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科学本质教学设计是科学本质教学实践的基础。本研究评估了35名职前科学教师的科学本质教学设计。数据源包括:科学本质教学设计、半结构化访谈、非正式访谈等多元数据。数据分析以“显性-反思性”教学为框架,分别从科学本质教学设计的目标设定、内容融合、情境创设、问题、讨论、反思等6个方面对职前科学教师的科学本质教学设计进行等级编码。研究结果表明,职前科学教师能够将科学本质作为认知性目标,挖掘课程材料中的科学本质内容,较好地设置科学本质的教学情境,但在具体实施科学本质教学设计的问题、讨论、反思时表现欠佳。这表明职前科学教师在将“显性-反思性”教学转化为具体的、实操层面的教学设计时仍然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2.
刘荣发 《化学教育》2014,35(19):56-57
对湖北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科学本质教育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对科学本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落实情况并不理想;科学本质教育教学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乏科学本质教育教材和资源。针对以上问题提出3点对策:(1)教材编写应结合课程标准有关科学本质要求以显性的方式呈现。(2)师范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发展师范生的科学本质观。(3)利用科学史法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3.
王秀红  历晶 《化学教育》2005,26(12):20-22,26
通过科学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建立起一定的科学本质观已越来越受到理科教育者的关注。科学本质的复杂性、丰富性决定了个人或社会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存在层次性和结构性。科学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化学史增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摆在化学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对科学本质和科学本质观的理解入手,初步确定了初中生应具有的科学本质观。通过一个具体化学教学案例的设计,介绍一种融合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化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科学本质作为国际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实践中,教师缺少对科学本质的内涵和具体方面的深度理解,同时缺少有效的科学本质教学的相关指导。本文探讨了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本质的8个方面的具体内涵,阐明了科学本质的有效教学的特征,并以“原子结构”为例,为教师开展科学本质教学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5.
科学教育文献建议运用“显性”教学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但其有效性仍有待加强。近年来,论证领域的新兴研究表明,学生参与论证对提高他们的科学本质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在梳理国际科学本质教育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显性”科学本质教学与论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脉络、研究方法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以期为教师进行有效的科学本质教学提供参考和建议,并对未来有关科学本质的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叶佩玉 《化学教育》2004,25(3):20-22,33
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是科学教育本质的要求。本文阐述了作者在实施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对科学的教学策略的一些研究和实践结果。  相似文献   

7.
罗小凤  刘瑞  甘功露 《化学教育》2020,41(10):61-66
本研究旨在探究职前化学教师在常规化学教学中融入科学本质教学时的影响因素。数据源包括参与者的教学设计、课堂录像、反思日志、小组讨论录音、焦点群体访谈等多元质化数据,运用归纳法和不断比较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阻碍职前化学教师进行科学本质教学的因素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过往的学习经历和有限的教学材料;而个人动机和期望、团队的支持、持续的参与和反思等因素则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自我监控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永平 《化学教育》2005,26(11):38-40,54
培养学生适当理解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本文以案例方式说明理科教师如何对于科学本质教学行为进行自我监控.  相似文献   

9.
什么可以被算作知识?知识是怎样发展的?知识受到哪些限制?谁拥有知识?知识的价值是什么?拥有或没有知识意味着什么?本文提出了认识论指导下的教学语言的选择、科学理论与模型教学策略、科学探究教学策略、全球化问题教学策略、科学知识的本质教学策略等,并进行了一学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结果证明认识论指导下的科学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批判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王钦忠 《化学教育》2015,36(17):60-64
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中学化学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现状和发展需求进行了研究。通过统计和分析调查数据发现,教师获得探究式教学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职后的培训和学习,并且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大部分教师了解科学探究相关知识,但他们对科学探究本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大部分教师认识到了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开展的是一种教师主导下的、有限度的学生探究,但在诸多因素的制约下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黎意敏  陈博  陈国术 《化学教育》2020,41(16):55-60
利用“理科师范生教师信念问卷”,对广州市某高校92名化学师范生在教育实习后所持有的教师信念进行测查,发现化学师范生在科学教学信念和科学学习信念方面主要表现为建构型,在科学本质信念方面主要表现为传统型;化学师范生的科学教学、科学学习和科学本质信念取向的组合方式有16种,其中以科学教学信念表现为建构型、科学学习信念表现为建构型以及科学本质信念表现为传统型的组合方式为主;化学师范生的科学教学、科学学习和科学本质信念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有联系,极少表现为有分歧。  相似文献   

12.
为从不同视域丰富科学本质认知,详细评介了家族相似性视角下科学本质分析框架,在进行本土化改造与表征基础上,应用该分析框架对我国《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修订建议,即课程标准修订应形成“社会+个人”科学本质体系;教科书编制应丰富科学家相关的科学史文本内容;科学本质教学应以校内外场景联合学生活动形式为主。  相似文献   

13.
张霄  董素静 《化学教育》2016,37(11):28-31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新增设了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常数、盐的水解常数、溶度积常数4项内容。通过分析得出,化学中的平衡常数是经过长期实验、推演得出的综合数值,它不但蕴含着化学平衡的知识内容、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基于此提出平衡常数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观以及人文精神,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在无机化学理论课的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以突出问题教学创造性和发展性的本质,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性和科学好奇心,有效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  相似文献   

15.
罗秀玲 《化学教育》2014,(14):43-45
论证式教学是将科学领域的论证引入科学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新型探究教学方式,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在高师教育中融入论证式教学,能增进师范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发展科学论证的能力,为他们以后实施论证式教学奠定基础。以化学学科为例,应用论证式教学的策略主要有创设开放问题情境,整合相异构想研究和提供论证评价框架等。  相似文献   

16.
赵苏青 《化学教育》2020,41(3):105-108
以水的构成奥秘历史为线索设计教学,让学生在与科学家跨时空对话过程中了解化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化学家的探究方法和辩证思维,从而认识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夏波  程萍  保志明 《化学教育》2016,(19):13-16
科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本质要素,通过科学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例,借助科学家探索电解质电离现象的史实,能揭示"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科学是观察和推理的必然结合"等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18.
曹玉民  潘清 《化学教育》2010,31(4):40-42
在对影响化学课堂教学生成的因素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教学理念、教师教学态度与情境创设、教师知识与科学本质观、教学活动及监控水平、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学生认知情感与师生关系等影响化学课堂教学生成的6个主成分,并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魏锐  黄燕宁  王磊 《化学教育》2012,33(9):64-68
在分析与原子核、p轨道、杂化轨道相关迷思概念的基础上,以原子结构为例,探讨了教学设计如何在不改变常用术语的前提下,通过赋予科学概念以新的内涵,使其更加接近科学概念的本质。结合科学认识的发展,将更为体现事物本质的理论与模型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呈现,同时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理论的构造性特征,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对科学知识的批判性理解。  相似文献   

20.
教材中所表现的科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占博 《大学化学》2000,15(3):23-24
我从事大学化学基础课教学工作已有 10年了 ,在这 10年的教学中 ,我逐渐发现、领悟到一般大学教材所表现出来的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科学发展的一般顺序是 :( 1)由科学思想形成的概念定义出一个确定的物理量 ;( 2 )由此进一步确定此物理量的实验测定方法、仪器装置、实验配方等 ,从而得到大量的实验结果 ;( 3 )总结这些实验结果 ,得出经验关系或定理 ;( 4)从理论上分析说明这些经验关系的本质 ,力求从理论上得出与实验结果相符的该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即人们一般所说的 ,不仅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科学概念是对许多实验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