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研究人性化护理在乙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乙肝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n=44)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n=44)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为(36.3±2.7)分、(35.1±2.6)分,对照组分别为(43.2±3.1)分、(41.8±3.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73%(43/44),对比对照组的81.82%(36/4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肝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还可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对其焦虑情绪的影响与控制对策。方法:根据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编号后,把所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常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护理干预措施。随后通过使用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观察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结果:采取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焦虑量表(SAS)评分为(41.07±3.68)分,抑郁量表(SDS)评分为(42.15±3.56)分。对照组患者焦虑量表(SAS)评分为(48.35±5.26)分,抑郁量表(SDS)评分为(48.03±4.19)分。两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种意外原因导致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焦虑量表(SAS)评分和抑郁量表(SDS)评分。对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稳定患者情绪,平复患者心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强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CHD)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诊治的106例CHD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对组间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为(35.8±4.1)分、SDS评分为(33.9±4.5)分;对照组分别为(43.7±4.8)分、(41.6±5.1)分,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437,P1=0.000;t2=8.205,P2=0.000)。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23%(51/53),对照组为81.13%(43/53),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护患沟通性语言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按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应用护患沟通性语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SDS评分及SAS评分较对照组均更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护患沟通性语言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提升患者满意度,对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胰腺癌中的应用对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研究时间为2016年12月—2018年12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接诊的66例胰腺癌患者。入院后按照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平均分为研究和对照两组(n=33)。研究组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焦虑情绪的缓解情况,比较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焦虑情绪评分为(37.02±2.94)分,比对照组的(46.15±1.92)分低,P 0.05。研究组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97%,比对照组的81.82%高,P 0.05。结论运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胰腺癌患者的焦虑情绪,帮助其改善身心舒适度,从而有助于提高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肝硬化患者护理中实行心理护理给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带来的影响。方法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6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参照组(n=28)与实验组(n=28),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后抑郁评分(44.35±5.24)分、焦虑评分(46.35±5.32)分、总有效率为96.42%,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经护理后抑郁评分(69.65±6.32)分、焦虑评分(71.35±6.35)分、总有效率71.42%,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在肝硬化患者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这一阶段在我院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评分为(32.29±2.68)分,抑郁评分为(32.54±3.37)分,护理总满意度为96.2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8例焦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亲情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50.1±5.8)分,对照组为(59.4±5.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45,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为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1273,P0.01)。结论:对焦虑症患者实施亲情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分析。方法选择72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6)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n=36)展开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做出比较。结果观察组工作质量总分为(477.4±9.7)分高于对照组(404.5±10.2)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4%大于对照组80.5%,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中医护理工作中,能够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收治的86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3)与参照组(n=43),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67%,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1±1.0)分;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6.05%,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0±3.1)分,组间比较均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腹腔镜手术卵巢肿瘤患者中应用Orem自理模式护理干预,以此分析Orem自理模式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总满意率、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行腹腔镜手术卵巢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Orem自理模式护理干预。经SPSS 21.0系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且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0.33±5.11)分,抑郁评分为(40.09±5.12)分,均低于对照组[焦虑评分(:57.77±5.12)分,抑郁评分:(57.79±5.23)分],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Orem自理模式护理干预在腹腔镜手术卵巢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躁狂抑郁症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义。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躁狂抑郁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行躁狂抑郁症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种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抑郁、焦虑情绪变化,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抑郁SDS评分为(43.25±11.02)和焦虑SAS评分为(41.58±12.68),低于对照组[(58.14±13.14)、(57.67±10.3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狂抑郁症临床护理满意度(97.22%),高于对照组(77.7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躁狂抑郁症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成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机械通气联用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机械通气联用镇静剂、肌肉松弛剂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74例。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为(41.6±3.5)分、焦虑评分为(40.8±3.8)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的(48.9±4.2)分、(47.8±4.3)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3%,高于参照组患者的8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哮喘患者机械通气联用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的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门诊老年患者候诊的过程中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48例门诊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每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的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评分为(50.14±4.57)分、SDS评分为(52.23±4.45)分,均低于对照组(58.12±6.44)分、(68.22±7.44)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72例(97.30%)高于对照组60例(81.0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老年患者在候诊的过程中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同时,还能够加快患者的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性化管理用于骨外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骨外科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为(7.01±1.14)分,对照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为(10.89±2.30)分,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84.19±6.68)分,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4.58±6.42)分,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骨外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内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10例内科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传统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对比效果。结果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的焦虑、恐惧、躯体化、敌对、抑郁分别为(19.8±2.7)分、(14.5±2.5)分、(17.6±2.4)分、(14.0±1.9)分、(13.7±2.5)分,观察组分别为(11.5±1.5)分、(9.0±2.0)分、(11.7±1.6)分、(11.7±1.7)分、(10.1±1.7)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9%(P0.05)。结论内科病房护理采用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58例给予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7%,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0.00%;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9.66%,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空腹血糖、蛋白尿、尿素氮、血肌酐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8.69±5.26)分、(49.52±5.38)分;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2.02±4.29)分、(44.32±4.68)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明显降低因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引发的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72例抑郁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护理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的32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的40例患者接受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抑郁自评表(SDS)、焦虑自评表(SAS)以及生活质量评价表(QLIndex)的比较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SDA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研究组的SDS评分为(34.01±2.84)分,SAS评分为(35.36±7.8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39±3.65)分和(48.75±6.86)分(P 0.05);研究组的QL-Index总分为(6.26±2.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4±2.24)分(P 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应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抑郁和焦虑的情绪,提升自身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应用偱证护理在肝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肝癌介入栓塞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9),对照组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行偱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8%高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7.7%(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5.4±4.9)分,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2.2±3.3)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6.920,P0.05)。结论应用偱证护理在肝癌介入栓塞术后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