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促进西藏昌都农牧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提高地方人口素质、提高农牧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均衡等现实意义。目前昌都农牧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对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等维度。昌都农牧区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利用地方教育优势资源,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开展反思教学,推进教师轮岗制等。  相似文献   

2.
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甚至是生命构成威胁,而且给家长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同时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由于交通不便利,监管力度相对松懈、教育专项资金分配不均衡、专业心理教师匮乏等原因,校园安全问题在西藏农牧区中小学校中日益凸显。本文简要分析了西藏农牧区中小学中所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的成因,并依据校园安全问题的成因提出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旨在促进西藏农牧区中小学的校园安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西藏农牧区教师队伍建设是农牧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因素。加强农牧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立足于西藏实际,合理配置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教师的社会地位,完善教师的管理制度和加强教师在职培训。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3-2018年西藏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本研究从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接受培训情况、师幼比五个方面对西藏农牧区学前专任教师发展状况问题,分别按照纵向的时间发展轨迹以及横向的城乡对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西藏农牧区学前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年轻,骨干型教师缺失;西藏农牧区近一半的学前专任教师未评定职级,职称结构偏低;校级培训是西藏农牧区学前专任教师接受培训最多的形式,西藏城乡间在学前专任教师培训上发展不均衡;西藏农牧区学前师资配备逐渐充足,但是却低于全国整体师幼比。今后更好地解决制约西藏农牧区学前专任教师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主导,不断实现西藏农牧区学前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以"园本培训"为重点,多种形式抓好教师职后培训工作;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学前双语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5.
强巴 《西藏教育》2011,(10):55-56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信息化国家建设的组成部分,对于实现西藏教育的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推动我区农牧区教育快速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战略需要,是提高西藏劳动者素质,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教育和区内外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西藏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机遇,也是我国农村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西藏农牧区教师继续教育,应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以集中培训为点、校本培训为面,以远程培训为引导、教研培训为辅助,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同时,构建良性运行机制,以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支撑,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网、卫星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的系统集成,使西藏广大农牧区教师继续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指出了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统帅地位,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当前,西藏农牧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如何,如何改进农牧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增强农牧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西藏义务教育问题与改革思考——以A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A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田野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农牧区学生的巩固率不高,教师不愿意教学倾向明显,管理者对学校工作感到痛苦和无奈的消极心理严重。以帕森斯的“AGIL”四功能模式为分析框架,提出学校系统要生存下去,首先要满足适应功能,并须尽快转变观念和思路,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让教育去适应西藏农牧区学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正>为全面推进我区中小学校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自2015年5月至今,西藏自治区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人员分别对曲水、乃东两个县辖下的中小学进行了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笔者作为督导评估组成员之一,在检查过程中着重关注了发挥着教育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教学现状,感受颇深。于是开始思考,有哪些实用策略能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呢?下面与大家共同探讨自己在提升西藏农牧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方面的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藏农牧区实行新课程改革已有几年时间了。在这几年中,西藏农牧区的中小学取得了很大的改革成效,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初中生汉语文的表达沟通能力差是西藏农牧区汉语文教学差的主要表现,给西藏农牧区的初中汉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探讨西藏农牧区初中汉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沟通与合作,旨在为帮助初中生更加轻松地学习汉语文特别是汉语文的沟通表达提供参考。通过汉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沟通与合作兴趣的激发,采用设置互动语言情境的手段,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发挥青海省农牧区教师培训教学实践基地学校作用,通过跟岗方式增强农牧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省教育厅加大“农牧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基地跟岗研修”培训力度,年内拟投入93.6万元,培训农牧区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300名。截至目前,第一期跟岗研修培训班108名农牧区教师培训工作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12.
要闻摘编     
教育部启动援藏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集中培训西藏1000名骨干教师,光盘培训覆盖全区2万多名教师为支持和促进西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启动实施了"教育部援助西藏中小学  相似文献   

13.
彭丽 《西藏教育》2009,(8):15-15
财务管理部门是单位的经济命脉,直接关系到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为了提高我区农牧区中小学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着力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合理配备财务人员,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本人结合目前我区农牧区中小学财务管理现状,对完善农牧区中小学财务管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提升双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水平,是提高西藏中小学双语教师队伍质量和西藏藏汉双语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对西藏中小学双语师资能力发展水平现状和问题的进行分析,并从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中小学学习型组织建设、多维度提升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多渠道拓展双语教师的知识面、构建和完善双语分级师资培训体系等五个方面着手,提出全面促进双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资讯     
动态教育部实施"援助西藏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为支持和促进西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7月13日教育部启动了"援助西藏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这项计划由教育部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在教育部统筹指导下由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和西南大学负责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把握当前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师的培训需求,笔者对2016年参加"送教下乡"(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的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师进行了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牧区的德育工作,探索具有农牧区特点的德育模式,那曲索县人民政府、索县教体局在教育厅、地区教体局的直接领导下,在西藏教科所和社科院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于2008年开始,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以“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增强民族团结教育,推进农牧区德育工程”为总目标的区域性德育工作。把传统的德育工作与当前的主题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具有农牧区特点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对中小学课本不断改版、不断探索的大环境下,西藏农牧区乡镇小学汉语文该怎样适应变化,怎样提高教学效率,让农牧区乡镇小学的藏族学生学好汉语文,掌握汉语文和应用好汉语文,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呢?本文就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一定区域内实施城乡教师的双向流动与良性互动以促进我国中小学学校城乡教师力量的相对均衡,日益成为促进教育均衡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现状出发,以推动城市教师向乡村学校良性流动为目标,全面分析目前我国中小学城市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的主要制度障碍和相应的制度研究。  相似文献   

20.
调查发现,西藏农牧区中小学学生逃学情况严重:逃学人数多、逃学想法强烈、逃学经历频繁,极大地影响着西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调查数据表明,学生逃学想法与性别、住读/走读方式、年龄显著相关,与家庭居住地不存在相关性;学生逃学经历在不同年龄段上有差异,而在家庭居住地、性别、住读还是走读方面没有差异,年龄是影响中小学生逃学的重要原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供与其生活世界相统一的学校教育应是巩固学生在校率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