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玉忠  宋波  何晓燕  赵矗 《建筑节能》2012,(12):28-30,54
分析了防火隔离带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发展前景,并详细阐述了防火隔离带系统的特点。根据不同材料及构造形式分析确定了防火隔离带系统的计算模型,根据资料确定了计算模型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分别对重要的防火隔离带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了不同材料隔离带系统的二维传热影响结果。对防火隔离带的二维传热模拟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在设计和咨询中利用好防火隔离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国内外防火隔离带的设置要求,开展实体火灾试验,对比设置防火隔离带和未设置防火隔离带的外墙薄抹灰保温系统火灾蔓延情况,记录了不同位置的温度。结果表明,设置防火隔离带的试验中燃烧室上方5m处保温系统表面最高温度仅为300℃,防火隔离带能明显抑制初期火焰传播。  相似文献   

3.
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问题是当前制约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针对该类系统在正常使用中发生火灾的情况,结合相关文献与工程实践,从材料特性、火灾成因、受火时状态等方面对该类系统易发生火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该类系统的构造特点,围绕保护层厚度、粘贴方式、防火隔离带布置3个方面,对防火构造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防火隔离带的材料要求及其构造要求,对提高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能力、扩大其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大空间公共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析了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水幕和防火隔离带4种分隔措施在大空间公共建筑防火分区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及要求,重点研究了防火隔离带宽度设计计算方法。结合某展览建筑进行了防火隔离带的具体设计,可为类似建筑的防火隔离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室内防火隔离带阻火隔烟机理、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出防火隔离带所具有的4种特性.明确了室内防火隔离带的概念,进一步提出了室内防火隔离带设计宽度、灭火设施、防烟排烟、安全疏散等设计要求及措施,并指出室内防火隔离带的疏散要点.  相似文献   

6.
大量惨痛火灾事故的调查结果表明,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的是引发建筑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升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火灾安全性,设计了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及防火隔离带构造,并对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了窗口火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研制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能够提高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整体性;防火隔离带的设置,可阻隔烟气的流通,有效抑制火焰在保温层内的竖向传播。  相似文献   

7.
重点阐述外保温防火发展趋势,针对目前出现的三种防火构造:防火隔离带、防火分仓、防火厚保护层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出适合国情的防火构造,并介绍防火隔离带的构造做法和使用材料,对防火隔离带的合理性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现有外墙外保温中防火重要性的研究,分析防火结构设计上应重点考虑无空腔构造、隔离带、防火保护层的施工.结合工程实际经验,重点设计两种工程中常用的隔离带防火系统:纤维材料隔离带外墙外保温系统和保温砂浆隔离带外墙外保温系统.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如何构造有效可靠的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结合2013年3月1日起实施的JGJ 289-2012《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讨论了防火隔离带的设置,解读了新规程中一些重要条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肯定了防火隔离带的作用,并提出了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隔离带的研究情况,论述了防火隔离带的作用机理,总结了在EPS薄抹灰系统中设置防火隔离带的窗口火试验研究及实体建筑模拟火灾试验研究的结果,分析了防火隔离带在真实火灾案例中的有效性。最后指出,将材料防火与构造防火相结合,在保证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低于B2级的前提下,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防火构造,将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1.
隔震橡胶支座防火保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隔震橡胶支座的耐火性能通常较差,威胁着隔震结构(特别是层间隔震结构)的火灾安全。在ISO 834标准升温条件下,通过2个采用厚型防火涂料的隔震橡胶支座的明火试验,对比分析了隔震橡胶支座在火灾前、后的力学性能。利用ANSYS软件,分析了试验支座的内部温度场,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采用厚度50mm的防火涂料和相应构造措施进行保护处理的隔震橡胶支座,在持续3h的明火试验后,无铅芯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的表观特征均无明显变化,各项力学性能指标与受火前相比变化幅度均小于8%,水平极限变形能力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验证了隔震橡胶支座防火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图9表4参14  相似文献   

12.
李道本 《建筑电气》2011,30(11):3-14
通过对相关国家标准、IEC标准的学习理解.分析剩余电流火灾防护的机理、保护装置对电气火灾防护的作用、布线系统及电气设备的火源隔离措施对火灾防护的作用.探讨剩余电流火灾防护的适用范围.并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内容谈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3.
抗击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居家隔离。但是我国住宅火灾一直居高不下,如果住宅火灾消防安全不到位,将会对“抗疫”这场特殊战斗构成非常不利的因素。文章分析了住宅建筑火灾特点,对住宅建筑应对居家隔离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探讨了现行消防规范对住宅建筑的适用性问题,从避难间、感烟报警器、电气火灾监控器、装修材料等方面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对加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高住宅小区火灾防控能力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某学校地下体育场馆为例,针对其火灾危险性、人员安全疏散等特性,分析当前规范体系下,地下体育场馆主要消防设计难点。从防火分区划分、人员安全疏散等方面提出整体消防安全保障措施,通过对烟气控制及人员安全疏散进行模拟分析,验证采取的消防安全措施整体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控制火灾荷载、设置有效隔离带、合理布置安全疏散出口的情况下,中小学校地下体育场馆适当扩大防火分区的面积不影响人员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广东科学中心土木建筑工程遇到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环境风致灾害、火灾等难题,利用微观结构研究与宏观结构研究相结合、振动台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风洞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结合、计算机模拟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了广东科学中心饱和软土地基预处理、工程抗震、工程防风和性能化防火设计等工程灾害防护新技术的研究。研究提出了地基分区处理技术路线和动静结合排水固结法,完成了广东科学中心复杂超限结构抗震性能化优化设计,解决了广东科学中心工程在极端风荷载作用下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安全性问题,探讨了火灾危险性与火灾荷载分析等火灾场景及疏散状况。研究成果为广东科学中心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16.
隧道防火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一种可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火灾发生时无有害气体产生的环保型隧道防火涂料。涂料的粘结强度为0.4MPa,耐水性大于20d,烟气毒性达到AQ—1级,按ISO834曲线升温,涂层厚度13mm时,耐火极限就达到3.5h,按碳氢曲线升温,涂层厚度20mm时,耐火极限达到3.0h,为防止涂料加水拌和后沉淀分层,增加涂料的和易性,研制了一种分散剂。产品已工业化生产并应用于一些标志性隧道工程。  相似文献   

17.
南昌昌北机场航站楼空调通风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汉华  刘妮 《暖通空调》2003,33(6):70-72
介绍了该航站楼的空调方式和气流组织、消防、消声减振、自控设计,对设计施工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摘 要:为研究不同毛巾对室内火灾烟气的防护过滤效果及防护机理,自行设计并搭建了热分解产烟防护测试平台,选取室内装修装饰用量较多的PVC材料作为产烟材料,选用市面上常见的纯棉、纱布和超细纤维3种材质毛巾,分别研究了干湿两种状态下,不同毛巾对PVC火灾烟气的防护过滤效果,并结合烟气过滤前后毛巾表面形貌,分析了干湿毛巾对室内火灾烟气的防护过滤机理。结果表明:3种毛巾对PVC材料火灾烟气均具有一定的防护过滤效果;无论是干态还是湿态下,3种毛巾对烟气防护过滤效果的优劣程度排序均为纯棉毛巾>纱布毛巾>超细纤维毛巾;湿毛巾对CO、NOx、HCl气体的防护过滤效果好于干毛巾;湿毛巾较于干毛巾对CO气体和HCl气体的防护过滤效果得到极大提升,对HCl气体的防护过滤效果提升了近1倍。  相似文献   

19.
《Fire Safety Journal》2001,36(4):359-390
A systemic approach has been adopted to construct a fire-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SMS). It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case of an oil and gas organisation, although the approach is general. Significan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fire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However, fire safety still tends to be analysed in isolation, though fire loss is a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 parts that constitute an oil and gas organisation as a whole. Fire loss may be seen as a `systemic’ failure, not a result of a single cause. This paper proposes a FSMS for an oil and gas organisation. The approach aims to help to maintain fire risk within an acceptable range in an oil and gas organisation's operations in a coherent way. It is hoped that this approach will lead not only to mor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fire safety in an oil and gas organisation, but also to mor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safety,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for any organisation.  相似文献   

20.
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发生时避难疏散的经验与教训表明,中小型城市公园是重要的紧急避难场所、火灾隔离带。针对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现状,从城市震灾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中小型城市公园发展中所面临的公园分布的均衡性、公园边界的开放性、公园设计的多组合策略、广泛的公众参与等相关问题,以期对我国城市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