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小骨窗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38例接受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来进行研究分析,选取同期38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出血量为30~80 ml时,小骨窗开颅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大骨瓣开颅手术(P0.05);当出血量80 ml时,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如果是出血情况比较轻微,介于30~80ml,选择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及与死亡率。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1月收治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普通治疗组、亚低温组、高压氧组、亚低温联合高压氧组,每组各为30例。对比组间患者的疗效、死亡率。结果四组患者Barthel指数预后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四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GC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接受2周、8周治疗后,四组患者的G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促使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患者实施CT检查,并对其进行相关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CT检测结果,增加对该病的了解。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患者52例的CT结果中,其主要的出血部位为基底节脑出血,共30例(56.69%),其他还有脑干、脑叶,以及丘脑等部位出血等。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采用CT检查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常规及CT诊断,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确诊率为100%;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疑似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入院后,临床应联合常规检查与CT检查,提高确诊率,确诊后应用血肿清除术治疗能够实现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时机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荆门市中医医院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6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将其纳入研究组,给予剩余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延期手术治疗,将其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时机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时机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之后的临床总体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再出血率为11.1%,死亡率为11.1%,对照组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再出血率为22.2%,死亡率为22.2%,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再出血率以及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中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其选择7~24 h手术时机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产科400例阴道试产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0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对比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后2 h发生产后出血2例,平均出血量(363±62)ml、产后出血发生率1.00%,对照组产后2 h发生产后出血1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7.00%,平均出血量(255±53)ml,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难治性产后出血。结论预见性护理可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脑出血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MSCTA检查结果、疾病诱发原因和肿瘤发生位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病位置包括大脑中动脉、椎基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等,不同部位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异常原因包括静脉性血管畸形、烟雾病、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和其他原因等,且不同异常原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脑出血的早期检查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为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与分析外伤性肝破裂患者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58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出血量、肝损伤分级、受伤至入院时间、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合并基础疾病及心率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外伤性肝破裂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58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共发生1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41%,其中包括4例死亡病例,发生率为6.90%;不同性别患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出血量、肝损伤分级、受伤至入院时间、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合并基础疾病及心率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出血量、肝损伤分级、受伤至入院时间、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合并基础疾病及心率是外伤性肝破裂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外伤性肝破裂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较多,可根据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影响脑出血继续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38例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作为甲组,选54例脑出血未继续出血患者作为乙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影响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甲组中患者的糖尿病、持续高血压、饮酒、丘脑出血以及CT出血量等均比乙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继续出血受诸多因素影响,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以降低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联合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至我院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就诊的脑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的次序进行分组,每组均60例,其中对常规组单纯采取依达拉奉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与12周后,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与12周后,实验组MMSE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依达拉奉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值得采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对颅脑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颅脑外伤患者40例,根据不同检查方式进行分组。研究组20例实施多排螺旋CT,对照组20例实施单排螺旋CT,观察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误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对颅脑外伤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术在脑室系统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03月~2014年10月我院手术治疗的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日顺序分为腰大池引流组30例(腰大池引流术治疗)和腰穿治疗组21例(常规腰穿或者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脑脊液转清时间,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例数、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死亡率。结果腰大池引流组患者脑脊液转清时间、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例数、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及死亡率与腰穿治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大池引流组优于腰穿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术是近年来神经科新开展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微创、闭式、稳压、充分、持续微量引流脑脊液,其机理可能是快速廓清血性脑脊液和降低颅内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自出血到手术时间长短分为A、B、C三组,A组50例为超早期(出血后手术时间≤7 h),B组50例为早期(间隔时间在8~24 h),C组50例为延迟期(间隔时间24 h)。比较3组不同手术时机对患者疗效与1年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比,A组的优良率最高为80.0%,显著高于B、C两组,B组的优良率56%显著高于C组34%,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时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情况比较,A组预后好(Ⅰ级、Ⅱ级、Ⅲ级)例数显著高于B组,B组预后好例数显著高于C组,C组预后差(Ⅳ级、Ⅴ级及死亡)例数最高,次而B组,A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帮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手术时机选择的重要性。方法以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治疗,依照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于脑出血12 h内行手术治疗者,共计38例;对照组:于脑出血12 h后行手术治疗者,共计3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优良率84.21%(32/38),死亡率0%(0/38),对照组治疗优良率63.16%(24/38),死亡率5.26%(2/38),优良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对于提高临床救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手术麻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依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吸入异氟烷麻醉,观察组静脉推注丙泊酚麻醉,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麻醉处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麻醉患者应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低剂量CT的诊断效能以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于2018年5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27例,根据住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先入院的64例患者为观察组,采取低剂量CT检查,后入院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CT检查,对比两组图像质量评分、阳性预测值、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特异度、诊断检出率、结石直径、容积CT剂量指数。结果 (1)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对比:两组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3)两组诊断检出率:两组诊断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两组结石直径对比:两组结石直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两组容积CT剂量指数对比:观察组容积CT剂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泌尿系结石患者采用低剂量CT诊断不但诊断检出率高,对患者有较低的放射性,便于降低辐射对于患者的损伤,同时同常规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可用于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实施MRI诊断与CT诊断,对两组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录我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74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MRI诊断与CT诊断,以两种检查方式显示征象、检查符合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判定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诊断方式的各种征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诊断与手术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诊断与手术诊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诊断与CT诊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实施MRI诊断效果更优,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更为有利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比较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超声、CT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超声、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比较超声、CT对不同病情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对重型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CT的诊断准确性优于超声,尤其是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重型胰腺炎,其诊断优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和CT检查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参考组,每组各50例患者。参考组采用CT检查,研究组采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研究组急性颅脑损伤检出阳性率高于参考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损伤病症的检查诊断采取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病症阳性检出率,且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要明显优于CT检查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创伤患者83例,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4.8%(2例),残疾率28.6%(12例);对照组患者死亡率12.2%(5例),残疾率46.3%(19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后残疾率以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