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与常规铬鞣革对比,研究了不浸酸铬鞣革鞣后湿操作中的铬释放情况,同时还研究了不同复鞣剂对不浸酸铬鞣革鞣后铬释放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浸酸铬鞣革在鞣后湿加工过程中铬释放总量为2 012.83mg/L,与常规铬鞣革相比减少了30.67%;尤其是中和过程中脱铬量仅为常规铬鞣革的32.55%;丙烯酸类复鞣剂、氨基树脂类复鞣剂可以明显降低不浸酸铬鞣在鞣后湿加工过程中的铬释放,其中大分子丙烯酸复鞣剂复鞣过程中铬释放量减少了79.93%。总之,不浸酸铬鞣剂可以与皮胶原蛋白牢固结合,从而降低皮革在鞣后湿操作过程中铬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2.
无盐浸酸与铬鞣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研究了高pH值铬鞣、无浸酸(助剂)铬鞣、常规浸酸铬鞣及无盐浸酸铬鞣4组鞣前准备条件不同情况下的铬鞣。结果发现无盐浸酸铬鞣后革结合铬(Cr2O3)量最大,最小的最高pH铬鞣。无盐浸酸铬鞣的革有合格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水中Ca2+、Mg2+和NaCl的含量对猪皮浸酸铬鞣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扩大试验研究发现,Ca2+、Mg2+和NaCl对浸酸铬鞣的影响趋势为Mg2+>NaCl>Ca2+.当水中Ca2+、Mg2+含量分别达到质量浓度为80 mg/L和30 mg/L时,铬吸收率大于95%,坯革的Ts均达到100℃以上.坯革粒面平细、染色均匀,物理机械性能达到同类产品指标.NaCl质量浓度高于65 g/L时,不利于铬的吸收和结合.试验结果表明水中Ca2+、Mg2+含量分别达到质量浓度为80 mg/L和30 mg/L时,对猪皮浸酸铬鞣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甲基磺酸在蓝湿革酸洗-铬复鞣工序中的应用对铬复鞣效果及成革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甲酸酸洗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蓝湿革铬复鞣过程中,用甲基磺酸及其钠盐替代甲酸及甲酸钠能有效促进铬在蓝湿革各部位的吸收性能,使铬吸收率由常规工艺的73.6%提高到93.9%,废液中铬浓度降低到175 mg/L左右,提高铬复鞣蓝湿革内铬分布的均匀性,促进鞣后加脂剂等材料的均匀渗透和分布,改善坯革胶原纤维的松散均匀性。  相似文献   

5.
对阴、阳离子型铬鞣剂结合鞣制工艺进行研究,探索一种两步法无盐浸酸的铬鞣工艺。先用2%(以灰皮质量计)的不浸酸铬鞣剂SF-1对绵羊软化裸皮进行预鞣及酸液处理,再用4%的AB铬粉对坯革进行常规铬鞣。与常规铬鞣工艺相比:在总铬粉用量均为6%的条件下,两步法铬鞣废液中的Cr_2O_3含量为1 020.3mg/L,低于常规浸酸铬鞣废液中的Cr_2O_3含量3 160.2mg/L,且鞣制后坯革中铬的分布更加均匀。两步法铬鞣坯革的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均能达到国家标准,并优于常规浸酸铬鞣工艺;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证实两步铬鞣的坯革粒面平细,纤维分散程度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和凝胶过滤色谱法对三种方案的葡萄糖还原铬鞣液浸酸铬循环废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方案的循环过程在本质上并未影响铬络物的电荷和分子量分布,但不同方案也存在一些差异;铬鞣废液加酸放置后用于浸酸或加热到60-70℃用于鞣制后期对鼓内浴液提温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铬鞣废液进行直接循环使用,探索出一种新型的无浴加盐并利用废液浸酸进行循环鞣制的清洁化工艺,其特点在于浸酸过程中盐在转鼓内无浴时加入,铬鞣废液全部回收酸化后直接用作浸酸液进行循环使用达10次以上,可用于高档牛沙发革的鞣制,无需对铬鞣废液进行沉淀等处理,使铬资源的封闭式无排放利用,大量节约食盐、硫酸、铬粉以及水资源,有效降低废水重金属排放,节约企业治污以及生产成本,而且所生产的皮革与常规铬鞣皮革质量一致,收缩温度达100℃以上,革身粒面细致、手感柔软、丰满、有弹性、染色均匀,并且不影响染料的渗透与结合。  相似文献   

8.
铬鞣废液的有效循环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铬鞣废液的循环利用方法及其优缺点;提供了一种新的铬鞣废液有效回用于复鞣的工艺,复鞣废液Cr2O3含量低于0.1g/L,可直接排放,能实现铬鞣废液的封闭循环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将宝斯卡铬鞣废液循环工艺技术应用在绵羊皮铬鞣过程中,在试验研究绵羊皮铬鞣操作废液循环利用工艺的基础上,系统检测并分析循环操作液的特征组分含量变化规律,同时也对相应蓝湿革的基本品质进行了综合评判。试验结果表明:操作循环液中Cr2O3、总有机碳、CODCr和氨氮等含量指标各自均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并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趋于累积平衡;操作液在循环过程中能够完全抑制六价铬的产生,所得绵羊蓝湿革品质稳定,其综合性能与常规铬鞣蓝湿革基本接近。研究结果揭示了绵羊皮铬鞣工序实施废液循环工艺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通过效益评估显示宝斯卡铬鞣废液循环技术在绵羊皮铬鞣工艺中推广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结合新型铬鞣交联剂的应用,探索出一种生产高质量服装毛革产品的铬鞣液循环利用技术,并探讨该技术中铬吸收对坯革收缩温度影响的主要因素,总结出可行的实施工艺。在铬鞣循环废液中铬粉耗用量为20g/L,铬交联剂用量为1.2g/L,使用自动提碱剂提碱时,坯革收缩温度能达到100℃以上,坯革的质量与常规铬鞣的坯革质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常规铬鞣工艺的铬污染及得到合适的硅酸钠预处理山羊酸皮的工艺条件,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硅酸钠分别在碱、酸性区域内预处理山羊酸皮,然后再铬鞣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中性区域内硅酸钠预处理的效果更好;7 5%的硅酸钠处理3 h可使酸皮的收缩温度(Ts)达68 ℃,适合于削匀操作,产生的废弃物不含铬,易于降解和处理.此外,硅酸钠预处理酸皮后可使随后铬鞣废液中的铬离子质量浓度降低为0 960 g/L,铬吸收率提高为91%,5%的铬粉即可使皮Ts达104 ℃.扫描电镜分析及成革性能检测显示,硅铬鞣与铬鞣蓝湿革的粒面及纵截面的显微结构无太大区别.硅铬鞣成革的机械性能与常规铬鞣成革相当,Ts稍高于铬鞣成革.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条件下不同铬鞣条件坯革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对比了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SCF-CO2)条件下及常规条件下浸酸铬鞣、不浸酸铬鞣,及其所得坯革中铬的分布,得革率、坯革厚度以及油脂和孔率等变化情况,得出了在SCF-CO2条件下不浸酸铬鞣是可行的,其坯革面积得率比常规不浸酸铬鞣提高了4.09%;不仅如此,SCF-CO2条件下浸酸铬鞣坯革中的铬分布和孔率,比常规铬鞣所得坯革均有提高,铬在坯革中的分布均匀度几乎提高了3倍,孔率提高了1.27倍等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4高吸收有机助鞣剂应用工艺研究 有机助鞣剂与皮胶原的结合及其帮助铬的吸收的能力已经得到了证明。将其应用于具体的铬鞣工艺中,采用一系列对比实验,通过对蓝皮收缩温度、废液铬含量、面积得革率、皮革内铬的分布以及蓝皮物理机械性能等数据的测定,来说明助鞣剂预处理不浸酸铬鞣工艺与常规浸酸铬鞣工艺相比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从常规铬鞣工艺存在的问题来看,如何再利用制革废弃物,合理使用非可再生的铬资源,减少制革废水中铬和中性盐的污染,便成为制革工作者的重要工作;改善常规铬鞣工艺中的污染问题与浪费问题势在必行。高吸收铬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选择,其中又以不浸酸高吸收铬鞣方法在清洁铬鞣方面前景更好。要提高皮胶原对铬的吸收效率,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皮胶原分子进行改性,以增加皮胶原分子侧链羧基的数量,从化学的角度而言是利用化学材料预先与皮胶原反应,对皮胶原分子进行改性或修饰,增加皮胶原分子与铬盐的结合点,提高结合能力。高吸收有机助鞣剂制备的基本出发点是:用除带有羧基外,还带有其它能与皮胶原分子发生作用的活性基的双(多)官能基的化学材料先与皮胶原作用,把羧基引入皮胶原分子,使得皮胶原所带羧基数量增加,为铬盐提供更多的结合点,增加皮胶原对铬的吸收率和结合率。常规铬鞣工艺中铬鞣剂的吸收率仅为60%~80%,且鞣前必须浸酸,铬鞣后期需提碱,以帮助铬的结合;因此除废液中含有大量Cr2O3外,还存在中性盐的污染问题。基于制革废革屑水解物改性制备的含多种活性基团的高吸收有机助鞣剂,实现了不浸酸、不提碱的清洁铬鞣技术。其突出特点表现在:软化后的裸皮无须浸酸,直接经助鞣剂进行预处理;铬鞣剂用量较常规工艺节省1/3;不需提碱,浴液终点pH约为4.0~4.2;铬鞣废液中Cr2O3含量低至200mg/L以下。成革质量,包括粒面平细度、收缩温度和面积得革率与常规浸酸铬鞣工艺相比无差异。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是实施资源有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pH电位滴定法、阳离子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手段主要研究了在碱度为33%的硫酸铬鞣液中,分别添加乳酸、洒石酸、柠檬酸、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邻苯二甲酸等的钠盐后的鞣液的组成、特性及鞣革性能。结果表明,有机酸根参与了铬的配位,鞣液组份数增多;羟基酸铬鞣液中阳、中性络离子增多,高电荷阳络离子减少,耐碱性、稳定性提高;二羧酸铬鞣液中出现了更高价态的阳络离子,甚至因交联过大而析出沉淀。用有机酸铬液鞣革收缩温度高,铬吸收好,废液含铬量低,尤以加洒石酸钠及邻苯二甲酸钠的鞣液的鞣革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一次不浸酸的高浓度铬鞣中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兴赤 《四川皮革》1999,21(5):24-25
用高浓度的植物鞣液鞣制裸皮,不会发生过鞣;同理,高pH值状态下的高浓度铬鞣,也不会产生过鞣现象,故可以不浸酸铬鞣,达到省盐,省酸,省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皮革的绿色化工艺之路--铬鞣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铬鞣因其优异的鞣制性能,在制革工业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铬鞣产生的各种污染如铬鞣废液、铬鞣革屑等对环境具有极大危害,这些废液及材料的直接排放和丢弃,还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回收再利用铬鞣废弃物已成为制革业及其它相关行业的热点.本文就此问题着重介绍了如何从铬鞣废液及铬鞣革屑中回收铬及皮胶原,并将其重新用于皮革工业.  相似文献   

18.
针对铬鞣废液循环工艺技术在某制革企业工业化应用的实际效果进行了跟踪研究,研究中对连续循环30次铬鞣废液中总铬、Cl-和SO42-含量的变化,水质污染特征和蓝湿革收缩温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总铬含量在前15次循环有上升趋势,后期基本稳定;Cl-含量在循环15次前有所下降,后期稳定在17~18 g/L;SO42-含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约600 mg/L。铬鞣废液在循环30次后水质污染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循环前期CODCr含量逐渐上升,在循环15次后趋于平衡;NH4+-N在循环15次后稳定于400 mg/L左右,30次后约200 mg/L;铬鞣废液TOC含量稳定在1 000~1 400 mg/L,基本上呈现先上升后期稳定的趋势。铬鞣废液分别在循环第15次、第10次以后未检出六价铬的存在,且循环后鞣制的蓝湿革收缩温度均在95℃以上,耐湿热稳定性良好,基本满足后期应用条件,实践证明本试验所用铬鞣废液循环利用工艺技术是安全环保可行的,且风险较低,对后期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将芳砜型鞣剂用于预鞣建立了无盐浸酸高吸收铬鞣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预鞣的最佳条件为,芳砜型鞣剂用量4%,pH值6.0,温度35℃,时间4h:预鞣皮的收缩温度可达68℃。在无盐浸酸后用5%的标准铬粉鞣制,铬鞣废液中的铬含量可降至0.2gCr2O3/1以下,得到的蓝湿革与常规铬鞣蓝湿革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对目前国内外铬鞣废液的回收利用研究及方法进行了综述与比较,铬鞣废液的直接循环使用较回收铬的更易在制革厂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