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Fibro Touch、FIB-4指数、APRI指数3种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评估的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9月-2015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就诊的148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以肝纤维化分期分组,均进行血生化、血常规、Fibro Touch检测,计算FIB-4指数和APRI指数,记录肝脏硬度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方法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Fibro Touch、APRI和FIB-4指数3种无创诊断方法与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628、0.486、0.482,P值均0.01)。Fibro Touch对明显肝纤维化组(≥S2)、肝硬化组(S4)的诊断性能最好,AUC分别为0.84、0.93;其次为APRI指数,AUC分别为0.79、0.87;FIB-4指数诊断性能相对较差,AUC分别为0.77、0.84。对于肝纤维化分期≥S2及S4,FibroTouch诊断价值均优于APRI及FIB-4指数(Z=21.589,P0.001;Z=18.896,P0.001;Z=11.192,P=0.001;Z=16.891,P0.001),APRI指数诊断价值优于FIB-4指数(Z值分别为46.918、35.334,P值均0.001)。结论 Fibro Touch可以较准确地评估CHB患者有无肝纤维化及肝纤维化程度,使多数患者避免有创性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2.
《肝脏》2016,(11)
目的评价瞬时弹性成像(TE)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00例本科就诊的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病理活检确定肝纤维化分期,同时100例患者均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与TE检测,比较两者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以及诊断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TE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高度相关(r=0.763),RTE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中度相关(r=0.476),前者相关性显著高于后者(P=0.001);诊断肝纤维化的ROC曲线比较,TE的ROC曲线下面积(0.901)显著高于RTE的曲线下面积(0.738)(P=0.004);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比较,TE的曲线下面积(0.923)显著高于RTE的曲线下面积(0.791)(P=0.001)。结论TE较RTE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更高,但由于TE实际操作较RTE要求更高,推广程度低于RTE。  相似文献   

3.
目的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及血清学诊断模型(Forns指数、FIB-4、APRI)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评估的价值。方法 111例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肝组织活检病理分期结果分组:无明显肝纤维化组(S0、S1)40例,明显肝纤维化组(≥S2)48例、早期肝硬化组(S4)23例。每例患者同期进行ARFI、Forns指数、FIB-4、APRI的评估。比较无创诊断模型与肝脏病理的相关性,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无创诊断模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ARFI、Forns指数、FIB-4、APRI 4种无创诊断方法与肝组织活检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别为0.882、0.639、0.589、0.418。明显肝纤维化组(≥S2)及早期肝硬化组,ARFI的诊断价值均优于FIB-4(Z=2.882,P=0.004;Z=3.215,P=0.001)、APRI(Z=4.850,P0.001;Z=3.198,P=0.001)、Forns指数(Z=2.182,P=0.029;Z=2.798,P=0.005)。结论 ARFI对明显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FibroScan与FibroTouch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3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的患者962例,同时行FibroScan和FibroTouch检测。其中33例有肝穿刺病理分期,66例可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53例慢性乙型肝炎,13例慢性丙型肝炎)。2种检测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2种检测方法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对所有患者FibroScan与FibroTouch的测量值进行分析,FibroScan与FibroTouch的相关系数为0.866(P0.05,n=962),与APR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63(P0.05,n=66),与肝穿刺病理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74(P0.05,n=33)。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FibroScan与FibroTouch诊断APRI分期≥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和0.7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两者诊断APRI分期≥1的AUC分别为0.810和0.893,两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38)。FibroScan与FibroTouch诊断肝脏病理分期≥S1、≥S2、≥S3、≥S4的AUC分别为0.830 vs 0.889(P=0.15)、0.841 vs 0.835(P=0.90)、0.888 vs0.920(P=0.43)和0.964 vs 0.979(P=0.45)。结论 FibroScan与FibroTouch检测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相似,但本研究肝穿刺病例数较少,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肝硬度(LS)联合APRI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7例,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分组,利用声脉冲辐射力技术(ARFI)检测LS,并化验肝功能及血常规计算APRI指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进行相关性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S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并比较LS、APRI及两者联合诊断S≥1(存在肝纤维化)及S≥12(显著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不同分组之间年龄、LS、AST、血小板(PLT)、APRI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及APRI与病理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s)分别为0.793,0.699(P〈0.05);病理分期与AST,PLT的rs分别为0.292,-0.230(P〈0.05)。单独LS、APRI、联合Ls与APRI评价S≥1及S≥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818、0.909和0.916、0.846、0.943;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单独LS或APRI诊断(P〈0.05)。结论LS联合APRI有助于提高早期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分级中的作用。方法将178例CHB合并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Ishak分期,同时检测患者AST和PLT,计算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比较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与APRI间的关系,通过APR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其预测显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准确率,并对CHB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和APRI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PRI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比(P=0.001),APRI预测CHB进展为显著肝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而预测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P=0.003),APRI1.5和2分别为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截断点,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和7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和74%。CHB患者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肝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其纤维化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减轻,而APRI也明显降低。结论 APRI可作为预测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患者血清中YKL-40、PCPE-1水平及在肝纤维化程度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2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将符合条件的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人员3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YKL-40、PCPE-1水平,探究其与肝纤维化程度评分的关系及诊断显著纤维化、进展期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价值。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中YKL-40、PCPE-1水平分别为(31.6±3.6) ng/mL和5.9(2.5,9.1) pg/mL,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清中YKL-40、PCPE-1水平分别为(7.1±0.5) ng/mL和42.0(21.4,62.8) pg/mL。两组受试者血清YKL-40、PCPE-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YKL-40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分期S0、S1、S2、S3和S4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7.7±2.3) ng/mL、(30.7±1.9) ng/mL、(31.6±3.0) ng/mL、(34.8±2.1) ng/mL和(36.2±1.9) ng/mL;PCPE-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分期S0、S1、S2、S3和S4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5±2.7) pg/mL、(7.0±2.1) pg/mL、(3.9±2.7) pg/mL、(2.8±1.9) pg/mL和(1.5±1.3) pg/mL。五组患者血清YKL-40、PCPE-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肝纤维化程度加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YKL-40水平升高,PCPE-1水平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YKL-40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PCPE-1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YKL-40、PCPE-1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纤维化、进展期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效能均较高,两者诊断效能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YKL-40、PCPE-1联合检测和FIB-4诊断显著纤维化的效能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诊断显著纤维化的效能均高于AP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YKL-40、PCPE-1联合检测诊断进展期纤维化的效能高于APRI、FIB-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YKL-40、PCPE-1联合检测与APRI、FIB-4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效能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KL-40、PCPE-1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判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其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优于APRI和FIB-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GT/PLT比值(GPR)预测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行肝活组织检查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501例,其中HBe Ag阳性335例,HBe Ag阴性166例。分析比较GPR、GGT、AST/PLT指数(APRI)及FIB-4对肝纤维化分期(F1~F4)的预测价值。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诊断模型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各模型对肝纤维化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肝活组织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F1~F4期患者分别为141、183、139、38例。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e Ag阳性和HBe Ag阴性患者GGT、GPR、APRI和FIB-4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9、0.526、0.320、0.470、0.272、0.366、0.288、0.388,P值均0.001),P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3、-0.349,P值均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PR对于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及早期肝硬化(F4)的预测价值优于GGT和APRI(P值均0.05),而与FIB-4的预测价值相近(P值均0.05);GPR对于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F2)的预测价值优于GGT和APRI(P值均0.05),对进展期肝纤维化(≥F3)的预测价值优于GGT(P0.05),而对早期肝硬化(F4)的预测价值与GGT、APRI、FIB-4相近(P值均0.05)。结论 GPR可以作为广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无创生化预测指标,尤其是对于HBe Ag阳性患者,其预测价值与FIB-4相近,亦不亚于APRI。  相似文献   

9.
《肝脏》2016,(5)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技术在慢性肝纤维化病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随机性抽取60例作为研究组,另从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中抽取5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RTE检查并测量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APRI),将诊断结果与肝组织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分期进行比较。结果各肝纤维化分期的弹性图像定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纤维化指数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8.57%,APRI的敏感度为87.68%、特异度为84.63%。结论 RTE技术在慢性肝纤维化病变的诊断价值较APRI高,可以明确诊断肝纤维化程度,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是一种评价肝纤维化分期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综合预测模型FibroTest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综合预测模型FibroTest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留取2002年8月至2005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和无锡市传染病医院的123例行肝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检测α2-巨球蛋白、结合珠蛋白、载脂蛋白-AⅠ、记录总胆红素和谷氨酰转肽酶的数值,并根据其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计算出FibroTest的数值。根据肝纤维化分期设定3个判定点,分别为显著纤维化(S2~S4期),严重纤维化(S3~S4期)和肝硬化(S4期)。以肝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出FibroTes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与用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计算出的AUC进行比较,评价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123例肝活检患者中S0期25例(20.3%);S1期27例(22.0%);S2期31例(25.2%);S3期29例(23.6%);S4期11例(8.9%),即显著纤维化者(S2~S4期)71例(57.7%),严重纤维化者(S3~S4期)40例(32.5%),肝硬化者(S4期)11例(8.9%)。FibroTest对3个判定点的AUC值分别为0.814(95%CI:0.740~0.888,P<0.01),0.824(95%CI:0.749~0.898,P<0.01),0.723(95%CI:0.575~0.870,P=0.015)。而APRI对3种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AUC值分别为0.715(95%CI:0.625~0.805,P=0.001),0.725(95%CI:0.631~0.818,P=0.002)和0.646(95%CI:0.497~0.795,P>0.05)。结论Fi-broTest可以准确地估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无显著纤维化,可使45.5%的患者避免进行肝脏活检,并保证87.5%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AST与PLT比值(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和Fibro Scan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其相关性,评价其单独、联合应用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探讨其无创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5年4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院就诊的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经病理诊断证实为CHB的患者91例,根据Scheuer分级,按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S)分为3组,即无肝纤维化组(纤维化分期为S0,n=32),轻度肝纤维化组(纤维化分期S2,n=30),明显肝纤维化组(纤维化分期≥S2,n=29)。分别计算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同时行Fibro Scan肝硬度值(LSM)检查。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分布的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用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无创诊断技术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年龄、Alb、AST、ALT、PLT上,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552、4.035、5.992、4.374、3.473,P值均0.05),无肝纤维化组患者与轻度肝纤维化组、明显肝纤维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LSM上,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79、5.728、10.501、14.118、30.039,P值均0.05),无肝纤维化组患者分别与轻度肝纤维化组、明显肝纤维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轻度肝纤维化组与明显肝纤维化组间的LS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LSM值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499、0.498、0.402、0.395、0.739,P值均0.05)。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与LSM单独诊断肝纤维化均有一定的价值,AUC[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786(0.679~0.892)、0.818(0.717~0.918)、0.770(0.661~0.880)、0.718(0.599~0.837),0.919(0.864~0.974),P值均0.01;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分别与LSM联合,AUC(95%CI)分别提高到0.922(90.868~0.976)、0.931(0.881~0.981)、0.926(0.873~0.979)、0.918(0.862~0.974);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与LSM同时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准确度,AUC(95%CI)提高到0.927(0.875~0.979)。结论 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LSM与肝纤维化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5种指标联合可提高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度,与病理诊断价值趋近,对肝纤维化有早期诊断价值,对临床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PRI)、基因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标(FIB-4)单独及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及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回顾行肝脏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7例,统计其在肝脏穿刺活检前后1 w内的Fibroscan值、APRI值、FIB-4值,分析其对肝硬化诊断的特异和灵敏度,并分析Fibroscan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数值。结果 237例不同分期患者Fibrosc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两比较,S2期Fibroscan显著高于S0、S1期,S3期显著高于S0、S1、S2期,S4期显著高于S0、S1、S3期(均P0. 05)。肝硬化组Fibroscan值、APRI值、FIB-4值较非肝硬化组显著升高(P0. 05)。Fibroscan联合APRI、FIB-4可显著提高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论 Fibroscan值、APRI值、FIB-4值都可以为肝硬化提供可靠依据,其中Fibroscan值对肝硬化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且联合APRI、FIB-4可显著提高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FibroScan、AST/ALT(AAR)、AST/PLT(APRI)、FIB-4及其联合应用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06例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住院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肝脏硬度(LS)、AAR、APRI及FIB-4指数,比较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两组患者LS、AAR、APRI及FIB-4指数的差异性,采用ROC曲线评价4项肝纤维化诊断指标鉴别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不同疾病阶段的能力,并分析LS、AAR、APRI、FIB-4对于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相关性。结果:LS、AAR、FIB-4指数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价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与乙肝肝硬化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鉴别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的LS、AAR、APRI及FIB-4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0.772、0.632、0.885;鉴别诊断代偿期与失代偿乙肝肝硬化的LS、AAR、APRI及FIB-4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7、0.666、0.795、0.820;LS分别与AAR、APRI、FIB-4指数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313、0.265、0.156,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S、AAR、APRI及FIB-4指数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艮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567-1571
目的评价AST/PLT比值指数(APRI)、纤维化评分(FIB-4)、GGT与PLT比值(GPR)、哥德堡大学肝硬化指数(GUCI)评分和King’s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胆内科住院期间接受肝组织活检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的CHB患者612例。依据Scheuer方法进行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并依据临床指标分别计算APRI、FIB-4、GPR、GUCI评分和King’s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变量间相关性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诊断性能。结果 GPR、APRI、FIB-4、King’s评分和GUCI评分在S1~2与S3~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8.683、7.372、6.294、7.204和7.795,P值均0.001)。GPR、APRI、FIB-4、King’s评分和GUCI评分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是0.54、0.48、0.44、0.48、0.49,P值均0.001)。GPR诊断≥S2、≥S3和S4的AUC分别为0.76、0.80和0.82; APRI诊断≥S2、≥S3和S4的AUC分别为0.75、0.75和0.74; FIB-4诊断≥S2、≥S3和S4的AUC分别为0.70、0.75和0.78; King’s评分诊断≥S2、≥S3和S4的AUC分别为0.74、0.76和0.77; GUCI评分诊断≥S2、≥S3和S4的AUC分别为0.75、0.76和0.76。结论相较于APRI、FIB-4、GUCI评分和King’s评分,GPR对CHB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血浆神经调节蛋白4(NRG4)水平及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2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NRG4水平,并分析其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结果 2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纤维化分期S1期110例(52.13%),S2期38例(18.01%),S3期26例(12.32%),S4期37例(17.54%)。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NRG4水平降低。NRG4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P0.05)。NRG4诊断肝纤维化程度≥S2期、≥S3期和S4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6、0.954、0.968,均高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评分)以及肝纤维化指数(FIB-4指数)。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NRG4水平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降低,检测其水平有助于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与经典的APRI评分和FIB-4指数2种无创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模型进行比较,探讨GUCI评分对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的慢性HBV感染者846例,分为显著肝纤维化组(≥S2期,n=396)、严重肝纤维化组(≥S3期,n=204)、肝硬化组(S4期,n=100例); 846例患者中ALT 2×ULN 491例,其中显著肝纤维化(≥S2期) 275例、严重肝纤维化(≥S3期) 143例、肝硬化(S4期) 73例; 846例患者中HBeAg阴性383例,其中显著肝纤维化(≥S2期) 218例、严重肝纤维化(≥S3期) 110例、肝硬化(S4期) 55例。所有患者均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穿刺当天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相关临床指标,根据检测的临床指标分别计算出GUCI评分、APRI评分和FIB-4指数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3种血清学模型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等级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利用ROC曲线分析3种肝纤维化血清学模型的诊断性能,ROC曲线下面积(AUC)间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 GUCI评分、APRI评分、FIB-4指数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 472、0. 435、0. 401,P值均0. 001; AST、PT-INR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 316和0. 401,P值均0. 001);PLT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r=-0. 353,P 0. 001)。GUCI评分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均高于APRI评分和FIB-4指数的AUC (Z值分别为6. 291、3. 159,P值均0. 001); GUCI评分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AUC高于APRI评分的AUC (Z=5. 306,P 0. 000 1)。491例ALT 2×ULN患者中,GUCI评分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高于APRI评分和FIB-4指数的AUC(Z值分别为5. 969、3. 089,P值均0. 01),GUCI评分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AUC也高于APRI评分和FIB-4指数(Z值分别为4. 455、3. 192,P值均0. 01)。383例HBeAg阴性患者中,GUCI评分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均高于APRI评分和FIB-4指数的AUC(Z值分别为5. 725、2. 162,P值均0. 05); GUCI评分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AUC高于APRI评分的AUC (Z=4. 743,P 0. 001)。在ALT 2×ULN患者中,以0. 446分值为截断值,GUCI评分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61. 82%,特异度为82. 73%,阳性预测值为73. 14%,阴性预测值为74. 02,P 0. 001;以0. 492分值为截断值,GUCI评分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76. 92%,特异度为72. 30%,阳性预测值为44. 49%,阴性预测值为91. 56,P 0. 001;以0. 499分值为截断值,GUCI评分诊断肝硬化的敏感度为72. 00%,特异度为77. 90%,阳性预测值为29. 74%,阴性预测值为95. 54%,P 0. 001。结论 GUCI评分是一种简单且实用的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模型,特别是对于ALT 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GUCI评分的诊断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的价值高于APRI评分、FIB-4指数;对于诊断肝硬化,GUCI评分与APRI评分、FIB-4指数的诊断价值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Copeptin在慢性肝病显著纤维化和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行肝穿刺的慢性肝病患者86例,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血清中Copeptin浓度,对FIB-4指数和AST/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进行计算,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opeptin、FIB-4和APRI诊断显著纤维化和肝硬化价值的优劣。结果 86例慢性肝病病例中显著纤维化(S2~S4)占65.12%,肝硬化(S4)占19.77%;血清Copeptin水平、FIB-4和APRI随纤维化分期的增加而增加,并在肝硬化(S4)达到最高(P0.05); Copeptin、FIB-4和APRI对诊断显著纤维化和肝硬化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Copeptin的诊断价值最高(P0.05)。以24.195 pmol/L作为临界值,Copeptin诊断显著纤维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和82.51%;以45.138 pmol/L作为临界值,Copeptin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5%和92.50%。结论血清Copeptin水平随纤维化分期的增加而增加,对慢性肝病显著纤维化和肝硬化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血清学模型及其联合应用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进行过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3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学指标和2D-SWE结果,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1组、S≥2组、S≥3组和S=4组,根据血清学指标计算血清学模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2D-SWE和血清学模型与肝纤维化分期进行相关分析,以肝组织病理结果为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各参数及其联合应用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方法间的差异。结果 2D-SWE检测LSM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强相关性(r=0.741,P<0.001),血清学模型中除了AAR外的其他6种(APRI、FIB-4、GPR、GP、RPR、S指数)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01)。2D-SWE诊断S≥2、S≥3和S=4肝纤维化的AUC值分别为0.878、0.932、0.942,显著高于血清学模型(P值均&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2010年~2016年我院诊治的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02例,经肝活检诊断肝纤维化,计算GPR、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早期肝硬化(F4)的效能。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效能。结果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组发现F1、F2、F3和F4分别为82例、60例、39例和21例;F4组GPR、APRI和FIB-4分别为0.4(0.2,1.0)、(0.6±0.2)和1.6 (0.9,1.8),而F3组分别为0.2 (0.2,0.4)、(0.6±0.2)和0.9 (0.9,1.2),F2组则分别为0.2 (0.1,0.3)、0.4±0.2和0.9(0.7,1.3),差异显著(P0.05);GPR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早期肝硬化(F4)的AUC分别是0.739、0.790和0.824,显著高于APRI(分别为0.547、0.731和0.736,P0.05);GPR预测肝纤维化≥F3的AUC为0.790,显著高于FIB-4(0.748,P0.05),而FIB-4预测肝纤维化≥F2的AUC为0.777,显著高于GPR(0.739,P0.05),FIB-4和GPR预测肝硬化(F4)的效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824和0.792,P0.05)。结论 GPR可以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其效能优于APRI,而与FIB-4相比,各有优缺点。GPR可以作为对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一个无创生化预测指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P模型对ALT 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且ALT 2×ULN的65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穿刺病理将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分为显著肝纤维化(≥S2)、严重肝纤维化(≥S3)和肝硬化(S4),通过患者球蛋白(Glb)、PLT计算GP模型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GP模型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并与经典的APRI评分和FIB-4指数比较。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无创模型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GP模型值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患者间差异显著(χ~2=126. 960,P0. 001)。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GP模型值逐渐升高,GP模型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01,P0. 01)。Glb、APRI评分、FIB-4指数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5、0.452、0.414,P值均0. 01);PLT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0.390,P0. 001)。GP模型诊断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09、0. 769、0. 834,与APRI评分(0. 739、0. 781、0. 824)和FIB-4指数(0. 715、0.773、0. 824)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结论对ALT 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GP模型是一种简单、准确的肝纤维化无创评估模型,与APRI评分和FIB-4指数具有相同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