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江西省赣州市2014年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赣州市11个县农村饮用水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水样开展33项指标检测,结果对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水质评价。结果农村集中式、分散式供水覆盖人口比例分别为38.10%、61.90%;水处理方式为完全处理、沉淀过滤、仅消毒、未处理的水厂数分别占2.88%、40.21%、1.72%、55.18%;全年水质合格率为23.60%,枯、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25.07%、22.13%,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24.34%、22.99%,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超标率分别为69.20%、65.00%、17.00%、14.93%、13.80%;饮用合格水人口比例为34.20%。结论赣州市农村以分散式供水方式为主,集中式供水水处理方式以未处理居多;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微生物指标超标率高,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有待提高;合格水覆盖人口比例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干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实现安全供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2014年新干县的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点分别进行丰水期和枯水期水样的采集与检测。结果 共监测水样730份,合格172份,合格率为23.56%,不同年度的枯水期水质合格率均明显高于丰水期(P<0.05)。该县农村生活饮用水以分散式供水为主,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及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分散式供水(P<0.05),但丰水期和枯水期两种供水方式的水质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观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指标水样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4.11%、83.29%、100.00%、29.59%,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结论 微生物污染是新干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卫生问题,加强该县农村饮用水的消毒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09-2014年开县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开县的生活饮用水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标准检验方法》进行采样检测,依据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三种供水方式中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仅18.97%,集中式供水和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合格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标项目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消毒剂和感官性状指标,其中游离余氯、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分别为44.14%、45.31%;三类生活饮用水中自备水合格率最高为45.65%,末梢水和出厂水、自备水合格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县生活饮用水水质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必须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和严格执行生活饮用水消毒制度以改善饮用水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阳春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每年下发的《广东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方案》要求,制定2011—2014年各年的监测点,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采集生活饮用水进行检测,结果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2011—2014年共检测水样562份,合格171份,总合格率为30.43%,各年度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3,P0.05)。农村集中式供水与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34.11%、6.2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38,P0.05)。枯水期与丰水期水样合格率分别为39.86%、21.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11,P0.05)。细菌学指标及消毒剂指标不合格是农村饮水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阳春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均较低,应加大农村生活饮用水监管力度,确保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消毒制度落实,减少农村自备井使用。  相似文献   

5.
罗卫红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196-1198
目的了解长沙县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后,生活饮用水水质动态变化。方法 2009-2011年连续对长沙县的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质进行检测。结果 2009-2011年共检水样1 289份,合格907份,合格率70.4%,各年度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1年水样合格率最高;出厂水和末梢水的不合格指标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九项不合格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丰水期和枯水期不合格项目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沙县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后,生活饮用水合格率逐年上升,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生活饮用水受微生物污染严重,锰含量高,应扩大集中式供水范围,提高自来水的普及率;加大对丰水期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水厂加强对锰的处理,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1年广东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状况,为加强广东省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全省94个涉农县(区)为监测点,使用统一的监测方案,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中有关规定进行水样的采集和检测.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为评价依据.结果 广东省农村人口6 725.74万人,其中61.17%使用地面水为水源,38.83%以地下水为水源:66.90%饮用集中式供水,33.10%饮用分散式供水.枯水期水样水质合格率为63.90%,丰水期水样水质合格率为59.43%,其中集中式供水水质枯、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5.74%和60.57%,分散式供水水质枯、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9.84%和45.74%.全省农村水质单项指标合格率较低的前3项分别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pH值,其枯、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78.93%、85.46%、90.51%和74.28%、80.97%和89.32%.结论 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偏低,尤其是分散式供水,要加强供水设施的改造和管理,提高集中式供水人口覆盖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广元市2007-2011年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广元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卫生监督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水样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采集﹑检测和评价,对广元市2007-2011年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元市2007-2011年生活饮用水水质年度合格率分别为87.06%﹑81.94%﹑60.00%﹑37.35%﹑47.46%,平均合格率为63.51%;主要不合格指标是大肠埃希氏菌﹑总大肠菌群﹑浑浊度﹑锰﹑铁﹑菌落总数﹑总硬度等;集中式供水、小型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是80.36%、73.33%、2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94,P0.01);枯水期水质合格率是69.62%,丰水期水质合格率是6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6,P0.05)。结论广元市生活饮用水总体合格率较低,应加强监管,加强部门间沟通,促进饮水合格率的上升;集中式供水和小型集中式供水水质优于分散式供水水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江西省赣州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1—2014年,按照分层随机原则每年选择6~11个县开展农村饮用水卫生调查与监测,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同期监测地区介水传染病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水质与介水传染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1—2014年,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25.07%,枯、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25.83%、2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7,P0.05);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26.66%、2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6,P0.05)。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超标率分别为66.05%、59.22%。介水传染病中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伤寒、甲肝、阿米巴性痢疾、副伤寒病例数分别占83.71%、15.08%、0.54%、0.45%、0.19%、0.04%。菌落总数超标率与其它感染性腹泻确诊病例发病率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s=0.422,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赣州农村以分散式供水方式为主,多数集中式供水厂工艺简易;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微生物指标超标;介水传染病以其它感染性腹泻居多,其次是细菌性痢疾,水微生物指标超标率与其它感染性腹泻确诊病例发病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全州县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2010—2013年连续对全州县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进行监测,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测水样1 350份,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540份,合格率40.0%。2010年至2013年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从29.8%上升到47.5%,各年度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县城水厂、乡镇级水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分散式供水(井水、地表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93.0%、72.5%、42.5%和23.6%,大型集中式供水(县城水厂、乡镇级水厂)优于小型集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分散式供水(P=0.002);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出厂水合格率55.7%高于末梢水45.7%(P=0.009)。结论通过多年改水,全州县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是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还比较严重,需进一步扩大集中式供水范围和加强水质消毒及监测。  相似文献   

10.
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和掌握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广西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网络中桂林市10个县(区)的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在枯水期(3月)和丰水期(7月或8月)进行水样采集和检测,检测指标为水质感官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细菌学指标,设计统一调查表对农村供水类型、取水方式和水源类型及其覆盖人口进行调查。结果桂林市农村饮用水水源类型以地下水为主,占78.83%,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覆盖率为27.81%。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水平低下,枯水期、丰水期水质综合合格率仅分别为23.80%和20.54%,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质合格率也仅分别为26.20%和21.90%。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末梢水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27.18%和27.85%,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则分别为31.85%和33.64%;分散式供水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低至15.70%和18.02%。结论桂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受粪便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和水质消毒是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荆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依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对2014-2018年荆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监测,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4-2018年共检测2 225份水样,合格1 525份,总体合格率为68.54%,其中2017年水质合格率最高,为73.65%,与其他年份合格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P<0.05);枯水期水质合格率高于丰水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P<0.05);出厂水水质合格率略高于末梢水,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28,P>0.05);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肉眼可见物、浑浊度、铁,其合格率均小于95%。结论荆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超标情况普遍,存在暴发介水传染病的风险,仍应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12.
程冲  吴同浩  钱忠 《中国校医》2012,26(9):680-681
目的了解东海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状况,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检验,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 2011年共检测水样332份,合格172份,合格率51.8%,枯水期、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56.4%、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1,P>0.05),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56.6%、4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9,P>0.05),不合格项主要为微生物指标和浑浊度、硝酸盐氮。结论东海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偏低,主要为微生物污染和硝酸盐氮等偏高,必须加强对农村饮用水进行消毒和净化处理,达到降低介水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卫生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2018年陕西省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探讨影响我省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陕西省2018年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检测和评价,分析影响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结果 2018年陕西省共采集检测水样6 204份,水质合格率为56.14%,氟化物、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较低,分别为94.99%,93.79%和69.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水质合格率是1.576倍,出厂水是末梢水的1.120倍,常规处理是未进行常规处理的2.062倍,有卫生许可证是无卫生许可证的1.525倍。结论 陕西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较低,建议加强水源地防护,强化水质的常规处理或消毒措施,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保障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吉林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吉林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政府制定农村安全饮水安全发展规划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于2011年3-8月,对本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监测。采集180个监测点生活饮用水枯水期、丰水期水样各1份。依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和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符合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标准的枯水期监测点90个,覆盖人口410 925人占监测点人口72.36%。丰水期监测点87个,覆盖人口408 036人占监测点人口71.85%。枯水期监测指标合格率97.19%;丰水期监测指标合格率96.58%。结论本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状况符合规划目标。部分地区氟化物、铁、锰、总硬度超标,水质情况需要改善。  相似文献   

15.
朱兰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8,(19):3621-3624
目的 了解三亚市近4年生活饮用水质卫生状况,为保障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生活饮用水进行采集检测和分析。结果 2014-2017 年共检测水样1128份,合格率为87.6 %,其中丰水期合格率为 84.4 %,枯水期合格率为9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9,P <0.05);且城市饮用水总合格率为 90.0 %,农村饮用水总合格率为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36,P<0.05)。四年间枯水期及丰水期的水样合格率,城市与农村的水样合格率,均无明显的趋势变化(趋势χ2=0.081,0.810,1.628,0.237,P>0.05)。水质不合格项主要为细菌学指标为主,菌落总数不合格率为10.99%,总大肠菌群为7.98%。经过完全处理的水质,细菌学指标、化学性指标及消毒剂指标的合格率明显高于不完全处理的水质(χ2=111.435,222.994,129.388,P<0.05)。结论 三亚市近4年间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没有明显改观,细菌学指标是影响全市水质卫生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农村饮用水的监督管理,保障居民的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连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方法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采集的不同供水点生活饮用水进行检测的。结果 2013年共检测水样744份,合格率为45.56%。城市与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合格率分别为92.31%,20.63%(P〈0.01)。市政管网末梢水合格率89.29%低于市政供水出厂水合格率100.00%,城市单位自备供水合格率75.00%,农村集中式供水合格率21.56%,农村学校自建供水合格率11.36%。城市检测合格率较低的项目有:浑浊度(94.32%)、铁(98.48%)、余氯(98.48%);农村检测合格率较低的项目有:余氯(26.67%)、硝酸盐(80.63%)、总大肠菌群(90.83%)、菌落总数(91.04%)。结论城市重点加强自来水管网清洁维护及加强单位自备水卫生监管。应加大农村生活饮用水监管力度,确保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消毒制度落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玉林市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为防控水源性疾病和卫生监督管理、农村饮水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检验,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判定,并对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玉林市2008-2010年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为71.79%,2008、2010年合格率71.54%、71.79%与2009年5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4,P〈0.05);总大肠菌群平均超标率最高24.39%(141/578),其次是细菌总数平均超标率17.12%(99/578),耐热大肠菌群平均超标率最低6.93%(40/578);城市集中式供水277份,合格率94.22%,乡村集中式供水125份,合格率64.80%,农村井水176份,合格率41.47%,城乡之间饮用水细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0,P〈0.05);分散式供水细菌指标超标率显著大于集中式供水(χ2=114.91,P〈0.05);枯水期水质优于丰水期水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P〉0.05)。结论玉林市生活饮用水细菌指数均有超标,污染较重在农村,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切实保障饮水居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2004年农村水质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重庆市农村饮用水卫生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饮用水卫生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市10个监测区县,按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对农村水厂、简易供水站和井水进行检测。结果:农村自来水厂水源水合格率为22.1%;出厂水合格率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为41.0%和36.1%;管网末梢水合格率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为41.7%和38.9%。结论:该市农村水源水水质差。饮用水微生物污染严重,农民饮水卫生条件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茶陵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方法]按卫生部2001年161号文件《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对茶陵县农村不同类型水源的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结果]2003~2007年合计检测水样294份,合格145份,合格率为49.3%。不同年份间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水样中以山泉水作水源水的水质明显优于河水作水源水的水质,用水得不到净化、消毒,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合格率分别为43.9%、29.3%。[结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供水单位应落实水质净化、消毒设施设备的建设,加强卫生管理,确保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近年来潍坊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加强生活饮用水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T5 7 5 0-2 0 0 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采集不同供水点生活饮用水进行检测。结果 2 0 1 1-2 0 1 3年共检测各种水样2 7 5 3份,合格2 1 05份,合格率为7 6.5%,不同年份合格率分别为7 4.7%、7 5.1%、7 9.5%(P〉0.05);2 01 1-2 01 3年水厂出厂水平均合格率为9 7.2%,二次供水平均合格率为9 1.2%,管网末梢水平均合格率为86.8%,农村集中式供水平均合格率为7 1.3%,农村自备井平均合格率为1 5.4%。合格率较低的项目有总大肠菌群(7 5.4%)、氟化物(7 5.8%)、菌落总数(7 6.4%)、耐热大肠菌群(7 8.2%)等。结论 2 01 1-20 13年潍坊市城市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较高,但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偏低,特别是农村自备井,望有关部门加强农村饮用水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