景下洪水过程,进而分析生态优化及生态退化条件对山洪过程的影响。由研究结果可得,生态类型优化对洪水削峰滞时作用显著,洪水峰值减小,洪水集中度减小、冲击力减弱,不易成灾;生态条件退化后,洪峰值增加,峰现时间提前。因此,改善易灾地区生态环境,调节径流能力,可有效提升抗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对于减少山洪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防止和减轻山洪灾害,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国家启动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建设项目。阐述了防御山洪灾害的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5.
山洪灾害防治区划是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前提和工作基础.文章通过对湖南省山洪灾害致灾原因的系统分析和山洪灾害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按照一定的区划等级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降雨区划、地形地质区划、经济社会区划的基础上,将湖南省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一定共同特征的区域,以期科学地反映山洪灾害地域分布差异,为山洪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山洪灾害是我国洪涝灾害中致人伤亡的主要灾种。陕西是我国山洪灾害频发、高发的地区之一,陕南秦巴山区、渭河以南秦岭北麓、渭北黄土塬区、陕北白于山河源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等六大区域是汛期山洪灾害重、频发区,山洪灾害已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加有效地预防、应对和减少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群死群伤事件,基于实证案例开展了山洪泥石流灾害成因分析。通过描述山洪、泥石流和山洪泥石流灾害基本特征与危害特点,分析了强降雨、流域地形、运动路径环境效应和承灾体等成灾要素。为了细化灾害成因性质认定,把山洪分为悬移质山洪和推移质山洪、山洪泥石流分为山洪泥石流和山洪水石流、泥石流分为泥流和泥石流,结合典型案例阐述了不同亚类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1)季节性强,频率高。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主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2)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山洪主要发生于山区、丘陵区及岗地,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的上述地区,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3)来势迅猛,成灾快。山丘区因山高坡陡,溪河密集,降雨迅速转化为径流,且汇流快,流速大,降雨后几小时即成灾受损,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9.
<正>山洪灾害是当前我国自然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灾种之一。山区强降雨历时短、成灾快,防御难度很大。山洪灾害防御涉及民生、关乎千家万户生命财产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与山洪赛跑,降低山洪灾害的威胁,减少灾害带来的原生与次生损失,让更多的生命得以护佑,是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以人为本,科学防御"的使命召唤。狠抓落实加强防御2017年7月,我国强降雨过程频发,部分省份持续强降雨引发多  相似文献   

10.
山洪灾害防治区划是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前提和工作基础。文章通过对湖南省山洪灾害致灾原因的系统分析和山洪灾害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按照一定的区划等级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降雨区划、地形地质区划、经济社会区划的基础上,将湖南省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一定共同特征的区域,以期科学地反映山洪灾害地域分布差异,为山洪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山洪灾害分析与预警对山洪灾害的防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辽宁绥中县山洪灾害分析与预警工作,选取了易受山洪灾害影响的沿河村落作为防灾对象,利用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计算沿河村落的设计暴雨强度和设计洪水流量。通过测量河道断面和调查沿河村落成灾水位,分析防灾对象的山洪灾害防御能力,编制防灾对象的预警指标,使预警体系细化到了沿河村落,为绥中县进一步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详细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山洪灾害防治是一项复杂的自然-社会系统工程,需融合应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理论技术手段,建立一套完整理论技术体系,支撑山洪灾害风险管理和防治实践.结合山洪灾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灾害属性分析,阐述了山洪灾变过程和机理,提出了山洪灾害防治连续统概念性模型和山洪灾害防治系统化方法,构建了山洪灾害防治理论技术框架.按照灾前预...  相似文献   

13.
卷首     
子平 《中国水利》2007,(15):I0001-I0001
今夏入汛以来,我国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游发生超警戒水位,珠江上中游和黄河中游的部分地区多次出现强降雨过程,局部强降雨等致灾性天气和山洪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东北和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罕见伏旱。  相似文献   

14.
1 概 述山洪灾害是山丘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历年来 ,山洪灾害的发生 ,给山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山洪灾害具有成灾局部性、时间非持续性和发生急骤性。社会对大江大湖的避险预案重视有加 ,而山丘区避险预案的制订可以说是一个空白 ,绝大部份山丘区对山洪灾害的灾前防范工作无所适从 ,抗灾救灾十分被动 ,加上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多发性、并发性和毁灭性 ,近年来 ,山洪灾害损失在一个省、一个市的自然灾害损失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攀升。防汛工作必须以防为主 ,防重于救 ,所以 ,制订山洪灾害紧急避险预案十分必要。 2 0 0 0年 ,…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和能源生产基地,也是文化资源丰富地区.黄河流经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核心区域,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分析了黄河中游地区的地貌特征、气候环境特点、水土环境和经济发展基本状态,以及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管理机制矛盾和公众参...  相似文献   

16.
暴雨山洪灾害防御地区降雨—流量—水位关系复杂多变,而预警模式常以成灾水位倒推降雨条件,难以全面真实反映内在的降雨产流响应过程。以重庆市复兴河小流域山洪灾害调查为基础,采用降雨驱动指标法,充分考虑降雨强度、降雨量与前期降雨量耦合作用的影响,建立了以降雨强度和有效累计降雨量关系的预警模型,与以往的暴雨洪水及山洪成灾事件作为比对,提出了降雨驱动指标2 000作为立即转移指标、1 800作为预警指标的村级山洪灾害预警模型,为山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祁文军 《中国水利》2014,(18):25-26
<正>山西省自2010年开始先后有105个县列入国家山洪灾害县级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计划,通过3年建设,全省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在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中提出了"九个一"的村级防御体系,筑牢了山洪灾害防御的基层防线。一、山洪灾害多发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缘、黄河中游,全省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总面积15.6万km2,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其中黄河流  相似文献   

18.
山洪灾害防治地形地质区划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石林  周世平 《中国水利》2007,(14):28-31
地形地质条件是形成山洪灾害的基本因素,作为山洪灾害防治区划研究的组成部分,山洪灾害地形地质区划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专业区划。分析了山洪灾害易发程度与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形地质条件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区划原则和技术路线,介绍了进行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地形地质区划的基本方法、步骤及其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以县域为单元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前期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基础数据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方法。通过分析山洪灾害致灾因子和承灾因子,采用GIS工具进行提取与处理,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计算各因子的权重,最后基于加权综合法叠加各图层获得山洪灾害风险图,根据调查的历史山洪灾害数据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以海南三亚市为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藤桥河、三亚河、宁远河流域山洪灾害风险等级较高,是山洪灾害的高发和易损区域。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地处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省内自然地理条件复杂,陕南秦巴山区、渭河以南秦岭北麓、渭北黄土塬区、陕北白于山塬[区、黄土沟壑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等6大山丘区占全省面积70%以上,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加之近年来极端气候的增多,使陕西成为全国山洪灾害频发的省份之一.山洪灾害是陕西省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灾种,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也成了三秦百姓闻之色变的心头之患. 自2010年国家启动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以来,陕西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建设进度,严把建设质量,提早培圳人员,并通过严格的项目管理办法和制度,确保了项目建成一处、验收一处、发挥效益一处.在今年汛期,全省已建成的34个县区非工程措施项目发挥了显著的减灾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