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目前,冬小麦陆续返青起身,春季麦田管理要遵循因苗因地制宜,促控结合,分类管理,科学合理运筹肥水等原则。针对今年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田间管理的技术路线是:突出"早"字,立足"防"字,以"一促四防"(促弱苗、防春旱、防冻害、防病虫、防早衰)为重点,因地因苗,分类指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立春"已过,天气回暖,正是加强麦田管理、构建合理群体的关键时期。今年冬小麦苗情、墒情总体较好,但偏旺和偏弱"两头苗"现象较为突出,遭遇早春低温冻害的威胁较大。要以"控旺促弱保壮,科学运筹肥水,防控病虫草害,突出防灾减灾"为技术路径,因地因苗搞好春季麦田管理,夯实夏粮丰收的基础。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陆续开始返青,部分地区进入起身期,是苗情差异最大、最复杂的地区。旱茬小麦苗情较好,但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抓好"五苗"(即苗全、苗齐、苗早、苗匀、苗壮)是小麦高产再高产的丰产基础.如何打好小麦丰产基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千万不可忽视.据生产实践证明,抓好小麦"五苗",必须从把好播种质量关人手,加强播前和播种等各项技术环节的管理,力争播后一次全苗,并确保苗早、苗齐、苗匀、苗壮,切实为小麦丰产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苗期是指从播种出苗到小麦起身拔节前,其生长特点是以长叶、长根、长蘖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小麦苗期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季,如果管理不好,会形成畸形苗、冻苗、黄苗、死苗,从而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下面介绍几种异常苗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苗期是指从播种出苗到小麦起身拔节前,其生长特点是以长叶、长根、长蘖为主的营养生长。小麦苗期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季,如果管理不好,会形成畸形苗、冻苗、黄苗、死苗,从而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下面介绍几种异常苗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一、疙瘩苗和立针苗  相似文献   

6.
每年庸桥区冬小麦苗情总体较好,一、二类苗比例占到85%-90%以上。但由于播种时期太早或太晚和播量大,造成偏旺和偏弱"两头苗"现象也较为突出,如果遭遇早春低温,受冻害的威胁比较大。翌年立春过后,天气回暖,正是加强麦田管理、构建合理群体的关键时期。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埇桥区小麦的春季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论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冬小麦苗期是指从播种出苗到小麦起身拔节前,其生长特点是以长叶、长根、长蘖为主的营养生长。小麦苗期要经历严寒的冬季,如果管理不好,会形成畸形苗、冻苗、黄苗、死苗,从而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一、疙瘩苗和立针苗1.发生原因。播种质量不好。如播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苗期是指从播种出苗到小麦起身拔节前,其生长特点是以长叶、长根、长蘖为主的营养生长,小麦苗期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季.如果管理小好.会形成畸形苗、冻苗、黄苗、死苗,从而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下面介绍几种异常苗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北方地区在20世纪以来,冬小麦种植范围逐渐向北方发展,山东地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冬小麦的种植。在种植中应合理根据播期确定小麦播量,根据当地气候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根据土壤条件选择施肥量和施肥措施,科学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病虫害防治,并做好小麦越冬期管理,提高播种质量,做好丰产基础工作,保证冬前苗壮苗齐,为冬小麦的优质、高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针对陕西省宝鸡市冬小麦进入越冬期的苗情特点以及存在的播期提前、播量较大和气温偏高等问题,重点围绕控旺转壮、安全越冬的目标,提出了冬小麦稠旺苗应对措施,以解决越冬期小麦生产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新技术》2022,(12):22-23
<正>有些地区的冬小麦年前会发生青一块、黄一块的现象,这样的小麦,大多在年后返青生长慢,形成生长很慢的僵苗,小麦的产量会大打折扣。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有以下原因。1.播种密度过大、不均匀。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播种密度太大的部分,土壤里的养分被小麦苗争先夺后地吸收,“僧多粥少”,养分不足,则小麦苗发黄;播种密度相对较稀的地方,小麦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得到满足,就长得绿油油的比较健壮。由此出现青黄相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导读:为了着力提升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冬小麦生产水平,并大面积示范推广,2014年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排在该区开展了小麦宽幅精准匀播试验示范,平凉市崆峒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全区种植1万亩。目前,长势良好。示范表明:冬小麦宽幅精准匀播栽培技术克服了传统冬小麦栽培中因播幅较窄、出现的缺苗断垄和疙瘩苗现象,能够充分挖掘冬小麦增产潜力,对于提高平凉市崆峒区冬小麦生产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目前,冬小麦陆续返青起身,春季麦田管理要遵循因苗因地制宜,促控结合,分类管理,科学合理运筹肥水等原则。针对今年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田间管理的技术路线是:突出"早"字,立足"防"字,以"一促四防"(促弱苗、防春旱、防冻害、防病虫、防早衰)为重点,因地因苗,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构建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一)促控结合,肥水运筹。对水浇麦田,要因地制宜进行肥水调控。三类苗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  相似文献   

14.
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冬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研究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和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可增加小麦的出苗数、出苗率和出苗均匀度,形成高产群体。播种过深和水分不足成为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秸秆阻碍对小麦出苗也有一定影响。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提高了小麦的成穗数、群体干物质积累,同时也提高了叶片光合性能及群体的光合生产效率。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主要促进了穗粒数的提高,穗数和千粒重也有所提高,进而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在本试验中小麦玉米秸秆两季连续全量还田处理对冬小麦出苗、光合生产以及产量的增加效应高于单季秸秆还田,玉米秸秆单季还田的增加效应高于小麦单季秸秆全量还田。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是新疆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冬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显得更加紧迫。新疆冬小麦主要的病虫害为"两病一虫","两病"是小麦白粉病、小麦叶锈病;"一虫"是小麦蚜虫。下文对其具体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前,昌吉州有一定面积的盐碱地种植小麦,但由于冬小麦苗期耐盐力弱,常随晚秋、早春两次土壤返盐高峰,会引起两次死苗高潮。因此,做到保全苗、促壮苗,成为盐碱地冬小麦栽培必须解决的技术关键。根据多年经验,针对盐碱地小麦生长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即可挖掘出盐碱地冬小麦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临沂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临沂气象资料和冬小麦生长发育资料,发现临沂冬小麦生育期间气候明显变暖,冬季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及旬平均气温上升明显,冬小麦生育期>0℃的积温在波动中上升,以5.6℃/年的增长率增长,尤以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长迅速.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冬前温度高,有利于促进小麦早发壮苗;冬季气温偏高,有利于三类苗转化;拔节提前,小麦易遭受春霜冻危害;拔节孕穗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对提高穗数不利;暖冬条件下,病虫害加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冬小麦栽培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冬小麦苗期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季,如果管理不好,会造成生理性畸形苗的发生,影响小麦苗期的生长发育,最终造成小麦减产。1立针苗发生原因播种质量不好,播种量过大、播种过深或播前整地不好,播种后地块压苗严重都易形成  相似文献   

19.
淮安市乳苗越冬小麦高产应变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总结了淮安市乳苗越冬小麦在生长发育、个体性状、群体性状、综合抗性等方面的变化,提出了以应用适宜品种、精细播种、增加播量、减氮后移、精心管理为核心的乳苗越冬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一喷三防"是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合喷雾,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粒重、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关键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冬小麦"一喷三防"技术,以期为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