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艳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188-2189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开展的23例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过程中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的医护患配合,术后周密的护理,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23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围手术期成功率达100%。【结论】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过程中,护士的充分准备、医护患间的良好沟通与配合以及健康教育和指导是脐血干细胞移植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失代偿期脐血干细胞移植2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脐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2009年6月~2010年8月对2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脐血干细胞移植术,输入途径分别为外周静脉5例,肝动脉灌注9例,外周静脉与肝动脉灌注结合12例。护理人员通过输入前心理护理、干细胞准备、静脉通道建立及输入时滴速控制和病情观察等,保证了治疗效果。结果 26例共输入干细胞50次,最少1次,最多4次。治疗后12周,患者肝功能逐步改善,各种临床症状均缓解,随访6~12个月,7例肝功能Child分级由C级转为B级。结论干细胞移植是一项新的技术,移植前后精心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失代偿期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形式,是由于肝炎病毒感染或是酒精等病因造成的以肝细胞广泛纤维化、假小叶出现及异常增生结节为特征的发展性慢性肝病。在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案下,肝纤维化进程无法逆转,限制着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但自从二十一世纪以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可观的疗效。然而,针对于这一治疗手段,现阶段还缺少对于其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综合评价方案。本文针对于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原理、移植途径及以及如何评价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脐血干细胞经肝动脉介入治疗,是将预先采集好的脐血干细胞通过介入的方法,经肝动脉直接灌注至肝内,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1]。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1月开展脐血干细胞介入治疗失代经期肝硬化17例,均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作为失代偿性肝硬化病情判断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分析164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腹部B超资料,计算失代偿性肝硬化评估系统(MELD)积分、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分析门静脉血流速度与MELD积分的相关性。结果164例患者中位年龄58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2例(7.3%),酒精性肝硬化16例(9.8%),肝炎肝硬化136例(82.9%),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91例(62.3%)和丙型肝炎肝硬化23例(14.0%)。将患者CHILD-PUGH积分及MELD积分随着门静脉血流速度的下降呈增加趋势,并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门静脉血流速度与CHILD—PUGH积分及MELD积分呈负相关(r=-0.446和r=-0.464,均P〈0.05)。结论门静脉血流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可作为失代偿性肝硬化病情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参麦注射液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为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综合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与治疗后28d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系统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出血情况。结果:同组治疗前后PT、APTT和FIB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凝血指标差值分别为(1.3±0.4)s,(4.1±0.6)s,(-0.1±0.1)g/L,而治疗组治疗前后各凝血指标差值分别为(3.4±0.7)s,(7.3±1.0)s,(-0.4±0.1)g/L,两组差值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凝血功能,并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脐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前后患者总T细胞(CD3+)、T4细胞(CD3+CD4+)、T8细胞(CD3+CD8+)含量的变化。结果 51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治疗前总T细胞、T4细胞、T8细胞含量及T4/T8比值分别为60.6±22.5、45.2±13.6、26.2±7.6和1.21±0.35,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周后外周血总T细胞和T4细胞含量及T4/T8比值分别为68.5±17.6、51.2±14.6和1.71±0.65,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组(P<0.05);T8细胞含量21.3±8.5,明显低于治疗前组(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治疗能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护肝、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输注脐带血干细胞悬液100 ml,每周1次静脉输注,连续3次。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24周,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4周,白蛋白和凝血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2周肝硬度值下降。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结论外周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提升白蛋白、改善凝血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等,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总结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肝动脉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移植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关准备,移植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重视压疮预防,注重出院指导。经治疗与精心护理,5例接受脐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岑朝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9):3315-3317
肝硬化失代偿期长期以来缺乏简便易行、有效的治疗方法.当前,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为治疗这一顽疾带来曙光.然而,文献报道中少见大宗、长期的病例对照研究,缺乏系统的循证医学研究,目前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尚无成熟的方案.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干细胞取材途径及种类的选择 干细胞根据其供体来源分为自体干细胞和异基因干细胞;根据其取材部位可分为脐血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等;根据其体外处理方式还可分为直接采集后定点移植和体外扩增、定向分化后的移植.  相似文献   

11.
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脐血输注临床效果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 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 6例和对照组 38例。对照组选用敏感抗生素 ,常规止咳、祛痰、平喘 ,心功能不全者加用地高辛或利尿剂。治疗组除按对照组上述方法处理外 ,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 5 0 m g,1次 /d。两组疗程均为 2 0 d。结果 :1治疗组临床控制、显效、好转和无效率分别为 17.39%、4 5 .6 5 %、30 .4 3%和6 .5 2 % ,总有效率为 93.4 8% ;对照组分别为 5 .2 6 %、31.5 8%、39.4 7%、2 3.6 8%和 76 .32 % ;u=14 .2 198,P<0 .0 5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心功能改善治疗组也好于对照组 (u=14 .2 10 9,P<0 .0 5 )。 3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及全血高、低切黏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和动脉血氧饱和度 (Sa O2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均 <0 .0 1)。 4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 (m PAP)、肺血管阻力 (PVR)、心排血量 (CO)和心脏指数 (CI)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均 <0 .0 1)。结论 :灯盏花素能显著改变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 ,降低肺动脉高压 ,改善心功能 ,提高失代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胃肠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于海生 《新医学》1999,30(2):116-117
1引言临床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纳差等症状,导致进食减少,营养不良,加重病情;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生率较高[1,2],严重者导致自发性腹膜炎。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  相似文献   

14.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选择3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年龄37~59岁,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100~200mL,在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后,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插管经肝动脉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移植于肝脏。自移植后12周,25例(69.4%)患者谷丙转氨酶逐渐降低,由平均(2788.56±357.90)nkat/L降至(1077.05±440.25)nkat/L;22例(61.1%)患者总胆红素逐渐下降,由平均(151.47±25.77)μmol/L降至(69.93±18.86)μmol/L;27例(75%)患者白蛋白逐渐升高,由平均(25.17±11.79)g/L升至(30.87±12.17)g/L。在干细胞移植后凝血酶原活动度逐渐上升,由术前平均(25.89±12.67)%上升至术后12周的(50.39±19.38)%,患者凝血机制明显改善。移植后大多数患者身体状况有明显的改善;移植后12周腹水减轻的19例(52.7%),食欲改善的28例(77.7%),体力好转20例(58.3%),腹胀减轻17例(47.2%),36例干细胞移植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300例,根据临床特征、腹部CT血管造影(CTA)及双下肢静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将300例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根据是否伴有血栓又分为伴血栓组和未伴血栓组;选择同期自愿参加该试验的健康者37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及TEG检测。通过统计学处理,深入分析TEG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与常规凝血等指标的临床指导价值。结果 TEG检测指标中,与对照组相比,未出血组中的R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和未出血组K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和未出血组MA、α角、CI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与未出血组MA、α角、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中TEG检测伴血栓者的α角显著高于未伴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血组常规凝血指标中,伴血栓组PLT值显著高于未伴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常规凝血指标及TEG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可以反映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功能均下降((K值延长、α角缩小、MA值缩短),且在出血患者中更为明显,因此TEG对于了解患者的低凝状态、明确出血高风险、指导临床成分性输血均有积极作用,可指导临床有效降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9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护理。方法 2012年1-12月,对9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采集前重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环境及物品准备,术中重点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9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外周血干细胞采集,采集后的外周血干细胞经股动脉超选肝动脉植入。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新技术,通过对患者采集前、中、后的精心护理及宣教,可大大提高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1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表现为顽固性腹水或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经内科常规用药效果不佳,先行胃镜检查,胃底静脉曲张,行组织粘合剂注射,食管静脉曲张行食管静脉套扎治疗,部分患者采用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S)再行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3个月、6个月观察出血情况、腹水持续或消失情况及肝功能状况.结果 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内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腹水3个月后全部消失,肝功能保持在正常水平.结论 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在肝功能改善,控制腹水及出血方面有较好近期疗效,远期效果进行有待进一步总结观察.  相似文献   

18.
曾令玲  马艳环  周丹  彭波 《护理学报》2010,17(12):32-3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肝素钠封管液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凝血、出血功能和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对随机分3组、各3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别采用62.5U/ml的肝素钠溶液2ml、3ml、4ml封管,检测留置针留置前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情况,比较3组出血倾向、堵管、静脉炎的发生率和留置持续时间。结果3种剂量的肝素钠封管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均无明显影响(P〉0.05),与2ml组相比,3ml、4ml组留置时间较长(P〈0.0001)。结论各组剂量肝素钠封管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3ml的62.5U/ml的肝素钠是静脉留置针封管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19.
生长激素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失代偿性肝硬化(DLC)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2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7例,给予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组15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8 IU皮下注射,1次/d,连用10 d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再用1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肝功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肝功能用生化法检测,IGF-1与IGFBP-3用IRMA检测,IL-4与IFNγ用放免法检测。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较快,腹水消退明显,凝血酶元时间(PT)显著缩短,血浆白蛋白显著增加,IGF-1I、GFBP-3和IFNγ有升高倾向,血清IL-4水平略有下降;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结论:rhGH能克服GH抵抗,改善GH/IGF-1轴的功能,促进白蛋白合成,并能调节免疫,适用于失代偿性肝硬化病人。  相似文献   

20.
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监护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旭 《新医学》2004,35(10):637-638
1引言 肝硬化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反复的弥漫性的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继之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的再生,肝脏变形、缩小、变硬.在我国,肝硬化多见于20~50岁青壮年,男多于女,常见的原因有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醇中毒、日本血吸虫病、肝豆状核变性、原发性和继发性胆汁淤滞、巴德-基亚里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