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2015年海南岛6个渔港伏季休渔前后各1个月的渔船(898艘次)上岸渔获调查数据,通过对比渔获指标,评价海南岛近海渔场伏季休渔效果.结果表明:1)休渔前后灯光围网和单拖网皆是海南岛近海渔场最主要的捕捞类型,其产量分别占渔船总产量的36.18%和43.67%;2)休渔后灯光围网、单拖网、刺网和钓具渔船的平均单位捕捞努...  相似文献   

2.
带鱼是南海最重要的渔业捕捞对象之一。本文应用上岸渔获调查法,统计分析了2010年秋季至2013年夏季带鱼渔获量变化和季节差异,比较了拖网、刺网和钓业三种作业方式中带鱼产量所占比例的季节差异。结果表明:各季节带鱼上岸渔获量按渔获量大小排序依次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三种作业方式中,拖网是捕捞南海带鱼最主要的作业方式,拖网渔业的季节变化主导了上岸带鱼渔获量的季节变动。拖网捕捞强度高、渔获选择性差导致带鱼资源出现被捕捞过度迹象。本文建议采用功率合并方法将中小吨位拖网渔船功率指标用于新建大吨位灯光罩网渔船,以优化海区捕捞作业结构,提高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开发力度。同时,建议制定严格的渔船管理制度,结合油价补贴政策开展南海渔船渔捞日志收集工作,进一步完善南海渔业资源的监控管理体系,为带鱼资源的养护、评估与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蓝圆鲹肌肉中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测定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系统的分析及合理的评价,采用国家标准生化测定方法检测蓝圆鲹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结果显示,蓝圆鲹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5.00%,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粗灰分的干重含量分别为79.52%、9.88%和4.16%;共检出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5.24%(干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0.08%,谷氨酸含量最高(11.40%),主要的限制氨基酸是色氨酸和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3.32;共检出17种脂肪酸,棕榈酸含量最高(2.60%),EPA+DHA含量为2.20%;富含磷(P)、钾(K)、钙(Ca)、钠(Na)、镁(Mg)等矿物质元素,常量元素中磷的含量最高(2 193.99 mg/kg),微量元素中铁的含量最高(22.25 mg/kg)。研究表明,蓝圆鲹是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均较高的优质海洋经济鱼类,具有较好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塘沽上岸渔获物组成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2006-2007与1998-2000年天津市塘沽区渔业产量及组成发现,10年间总渔获量呈上升趋势,2007年渔获总产量接近1.3万t,鱼类取代虾类,成为主要渔获物.小黄鱼产量明显上升,2007年产量2 436.0 t,是1999年的23倍,虾蟹类产量最多的口虾蛄仅为1999年的27.7%.2007年杂鱼产量有...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节能减排的海洋捕捞作业方式,在中国沿海海域做了白光(偏绿光)发射二极管(LED)水下灯和蓝紫光LED水下灯集鱼试验。对比2种等光能LED集鱼灯周围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和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的渔获,对渔获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表明,白光LED灯对蓝圆鲹的光诱效果显著优于蓝紫光LED灯;白光LED灯对竹筴鱼的光诱效果极显著优于蓝紫光LED灯。海上试验结果证实,在实验室水槽中所得的光诱鱼试验结果对海洋捕捞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福建光诱鱿鱼敷网生产情况和渔获组成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就2001年福建海区鱿鱼旺讯期间在闽狮渔2403号船和闽狮渔2565号船上进行海上生产、渔获种类组成及有关的生物学等方面的调查,报告了当年该作业的生产情况:单位平均夜产364.72kg,平均网产60.96kg。鱿鱼平均夜产233.96kg,平均网产39.1kg,最高夜产1935kg。总渔获中鱿鱼占64.15%,鱼类占35.85%;渔获种类35种,其中头足类9种、鱼类25种、甲壳类1种。样品抽样及渔捞日记中体现,主捕的枪乌贼中主要是杜氏枪乌贼、中国枪乌贼和火枪乌贼三种,兼捕的鱼类中鲐、Shen鱼类占93.61%,带鱼占5.74%。  相似文献   

7.
2种LED灯光诱蓝圆鲹和竹筴鱼的渔获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节能减排的海洋捕捞作业方式,在中国沿海海域做了白光(偏绿光)发射二极管(LED)水下灯和蓝紫光LED水下灯集鱼试验。对比2种等光能LED集鱼灯周围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和竹筴鱼(Trachurusjaponicus)的渔获,对渔获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表明,白光LED灯对蓝圆鲹的光诱效果显著优于蓝紫光LED灯;白光LED灯对竹筴鱼的光诱效果极显著优于蓝紫光LED灯。海上试验结果证实,在实验室水槽中所得的光诱鱼试验结果对海洋捕捞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淡水渔业》1975,(2):F004-F004
本种在我国仅分布于海南岛南渡江,与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C.et.v)]分别为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9.
南海北部马鲛流刺网渔获组成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南海北部马鲛(Scomberomorus)流刺网的渔获组成、主要种类的生物学特征、幼鱼比例等情况,2012年4月2113~24日在海南岛东北部渔场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主要渔获种类的刺挂部位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马鲛流刺网的主要渔获种类为康氏马鲛(S.commersoni)、白b鲔(S.guttatus)和乌鲳(Formioniger),其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别为10969.80、5502.49和1937.34;优势体长(叉长)组分别为701~800mm、501~600mm和231~250mm。建议尽快制定主要渔获种类的最佳开捕长度,进行渔具选择性试验,制定并出台最小网目尺寸等相关管理措施,以促进马鲛刺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闽中渔场南部定置作业生产与渔获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80年7月-1981年7月福建定置作业桁位和渔获组成调查,闽中渔场南部海区定置作业是本省损害经济幼鱼、虾类较严重区域之一,特别是损害带鱼幼体尤为突出。据此,结合1984年至1986年农牧渔业部水产局下达定置网具改革试验研究任务,进一步摸清定置作业在该渔区生产和不同作业位置损害经济幼鱼情况,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伏季休渔深圳海域渔业资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深圳市2007年伏季休渔海洋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规律,寻找恢复渔业资源的有效途径,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2007年5月和8月在深圳海域利用双拖网、掺缯网和拖虾网等3种渔具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对渔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休渔前后,在珠江口海域掺缯网作业的总渔获量增加了10.8倍,桁杆拖虾网作业的总渔获量增加了5.6倍,但在大鹏湾海域双拖网作业的总渔获量仅为休渔前的72.7%.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4个季度的调查资料,采用冗余分析模型,分析报道了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鉴定浮游动物7门113属215种,种类数秋季最多(134种),丰度均值冬季最高(152.43 ind/m~3),生物量均值冬季最高(263.68 mg/m~3);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与水深、浮游植物丰度、透明度、表层水温、表层溶解氧和表层总氮显著相关(P0.05),其中水深是关键环境因子,其影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生态类群具有一定的生态分化现象,春季、夏季热带暖水种占优,秋季、冬季近岸暖水种占优,各季节生态类群受控的环境因子各异。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近岸海域鱼类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2007年间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发现该海域鱼类种类较为丰富,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92种,隶属于21目100科172属;其中暖水性种类数占83.32%,暖温性种类数占16.78%;与中国黄渤海共有种76种,与东海共有种220种,与南海大陆架、大陆坡和南海诸岛海域共有种分别为279种、42种和51种。鱼类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500]依次为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斑鳍天竺鱼(Apogonichthys carinatus)、黄斑鲾(Leiognathus bind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Therapon theraps)、棕斑腹刺鲀(Gas-trophysus spadiceus)和麦氏犀鳕(Bregmaceros macclellandi)。以生物量为基础采用5个指数研究了该海域鱼类多样性现状,并采用季节更替指数(AI)和迁移指数(MI)对各季节鱼类群落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海域鱼类多样性水平较高,相邻季节的鱼类物种相似性也较高,随着鱼类的洄游,群落的稳定性出现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14.
于2006年~2012年在海南岛东寨港、马袅港、八所港和榆林港4个典型港湾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滴滴涕(DDTs)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DDTs残留范围为未检出-4.51 ng·g-1(湿质量),平均为1.45 ng·g-1,4个采样点w(DDTs)的区域差异不显著(P〉0.05)。与国内外其他海域相比,海南岛沿岸贝类体内DDTs残留水平较低。在2006年~2012年间,DDTs于2007年出现了一个相对高值,之后5年呈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此研究结果与1985年海南岛近海贝类体内的DDTs残留量均处于100 ng·g-1水平级范围。通过对牡蛎样品DDTs的组分特征分析,认为目前检测到的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使用残留,但推断2006年~2007年可能有三氯杀螨醇来源的DDTs输入。结果表明,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DDTs符合中国《海洋生物质量》一类质量标准,也未超出中国相关残留限量标准,其食品安全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东海北部鲐鲹中心渔场形成机制的统计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苗振清 《水产学报》2003,27(2):143-150
鲐、蓝圆鲹是东海北部主要中上层鱼类,其渔场的形成、时空变化受海洋环境因子变化的制约.研究其中心渔场的形成机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掌握鲐鲹鱼洄游、分布规律、合理利用及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87-1990年在29~32°N、124.5°E以西海域的海洋环境调查资料和鲐鲹渔场资料,在GIS平台上,运用稳健统计方法分析海洋环境若干因子和中心渔场的相互关系及其时空变化,确定形成渔场的制约因素,并研究中心渔场的形成机制,构建基于模糊聚类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试验确定以75%的隶属度作为判断依据,将得出的结果用1987-1990年及1997年的资料进行验证,发现用于指导生产能取得良好效果.研究表明,中心渔场的特征参数为,底层温度介于19.0~21.0℃,中心为20.0℃,盐度为33.0~34.5,中心为33.75,饵料生物量介于137~409mg@m-3之间.而且中心渔场的位置和水文要素的时空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底温和底盐,其相关系数平方最大分别可达0.9935和0.9988.构建数学模型用于东海北部鲐鲹中心渔场形成机制的研究,实现对中心渔场时空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定性分析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黄、东海鲐鲹鱼渔场环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张晶  韩士鑫 《海洋渔业》2004,26(4):321-325
本文利用围网作来资料、卫星遥感图像以及东、黄海海况速报资料,通过研究海水的温度、冷暖水系分布态势、流隔、涡漩与锋面的稳定程度、冷水块范围大小、冷暖推进的速度等,分析海况变化与黄、东海鲐鲹鱼的中心渔场的关系,并预测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round scad Decapterus maruadsi in the East China Sea. The characteristics regarding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round scad based on otolith reading and gonad histology, respectively, were estimated. The von Bertalanffy's growth model for round scad was estimated as follows:
FL t  = 342[1 − exp{−0.55( t  + 0.58)}], (1 <  t  < 7)
where FL t is fork length (mm) at age in years t . The maturation stage of the ovary was observed by histological techniques. June was the main spawning period; the maturation and migratory nucleus stage of the oocyte was observed when the gonad somatic index value was approximately greater than 4.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配合饲料与蓝圆鲹饲养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观察其对养殖水体中氮、磷含量变化的影响。点带石斑鱼摄食后水体中的氨氮(NH3-N)、亚硝酸氮(NO2-N)、总磷(TP)含量随着其摄食后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NH3-N含量在鱼摄食后10-14h内达到高峰,NO2-N、TP含量在鱼摄食后14~18h达到高峰。试验组水体中的NH3N含量、NO2-N含量在排泄高峰期低于对照组(P〈0.01),1TP含量在排泄高峰期也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