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型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由于故障源数动态变化,无法准确估计源数并有效分离出故障源.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拓展四阶累积量矩阵估计动态故障源数,并根据源信号数与传感器数的关系,选择相应的盲源分离算法实现自适应盲源分离.实验结果表明,该源数估计算法能有效地估计出包括欠定情况下的动态故障源数,自适应盲源分离算法能有效地实现正定、超定与欠定盲源分离的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2.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单通道机械信号盲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盲源分离是机械设备复合故障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经验模式分解是非平稳信号分析的有力工具,它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分解成为一系列线性、平稳的本征模函数信号。在机械故障信号盲分离中,单通道机械信号盲分离是一个病态问题。针对单通道机械信号盲分离的困境,综合盲源分离和经验模式分解各自的优点,提出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单通道机械信号源数估计和盲源分离方法。针对单通道机械观测信号进行经验模式分解,并将单通道信号和其本征模函数组成多维信号,利用奇异值分解估计机械源数目,根据源信号数目重组多通道机械混合信号,并利用FastICA算法实现机械信号的盲分离。将该方法应用于轴承和齿轮的仿真研究,正确分离出轴承和齿轮源信号,仿真研究表明,它能很好地解决单通道机械信号的源数估计和盲源分离难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EMMD和BSS的单通道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欠定的观测信号情况下,传统基于矩阵的盲源分离算法效果比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极值域均值模式分解和盲源分离的单通道旋转机械信号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的故障诊断中.该方法先通过极值域均值模式分解法分解观测信号,把得到的固有模态函数和原观测信号一起组成新观测信号,从而实现了信号升维,使欠定问题转化为正定问题;然后,由奇异值分解和贝叶斯准则进行源数估计;最后,利用基于四阶累积量的特征矩阵联合对角化方法实现信号的盲分离.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对旋转机械故障信号进行盲源分离的可行性.将提出的方法应用到齿轮和轴承系统的故障诊断中,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孟宗  王晓燕  马钊 《中国机械工程》2015,26(20):2751-2756
针对单通道振动信号盲源分离是一个病态问题,且传统的振动信号盲源分离方法往往忽略信号的非平稳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小波分解与时频分析的单通道振动信号盲源分离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分解与重构将单通道信号转化为多通道信号,解决了盲源分离的欠定问题;然后利用基于时频分析的盲源分离算法分析非平稳信号,得到源信号的估计信号,实现了非平稳信号盲源分离。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单通道非平稳振动信号的盲源分离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局域均值分解的机械故障欠定盲源分离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结合局域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LMD)和盲源分离各自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局域均值分解的欠定盲源分离方法.该方法利用LMD对观测信号进行分解,得到一系列的生产函数分量,将所得到的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s,PF)分量和原观测信号组成新的观测信号.对构成的新观测信号进行白化处理和联合近似对角化,得到源信号的估计.该方法能有效解决传统的盲源分离方法要求源信号满足非高斯、平稳和相互独立的假设,且要求观测信号数多于源数的不足等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在处理非平稳信号混合的欠定盲分离方面,比传统时频域的盲源分离方法得到了更好的分离效果.将提出的方法应用到滚动轴承的混合故障分离中,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时频分析的欠定信号盲分离与微弱特征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盲源分离对于多振源信号的故障诊断与识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传统的盲源分离算法都是针对观察信号大于或等于源信号的情况,但对于观察信号小于源信号的欠定盲分离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盲源分离的实际应用。通过应用经验模式分解和时频分析对非平稳信号分析的优势,提出基于时频分析的欠定盲源分离方法进行设备微弱特征提取。对振动信号进行经验模式分解,并根据分解得到的内蕴模式分量估计源信号个数并选择最优的观察信号,将振动信号与选择的最优观察信号组成新的观察信号进行基于时频分析的盲源分离,通过对仿真信号和齿轮箱实测信号进行验证分析。并与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盲源分离算法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基于时频分析的盲源分离对混合信号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能够较好地对微弱特征进行提取。  相似文献   

7.
将人工免疫算法用于盲源分离算法,阐述了盲源分离过程,提出了免疫优化盲源分离算法(AIS-ICA算法),针对4组特定信号的混合与分离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分离精度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将该算法用于齿轮箱振动信号的盲源分离及其故障诊断,增强了振动信号所携带的故障信息,结果表明该算法用于齿轮箱振动信号分离可增强故障信息,降低齿轮箱故障诊断难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维观测矩阵的极度欠定盲分离模型,结合盲源分离和总体经验模式分解的优点,利用总体经验模式分解将单通道信号转化为固有模态矩阵,重组观测矩阵,再通过近似联合对角化实现信号的盲分离。数据仿真说明该方法能提取低信噪比下的轴承故障信息。实验中,对2种不同故障的轴承进行故障诊断,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盲源分离是一种有效的混合故障诊断方法,而局部特征尺度分解(LCD)是非平稳信号的有效分析处理工具,综合两者的优点,提出了基于LCD的齿轮箱混合故障盲源分离方法。将源信号LCD分解,得到新的多维信号,采用Bayesian信息准则(BIC)估计盲源的数目并对多维信号进行重组。最后进行联合近似对角化处理,实现源信号的盲分离。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齿轮箱混合故障盲源分离。  相似文献   

10.
杨杰  郑海起  关贞珍  田昊  王彦刚 《机械传动》2012,36(5):10-13,17
针对以往稀疏盲信号分离算法中恢复源信号时所采用的线性规划或最短路径法计算相对复杂,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空间法的机械故障欠定盲源信号恢复方法。该算法假设源信号由两个正交向量构成:其中一个向量位于混叠矩阵A的行空间中,另一个位于A的零空间中,位于行空间中的向量可以通过A的Moore-Penrose伪逆得到,位于零空间中的向量通过贝叶斯估计得到。新算法容易实现,分离速度快,能够很好地满足盲分离对速度的要求。将其用于实测齿轮故障信号的盲分离,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分离齿轮系统的典型故障,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ITD和DSS的旋转机械信号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盲源分离在分析旋转机械故障信号时的欠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固有时间尺度分解(ITD)和盖尔圆(GDE)的欠定去噪源分离(DSS)方法,即为ITD-GDE-DSS。通过ITD求出信号的旋转分量,进而重组固有旋转分量和原观测信号作为满足盲源分离要求的新观测信号,使盲源分离中维数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通过GDE估计观察信号的组成源数,为DSS方法分离出源信号提供先决条件。将ITD-GDE-DSS方法应用于某转子的实测故障信号分析中,诊断出转子在升速过程中不平衡故障特征,分离出转子突加不平衡的一阶临界转速和二阶临界转速的信号。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轴承故障的振动特征由于受到强振源的抑制作用而增加了故障分离与辨识难度的问题,建立了基于信源估计和频域反卷积的故障诊断方法。利用小波包分解将信号分离成多个子带信号,并和奇异值分解相结合,解决欠定条件下的信号源数估计问题;根据估计的源数,选取相应维数的观测信号,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复数域独立分量分析、相关排序、短时傅里叶逆变换,完成频域反卷积的分析过程,实现故障特征的分离与提取。仿真信号和实验数据均验证了该方法在故障特征分离与微弱特征辨识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机械噪声故障诊断的难度在于实际检测的噪声是多个设备或零部件噪声信号的混合,信噪比低,基于二阶统计量盲源分离算法的故障噪声诊断技术,利用二阶协方差矩阵的联合对角化,从测量噪声中分离出感兴趣故障噪声进而提取特征,但该算法抗干扰噪声性能差。本文利用多个协方差矩阵平滑滤波后的矩阵进行白化,进一步提高了抗干扰噪声能力,在样本数据较少时仍能实现较好的盲源分离效果,仿真实验证实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旋转机械复杂声场中强噪声干扰及故障源未知等难题,提出一种基于盲解卷积的声学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包络谱余弦测度作为独立分量间距离测度,结合冲击信号峭度指标优选独立分量,进而通过频域稀疏分量分析对估计信号做进一步的分离,最终实现在欠定条件下对滚动轴承复合故障信号的可靠提取.实际声场环境中的滚动轴承复合故障声信号提取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adaptive and sparsest time-frequency analysis,ASTFA)方法以分解得到的单分量个数最少为优化目标,以单分量的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为约束条件,使得到的分量更加合理;结合盲源分离,提出了一种基于ASTFA的盲源分离方法并应用于齿轮箱复合故障诊断中。该方法首先利用ASTFA将单通道源信号进行分解,然后利用占优特征值法进行源数估计,根据源数重组观测信号,最后对观测信号进行盲源分离得到源信号的估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齿轮箱复合故障信号进行分离进而实现齿轮箱的复合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盲源分离在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预判中可以有效的去除干扰并恢复源信号,有助于信号进一步分析,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实际环境中机械信号通常是非平稳信号,经验模态分解对于解决实际应用中非平稳非线性的机械信号是一种有效方法。为了促进机械声学诊断的发展,解决混合声信号难处理的问题,同时为了降低实际信号采集成本,本文提出基于EEMD与Fast-ICA相结合的单通道机械噪声信号盲源分离方法,奠定机械声学故障诊断的基础。该方法利用EEMD算法将单个传声器接受的观测信号分解成多个IMF分量,然后选出合适的IMF分量与单通道信号组合,再利用特征值占优比估计源数目,以此为依据重构多维观测信号,实现单通道升维,最后利用Fast-ICA恢复机械信号。并将该方法用于三台异步电动机噪声信号的单通道盲分离实验,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盲源分离与小波降噪的旋转机械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小波降噪和盲源分离相结合对机械信号进行分离与故障诊断。首先使用经分析选择的较好小波阈值对非平稳振动信号进行降噪,然后运用盲源分离技术分离出激振信号,结果表明利用小波阀值降噪后进行盲源分离时分离信号与源信号相似系数优于直接盲源分离;将小波降噪和盲源分离相结合应用于某燃气轮机的实测故障信号提取,诊断出转子发生了不平衡及碰摩等故障现象,与实测情况相符,有效说明了该方法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滚动轴承复合故障信号中故障特征难以分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分辨奇异值分解(SVD)和独立分量分析(ICA)的复合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多分辨SVD将复合故障振动信号分解为几个分量实现维数的增加;然后将分解得到的分量组合为混合信号,并利用ICA进行欠定盲分离;最后对分离后的独立分量进行Hilbert包络解调,由此实现对复合故障特征信息的分离和故障识别。通过对滚动轴承内外圈复合故障的试验信号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和提取轴承复合故障的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19.
形态成分分析(MCA)是最新提出的一种基于稀疏表示的信号和图像分解(分离)方法,其扩展算法GMCA(Generalized MCA)可用于超定和欠定情形的盲源分离。为了降低GMCA算法中重构信号的均方差,提高分离信号的精度,将半软阈值函数和MOM阈值更新机制相结合,提出了SST-MOM(Semi-soft Thresholding MOM)阈值更新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较原GMCA算法提高了分离信号的信噪比,将其应用于齿轮箱复合故障诊断中,有效地识别出了两路观测信号中的3种故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齿轮箱复合故障振动信号易受到背景噪声干扰,使得传统方法对复合故障冲击特征难以准确分离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最大二阶循环平稳盲解卷积(ACYCBD)与1.5维导数增强谱相结合的复合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循环谱分析检测复合故障振动信号中与故障特征相关的循环频率成分,构建不同目标类型的循环频率集;之后,根据不同类型的循环频率集,提出一种以三阶累积量稀疏度(TCS)为指标,自适应地选取最大二阶循环平稳盲解卷积(CYCBD)的最优滤波器长度的改进算法,从而更好地获得包含不同故障冲击成分的CYCBD最优滤波信号;最后,提出一种新的1.5维导数谱进行特征增强,提高信噪比,并分析谱图中突出的故障特征频率进而判别故障类型。通过仿真信号与故障实验平台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齿轮箱复合故障的准确分离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