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吊钟型涡流室内喷油和燃烧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介绍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S195型柴油机吊钟型涡流室内燃料不着火状态下的喷油过程和工作状态下的燃烧过程进行的详细研究。文中还对比了实际涡流室内的喷油过程和无旋流压力模拟容器中的喷油过程;结合测录的示功图和计算的放热规律对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转速对喷油和燃烧过程的影响。通过分析,揭示了吊钟型涡流室内喷油和燃烧过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涡流室式柴油机空气运动的3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标准κ-ε模型作适当修正来模拟气体的湍流运动,建立了涡流室式柴油机的空气运动的3维数值计算模型,开发了大型微机化3维数值模拟程序。首次对吊钟型涡流室式柴油机的流场进行了3维计算,计算结果与LDV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画出了涡流室纵截面,横截面和侧截面上的速度矢量图。  相似文献   

3.
二维流动模型的喷射器性能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二维轴对称流动模型,计算分析了吸入通道内回流现象、喷射器“恒能力”现象与静压力在轴线上分布情况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工作压力对喷射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降低出口压力会在混合室内形成激波,喷射因数保持不变;工作压力过高会在混合室内产生壅塞,反而降低喷射因数;吸入压力过低会在喷射器吸入通道内产生回流现象,影响喷射式制冷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薄液膜二维表面驻波的流动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驻波作为薄液膜表面波中的一种波,其流动稳定性受界面热不平衡效应的影响。基于边界层理论和界面热不平衡效应,推导出沿倾斜璧面下降的在蒸发、等温和冷凝状态下普遍适用的二维表面驻波空间稳定性方程,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热不平衡效应、流体物性、壁面倾角和雷诺数对驻波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热不平衡效应对驻波稳定性的影响仅在小雷诺数下较为明显,在高雷诺数下,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惯性力和粘性力;流体物性和壁面倾角在整个雷诺数范围内均起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涡流室内涡流及紊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采用热线风速仪测量柴油机涡流室内涡流及紊流的结果。用计算机及统计技术完成了试验数据的采集及处理,测量了拖动工况下吊钟形涡流室内的气流平均速度、紊流强度以及作补偿运算用的气体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研究了涡流室内的气流切向速度、紊流强度和气体温度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曲轴转角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压缩终了附近,吊钟形涡流室内的空气涡流可近似当作“半自由”涡流,而涡流室内的紊流场是非均匀非各向同性的,即主涡流方向的紊流强度远远大于其它两个方向的紊流强度,涡流室内右侧(通道喉口一侧)和中心附近的紊流强度较高,涡流室底部通道两侧拐角处的紊流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利用混合破碎模型对涡流室内喷雾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已开发的大型流体计算软件包EngineCFD-Ⅱ对涡室式柴油机内的喷雾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作借鉴WAVE破碎模型的优点,进一步完善了TAB破碎模型,使用混合模型来描述不同阶段的油滴破碎过程。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利用建立的各向异性k-ε湍流模型和精确测量的通道入口的边界条件,计算研究了不同连接通道位置和角度下涡流室内的空气湍流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理想轴对称发动机的二维冷态缸内层流流动模型,即利用先进的数值分析技术在大型计算机上求解描述缸内过程的偏微分方程组。方程的离散采用随活塞运动的可伸缩差分网格,通过在控制容积上积分控制方程得到有限差分方程。计算过程基于SIMPLE算法,在其中加入压力修正和温度修正进行迭代求解。分别计算了气门瞬时开闭的四冲程运动和进气与排气的二冲程运动。与其它文献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比较表明,计算结果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装甲车辆发动机冷却系统空气流动的仿真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一维动态可压缩气体流动方程建立了装甲车辆发动机冷却系统空气流动的仿真模型 ,考虑了车辆动力舱内流道几何尺寸、壁面摩擦、散热器传热、风扇做功以及分支流动对冷却气流的影响。对一台履带式装甲车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空气流动进行了实例仿真计算 ,为研究装甲车辆发动机冷却系统空气流动的性能提供了一种理论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0.
把涡流室式柴油机不同区域与不同时期的燃烧过程分开处理,将涡流室的燃烧过程分为5个时期,即:低温着火化学动力学反应期,向高温预混燃烧化学动力学反应过渡期,高温预混燃烧化学动力学反应期,向空气和燃料混合控制的扩散燃烧过渡期和火焰微元的扩散燃烧期。而主燃烧室的燃烧只有火焰微元的扩散燃烧期。用Shel着火模型、Arhenius方程和相关火焰微元模型来分别模拟其中的低温着火、高温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过程以建立准维燃烧模型。模型预测的示功图和燃烧放热率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本文还研究了模型中拉伸因子和耗散因子对示功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混合产流与二维运动波汇流分布式水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半湿润半干旱流域的洪水模拟与预报精度,基于GIS、RS和DEM技术,以DEM栅格为流域计算单元,构建了基于混合产流和二维栅格汇流的栅格型分布式水文模型(Grid-MK-2D模型),即混合产流模型是在蓄满产流基础上增加基于Green-Ampt下渗方法的超渗产流模型,坡面二维汇流计算采用基于栅格单元的分布式运动波模型水流演算,河道汇流应用一维运动波模型演算,运动波方程组由隐式有限差分求解。将Grid-MK-2D模型、Grid-MK-1D模型与新安江模型应用于半干旱的沁河孔家坡流域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基于DEM栅格的分布式水文模型(Grid-MK-2D、Grid-MK-1D)的模拟效果优于新安江模型,但GridMK-2D模型洪峰模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导电流体在磁场中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而导致流体运动发生改变。本文模拟了不可压缩粘性导电流体在不同外加条件下的流动状况。模拟结果表明:(1)电磁力与外加磁场和外加电场有关,对于不同的外加磁场和外加电场,导电流体所受到的电磁力作用也不同。对于外加垂直方向均匀磁场的导电流体在两电极间的流动,外加磁场和外加电场越大,电磁力越大;在外加电场和外加磁场相同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进口流动速度,入口速度越大,导电流体的流动受电磁力影响越小。(2)在电极附近会产生端部效应影响导电流体的流动。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涡流室内流场的实验和计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谦  朱广圣 《内燃机学报》1994,12(2):102-108
本文报导了采用激光技术对柴油机涡流室内流场进行实测的结果。用计算机及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完成了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作者还模拟实验发动机建立了吊钟型涡流室内流场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了涡流室内流场及其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风冷热泵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模拟了V型风冷翅片管换热器在不同翅片管间夹角与底部距离下的空气流场,分析了不同翅片管间夹角与底部距离对空气流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两换热面的夹角增大时,换热面的迎面风速和平均风速也随之增大,且增长相当明显,但最大风速相差不大。当底部间距增大时,换热面的迎面风速和平均风速亦随之增大,但变化的幅度比较小。  相似文献   

15.
曲明璐  陈剑波 《太阳能学报》2015,36(7):1678-1683
建立空气源热泵系统换向除霜的半经验模型,并考虑融化水自上而下的流动过程。经过实验验证模型后,分析融化水的流动对空气源热泵换向除霜过程的两个负面影响:带走本应用于融霜的热量和延长整个除霜过程。最后根据模型结果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非均匀厚度的二维涡流室式燃烧室模型,并对S195柴油机压缩过程中燃烧室内流场进行了计算,据此作者对涡流室中流场的演变,温度场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限体积法对雷诺数Re<2 000的层流流态下周期性矩形筋条波状壁面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不同无量鲷波幅a/h与各种雷诺数的组合,计算了壁面应力分布特性.通过实验与数值法论证结果表明,波状壁面下水流的形状阻力、摩擦阻力随雷诺数增加而增大,提出了周期性矩形波状波边界层流沿程平均水头损失系数ξ的概念,可获平均阻力系数随雷诺数和筋条几何参数间的变化规律,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工作原理及运行模式.并以上海地区公共娱乐型室内游泳馆为例,分析了此类建筑空调负荷以及池水加热和沐浴用热水负荷分布规律.对将热回收型热泵机组作为其冷热源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 1 前言 气缸内的空气流动是支配直喷式柴油机性能的因素之一。在调整实际性能方面,可以通过调整进气口形状来达到空气流动的最优化。但是,实际发动机压缩行程中的空气流动场是在进气口形成的空气流动与燃烧室  相似文献   

20.
透明蜂窝的太阳透过率是衡量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性能的主要参数.本文考虑入射光线所在平面垂直于集热器表面的情况,从而将光线在蜂窝内部的复杂的传播过程简化为在一个矩形单元内的二维多次反射.根据几何光学原理,推导出蜂窝的有效透过率的计算公式:τe=[(1-Atanθ+N)+(Atanθ-Nρe]τ2ρNe.根据公式,透明蜂窝的有效透过率为入射角θ、材料的透射率τ和反射率ρ、以及蜂窝单元的高宽比A的函数,与蜂窝的具体尺寸无关.该公式提供了计算透明蜂窝透过率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