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监测评价某医院SPEC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状况。方法依据《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6)等相关放射卫生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检测结果包括SPECT-CT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表面β污染、废物包装体表面辐射水平、通风橱风速等方面。结论该医院SPEC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效果较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灾后绵阳市某县乡镇卫生院放射防护情况,为灾后放射场所科学重建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依据GBZ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和GBZ130-2002《医用诊断X射线机卫生防护标准》要求,对灾后正常运行的某县乡镇卫生院放射场所综合防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某县乡镇卫生院放射场所面积合格率66%;放射人员操作位防护合格率94%;放射人员持证率90%;放射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72%;放射人员健康体检率72%。结论 放射人员防护较好,但今后需加强放射场所建设项目的防护评价与卫生监督工作,提高放射人员与公众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通过资料收集、调查分析等方法,对某锅炉公司射线探伤场所开展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现状评价。该公司探伤室屏蔽体外周围剂量当量率最近一次检测结果最大值<0.09μSv/h, γ探伤机源容器外表面5 cm及100 c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59.00和31.85μSv/h,均符合《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 132—2008)、《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 117—2015)标准。该公司采取的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设施、管理措施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符合相应法规、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国卫通〔2015〕1号现发布《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等4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一、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17-2015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代替GBZ 117-2006)GBZ 143-2015货物/车辆辐射检查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代替GBZ 143-2002)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6)中可能产生污染的内容商榷。方法 《电离辐射防护与放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相关规定与GBZ 120-2006相对照。结果 发生可能污染之处未能把GB 18871-2002中辐射防护基本要求在GBZ 120-2006中体现。结论 应适时对GBZ 120-2006中工作场所选址、布局、分区、污染水贮存排放与监测按GB 18871-2002要求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钴-60机房改造成直线加速器机房后放射防护性能。方法 依据《医用电子加速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6-2002)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进行改建、检测及评价。结果 改造后加速器治疗室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结论 钴-60机房改造成6 MV直线加速器机房后各项放射防护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且造价低、省时,符合最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监测评价新建无迷道陀螺刀机房的放射防护性能。方法 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68-2005)进行监测、评价。结果 新建无迷道陀螺刀机房项目放射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结论 新建无迷道陀螺刀机房的各项放射防护指标、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年附加剂量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探讨职业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中如何正确计算出有效辐射防护厚度,有效保护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安全与健康,真正做到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评价规范,通过屏蔽计算和分析,对医用X射线和工业探伤用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工业X射线探伤计算,运用GBZ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能满足实际防护需求,医用X射线机防护评价中的防护计算引用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26-2012《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EF)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实际检测结果比标准有差异。结论 放射防护屏蔽计算可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基本达到了要求,确保了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所接受的个人辐射剂量低于年剂量和剂量率控制目标值。  相似文献   

9.
<正>现发布《低能γ射线粒籽源植入治疗放射防护要求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等6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核电站周围居民健康调查规范》1项卫生行业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一、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78—2014低能γ射线粒籽源植入治疗放射防护要求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代替(GBZ178—  相似文献   

10.
<正>现发布《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判断规范》等9项卫生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一、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97—2017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判断规范(代替GBZ 97—2009);GBZ 98—2017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代替GBZ 98—2002);GBZ 112—201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代替GBZ 112—2002);GBZ 121—2017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放射防护要求(代替GBZ 121—2002);GBZ 131—2017医用X射线治疗放射防护要求(代替GBZ 131—2002);GBZ 178—2017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放射防护要求(代替GBZ 178—2014)。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促进GBZ120—2020《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有效贯彻和实施,本文通过介绍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相关标准要求和技术规范的关键内容,对GBZ120—2020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模糊和不足的问题进行剖析,以促进国家强制性标准GBZ120—2020得到严格和有效实施,更好的提升我国职业人员、公众成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辐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全国部分地区诊断医师使用《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的情况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该标准的掌握和实施情况,对标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分析,为标准修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搜集、调查问卷、比较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四川、江苏、广东、湖北、河南、新疆、安徽和核工业系统即“七省一集团”21家诊断机构共计93名具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资质的医师为调查对象,搜集诊断医师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各条款的评价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显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医师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正文11项条款判定可行率范围在89.3%~95.7%,有10项可行率大于90.0%;判定部分可行率范围在0%~5.4%;判定不可行率范围在3.2%~5.4%;80.0%诊断医师未对标准提出具体意见,94.6%诊断医师认可该标准的法律法规一致性。结论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整体达标情况良好,但少部分条款应适当修改,标准的宣贯力度不够,应进一步加强宣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卫生标准应用情况,为标准的修订、宣贯和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标准宣贯、实施、质量和效益四个评价目标,采用调查表,对八省一集团中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医师、卫生行政监督人员和放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对标准实施状况和实施效果追踪评价。结果 共调查了21家职业病诊断机构、93名职业病诊断医师、70名卫生行政监督人员、1329名放射工作人员;诊断机构中有85.7%建立了诊断标准学习制度,57.1%配备了诊断医师标准培训经费;标准知晓率为75.6%~80%,标准培训率为48.4%~55.7%;GBZ 112—2017标准采用率为0;42.9%和48%诊断机构分别具备物理剂量估算和生物剂量估算能力,同时具备两种能力的诊断机构仅占42.9%;对标准11项条款判定的可行率分别为90%~97%,认可标准与法律法规一致性95%~97%,标准的满意度86%~87.1%。结论 本文为卫生标准跟踪评价工作积累了材料,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卫生标准的修订、宣贯和管理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赵杨  吴富荣 《职业与健康》2010,26(24):3019-3021
目的对某医院新建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按国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181-2006进行评价。结果该院新建建设项目的屏蔽和安全防护措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论该院新建建设项目在正常运行时,能够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某医院125I粒籽植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按国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 181-2006进行评价。结果 该院125I粒籽植入项目的屏蔽和安全防护措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论 该院125I粒籽植入项目在正常运行时,能够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诠释国内外个人监测标准中的关键技术和技术难点,以利于更好的实施相关职业卫生国际标准,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方法 诠释国际和我国现行相关的个人监测标准。结果 对我国的GBZ128—2019和GBZ129—2016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并对国际相关标准的新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结论 解读内外照射相关个人监测标准的技术难点,有利于进一步执行相关标准,并可提升职业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污泥处置利用工程职业病危害现状和职业防护措施情况,旨在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按照GBZ 159-2004的采样要求进行采样,按照GBZ/T 192-2007对粉尘进行检测,按照GBZ/T 189.8-2007对噪声进行检测,按照GBZ/T 160-2004对毒物进行检测,按照GBZ/T 189.3-2007对工频进行检测,按照GBZ/T 189.7-2007对高温进行检测。结果该建设项目混料工粉尘浓度为7.1 mg/m3,监仓工粉尘浓度为6.9 mg/m3超出国家标准(GBZ 2.1-2007)的要求。其余各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未超出国家标准要求。结论该项工程整体防护和个体防护需进一步加强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测量17台常见型号医用电子加速器M区内、外的X射线及中子泄漏辐射水平,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摸索其中的规律,旨在为GBZ 126-2011提出浅显的意见及建议。方法 采用GBZ 126-2011规定的泄漏辐射测量方法,共测量了17台医用电子加速器。结果 17台加速器M区内X射线泄漏辐射率最大值、平均值均符合GBZ 126-2011的相应要求,各测量点间的数值差别不大且距离标准要求的上限差一个数量级;M区外X射线泄漏辐射率最大值、平均值均符合GBZ 126-2011的相应要求,但较为接近标准要求的上限;M区外中子泄漏辐射率最大值符合GBZ 126-2011的要求,2台加速器M区外的中子泄漏辐射率平均值不符合GBZ 126-2011的要求,其余5台符合要求,其测量结果也较为接近标准要求的上限,尤其是15 MV的加速器。使用热释光元件做探测器测量M区内X射线泄漏辐射的方法较为简便,无论采用哪种方法M区外X射线、中子泄漏辐射水平的测量均较为繁琐。结论 为标准GBZ 126-2011《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泄漏辐射部分及测量方法提出了浅显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规范——第2部分:放射治疗装置》(GBZ/T 220.2-2009)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全国7个省市参与过放射治疗装置建设项目评价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针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某塑料制品公司新建生产线进行评价分析,为预防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2007[1]的要求进行评价,选择该企业老生产线进行类比调查。结果该项目属于一般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和粉尘。结论该建设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合理,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设计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职业卫生评价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