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分别采用模板法制备氧化铜纳米花,水热法制备氧化铁纳米环,并自组装制备了铝/氧化铜和铝/氧化铁2种铝热剂。自组装增大了异相材料之间的接触,分别使得铝/氧化铜的反应放热量和压力由523 J.g-1、1 858 kPa增加至1 069 J.g-1、4 389kPa;铝/氧化铁的反应放热量和压力由1 448 J.g-1、749 kPa增加至2 039 J.g-1、2 280 kPa。两种铝热剂的放热量和压力差别较大,且铝/氧化铜的静电感度高于大多数含能材料,铝/氧化铁的撞击感度特别低,显示出不同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2.
纳米CuO的制备及对NH4ClO4热分解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快速液相沉淀条件对纳米CuO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并用热分析法考察了不同形貌的纳米CuO对高氯酸铵(AP)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当反应物Cu(NO3)2和NaOH的浓度均增大到1.00mol·L-1或者反应介质乙醇和水的体积比增大到3∶1时,纳米CuO(111)晶面的XRD峰强度弱于其(111)晶面的XRD峰强度;用Na2CO3作沉淀剂可获得平均粒径11nm的球形CuO,但团聚严重,添加聚乙二醇(PEG)可改善其分散性。不同形貌的纳米CuO均能强烈催化AP的分解,其中分散性良好的球形纳米CuO,催化活性最强,可使AP的高温分解温度降低99.13℃,分解放热量由590.12J·g-1增至1380J·g-1。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一种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酸刻蚀法制备了高导电性、高稳定性的二维层状Ti3C2Tx,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具有高理论比容量的花瓣状VS2纳米片,再经过简单的液相混合得到了二维层状Ti3C2Tx-MXene@VS2复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和能谱分析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长循环和交流阻抗谱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S2纳米片均匀地分布在Ti3C2Tx的层间及表面,该复合物具有高的可逆容量(电流密度为0.1A·g-1时,比容量为610.5mAh·g-1)、良好的倍率性能(电流密度为2A·g-1时,比容量为197.1mAh·g-1)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电流密度为0.2 A·g-1时,循环600圈后比容量为874.9 mAh·g-1;电流密度为2 A·g-1时,循环1 500圈后比容量为115.9mAh·g-1)。  相似文献   

4.
以高浓度氧化石墨烯(GO)溶液作为反应前驱体,纳米纤维素(NC)作为物理间隔物和电解液储存器,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还原氧化石墨烯(NC/rGO)复合材料,并探究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潜力。结果如下:NC添加量为1 mL所制备的NC/rGO-1具有最佳电化学性能。基于NC/rGO-1的无黏合剂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在0.3 A·g-1的电流密度下显示出了 269.33 F·g-1和 350.13 F·cm-3的高质量和体积比电容,并在 10.0 A·g-1时仍能达到 215.88 F·g-1和 280.62 F·cm-3(其初始值的 80.15%)。组装器件还显示出了较高的质量和体积能量密度(9.3 Wh·kg-1和 12.13 Wh·L-1)和出色的循环性能(10 A·g-1下10 000次循环后其初始比电容仅减少6.02%)。  相似文献   

5.
通过液相共沉淀法获得Zn和Co的前驱,经过600℃煅烧处理获得ZnCo2O4纳米颗粒组装的毛线团状的微球。电化学测试表明,在0.5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可逆比容量保持为965 mAh·g-1;在0.8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350次可逆比容量保持为882 mAh·g-1。倍率性能测试表明在2 A·g-1的电流密度时可逆比容量为736 mAh·g-1。  相似文献   

6.
王瑛  林宁 《无机化学学报》2016,32(12):2191-2197
通过液相共沉淀法获得Zn和Co的前驱,经过600℃煅烧处理获得ZnCo2O4纳米颗粒组装的毛线团状的微球。电化学测试表明,在0.5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可逆比容量保持为965 mAh·g-1;在0.8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350次可逆比容量保持为882 mAh·g-1。倍率性能测试表明在2 A·g-1的电流密度时可逆比容量为736 mAh·g-1。  相似文献   

7.
以1,4-苯二甲酸为配体,FeCl3为金属盐,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苯二甲酸-铁配位聚合物晶体。以其为前驱体,通过固相热解制备了尺寸均一的α-Fe2O3纳米粒子。利用XRD、FT-IR、SEM及TEM等手段对配位聚合物及其热解产物进行了表征。将α-Fe2O3纳米粒子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0.1A·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50次后,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仍保持在530mAh·g-1,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1,4-苯二甲酸为配体,FeCl3为金属盐,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苯二甲酸-铁配位聚合物晶体.以其为前驱体,通过固相热解制备了尺寸均一的α-Fe2O3纳米粒子.利用XRD、FT-IR、SEM及TEM等手段对配位聚合物及其热解产物进行了表征.将α-Fe2O3纳米粒子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0.1 A·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50次后,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仍保持在530 mAh·g-1,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化学浴沉积和水热法在泡沫镍上制备了NiO/MnO2分级纳米片阵列复合材料,XRD和SEM测试表明NiO纳米片垂直生长在泡沫镍上,交叉形成网状阵列结构;MnO2纳米介孔泡沫进一步生长在NiO纳米片两侧,与NiO形成了壳核式的复合结构。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发现,NiO/MnO2分级纳米片阵列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相比复合前得到明显改善,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提高至1 297 F·g-1;2 A·g-1下循环1 000次,比电容保持率高达97%,比电容和循环性能的改善是由于分级纳米片阵列复合结构方便了电解液传质,扩大了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促进了赝电容反应,提高了NiO和MnO2的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聚苯乙烯(PS)胶晶作为铸模,采用纳米铸造工艺及后续煅烧的方法合成了三维有序大孔Fe2SiO4/SiO2@C纳米玻璃陶瓷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溶胶-凝胶工艺产生的凝胶在650℃氩气氛炉中煅烧后,Fe2SiO4纳米晶体从含铁元素的SiO2基玻璃中结晶析出,形成由Fe2SiO4纳米晶体、铁离子(Fe3+)修饰的玻璃态SiO2和非晶碳组成的三维有序大孔纳米玻璃陶瓷。在50 mA·g-1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时,其放电容量可达450 mAh·g-1以上,电流密度增加到250 mA·g-1时可逆放电容量仍旧稳定地保持在260 mAh·g-1,而具有同样有序大孔结构和含碳量的非晶态SiO2@C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在50 mA·g-1电流密度时仅为15 mAh·g-1。这些结果表明,Fe2SiO4纳米晶体及Fe3+有助于SiO2基玻璃陶瓷实现可逆储锂过程。  相似文献   

11.
The temperature and enthalpy of fusion of silver were measured in a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zer with gold and aluminum as reference materials. The measurement procedures and the data calibration (or correction) procedures used successfully in our laboratory fo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were applied. The experimental fusion temperature, (1233.9±1.0)K, and enthalpy, (108.4±3.3) J·g−1, are compared with the assigned value of temperature for the IPTS-68 scale, 1235.08 K, and with a value for enthalpy, 110.75 J·g−1. Work done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ot subject to copyright.  相似文献   

12.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基底,Fe(NO_3)_3·9H_2O、异丙醇、甘油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和后续热处理过程2步合成了Fe_3O_4@C/rGO复合材料,实现了碳包覆的Fe_3O_4纳米粒子自组装形成的分级结构空心球在氧化石墨烯片上的原位生长。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恒流充放电等手段分析了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与储锂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5.0 A·g~(-1)的电流密度下,仍有437.7 mAh·g~(-1)的可逆容量,在1.0 A·g~(-1)下循环200圈后还有587.3 mAh·g~(-1)的放电比容量。这主要归因于还原态氧化石墨烯(rGO)对碳包覆Fe_3O_4分级空心球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导电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辐射与高温裂解相结合的二步还原法制备石墨烯。二步还原使氧化石墨被充分还原和剥离,所得到的石墨烯有较好的传导性,其比表面达675.4 m2.g-1。以此石墨烯为原料,水热法合成出石墨烯/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并考察了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均匀分散在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中,这改善了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的传导性和结构稳定性。在0.25 A.g-1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量是800.2 F.g-1。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0 A.g-1,比电容量为386.5 F.g-1,恒电流充-放电500次后比电容量仍能保持99%以上,这些呈示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高浓度氧化石墨烯(GO)溶液作为反应前驱体,纳米纤维素(NC)作为物理间隔物和电解液储存器,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还原氧化石墨烯(NC/rGO)复合材料,并探究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潜力。结果如下:NC添加量为1 mL所制备的NC/rGO-1具有最佳电化学性能。基于NC/rGO-1的无黏合剂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在0.3 A·g-1的电流密度下显示出了269.33 F·g-1和350.13 F·cm-3的高质量和体积比电容,并在10.0 A·g-1时仍能达到215.88 F·g-1和280.62 F·cm-3(其初始值的80.15%)。组装器件还显示出了较高的质量和体积能量密度(9.3 Wh·kg-1和12.13 Wh·L-1)和出色的循环性能(10 A·g-1下10 000次循环后其初始比电容仅减少6.02%)。  相似文献   

15.
采用碳布(CC)为柔性基底,通过水热法制备了MnO2/CC及N掺杂MnO2/CC无黏结剂负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积测试和恒电流充放电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掺杂MnO2/CC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其首次充电比容量为948.8 mAh·g-1,经过不同倍率测试后电流密度恢复至0.1 A·g-1时仍然保持有907.9 mAh·g-1的可逆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95.7%。在1 A·g-1的大电流密度下,其首次充电比容量为640.3 mAh·g-1,循环100次后仍然保持有529.9 mAh·g-1的可逆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82.8%,可逆比容量远高于商用MnO2。  相似文献   

16.
利用简单的水热法以及后续热处理, 将钴酸镍纳米花成功生长在活性炭纤维支架上.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及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 纳米花是由纳米针自组装而成, 而纳米针呈多孔结构. 这种三维复合多级结构非常有利于电解质离子的渗透和电子的传输. 将该多孔钴酸镍纳米花/活性炭纤维布作为工作电极, 表现出优良的电容性能. 在1 A·g-1时, 比电容高达1626 F·g-1; 在10 A·g-1时, 电容保持率为65%, 具有超高的电容值和优异的倍率特性.  相似文献   

17.
Iron and boron species in the products of thermit reaction of aluminum, iron oxide, and boron oxide were characterized by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prompt γ-ray analysis. It was revealed that iron and boron products of the thermit reaction are composed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with aluminum.  相似文献   

18.
龚俊捷  王建明 《无机化学学报》2021,37(10):1773-1781
选用微米级商业硅铝合金粉末作为原料,采用酸刻蚀、光沉积和后续的还原过程制备了 CoO_x纳米片原位包覆的多孔硅复合材料。探究了不同光沉积时间对pSi@CoO_x材料形貌及其储锂性能的影响。CoO_x纳米片的引入有效改善了材料的导电性并提高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即使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pSi@CoO_x-5的比容量仍能保持774.2 mAh·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