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剪切振动对油水分离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产出液中油水分离的难易程度相差悬殊。通过剪切振动实验 ,在油水乳化液体系中施加剪切力场和适当的能量 ,促使液滴聚结 ,从而加速油水的分离。本实验分别使用不同的材料 (有机玻璃板、贴铝箔的有机玻璃板和铅平板 )作为振动板组 ,在不同流量下进行实验 ,并对其破乳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表明 ,采用剪切振动的方法实现油水乳化液的分离是可行的。选择亲水性较好的材料(铝平板 )作为振动板材 ,将剪切振动引入重力沉降油水分离器 ,可以促进油水乳化液颗粒的合并 ,从而加快沉降速度 ,减少介质的停留时间 ,提高设备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2.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V.北海原油乳状液的稳定与破乳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通过对北海原油乳状液与模型乳状液稳定性的比较研究,发现北海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机理主要是界面膜稳定和立体稳定,即由蜡、胶质、沥青质组分中的界面活性化合物在油水间形成的界面膜和沥青质颗粒、蜡晶及蜡网状结构的作用所致。北海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与原油的粘度及油水界面张力有关。对北海原油乳状液的破乳应以减弱界面膜强度、消除或减弱蜡晶及蜡网结构的作用为主。本研究所用破乳剂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弱油水界面膜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较系统地研究了破乳剂存在下原油乳化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及其与破乳效果的关系,还对破乳剂结构与界面张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同一种破乳剂,随着含量的增加,界面张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脱水盐率的变化趋势相吻合,对不同种破乳剂,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越强,其破乳效果越好,破乳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与界面张力有关,对于同一种原油,相同系列的破乳剂,随着HLB值的增加,界面张力先降低后增加,即  相似文献   

4.
胡增生 《河南石油》1995,9(1):47-50
介绍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型油水分离设备的试用情况,认为适用于轻质油污水的除油,先经隔油处理后,再经该装置处理,能耗低,可替代压力溶气浮选工艺,因在容器内进行,避免了有害气体挥发造成二次污染,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  相似文献   

5.
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和采用三次采油技术后,采出液中普遍出现了水包油型O/W乳状液中需要使用反相破乳剂进行破乳脱油。  相似文献   

6.
针对沙特阿拉伯的一个大油田处理乳化液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进行讨论.该油田的油产自不同的油藏,因此它具有不同的流体特性.这些特性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油/水分离现场实例,包括分离器存在的不足、设备出现停机现象增多以及破乳剂用量增加等情况.综合性的研究结果,使我们对乳化液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优化油/水分离的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油田常用添加破乳剂的方法处理油水乳化液,费用高,且污染环境。为此,设计了一套产生交变剪切力场的振动剪切式原油脱水装置。以26号白油与清水按1:1的比例配制的乳化液作为实验介质,在0~17Hz的交变频率下进行油水分离实验,处理量为2.4L/min。采样分析表明,剪切振动可使分散相液滴界面膜强度降低,促进了液滴的聚合,能有效提高油水乳化液的分离效率。在实验范围内,振动频率越高,分离效率也越高。但乳化液在分离装置内停留时间过长或过短时,剪切振动对油水分离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9.
较系统地研究了在破乳剂存在下原油乳化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及其与破乳效果的关系,还对破乳剂结构与界面张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同一种破乳剂,随着其含量的增加,界面张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脱水脱盐率的变化趋势相吻合。对不同种破乳剂,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越强,其破乳效果越好。破乳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与界面张力有关:对于同一种原油,相同系列的破乳剂,随着HLB值的增加,界面张力先降低后增加,即存在最佳的HLB值;一种破乳剂只有处于或接近最佳HLB值时,才可能形成增大的界面吸附  相似文献   

10.
油水分离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石油大学(北京)流体测试室研究了振动板线的切振动对油水乳化液分离的影响,探讨了剪切破乳的机理,得出结论:剪切振动可以促进液滴的合并,在同样的停留时间下,振动使试验的油中含水率降低,振动板组材料的表面亲水亲油性的强弱,对振动给乳化液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亲水性较强的材料产生的效果更显著,当采用亲水性较好的材料,如金属铝作为振动板时,在试验所能达到的范围内,振动频率越高,分离效果越好,振动对乳化液分离的影响与液体停留时间有关,对于试验所用介质,液体最佳停留时间为4-8min.  相似文献   

11.
采用膜过滤分离试验,研究了不同絮凝剂配比、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某油田油水中间层滤液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絮凝剂A用量在3%~6%范围内对油水中间层过滤速率的影响比用量在6%~8%范围的大3~4.5倍,确定A剂用量为6%;B剂用量在25~100mg/L范围内,对过滤速率影响较小。提高温度可大大降低物料粘度,有利于提高过滤效率,且不同温度下油水中间层滤液量随时间变化特征符合高斯模型。提高过滤压力可提高过滤效率,每增加0.1MPa压力,在30min内可以增加5.5~12.5ml的滤液量。采用试验所得絮凝剂配比、温度和压力开展综合试验,可以实现94%的油回收率。  相似文献   

12.
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石油对不体污染十分严惩,油水分离技术是治理含油污水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油水分离的主要方法及其进展情况,指出重力法是油水分离的最理想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目前乃至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全自动高分辨率油水分离工艺与现油田普遍使用的工艺流程即沉降→斜板除油→过滤技术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具有占地面积小、技术含量高、集成化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造价低等优点。它可以给油田污水处理技术带来新的可以借鉴的处理方法,是一种在油田污水处理方面有较大发展前途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对原油乳状液破乳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用31种破乳剂对含聚合物W/O型原油乳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破乳效果进行了研究,并研制了针对含聚合物原油的破乳助剂。结果表明,聚合物对破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单独使用31种破乳剂对含聚合物的原油乳状液均不能产生理想的破乳效果;新研制的破乳助剂与优选的破乳剂复配使用,对含聚合物原油乳状液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脱水率明显提高,水色明显变清。  相似文献   

15.
油水乳液破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油水乳液的破乳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化学破乳法、物理破乳法、膜破乳技术及生物破乳技术等不同原油破乳方法的研究进展.其中膜破乳技术和生物破乳技术不但能够防止环境污染,而且能够解决目前破乳剂适应性差的问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CO2在油/水/乳液中的溶解度、溶CO2原油的流动性、溶CO2后油-水间的界面特性、溶CO2原油乳液的稳定性、油-水界面压力变化的测试与计算,分析溶CO2原油乳液在降压脱气过程中水滴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溶CO2原油乳液中,沥青质等界面活性物质能够迅速地迁移并吸附于油-水界面,并微弱提高油相对CO2的溶解能力,并使得油-水界面张力快速降低,界面弹性模量增大,降低界面扩张损耗角;溶入CO2能够降低油相黏度,提高水滴沉降速率,使得原油乳液的分油率增大;降压脱气时,水相中CO2气泡的析出、长大,迫使水滴膨胀,降低界面上活性物质的浓度,减小了油-水界面压力,使得水滴的聚结稳定性变差,增大了原油乳液的分水率。  相似文献   

17.
杨帆 《石油机械》2012,40(9):68-72
利用重力式油水分离模拟试验装置,以柴油和水为试验介质,通过分析入口和油出口、水出口的油水分离效果以及液滴粒径的分离效率,研究了7种物理聚结构件对油包水乳化物的分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水包油型乳状液,亲油性聚结填料的油水分离效果要优于亲水性聚结填料,表面粗糙的亲油性聚结填料油水分离效果要优于表面光滑的聚结填料;板间距越小,油水分离效果越好;粒径分析方法得到的结论与入口和油出口、水出口的油水分离效果所得到的结论一致,聚结构件能进行有效分离的粒径为20μm以上。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 simple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edict shear stress as a function of shear rate and oil concentration.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work that hasbeen done on the rheology of oil in water emulsions. The model predictions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for the oil range concentration 0–70%.  相似文献   

19.
油水分离膜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含油污水处理中应用日益广泛的油水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论题如下。引言:膜分离方法,优点和分类;油水膜分离机理:膜分离,膜分相及传质机理;油水分离膜:特性,聚合物疏水膜和亲水膜,陶瓷膜和各种无机氧化物膜,有机膜的表面亲水化改性;影响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操作压力,操作时间,污水含油量,膜厚度,温度,膜表面流体流速,膜制作方法,电解质和表面活性剂,表面粗糙度。参39。  相似文献   

20.
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油井因含水过高而造成的水处理费用增加、管线泵站腐蚀严重和油井经济效益过低或根本无效益而导致的过早关停问题,进行了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研究。运用水力旋流分离技术,通过井下抽油注水双作用泵,在抽油机上行程将分离出的原油抽出,下行程将分离出的水注入地层,可在同一油井内有效地完成采油、油水分离和产出水回注,从而降低油井产液量及采出水量,改善了抽油机运行工况,节约了水处理费用。临盘油田大芦家区块L2-51井的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对应油井含水率持续下降3个多百分点,油井产液量下降10~15t/d,见到了明显的降水效果。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可作为高含水油井井组采油注水的有效措施,在高含水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