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新密石尔愚     
(接上期)对古城寨考古发掘,“游击队”请来“正规军”。首期工程一干就是3个月,吃住在发掘工地,连到场的专家都说:“你们这群老头真了不起。”  相似文献   

2.
张荣芳 《农业考古》2000,(1):268-270
杨式挺先生的《岭南文物考古论集》(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收录论文29篇,煌煌56万字,是式挺先生在广东从事考古文物工作30多年间,关于岭南考古文物的代表性著述的结集。主要内容包括若干古遗址的发掘与重要发现;栽培稻作的起源、演变及传播;广东早期铁器;岭南青铜文化;南海早期交通贸易;西樵山文化;石峡文化;广东新石器时代文化与邻区原始文化的关系;粤闽台先秦考古学文化关系;港澳考古发现与祖国大陆的历史关系等。书中附有大量考古图录、文物照片和各种资料统计表格,可谓图文并茂。书前冠以著名考…  相似文献   

3.
综合农业考古、动物考古和盐业考古研究成果显示,莱夷是一支以渔业和制盐业为主要生业方式的族群。虽然经营农业,但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已经驯养家畜,但"莱夷作牧"(《尚书·禹贡》)不是指莱夷擅长经营畜牧业。渔业捕捞在莱夷的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盐业考古研究则显示莱夷是擅长制盐的族群。  相似文献   

4.
遗迹和遗物是考古的证据。在农业考古中遗迹和遗物必须达到考古学对证据的基本要求,才可以作为某项考古证明活动中的证据。本文从法律证据的审查和证明标准的视角来论述农业考古的证明标准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木材考古学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遗址中经常出土的木材遗存是进行植物考古学和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很好的生物材料。木材分析、木炭分析和树木年轮年代学分析的研究对象都是考古出土的木材,并且都有其自身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木材考古已经成为第四纪乃至第三纪人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考古发现的日益丰富,木材分析、木炭分析和树木年轮年代学分析必能广泛开展。鉴于此,有必要提出木材考古学(xylonarchaeology)这门植物考古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6.
农业考古作为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近年来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完善 ,农业考古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进而有学者提出将其作为考古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来看待(1) 。如今全国各地的农业考古研究资料不断丰富 ,研究领域不断扩展 ,从而促进了相关领域及整个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与此相反 ,山东地区史前农业考古学研究还略显薄弱 ,许多研究并未开展起来 ,这极大地限制了山东地区区域考古学研究的发展。本文在系统总结山东地区史前农业考古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山东地区史前农业考古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考古木材与现代木材在水分吸附热力学方面的不同及原因,旨在提高出土饱水木质文物的尺寸稳定性,可以为出土饱水考古木材的保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古代与现代柏木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试材的微观形貌和化学基团;利用动态水分吸附分析分别测定25和50℃下的试材吸湿和解吸等温吸附曲线,并基于Hailwood-Horrobin水分吸着理论进行拟合,结合Clausius-Clapeyron公式分别计算试材的微分吸着热QS、自由能变化ΔG及微分吸着熵ΔS,分析考古试材与现代试材在吸附热力学量的差异。【结果】与现代木材相比,考古木材的细胞壁腐朽明显,产生大量细胞壁孔洞,并有菌丝体的存在。考古木材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严重,而木质素相对含量升高,且极性基团-OH、-COOH含量减少。在一定温度下,考古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大于现代木材,而QS、ΔS值均低于现代木材,并在含水率5%处产生拐点,该拐点对应单分子层吸着水达到饱和;另一方面,考古木材和现代木材的ΔG值差异不大;考古木材在吸湿平衡态下QS、ΔG、ΔS值小于解吸平衡态的值。【结论】考古木材在经历长时间腐蚀后,细...  相似文献   

8.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1,(1):292-294,291
第二编农业工具 前言 一,本索引按内容分为农作物、农业工具、农田水利、农作图、家禽(附蚕桑、渔业)等五编,每编再分为若干类。本编“农业工具”已在1981年2期至1983年2期、1988年1期至1989年1期、1994年1期至1996年1期发表,本期发表的主要是1996年以后的资料。 二,本索引主要收集已在《文物》、《考古》、《考古学报》三大杂志上公开发表的有关古代农业的考古资料,酌量介绍一些地方杂志发表的材料及各博物馆的收藏品。 三,索引中的“时代”,均按原发表报告注明,有明显出入者酌加更改。索引中…  相似文献   

9.
广东史前稻作农业的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安强 《农业考古》2005,(1):149-155
广东史前稻作农业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不多,且年代相对较晚,因而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不被稻作农业起源研究者重视。但随着湖南道县玉蟾岩万年古稻和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水稻硅质体的发现,特别是广东英德牛栏洞水稻硅质体的发现,地处岭南的广东地区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一批学者的重视。将广东史前稻作农业考古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其稻作农业文化概况进行较为系统的综合分析研究,显得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11月9至10日,由考古杂志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多维视域下的当代考古学"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博物院、郑州市文物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开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杂志社、《文物》编辑部、《考古与文物》编辑部、《江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