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涓 《编辑之友》2007,(5):89-90
作为编辑,如何审稿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这方面,既有有关专家、学者的编辑学论著专述,也有很多编辑论文专评,在此,我不必赘言.也许是职业的缘故,我对期刊尤其是文学期刊的"更正"内容产生了更多的关注,每当看到一些文学杂志上的"更正"时都会多加留意,并从中借鉴.下面我仅从"更正"谈编辑审稿中的问题,就教于同人方家.  相似文献   

2.
一、期刊是"快餐" 一位在电台工作的记者是省图书馆期刊借阅室的老读者,他曾经对期刊借阅的管理人员谈了这样一番见解.  相似文献   

3.
宋超 《编辑学刊》2007,(2):12-1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六年半中,中国期刊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前,包括期刊界在内的全国出版界的同志都在认真思考和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就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究竟应该有怎样的地位和作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选择年终岁首这样的重要时刻,在上海召开这样一个全国性的期刊经验交流会,我感到这是着眼长远、谋划全局的一个重大举措.对我们上海期刊工作及整个新闻出版工作是个很大的促进.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结合我们对《咬文嚼字》等期刊办刊经验的一些思考,谈四个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运用"减法"思维定位期刊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期刊定位,已经不是期刊的新话题,也不是新问题.但是,对于在WTO规则中即将失去保护的期刊业来说,期刊定位却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这里,笔者就期刊市场定位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在市场营销学中,市场定位就是企业对目标消费者或者说是消费市场的选择.期刊的市场定位是期刊工作的重要指南,制约着期刊的选稿、编辑加工、广告、发行等工作,市场定位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在读者心目中占领一个有利的位置.在给期刊市场进行定位时,"减法"思维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为文的生涯中,曾经与"文字狱"擦肩而过.这倒不是我写了什么反动文字,而是我讲了真话,敲到了个别高官的痛处,被度量狭小之人利用. 1985年4月,我写了篇题为<白辛苦>的杂谈,批评了"有位省级负责同志"下乡视察时,"让下边牵着鼻子走","并未了解到实情",被人们称为"白辛苦"."因为早在他下去前,有关人员就打了招呼,下面的同志做了精细的安排:看什么地方,住在哪里,汇报啥内容,谁汇报,甚至走哪条道,都定好了."此文发表在1985年5月1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这是我的文章头一回上<人民日报>,喜悦之情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出版时代,为优化编辑出版流程,提高书刊文稿编校质量,期刊编辑在"看"的"他者"视域下,需清醒地认识到期刊编辑工作中唯"他者意识"为尊或唯"自我意识"为崇所导致的极端现实问题,需从社会空间、历史时间、自我立体视角出发,反省自身内在及外在,提升自身多维度的跨界意识、交往对话的超越意识及换位立场的交互意识,使"自我意识"借助"他者意识"的内在化,建构起编辑所具有的"看"的"他者意识"策略,提升期刊编辑的自我素养,以适应数字发展时代编辑的华丽转型.  相似文献   

7.
李军 《传媒》2016,(20):14-15
一年一度的"中国期刊媒体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已经成为中国期刊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本届论坛围绕"跨界、融合、创新"这一主题,共同面对我国期刊乃至世界期刊面临的现状与挑战,共同思考期刊事业的发展和未来.作为国家报刊管理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作为期刊出版活动的参与者,我深深感到,这个主题恰当其时、恰在其位.这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学习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算起来与新闻期刊"打交道"快有20年了,在李谷一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风靡全国的时儿,我有幸成为国内数家新闻期刊的特约撰稿人或特约记者,开始关注新闻期刊.近年来,新闻期刊伴随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总体质量确实有了较大提升,尤其表现在内容的丰富性上和形式的多样性上.但是问题总是两个方面的,目前新闻期刊也暴露出一些"流行性"疾患,主要表现在如下之列:  相似文献   

9.
李慧莲 《传媒》2022,(3):12-14
人们对于怎样才是好文章的评价可谓见仁见智,却也不乏共识,否则不会有那么多千古名篇,历经不同朝代流传至今.那么,怎样才算是好文章?怎样才算是主题宣传好文章?什么样的期刊文章才能在主题宣传评选这种"命题作文"的同台竞技中脱颖而出?笔者谈一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的浪潮正在改变着财富的分配分式,"以知识为本钱,迅速暴富"的梦想时刻在考验着以知识为服务基础的期刊社的精英.第十一届全国书市期间,笔者有幸与全国诸多的面向市场的期刊社老总面晤,他们普遍对社里顶级精英、后备人才的"大雁南飞"、"弃刊奔网"现象忧心忡忡.这无疑给新时期期刊社的队伍建设,特别是对拔尖人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认为留人、管人在新时期都必须注入新的理念,即:千变万变,千难万难,都"万变不离其宗"、"解开心中千千结就不难",只要顺应时代需求,提早把握好以"知"为本与以"人"为本的对应,就能够"任尔东南西北风,我之工作占主动".  相似文献   

11.
农燕玲:黄老师您好!谢谢您接受<档案界>论坛的邀请做客<名家访谈>.我是主持人农燕玲. 黄世喆:主持人您好!也谢谢<档案界>论坛的盛情邀清,给我一个"被上线"的机会. 农燕玲:黄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幽默啊.  相似文献   

12.
期刊主题化运作的"优"与"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化运作方式是国外一些期刊常采用的编辑策略,近年来,国内有些期刊也在积极尝试使用这种方法扩大期刊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从2004年第1期起,我刊每期都围绕<本期视点>集中就某一专题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探析(<本期视点>的内容约占全刊版面的1/4).2004年第6期,我们甚至还出版了一期以"教育评价"为主题的专刊.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们深感这种方式之"优",也备尝这种方式之"难".在我们看来,要使这种对大多数期刊编辑来说还不十分熟悉的编辑运作方式发挥其最大效益,最为重要的是"边做边思边调整",因为我们在操作中产生的若干个"问号"大多难以在理论书籍上找到答案.换言之,解决这些难题需要的是"实践智慧".在此,笔者愿结合本刊的实践,与大家分享我们对主题化运作方式的阶段性反思成果.  相似文献   

13.
品位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前吧,在一次报告会上,遇到了一位来自台湾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写有不少作品,与会的身份却是书商,他的体会是做书比写书更有乐趣.会上他谈的是童心问题,到底谈了一些什么,我已毫无印象,但其中有个和童心无关的细节,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他说:"从第一本书开始,凡是我做的书,书角都是圆的.我不能让书角触痛孩子细嫩的皮肤."  相似文献   

14.
"无用"的阅读与编辑的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健敏 《编辑学报》2010,22(1):93-94
<编辑学报>2008年起新设了<好书推荐>和<感悟>专栏,作为杂志的忠实读者,我惊喜之余也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作为影响力在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一种传播类核心期刊,而且是报道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为主的科技核心期刊,开设这种看似"无用"的栏目,其实是体现了主编的智慧的.这种"无用之用",反映了我们编辑同仁的精神诉求.曾有人动情地撰文说,栏目中推荐的好书,能提升我们的精神,能帮助我们确立更为理性的价值观,能使我们的伤感与快乐充满诗意[1].我想,重视与读者的情感交流,正是<编辑学报>在诸多专业期刊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编辑同仁共同的精神家园的魅力所在吧!  相似文献   

15.
三无"贼"     
时下热映的<天下无贼>我也看了,说真的,很多情节看过也就淡忘了,倒是傻根的质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可能是出于职业敏感吧,我一下子想到了我们的读者.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读者不也是这样质朴可爱吗?媒体,在他们心目中,总有一种至高无上、不容置疑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说明一个问题时,他们常爱用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报上说的".那一刻我想到我们的读者就是傻根(没有丝毫贬损读者的意思).傻根的质朴几近于"傻","傻"得让人感动,以至于连有"职业道德"的贼都被他感化了,舍身相护,圆了他一个"天下无贼"的梦.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建立"中国期刊方阵"的指示,国家新闻出版署确定,2001年组建期刊集团的试点工作已经启动.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座在于"双效期刊",以此形成品牌期刊参与国际期刊市场的竞争.高校学报在全国期刊中占有很大比例,是个尚未被发掘的、潜在的期刊市场.高校学报如何在组建期刊集团的试点工作中打开局面、有所作为,这是摆在高校学报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关于"近期未来"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问题   总被引:4,自引:14,他引:4  
这是一篇演讲稿,仅就“近期未来(3~5年)”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谈了两个问题:一是当前图书馆期刊工作我们应研究什么?列举了期刊资源建设、期刊资源共享、确立权利意识、重视服务效益、期刊评价问题等五个研究观点;二是今后图书馆期刊工作我们应怎样进行研究?从开拓视野与“守护家园”、创新和恪守规范、“穷源推本”和“精打细算”、要关注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要加强研究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谈了看法.认为,凡是和图书馆期刊管理服务有关的问题,都可以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指出,我们的研究主要在于当前应该解决、通过努力也可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魔术师的最大魅力在于他能够化平凡为神奇.众所周知,魔术师玩的不是"魔法",而是创意.高明的魔术师总是勇于想像,敢于创新的人.在风云变幻的少儿期刊市场,刊物的创意就是制胜的"魔法",它是编辑创新能力的体现,是依靠编辑智慧营造出来的一种开放的状态,往往能达到焕然一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核心期刊"的出现,确认了一种以核心期刊名录为尺度来判别研究成果和学术价值的方法.核心期刊刚一开始,是以为图书情报机构收集、馆藏期刊提供参考,为读者查找、阅读期刊文献提供方便的功能出现的.核心期刊在促进学术交流,衡量学者学术水平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制定和职称、科研成果评定条件的量化,"核心期刊"的作用日益被强化.因此也就出现了一股似乎会愈演愈烈的"核心现象".这种"核心现象"一方面是指核心期刊作为"核心"而产生出的种种异于寻常的现象,另一方面就是各种期刊纷纷下大力气争当本行业本领域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有位资深记者,也是一家新闻单位的领导.我几次听他发言,每每谈及创业政绩,总结奋斗经历,他都会豁达大度、真挚诚恳地讲上一句: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努力…… 这种善于加一个"们"的说法,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