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郁金抗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郁金抗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利用四氯化碳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病理模型,以肝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组织HE染色为观测指标,观察不同剂量郁金(2.5g/kg、5g/kg、10g/kg)对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郁金治疗组肝指数及血清ALT、AST降低(P〈0.05);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下降(P〈0.05)、SOD活性增高(P〈0.05);HE染色显示:郁金治疗组肝组织受损(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肝小叶中点状坏死,炎细胞浸润等)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郁金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磷脂浸膏(DSLZ)对实验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丹参磷脂浸膏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丹参酮IIA(SalviolⅡA IIA)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法建立急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观察丹参磷脂浸膏对实验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以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及MDA均显著增高(P0.01),GSH明显降低(P0.01)。丹参磷脂浸膏高、中剂量组ALT、AST及MDA明显降低(P0.05或P0.01),GSH明显升高(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丹参磷脂浸膏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丹参磷脂浸膏对小鼠急性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龙芽楤木皂苷(As)对乙醇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乙醇灌胃法制备小鼠急性乙醇性肝损伤模型。5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乙醇性肝损伤模型组、As低剂量干预组(30mg.kg-1)和As高剂量干预组(60mg.kg-1)。比较各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10d时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P〈0.01),血清ALT、AST活性、肝脏脂质及肝组织MDA含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给予不同剂量As后,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性均升高(P〈0.01),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降低(P〈0.05),肝脏组织病理损伤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As能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乙醇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猫爪草多糖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猫爪草多糖(RTP)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RTP低、中、高剂量组(RTP剂量分别为100、200、400mg·kg-1.d-1),四氯化碳(CCl4)调和油溶液腹腔注射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肝体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组织匀浆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RTP组均能降低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肝体指数及血清ALT、AST活性,提高肝组织T-AOC、SOD活力,降低MDA含量,且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肝组织损伤。结论 RTP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RTP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生素D3(VitD3)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雌性BALB/C小鼠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中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其病理学改变。方法将25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VitD3高、中、低剂量干预组。VitD3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每日给予VitD3 15.0μg、7.5μg、l.0μg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预处理2周。VitD3预处理1周后,模型组与VitD3高、中、低剂量组每只小鼠隔日腹腔注射0.1%CCl4橄榄油溶液0.2mL造模,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同步隔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Cl4给药7d后,全部小鼠经麻醉眼眶采血,分离肝脏并称质量,光镜下观察肝组织HE、Masson及网状纤维染色的病理变化;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LB/C小鼠肝脏指数和血清ALT、AST、HA、LN、PⅢNP、CⅣ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VitD3高、中剂量组的肝脏指数、ALT、AST、HA、LN、PⅢNP、C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itD3能有效减轻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的炎性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提示VitD3具有一定的抗炎、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bcl-2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开放剂二氮嗪(DZ)诱导的抗小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探讨应用二氮嗪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两袖套法建立小鼠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利用化学合成bcl-2基因的SiRNA,经门静脉高压注射转染供体肝脏。随机分为肝脏移植组、SiRNA-bcl-2转染移植组、DZ灌注移植组、DZ灌注+SiRNA-bcl-2转染移植组、阴性对照组。肝脏移植术后第3天用萤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观察各组肝组织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测定受体血清AST、ALT含量。TUN 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二氮嗪灌注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肝移植组明显增高(P<0.01),bcl-2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增加(63.2±4.8)%和(83.5±6.4)%;bcl-2 SiRNA转染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肝移植组明显降低(P<0.01),bcl-2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分别为(65.7±5.3)%和(83.4±6.3)%;DZ灌注+SiRNA转染移植组bcl-2mRNA和蛋白表达与肝移植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二氮嗪(DZ)灌注组中肝细胞凋亡指数、血清AST、ALT含量明显低于各组。bcl-2 SiRNA转染移植组中肝细胞凋亡指数、血清AST、ALT含量明显高于各组。结论bcl-2基因表达上调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诱导的抗小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二氮嗪能通过诱导bcl-2基因表达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铁调素(hepcidin)在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对于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在野生型C57BL/6小鼠(WT小鼠)与hepcidin敲除小鼠(HAMP~(-/-)小鼠)分别建立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以橄榄油处理组作为对照组。然后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差异;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2种小鼠肝组织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种小鼠肝组织内肿瘤抑制基因P53与凋亡抑制基因Bcl-xl表达的差异;采用Real-time PCR(qPCR)检测2种小鼠肝组织内Fasl及Bcl-xl基因的表达情况;最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epcidin蛋白对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放线菌素D(Act D)诱导的肝细胞系NCTC 1469凋亡的抑制作用。结果 CCl_4暴露的HAMP~(-/-)小鼠血清中AST和ALT含量较CCl_4暴露的WT小鼠更高(升高倍数分别为2. 7倍和3. 7倍),并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 0. 05和P 0. 01);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在CCl_4暴露的HAMP~(-/-)小鼠中炎症细胞浸润较WT小鼠严重;免疫组化显示,肿瘤抑制基因P53含量在CCl_4暴露的HAMP~(-/-)小鼠较WT小鼠升高,而凋亡抑制基因Bcl-xl含量在CCl_4暴露的HAMP~(-/-)小鼠较WT小鼠降低; q PCR结果显示,Fasl在WT小鼠和HAMP~(-/-)小鼠的CCl_4组较其对照组(Olive组)升高,但HAMP~(-/-)小鼠经CCl_4刺激后,Fasl表达量较WT小鼠CCl_4组升高了1. 2倍,而凋亡抑制基因Bcl-xl的表达量在HAMP~(-/-)小鼠的CCl_4组为WT小鼠的CCl_4组的0. 9倍;体外实验中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epcidin蛋白可以有效抑制TNF-α与Act D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结论Hepcidin可以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进而发挥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复康片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小鼠84只,雌雄各半,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和肝复康片高、中、低剂量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7d,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0.2%CCl4植物油溶液10mL/kg,20h后,称量体重,处理动物,检测小鼠血清ALT、AST及肝组织中SOD、MDA。结果:肝复康片各给药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能显著提高小鼠肝组织中的SOD含量,降低其MDA含量。结论:肝复康片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肝降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胆汁淤积诱导大鼠肝细胞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胆总管结扎组(BDL组)和假手术组(SO组),分别于手术后1、3、5、7 d取血及肝组织(n=6),检测血清胆红素、胆汁酸(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应用HE染色、Sirius red染色、电镜及DNA电泳对肝组织学、超微结构及凋亡生化学进行评估.结果:与SO组相比,BDL组大鼠血清胆红素、BA、ALP、γ-GT、ALT及AST在7 d内呈进行性增高.HE及Sirius red染色显示,逐渐加重的胆管扩张伴明显的肝细胞肿胀、坏死及以胆管增生为主的结缔组织沉积.电镜显示,肝细胞内见异常包涵物,毛细胆管扩张、纤毛减少.两组大鼠肝组织均未见典型肝细胞凋亡形态及DNA ladder改变.结论:急性胆汁淤积诱导的肝损伤以肝细胞坏死为主,肝细胞凋亡少见.  相似文献   

10.
榆黄蘑提取物对保护肝脏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榆黄蘑提取物的保肝作用,为开发利用榆黄蘑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给动物灌胃给药,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作小鼠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榆黄蘑提取物沉淀部分大剂量(0.8 g/kg/d)和中剂量(0.4 g/kg/d)组对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有显著效果,上清液小剂量(0.4 g/kg/d)组对降低AST含量也有显著效果;沉淀部分中剂量和上清液小剂量组对MDA含量也有显著降低作用。结论榆黄蘑提取物沉淀部分和上清液均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贺银  罗朝志 《华西医学》2014,(7):1242-1247
目的研究磷丙泊酚钠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4组,即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丙泊酚组(P组)、磷丙泊酚钠组(F组)。每组再根据再灌注2 h或4 h分为2个亚组,分别为S2h、C2h、P2h、F2h亚组和S4h、C4h、P4h、F4h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肝脏缺血1 h后恢复再灌注,S组和C组再灌注开始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泵注,P组给予丙泊酚静脉泵注,F组给予磷丙泊酚钠静脉泵注。于肝脏缺血1 h和再灌注结束后,取血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同时取左肝石蜡包埋切片测定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形态学,计数坏死肝细胞比例评价损伤程度。结果 C2h、P2h、F2h和C4h、P4h、F4h亚组血清ALT、AST值,坏死细胞比例和肝组织bcl-2和bax蛋白含量分别高于S2h、S4h亚组(P〈0.05),P2h、F2h和P4h、F4h亚组ALT、AST值、坏死细胞比例和肝组织bax蛋白含量低于C2h、C4h亚组(P〈0.05),bcl-2蛋白含量分别高于C2h、C4h亚组(P〈0.05)。结论磷丙泊酚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和调控bcl-2、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没食子酸(GA)对大鼠实验性缺血/再灌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四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丹参组(DS)(100 mg.kg-1)、没食子酸组(GA)(20 mg.kg-1),每组8只;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缺血再灌注前给予GA对损伤大鼠血清中LDH、CPK、AST生成的影响,并检测对大鼠心电图ST段的影响;同时以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变化、TUN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Bax、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A抑制大鼠血清中LDH、CPK、AST生成(P0.01),GA及阳性药DS给药组在缺血104、0 min和再灌注101、20 minST段抬高明显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明显降低(P0.05),减少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GA可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P0.05),且心肌细胞Bcl-2/Bax比值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黄芪可以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Bax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含羞草总黄酮(TFM)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四氯化碳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相应药物灌胃后测定小鼠血清ALT、AST的活性,血清白蛋白(Alb)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 并测定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同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含羞草总黄酮(TFM)各剂量组ALT、AST和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 Alb含量和T-AOC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 SOD活力明显增强(P〈0.05或P〈0.01).结论 含羞草总黄酮(TFM)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心肺复苏后对大鼠脑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心肺复苏模型组(C组)、EPO干预组(D组)。C组、D组采用窒息的方法制作大鼠呼吸心跳骤停模型,后行心肺复苏治疗(CPR),D组CRP同时静脉给予EPO 3000U/kg;B组仅静脉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4小时的脑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神经元细胞凋亡、Bcl-2及Bax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A、B组未见凋亡细胞,C组可见较多凋亡细胞,D组凋亡细胞数少于C组(P0.01)。A、B组少量Bcl-2、Bax阳性细胞,C、D组Bcl-2、Bax阳性细胞数均高于A、B组(P0.01),D组Bcl-2阳性细胞数高于C组(P0.01),D组Bax阳性细胞数低于C组。结论心肺复苏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Bcl-2、Bax表达上调。EPO可抑制心肺复苏后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凋亡、上调Bcl-2表达同时下调Bax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磺酸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给药组、高剂量给药组。通过50%ccld花生油溶液(1ml/kg)灌胃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低剂量组在建模同时每天腹腔注射丹参IIa磺酸钠注射液5ml/kg,高剂量组在建模同时每天腹腔注射丹参IIa磺酸钠注射液15ml/kg。6周后观察大鼠肝脏大体形态、肝脏重量/体重比;运用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肝纤维化的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Western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IIa磺酸钠能够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结构,降低血清中TBIL、ALT、AST表达(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IIa磺酸钠给药鲴E调大鼠肝脏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P〈0.01)。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可能是通过调节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24只,随机被分成3组,每组8只:①假手术组(F组):只分离股动脉和双侧颈总动脉,不降压,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股动脉放血使血压降至基础血压的50%~60%,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再放开;⑧丙酮酸乙酯处理组(EP组):与IR组处理相同。EP组于恢复血流即刻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40mg/kg,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隔6h注射一次;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IR组和EP组AI和Bel—2、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EP组AI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以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酮酸乙酯可抑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氧化应激、上调Bcl-2和下调Bax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猕猴桃根多糖脂质体的抗免疫性肝损伤药效作用;方法采用Con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以联苯双酯作为阳性对照药,通过测定肝损伤小鼠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小鼠干扰素γ(IFN-γ)等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研究APPS多相脂质体口服液的抗免疫性肝损伤药效作用。结果 APPS多相脂质体口服液各剂量组均能有效降低模型小鼠血清ALT、AST活性(P〈0.05),减轻小鼠肝组织损伤程度,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浆IFN-γ、TNF-α含量(P〈0.01,P〈0.05);结论 APPS多相脂质体口服液对小鼠ConA所致免疫肝损伤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降低小鼠血浆IFN-γ、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