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型中温锌钙系磷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磷化液中含有一些添加剂,会产生大量的沉渣,对磷化液进行优选,可以提高磷化质量。研制了一种用于钢铁制品的新型锌钙系中温磷化液。讨论了游离酸度、总酸度、促进剂、磷化时间、磷化温度、某些离子和杂质对磷化膜的影响,总结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环保、节能、高效的常温磷化工艺,研制了一种可在常温下磷化钢板的磷化液,并对Q235钢板进行磷化处理,采用硫酸铜点滴试验测试磷化膜的耐蚀性,考察了磷化液成分(氧化锌、磷酸二氢钠、磷酸、氯酸钾)的含量、磷化时间以及磷化次数对Q235钢板表面磷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化液主要组分的最佳用量为氧化锌25 g/L、磷酸二氢钠22 g/L、磷酸90 mL/L、氯酸钾8 g/L,此条件下常温磷化20 min时,所得磷化膜的质量最好,其硫酸铜点滴时间可达54 s;同一磷化液中,随着磷化次数的增加,磷化膜性能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3.
改性锌系磷化工艺,是在中温磷化液中,加入一种改性离子和催化剂,即可获得结晶均匀细致的磷化膜的工艺。它具有反应速度快,抗蚀性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钟雪丽  吉鹏涛 《材料保护》2013,46(3):27-31,2,1
为了寻求节能环保和高效的磷化工艺,制备了一种无镍、无亚硝酸盐常温磷化液。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磷化液基础配方对磷化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选;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了磷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常温磷化液最佳配方及磷化工艺参数为20 g/L氧化锌,34 mL/L磷酸,22 g/L磷酸二氢锌,0.45g/L柠檬酸,0.19 g/L氟化钠,0.21 g/L钼酸钠,0.35 g/L间硝基苯磺酸钠,0.17 g/L氯酸钠,pH值为2.5~3.5,温度23~30℃,磷化时间13~17 min,采用喷淋磷化可缩短为3~5 min;以此配方和工艺制备的磷化膜外观均匀致密,无膜层疏松、锈蚀、绿斑或表面挂灰等缺陷,膜重1.2 g/m2,耐硫酸铜点滴时间为57 s,耐NaCl溶液浸泡腐蚀时间为26 d,耐蚀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宫青疆  崔波 《材料保护》1999,32(3):29-31
中温锌系磷化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磷化工艺,与各类涂装的配套性良好。本研究针对中温锌系磷化膜厚,沉渣多等缺点,研制了薄膜型中温锌系磷化液,由于添加了多种辅助成分,相对地降低了磷化温度,有效地减少了沉渣量,增强了膜的耐腐蚀性,从而显著地改善了中温锌系磷化...  相似文献   

6.
在自制的低温锌系磷化液基础上,通过加入镍盐、锰盐和羧基聚合物,并以硝基苊为促进剂,研制出了一种适用于电泳涂装的低镍、低锌锰改性常温磷化工艺,获得了其最佳工艺参数为:2.6 g/L Zn2 ,12.0 g/L PO43-,4.0 g/L NO3-,2.1 g/L羧酸化合物,1.0 g/L Ni2 ,5.0 g/L Mn2 ,2.5 g/L硝基苊,10.0 g/L羧基聚合物,磷化时间10 min.试验结果表明:该磷化工艺在常温下可在10 min内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完整、致密、耐碱性好、抗蚀性强的椭球状磷酸盐晶体薄膜.  相似文献   

7.
钢铁的中温磷化工艺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龚敏  张远声  曾毅 《材料保护》1999,32(4):27-28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磷化液的添加剂,得到了生耐蚀性较好的锌钙系中温磷化配方。研究了游离酸度、总酸度、磷化时间、磷化温度对膜耐蚀性的影响并总结了该配方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已有的中温锌钙系黑色磷化膜的黑色度、均匀度、附着力及耐蚀性较差,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在中温锌钙系黑磷化液中加入复合添加剂,研究了添加剂复配比例对黑磷化液稳定性以及磷化膜外观质量、耐蚀性、耐磨性的影响,确定了添加剂最佳复配比例,并测试了最佳复配比例时制得的磷化膜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当4.8 g/L柠檬酸三钠、4.0g/L EDTA-2Na和1.6 g/L硝基胍三元复配时,磷化液无沉渣,磷化膜表面黑亮光滑,孔隙少,晶粒细致均匀,耐蚀性及耐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褚旭  彭杨  何源  周宪民  吴伏生  周瑜 《材料保护》2021,54(2):104-108
为进一步促进中温磷化技术在钢管塑性加工中的应用,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湿热试验箱、硫酸铜点滴试验法和退膜法对中温磷化处理的钢管的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最佳的中温磷化工艺.研究表明,最佳的中温磷化工艺参数为:总酸度30~40 mg/L,游离酸度4.2~5.4 mg/L,促进剂浓度3~4 mg/L,磷化温度70℃,磷化时间10 min;通过最佳中温磷化工艺所制备的钢管磷化膜结晶致密,晶粒尺寸均匀,磷化膜主要成分为Zn2Fe(PO4)·4H2O,磷化膜重可达到7.42 g/m2,磷化膜层平均厚度为3.0 μm;钢管耐硫酸铜腐蚀时间超过300 s,耐湿热性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羟胺低温磷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解决当前磷化工艺中存在的高温、多渣等不足,通过羟胺类低温磷化促进剂与其他传统磷化促进剂相复配,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低温磷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羟胺具有优异的促进作用,硫酸羟胺是较好的室温促进剂,单独使用时的最低用量为5 g/L,与氯化钠配合使用可大大降低其有效用量,最低成膜浓度2 g/L,并能改善膜层的耐碱性.最佳磷化配方为:ZnO 10 g/L,HNO3 10 mL/L,H3PO4 15 mL/L,HAS 2 g/L, NaClO3 1.0 g/L,有机酸3.0 g/L钼酸钠0.04 g/L,促进剂A适量;酸度比 7~12;pH值 1~2;磷化时间 15~20 min;磷化温度 30 ℃.磷化膜均匀呈灰黑色,膜重8~12 g/m2,硫酸铜点滴≥130s.  相似文献   

11.
陈治良  朱家骅 《材料保护》2011,44(2):43-44,8
目前,许多常温磷化液化学成分复杂,磷化温度范围窄,磷化膜质量不高.为此,研究了一种中低温磷化技术,主要成分及工艺参数:30~45 g/L磷酸二氢锌,90~120 g/L硝酸锌,10~20 g/L硝酸锰,3~6 g/L硝酸镍;总酸80~90点,游离酸2~3点,用氧化锌调节;磷化温度30~70℃,时间15 min.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2.
孙雅茹  苏晓贺 《材料保护》2011,44(11):42-44,8
电化学磷化可以快速获得磷化膜,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目前就电化学磷化工艺条件对膜层的影响研究尚不深入。为此,采用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电流密度和添加剂对镁合金电化学磷化膜耐蚀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电流密度为4.oA/din。时基础磷化液中所得磷化膜表面致密均匀,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以0.5g/L酒石酸和5.Og/L磷酸二...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外关于电化学辅助磷化的研究报道较少。采用硫酸铜点滴试验、塔菲尔极化曲线研究了电化学辅助制备磷化膜的耐蚀性,探究电化学辅助磷化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磷化液组分,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电化学辅助可以显著降低磷化温度、缩短磷化时间、减少磷化渣,优选出的磷化液组成为:5.00 g/L ZnO,13.00 mL/L磷酸(85%),20.00 g/L Zn(NO_3)_2·6H_2O,1.00 g/L酒石酸钾钠,1.00 g/L NH_4HF_2,1.20 g/L NaClO_3,5.00 g/L磷酸二氢锌,0.08 g/L CuSO_4;最优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1.2 A/dm~2,温度35℃,通电时间7 min。最优工艺下所得磷化膜耐硫酸铜点滴试验时间达860 s;磷化时间1 min时,所得磷化膜硫酸铜点滴试验耐蚀性为61 s(远优于化学磷化的19 s),磷化膜外观均匀、致密。  相似文献   

14.
在低温磷化条件下, 在磷化液中加入Ca 2+并以臭氧作为促进剂, 在A3碳钢表面制备了磷化膜。通过SEM、
XRD、EDS、FT--IR以及腐蚀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磷化膜进行表征, 研究了Ca 2+和臭氧对磷化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磷化液中添加Ca 2+所得磷化膜的质量随着Ca 2+浓度的提高而减小, 添加Ca 2+可细化磷化膜的晶粒、提高磷化膜的致密度和耐蚀性能; 溶解在磷化液中的臭氧具有细化磷化膜晶粒和促进晶粒生长的作用, 能大幅提高磷化膜晶粒的形核率和磷化膜的主体形成速度。当磷化液的pH=2.70、Ca 2+浓度为1.8 g/L、臭氧含量为2.50 mg/L时, 磷化膜的质量为5.46 g/m2, 其耐硫酸铜点滴腐蚀时间超过122 s, 在5% 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流为0.50 μA/cm2。  相似文献   

15.
陈泽民  张巧云  张卫芳 《材料保护》2011,44(8):41-44,90
涂装前的磷化工艺存在很多不足,可采用自组装成膜技术加以替代。为此,对已有金属表面自组装成膜工艺进行了改进,研究了2步法金属表面自组装成膜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最佳工艺条件:自组装成膜处理(I)15mL/L聚环氧琥珀酸(50%),1g/L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分析纯),pH=6,处理温度30—35℃,处理时间5min;...  相似文献   

16.
钼酸钠在常温磷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硫酸铜点滴试验、膜重分析、扫描电镜(SEM)观察和极化曲线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钼酸钠对常温磷化中所得磷化膜性能的影响,同时对钼酸钠在磷化液中的作用机理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钼酸钠在该磷化液中的最佳含量为3 g/L;此时磷化膜微观结晶为颗粒状,且晶粒均匀连续;添加钼酸钠后所得磷化膜的自腐蚀电位变大,交换电流密度变小,耐腐蚀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常温磷化液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磷化液中通常含有亚硝酸钠、氟化钠等有害物质.为改善环境,选用污染小的复合促进剂,研制了一种常温锌系磷化液,并应用正交试验法得到了磷化工作液的最佳配比,考察了磷化温度、磷化时间及复合促进剂对磷化质量的影响.磷化工作液的适宜配方为:工业氧化锌5.5g/L,工业氯酸钠2.5g/L,工业硫酸镍2.6g/L,复合促进剂4.0g/L.常温下试件在该磷化液中形成的膜层CuSO4点滴试验时间>80 s,3%NaCl溶液浸渍时间>6 h,室内挂片60d无明显锈蚀.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亚硝酸盐磷化促进剂不符合清洁生产的发展需要,为此,通过X射线衍射、极化曲线、扫描电镜方法研究了柠檬酸钠作为促进剂对常温磷化的成膜时间、成膜厚度、磷化膜的表面状态及耐蚀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钠含量在0.5~2.5g/L时能有效增加磷化膜的厚度,成膜均匀致密,膜层耐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锌-铁系蓝色磷化工艺参数对膜外观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磷化膜的装饰效果,替代钢铁室温发蓝工艺,开发了一种能在室温下获得蓝色磷化膜的磷化工艺。用目测法和硫酸铜点滴试验研究了溶液pH值、温度、磷化时间等因素对磷化膜外观和耐蚀性的影响;用电化学法考察了蓝色磷化膜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分析了蓝色磷化膜的微观形貌和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在pH值2.5~3.0,温度23~31℃,时间15min条件下所获蓝色磷化膜有较好的耐蚀性,其耐硫酸铜点滴时间56s;能使Q235钢基体自腐蚀电位提高0.3V,并且使基体由阳极活性溶解态转变成钝化态。  相似文献   

20.
钼酸钠对热镀锌钢板表面磷化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碧兰  卢锦堂  孔纲  刘军 《材料保护》2006,39(10):5-7,11
在磷化液中添加钼酸钠可改善和提高热镀锌钢板表面磷化膜的质量.运用极化和电化学阻抗的测试方法,研究了磷化液中加入钼酸钠对热镀锌钢板表面磷化膜在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化液中加入钼酸钠可促进磷化膜生长,大大降低电化学体系的腐蚀电流密度,提高其极化电阻和电化学阻抗,改善膜层的耐蚀性能.最佳的钼酸钠用量为1.0g/L,膜层呈暗灰色,膜重为1.6g/m2,耐硫酸铜点蚀时间大于65 s.当钼酸钠用量为2.0g/L时,膜层的各项性能指标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