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病变增强延时扫描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泌尿系病变病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以及延时尿路造影扫描,利用后处理技术对延时扫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可以得到包括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在内的完整尿路三维成像.结果 16层螺旋CT延时尿路造影清晰显示了泌尿系的解剖结构,以及病变和尿路之间的空间关系.28例患者中,诊断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5例,肾位置异常2例,巨输尿管2例,腔静脉后输尿管3例,泌尿系结石8例,肾输尿管肿瘤8例,肿瘤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CT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100%.结论 16层螺旋CT增强延时尿路造影扫描,对显示泌尿系病变部位、病因和尿路梗阻的程度具有高速、后处理快捷、安全可靠的特点,可提供高分辨尿路图像,可作为诊断泌尿系疾病的一种新型无创伤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检查对脊柱压缩性缩性、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2月-2008年11月间136例胸腰椎压缩性、爆裂性骨折病例,观察分析X线平片及CT上的脊柱骨性结构、椎管损伤情况。结果X线平片上136例患者127例显示胸腰椎压缩性、爆裂骨折,其中14例椎管内见明确小骨片(10%);9例未见明确骨折征象。CT上全部病例可见椎体粉碎骨折。40例前柱骨折;22例椎体中柱骨折;25例后柱骨折;脊柱前、中两柱同时骨折23例:前、中、后三柱同时骨折26例。结论CT检查更能显示脊柱压缩性、爆裂性骨折中骨折碎片、脊椎前,中,后柱损伤的详情,临床上要重视X线平片及cT检查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脊椎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10例脊椎结核的PET/CT表现,SUV>2.5定为放射性摄取增高,并对比MRI图像,分析其对脊椎结核的诊断符合率。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结果有完整资料的10例脊椎结核患者,MRI诊断脊柱结核6例(60%),其余均诊断为转移瘤。18F-FDG PET/CT诊断脊椎结核10例,共计16个椎体,其中4例为单一椎体受累,6例患者表现为2个连续椎体同时受累,以胸腰段椎体为主。PET/CT和MRl检出病灶率相同,均为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和60%,二者定性诊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ET/CT在诊断脊椎骨结核方面优于MRI,能为临床的诊治提供更准确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4.
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探讨CT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以及可疑阑尾炎的鉴别诊断的价值。笔者对 2 .5年内两组患者应用CT(腹部扫描 )进行诊断。A组为 50例经临床专科医师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 ,B组为 50例经临床专科医师诊断为可疑阑尾炎患者 ;两组病例既往均无“阑尾炎”病史。对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 :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率为 98.0 % ,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为 98%。异位阑尾炎的诊断率为 1 0 0 % ,阴性阑尾炎切除率为 1 .0 % ,假阴性率为 1 .1 %。在判断阑尾炎病变程度上与病理检查吻合率为 94.0 %。提示CT对诊断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传统的诊断手段 ;CT可以定位、定性 ,CT尤适用于可疑阑尾炎的鉴别诊断 ;CT在判断阑尾病变程度上与病理检查吻合率高 ,可望降低误诊和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60例均获得明确诊断,其中输尿管结石12例,输尿管良性狭窄7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9例,肾结核9例,巨输尿管2例,输尿管癌5例,输尿管外压迫6例。病因诊断由输尿管镜或开放手术证实。结论:对上尿路梗阻患者,尤其当超声和IVU未能明确诊断梗阻原因时,可以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的检查以判断梗阻原因,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食管癌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对食管癌的诊断能力及价值。方法对46例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病例,回顾其影像学表现。结果鳞癌43例,腺癌3例;CT表现:食管壁偏侧性增厚9例,食道壁环形增厚39例,食道周围侵犯16例,纵膈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2例,肝转移4例,肺转移2例。结论螺旋CT可显示食道癌局部情况、周围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对食管癌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伤性急腹症的CT征象,提高CT对腹腔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为腹腔脏器损伤的186例患者的术前CT图像,总结不同脏器损伤的CT表现特征。结果 186例中共有271处脏器损伤,其中实质脏器损伤228处,空腔脏器损伤43处。腹腔出现腹水的有157例(84.4%),腹腔出现血肿的有65例(34.9%)。实质性脏器损伤CT主要表现为损伤处出现混杂密度影(71.9%),包膜或边界不光整(59.2%),包膜下积血或血肿形成(56.6%)和周围筋膜增厚或脂肪间隙模糊(78.9%)。空腔脏器损伤主要表现为损伤处结构紊乱(62.8%)或壁增厚(72.1%),腔内可出现血肿(20.9%)。结论 不同的腹腔脏器损伤具有不同的CT表现,外伤性急腹症的诊断和定位需要结合外伤原因、临床表现和CT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病人X线平片和CT表现,探讨它们在脊柱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脊柱骨折病人摄取正侧位片并根据X线平片和临床定位进行CT扫描。结果CT扫描在确定轻度压缩性骨折、骨折类型、爆裂性骨折椎管累及的情况、椎弓骨折方面较X线平片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充分认识到X线平片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局限性和CT扫描的优势,合理应用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肠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 ,有无闭袢性肠梗阻及肠缺血、肠绞窄对肠梗阻的治疗有指导意义。肠梗阻通过腹部平片只有 5 0 %~ 6 0 % [1] 可以确诊 ,且常不能确定肠梗阻的部位和程度。近年来 ,文献报道CT对肠梗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 ,而且能显示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 ,并能对闭袢性和绞窄性肠梗阻作出诊断 ,本文将对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 检查方法CT检查时机最好选择在胃肠减压之前进行 ,这有利于正确判断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疑有肠梗阻的病人在CT扫描前 30~ 12 0min口服 2 %的含碘造影…  相似文献   

10.
双源CT通过两套X线球管和两套探测器采集图像,机架旋转90°即可获得180°的相关数据,单扇区采集的时间分辨率可达83ms.同时,可大大减少放射剂量.近年来,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成像对骨关节骨折,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螺旋CT装置对31例骨关节骨折,病变进行螺旋扫描和三维重建,并从多方向观察三维重建图像。结果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立体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结论螺旋三维成像技术对骨关节病变,骨折术前诊断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尿路三维重建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病变(附37例报告)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目的 探讨螺旋CT尿路三维重建技术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 37例上尿路梗阻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尿路三维重建 ,必要时行CT血管造影。 结果  37例均获明确诊断 ,其中输尿管癌 8例 ,膀胱癌 2例 ,输尿管结石 9例 ,输尿管良性狭窄 7例 ,先天异常 7例 ,盆腔肿瘤 4例 ,除盆腔肿瘤外均行手术治疗证实诊断 ,术中所见与螺旋CT扫描结果一致。 结论 螺旋CT尿路三维重建具有三维成像、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侵袭性小等优点 ,可能成为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病变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充气螺旋 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结直肠充气螺旋CT扫描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从1998年8月至2002年12月,对术前64例经结肠镜活检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结直肠充气,然后行螺旋CT扫描,采用Dukes分期法,将螺旋CT分期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结直肠充气螺旋CT图像能清晰地显示全部结直肠肿块,对浆膜层浸润的敏感性为95.2%(40/42),特异性为40.9%(9/22),准确性为76.6%(49/64);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性为75.0%(15/20),特异性为90.9%(40/44),准确性为85.9%(55/64);总的分期准确性为64.1%。结论结直肠充气螺旋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增强CT和PET/CT对胰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47例手术治疗的胰腺占位患者资料.术前均行CA19-9检查、腹部增强CT扫描及全身PET/CT扫描,比较增强CT与PET/CT在胰腺癌诊断及分期中价值.结果 47例患者中,确诊胰腺癌41例,非胰腺癌6例.CA19-9、增强CT和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8.0%、80.4%和95.1%,PET/CT灵敏度优于CA19-9和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和0.043);在胰周淋巴结转移判断方面,PET/CT和增强CT的灵敏度分别为75.0%和41.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在肝转移判断方面,PET/CT和增强CT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0%和6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结论 PET/CT对胰腺癌诊断有较高灵敏度,显著优于增强CT.当肿瘤SUV值升高,PET/CT诊断仍应注意结合CA19-9、增强CT甚至MRI综合判断;PET/CT有助于发现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病灶,获得更加准确的术前分期,从而避免诊断性剖腹探查手术.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role of 18flourodeoxyglucose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in the initial staging of primary rectal adenocarcinoma. Method A total of 20 patients with adenocarcinoma of the rectum were assessed with both PET/CT and conventional staging (CT chest/abdomen/pelvis, MRI rectum). Discordance with conventional imaging and incidental findings on PET were recorded and the patients presented to a colorectal cancer multidisciplinary team to assess management change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so that discordant or incidental findings could be verified by intra‐operative examination, imaging or histology where possible. Results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correctly identified the primary tumour in all 20 patients. Comparing PET/CT with conventional staging modalities, there were 11 discordant or incidental findings in nine patients (45%). This resulted in a potential change in stage in 30% (four patients downstaged and two upstaged). PET/CT suggested additional neoplastic pathology in three patients and excluded the same in two patients. The incidental neoplastic findings were of minor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one was eventually deemed false positive. While PET/CT resulted in potential management changes in five patients (25%), no changes in surgical management occurred. When tumour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conventional stage, PET/CT resulted in fewer changes in stage in stage I (0%), compared with stages II to IV (43%) (P = 0.08). Conclusion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rovide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o conventional staging in primary rectal cancer. This information produced minor management changes in this study and did not effect surgical management. PET/CT may be most appropriately used selectively in more advanced stages and where indeterminate findings exist with conventional stagi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联合同机CT扫描图像融合技术(SPECT-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 1年10月~2012年4月因OVCF就诊而又同时接受了胸腰椎MRI、SPECT及SPECT-CT检查的20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12例,男8例,年龄60~80岁,平均73.5岁,平均病程21d.根据MRI表现确定最终诊断,MRI上出现骨髓水肿像的椎体定义为新鲜骨折椎体,椎体形态有压缩改变但MRI信号无异常者定义为陈旧骨折.由2位核医学医师分别评估SPECT及SPECT-CT检查,记录出现核素浓集的椎体,并给出疾病诊断意见.采用Kappa检验对比MRI与SPECT-CT判断新鲜骨折及陈旧骨折的一致性以及定性诊断能力.参考MRI发现,采用卡方检验分析SPECT与SPECT-CT定位病椎能力的异同.结果:根据MRI或SPECT-CT,20例患者均确诊为新鲜OVCF,其中MRI发现32个椎体存在新鲜OVCF,SPECT-CT发现34个椎体存在新鲜OVCF;根据SPECT诊断新鲜OVCF 12例,疑似新鲜OVCF但难以与肿瘤、感染相鉴别8例,共发现34个椎体存在核素浓集.MRI发现新鲜OVCF 32个椎体、陈旧OVCF 10个椎体,SPECT-CT发现新鲜OVCF 34个椎体、陈旧OVCF 8个椎体,两者之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0577,P<0.05).在对病椎定位的准确性上,以MRI定位的病椎节段为参考,SPECT与MRI定位相同24个椎体,SPECT-CT与MRI定位相同30个椎体,SPECT-CT定位准确性优于SPECT(P<0.05).SPECT-CT检查还发现了MRI未能显示的骨骼病损,其中骶尾椎骨折1例,肋骨骨折2例,骶髂关节炎1例,胸锁关节良性病变1例.结论:SPECT-CT在OVCF的定位、定性诊断上与MRI的价值相似,其准确定位病椎的性能优于传统SPECT检查;SPECT-CT还可以发现一些MRI未能显示的合并骨骼病损.SPECT-CT是患者不能接受MRI时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7.
静脉尿路造影辅助CT仿真内窥镜诊断膀胱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VU造影辅助CT仿真内窥镜 (CTVC)诊断膀胱肿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 经IVU、CT仿真内窥镜检查 2 2例膀胱肿瘤病人 ,获得的图像信息与膀胱镜所见及手术结果比较分析。 结果  2 2例病人经CTVC发现浅表乳头状瘤 18个 ,结节、团块乳头状瘤 11个 ,浸润性肿瘤1个。肿瘤直径最小 3.0mm。与膀胱镜检查及手术结果完全符合。根据CTVC图像结合断层CT扫描分析参照膀胱镜分型将膀胱肿瘤分为 3型 :(1)浅表乳头状瘤 ,(2 )结节、团块状乳头状瘤 ,(3)浸润性肿瘤。 结论 CTVC是一种新的无创检查方法 ,可以显示直径 >3.0mm突入膀胱的肿瘤和肿瘤表面特征、肿瘤与输尿管口及膀胱颈的关系、膀胱粘膜情况 ,对膀胱肿瘤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骨盆骨折CT扫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CT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4例骨盆骨折CT扫描资料。结果 发现骶髂关节部分分离4例,完全分离3例,骶髂关节内碎骨2例,骶髂关节髂骨唇骨折2例,骶骨唇骨折3例,北骶孔骨折1例,髋臼内壁方形区骨折1例,髋臼后壁骨折并关节内碎骨1例。结论 骨盆骨折CT扫描可揭示X线平片不能确定的损伤,为临床精确诊断和正确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颈椎板成形术后的脊髓扩大和后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反成形术后脊髓的形态学改变和疗效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20例颈脊髓病口才在行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前后进行颈CT脊髓成像术,测量脊髓的矢状径、横径和横截面的变化。结果 颈椎板成形术后脊髓的C5水平脊髓矢状径增大约0.8mm,但横径减小约0.9mm,脊髓横截面面积增大7.4%,在C5水平脊髓向后移动2.8mm。。结论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使脊髓减压,而术后脊髓是否后移可能是决定椎管成形术减压效果的重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髋脱位髋臼前倾角的CT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  张菁 《临床骨科杂志》2001,4(4):256-258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脱位髋臼前倾角的变化。方法 对18例先天性单侧髋脱位患儿作CT检查,比较其侧与健侧的髋臼前倾角;18例患儿均做手术切开复位,对其中6例患儿术后半年作CT随访,比较其手术前后髋臼前倾角的变化。结果 患侧的髋臼倾角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可改变髋臼前倾角,部分会至异常范围。结论 先天性髋脱位的髋臼前倾角与正常相似,在手术复位过程中髋臼前倾角会有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