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为了提高免疫学理论教学效果,改善课堂环境,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方法 以2012级(对照组60人)和2013级(实验组69人)口腔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实验组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比较教学效果的差异。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用率和 ±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两组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评价体系也有所区别,对照组综合成绩构成比为课堂表现(2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60%),实验组综合成绩构成比为课内外表现(30%),实验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60%)。对照组课堂表现成绩为14.78±4.27,实验成绩为14.49±4.49;实验组课内外表现成绩为22.19±7.21,实验成绩为7.12±1.33;两组免疫学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组(49.01±7.28);对照组(46.32±7.44)]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更具优势。问卷调查显示翻转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68.18%, 45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68.18%, 45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56.06%, 37人)、对知识的掌握(46.97%, 31人)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但喜欢并接受翻转课堂教学的学生仅占三成。 结论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在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以锦州医科大学2014级和2015级本科检验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两组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比较,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接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结论:虚拟仿真实验应用于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浩轩 《黑龙江医学》2014,38(9):1109-1110
目的探讨结合临床手术实施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我校本科临床专业2012级3班的全体学生作为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本科临床专业2012级4班全体学生作为观察组,采用结合临床手术实施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方法,两组学生的授课老师在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上实力相当,比较两组学生期末考试局部解剖学成绩。结果对照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临床手术实施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有效,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媒体、PBL联合教学在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课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50名大三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人单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25人实验课运用多媒体、PBL联合教学法,分析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习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多媒体、PBL联合教学在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课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必要性。方法:以08级临床医学系七年制大三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PBL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实验课结束之后,学生独立书写实验报告,由教师进行评分,对比两者期末考试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PBL组实验报告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调查结果实验班认可率高于对照班,P<0.05。结论:病理生理学实验中开展PBL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临床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培养高素质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途径教学方法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及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95和96期医学检验班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编写仪器设备操作手册、参与实验前准备、完善实验考核机制等多途径教学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统计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途径教学方法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创新素质教育.方法 将我校2005级高职护理专业1、2班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品扮演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并在2次不同内容的教学实验中2组互换,然后分别对2组随堂测试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随堂测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品扮演法能显著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是培养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可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学中适度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情景式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急危重症实验教学中,将2007级72名专科护生随机分成对照组(36人)和实验组(36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情景式教学法,并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比较2组护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综合能力。结果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综合素质测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情景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职业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142-144
目的评价案例教学法在留学生诊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201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40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留学生20名为对照组,2018年留学生20名为实验组,实验组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为(89.5±6.4)分,其优秀率为55.0%;对照组成绩为(80.9±8.1)分,其优秀率为20.0%。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在留学生诊断学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种有效、合理、实施便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和2班共9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1班为实验组,2班为对照组,在病理学教学中,实验组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通过期末考试成绩了解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进一步了解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71.4%的学生认可多元化教学方法。结论病理学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李莉  李银芳  赵芹  田红梅 《医学教育探索》2012,11(12):1249-1251
目的评价思维导图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参与思维导图教学的护生为实验组(n=36),采用传统方法授课的护生为对照组(n=36),收集实验组对该方法的评价,期末对两组进行操作考试。结果实验组对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各项评分均〉3分,表示持肯定态度,其操作考试得分(87.64±4.23)高于对照组(84.78±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行动导向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接受心肺复苏临床实践教学的120名本科生分为两组,每组60名,分别接受行动导向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及传统方法授课。教学结束后应用理论考核及分组团队心肺复苏考核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比较行动导向结合情景模拟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本科生心肺复苏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从教学满意度评价、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评价与实践能力提升评价三方面让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应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及R×C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92.50±10.71)分和(86.35±9.02)分,实践考试成绩分别为(85.90±9.72)分和(80.15±11.76)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2)。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教学满意度评价、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反馈、实践能力提升反馈构成比存在差异(P=0.035,P=0.025,P=0.019)。实验组学生的非常满意比率、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比率、实践能力较大幅度提升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3,P=0.001)。结论在心肺复苏教学中,行动导向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应用于临床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适应于培养高级眼视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学方法,分析项目完成综合教学在眼视光特检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级眼视光技术专业3班30人为实验班,采用项目完成综合教学;2011级眼视光技术专业4班30人为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课程结束后采用同一标准考核两班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并于两组学生在相同眼科视光门诊特检岗位实习半年后,搜集实习基地带教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评价。相关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班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验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2)。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理解、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均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7、0.046、0.000、0.009、0.000、0.000)。实习基地带教教师对实验班学生的检查操作规范性、实际应用能力、报告解读能力及病例分析能力的打分均高于对照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结论采用项目完成综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透彻理解知识;有利于提高其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启发式教学在《医护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启发式教学理论,以《医护心理学》为教材,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10级高职护理班学生共104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为实验组(n=52)和对照组(n=52)。实验组采用启发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用t检验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采用自制评价表评价教学效果,并用χ^2检验比较两组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的期末考试成绩(87.48±3.1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1.43±4.89)分,P=0.016;实验组教学效果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医护心理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较法在病理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2009级口腔医学专科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人。实验组采用病理解剖学与组织学比较的实验教学法,对照组沿用传统实验教学法。对两组的实验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并对实验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实验考试平均成绩为(88.38±5.68)分,对照组的实验考试平均成绩为(78.35±4.86)分。两组实验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部分学生赞同采用比较教学法。结论比较教学法是可行的,其实施过程强调温故而知新,加强了基础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教学方式在实习护生护理安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自2011年6月~2012年5月期间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实习的80例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护生采取传统教学培训考核方式,而观察组护生则结合不同阶段护生心理特点采取PBL教学法.在实习结束后,记录两组护生的护理安全考核成绩、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统计结果统一以(-x±s)的形式表示.组间计量比较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护生认为通过PBL教学法提高自身发现、分析和解决护理安全问题能力的人数分别为38例(95.0%)、36例(90.0%)和33例(8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例(60.0%)、21例(52.5%)、18例(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50、13.730、12.170,均P<0.05).两组护生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分别为(93.85±12.37)分和(92.25±11.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2,P>0.05),而观察组的实践操作技能成绩为(92.63±10.35)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7±12.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4,P<0.05),且各类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0,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安全带教中采取PBL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护生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妇产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将在妇产科见习的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70人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大课讲授理论知识、病房学习临床病例的形式进行教学。实验组87人采用PBL教学,即大课结束后,教师选择临床病例,学生分小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讨论、拟订治疗方案,查阅资料、咨询专科医师、确定治疗方案,小组汇报,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对照组83人采用传统教学,即大课结束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分析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然后对其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和解答。通过出科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病例分析)、问卷调查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r检验。以P≤O.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病例分析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t=2.236,P=0.017),实验组学生对PBL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传统教学法的满意度。结论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PBL优于传统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结合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 CBL)对胸外科临床实习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临床实习学生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组号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SP+CBL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学习结束时,采用闭卷考试进行成绩考核;同时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用t检验和字2检验评价2种方法教学效果。结果2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在病史采集、查体技能、病历书写等方面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学生对SP+CBL教学在激发学习兴趣、改善医患关系和服务态度、提高责任心等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16.484,10.335,20.376,32.851,P〈0.01)。结论 SP+CBL教学优于传统教学,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亚专科教师联合带教在诊断学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校200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生293名随机分成实验组(亚专科联合带教组,n=153)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n=140).两组学生各分为14~16人的学习小组;针对实验组各小组学生,将该学期诊断学见习课所有教学内容(全身体格检查及心电图检查)进行分解,并由不同亚专科教师联合带教;针对对照组各小组学生,由一位内科教师全程带教.比较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平均成绩,并行u检验;同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分数(75.2±8.9)和操作考核分数(88.5±6.2)高于对照组[(70.9±10.7)和(84.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等于0.001).问卷结果显示,92.8%(142/153)的实验组学生认为自身临床技能水平得到提高,86.9%(133/153)对亚专科教师联合带教表示满意.结论 诊断学见习中亚专科教师联合带教,可以提高学生的诊断学理论和操作水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性格互补型配对带教在临床传染科实习护生培养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科实习的16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名)和实验组(127名),其中实验组又根据卡特尔编制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分为内向组和外向组,分别为60名和67名。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教学方式进行带教;实验组采取性格互补型配对带教进行临床带教训练,共分为4组,即外向教师带内向学生,外向教师带外向学生,内向教师带内向学生,内向教师带外向学生。限定训练时间为2个月,训练均按照护生实习大纲要求项目展开,时间安排上尽量保持一致。训练结束后采取闭卷考核及学生评价评估教学效果。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结果对照组及内向教师带内向学生组最后的考评成绩较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教学评价显示,内向教师带内向学生组得分要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格互补型配对带教较传统带教有优势,但是应避免内向教师与内向学生配对,应尽量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提高实习护生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