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荣  程旭  邓松  戚律  任秀秀  张琪  钟璟 《化工学报》2019,70(7):2766-2774
利用1,2-二(三乙氧基硅基)乙烯(BTESEthy)和硫代苹果酸(MSA)的巯基-烯点击反应对桥联有机硅进行羧基化改性,以管式α-Al2O3微滤膜为支撑体制备羧基官能化的桥联有机硅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光粒度仪(DLS)、智能重量分析仪(IGA)和扫描电镜(SEM)等对膜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量子化学计算表明羧基化改性的有机硅网络拥有更加致密的孔结构和更高的水亲和力。将改性的BTESEthy-MSA膜用于反渗透脱盐,系统考察了BTESEthy-MSA膜反渗透脱盐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BTESEthy膜相比,羧基化改性的BTESEthy-MSA膜的水渗透率和盐截留率均有所提高。同时,BTESEthy-MSA膜表现出优异的水热稳定性和耐氯性能。在250 h的长期反渗透测试中,BTESEthy-MSA膜的水渗透率高达3.2×10-13 m3/(m2·s·Pa),NaCl截留率始终保持在94.7%以上。  相似文献   

2.
刘江  吴玉芳  许峰  肖静  夏启斌  李忠 《化工学报》2016,67(5):1942-1948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MOF-74(Ni),使用PXRD、孔径分析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C3H6和C3H8吸附等温线,应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估算了脱附活化能,并使用IAST理论预测了材料对C3H6/C3H8二元体系的吸附选择性。讨论了温度对吸附机理和吸附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MOF-74(Ni)的BET比表面积高达1306 m2·g-1。在298 K下,C3H6的吸附量高达7.4 mmol·g-1。随着温度升高,C3H8的吸附量大幅降低,而C3H6的吸附量下降程度较小,导致材料对C3H6/C3H8吸附选择性升高。当温度为328K时,MOF-74(Ni)对C3H6/C3H8二元气体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接近12。程序升温脱附的实验结果显示,C3H6在MOF-74(Ni)上的脱附活化能大于C3H8,分别为68.92 kJ·mol-1和50.80 kJ·mol-1。C3H6是通过与MOF-74(Ni)的不饱和金属位点Ni2+以p络合作用方式吸附,作用力较强,而C3H8与Ni2+之间的作用力较弱。根据吸附机理不同的特点,适当提高温度,将有助于提高MOF-74(Ni)吸附分离C3H6/C3H8混合物体系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唐瑜佞  王勋  彭俊洁  吴颖  李忠 《化工学报》2021,72(11):5664-5674
采用实验研究与分子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低碳烷烃烯烃在超微孔柔性Cu(Qc)2上的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和吸附分离机理。用常温合成方法制备了超微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Qc)2,测定了低碳烷烃烯烃(CH4/C2H4/C2H6/C3H6/C3H8)在Cu(Qc)2上的吸附相平衡和吸附动力学。使用Materials Studio中的Fortcite模块模拟低碳烷烃烯烃在超微孔柔性Cu(Qc)2上的吸附机理以及材料的结构形变。结果表明Cu(Qc)2具有优良的C2H6 /C2H4吸附选择性和吸附动力学,而对C3H8 /C3H6的吸附选择性很低。273 K和0.1 MPa下,C2H6/C2H4在Cu(Qc)2上的IAST选择性达4.6。298 K和0.05 MPa下C2H6/C2H4在Cu(Qc)2上的扩散时间常数分别达1.42×10-3和1.48×10-3s-1,扩散活化能分别为16.62 和16.43 kJ/mol。应用装填Cu(Qc)2的固定床可在常温条件下实现C2H6 /C2H4二元混合气的完全分离。模拟结果显示Cu(Qc)2为二维堆叠结构,材料会由于吸附不同分子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结构形变。甲烷易从变大的层间扩散脱附,导致其在材料上的吸附量很低;C2H6/C2H4两者都能稳定吸附在层中的孔道中,其分离推动力主要来源于两种气体在材料上明显的吸附热差异;C3H8/C3H6会分别吸附在两种不同的环境,吸附热差异小导致Cu(Qc)2对C3H8 /C3H6的吸附选择性低。  相似文献   

4.
刘光瑞  杨建华  王磊  鲁金明  张艳  王金渠 《化工进展》2019,38(12):5449-5456
NaA沸石膜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利于分子传输,在有机物脱水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为使沸石膜生长更连续均匀,提高渗透汽化性能,本文以甲基纤维素作为空间限制剂加入合成液,探究碱度、晶化温度以及晶化时间对膜的影响,按最优条件制备合成液,并依据质量比m(MC)∶m(H2O)=1∶100添加甲基纤维素,制备NaA沸石膜。表征方法采用XRD、SEM和渗透汽化3种方式,结果表明添加甲基纤维素的沸石膜表面结构完整,生长致密且性能优良,在75℃下对0.6mol/L的NaCl水溶液做渗透汽化测试时,通量达8.33kg/(m2·h),盐离子截留率为99.95%。在0.6mol/L的NaCl的水溶液中测试72h,结果表明添加甲基纤维素的NaA沸石膜时间依存性更好,通量保持在8.30kg/(m2·h)左右,离子截留率稳定在99.90%。渗透汽化分离ω(C2H6O)=90%乙醇的水溶液,随着温度从60℃升高到75℃,沸石膜的通量由1.55kg/(m2·h)升高到2.56kg/(m2·h),渗透侧水含量保持在99.90%左右。  相似文献   

5.
罗振敏  苏彬  王涛  程方明 《化工学报》2019,70(9):3601-3615
为研究C2H6/C3H8对甲烷爆炸极限参数及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标准的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装置测定了不同配比的C2H6/C3H8混合气体对甲烷爆炸极限的影响规律,同时得出了氮气惰化条件下甲烷爆炸临界参数的变化规律。此外,利用Chemkin软件模拟了C2H6/C3H8混合气体对甲烷爆炸过程中中间产物浓度的影响情况,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C2H6/C3H8的存在降低了甲烷的爆炸上下限,增大了甲烷的爆炸危险度;在氮气惰化过程中甲烷的爆炸上限下降,爆炸下限上升,最终爆炸上下限重合,重合点处甲烷浓度和氮气临界浓度均随C2H6/C3H8的添加而逐渐减小;此外,C2H6/C3H8混合气体使甲烷爆炸过程中CO和·H的生成量逐渐增大,而CO2、·O和·OH的生成量则有下降趋势,通过对爆炸过程中甲烷体积的敏感性分析,发现C2H6/C3H8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甲烷爆炸。对比不同配比的C2H6/C3H8混合气体,发现C3H8含量越高,其对甲烷爆炸过程中相关参数的影响越大,这可为工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艳  年佩  张轩  黄锐  王政  姜男哲 《化工进展》2021,40(4):2243-2250
利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首先在多孔氧化铝载体表面有序组装了单层b-轴取向Silicalite-1分子筛晶种层,再采用二次生长法,以溴化六丙双铵(dimer-TPABr)为结构导向剂配制二次生长合成液,在175℃反应48h制备了高度b-轴取向ZSM-5(Si/Al=120)分子筛膜。扫描电镜(SEM)表征显示ZSM-5分子筛膜致密连续且厚度约为2.6μm。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显示,膜的b-轴晶体优先取向值高达0.858。气体分离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制备的ZSM-5分子筛膜在高温焙烧脱除有机模板剂过程中会产生缺陷。经硅烷试剂四甲氧基硅烷(TMOS)对缺陷修复后,ZSM-5分子筛膜表现出高的H2选择性分离性能,H2/CO2分离因子高达68 (T=25℃,p=0.1MPa),对应的H2渗透速率为1.36×10-8mol/(m2·s·Pa)。  相似文献   

7.
研究针对仿生催化环己烯环氧化工艺,从气液反应传质强化出发,进行了鼓泡反应器中的环己烯环氧化动力学研究。研究得出,环己烯的反应级数为1.0,活化能为54.58kJ/mol,指前因子为1.8×105 s-1。异丁醛的反应级数为1.5,活化能为28.5kJ/mol,指前因子为9.2×103 s-1,2-环己烯醇的生成速率为1.0×10-4mol/(L·min),2-环己烯酮生成速率为3.0×10-4mol/(L·min),2种副产物反应级数均为0级。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  相似文献   

8.
陈晨  杨倩  陈云  张睿  刘冬 《化工学报》2022,73(9):4133-4146
燃煤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严重危害,而O2对火焰中有机产物的形成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鉴于煤挥发分燃烧是燃煤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以煤热解气为燃料,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氧化剂侧O2浓度对对冲扩散火焰中碳氢产物生成特性和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O2浓度升高促进了O和OH的生成,进而提高H浓度,突显了含H和OH参与的反应的重要性。此外,乙炔(C2H2)、丙炔(PC3H4)、炔丙基(C3H3)、乙烯基乙炔(C4H4)、苯(C6H6)和萘(C10H8)的浓度均增大。增加O2浓度促进了C2H2向PC3H4的转化,并使得C3H3更倾向于转化为丁二烯(C4H6),而富烯更倾向于通过苯基(C6H5)生成C6H6,因此C6H5作为C6H6前体的地位被加强。  相似文献   

9.
陈晨  杨倩  陈云  张睿  刘冬 《化工学报》1951,73(9):4133-4146
燃煤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严重危害,而O2对火焰中有机产物的形成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鉴于煤挥发分燃烧是燃煤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以煤热解气为燃料,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氧化剂侧O2浓度对对冲扩散火焰中碳氢产物生成特性和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O2浓度升高促进了O和OH的生成,进而提高H浓度,突显了含H和OH参与的反应的重要性。此外,乙炔(C2H2)、丙炔(PC3H4)、炔丙基(C3H3)、乙烯基乙炔(C4H4)、苯(C6H6)和萘(C10H8)的浓度均增大。增加O2浓度促进了C2H2向PC3H4的转化,并使得C3H3更倾向于转化为丁二烯(C4H6),而富烯更倾向于通过苯基(C6H5)生成C6H6,因此C6H5作为C6H6前体的地位被加强。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丙烷高效脱氢制丙烯的多孔膜反应器构建了无量纲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模拟研究,考察了催化剂活性、透氢膜性能、操作条件对多孔膜反应器中丙烷脱氢的转化率、丙烯收率、氢气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移走产物氢气可以有效提升膜反应器的性能,其性能的提升程度由不同温压条件下催化剂和透氢膜性能共同决定。高活性催化剂是丙烷高效转化的基础,催化剂活性越高,膜反应器内的产氢速率越快;其次,膜的选择性和渗透通量越高,氢气的移除效率越高,可在最大程度上打破热力学平衡的限制,使反应向生成丙烯的方向移动。当多孔透氢膜的氢气渗透率在10-7~10-6 mol·m-2·s-1·Pa-1,H2/C3H8选择性达到100时,其丙烷转化率可以与Pd膜反应器内的转化率相当,但分离的氢气纯度低于Pd膜反应器。与传统的固定床反应器相比,膜反应器由于促进了化学平衡的移动,可以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获得相当高的丙烷转化率,且丙烷转化率随着反应压力的增加呈现出一个最大值。该模拟研究可为实际生产过程中膜反应器用于PDH反应的高效强化提供有益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应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不同氧化石墨烯(GO)负载量的MOF-505@GO复合材料,分别采用全自动表面积吸附仪、P-XRD、SEM和Raman对材料进行了性能表征,测定了CH4、C2H6和C3H8在MOF-505@GO上的吸附等温线,并进行Langmuir-Freundlich方程拟合,依据IAST理论模型计算了C2H6/CH4和C3H8/CH4二元混合气在MOF-505@5GO上的吸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GO负载量增大,MOF-505@GO复合材料的孔容及BET比表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当GO负载量为5%(质量)时,复合材料MOF-505@5GO的孔容及BET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当GO负载量进一步增大至8%(质量)和10%(质量)时,复合材料的孔容及BET比表面积逐渐降低。在0.1 MPa和298 K条件下,MOF-505@5GO对CH4、C2H6和C3H8的吸附容量分别为0.88、4.81和5.17 mmol·g-1,相比MOF-505分别提高了14.9%、30.7%和13.1%。MOF-505@5GO对C2H6/CH4和C3H8/CH4的吸附选择性分别为40.1和3056.1,其对C2H6/CH4和C3H8/CH4具有极高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吴嵘  吴素芳 《化工学报》2014,65(6):1961-1970
为拓宽反应吸附强化水蒸气重整制氢(ReSER)原料的应用范围,采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针对包括C2H4、C2H6、C3H6、C3H8 的C2/C3轻烃 ReSER制氢反应可行性和优化条件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在选择的反应压力0.1~5 MPa,温度200~800℃,水碳摩尔比(S/C)1~8和吸附剂中氧化钙和原料碳摩尔比(Ca/C)0~5条件下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优选的水碳比(S/C)4,钙碳比(Ca/C)2.5,温度200~650℃,压力0.1~1.8 MPa的条件下, C2H4、C2H6、C3H6、C3H8均可分别通过ReSER反应获得H2含量在95%以上的产物,产物中H2浓度均随着水碳比和钙碳比的增大而提高。在假设的水碳比4,钙碳比2.5条件下,当CO2脱除率达到0.9以上,C2H4、C2H6、C3H6、C3H8的反应温度分别高于250、400、250、350℃时,产物中H2摩尔分数均可达到95%以上,产物中的H2浓度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CO2脱除率的增加而提高。当CO2脱除率低于0.9,产物H2摩尔分数要达到95%时,C2H4、C2H6、C3H6、C3H8的反应温度均需升高50℃。在相同长度C链的烃类中,烯烃比烷烃更容易发生ReSER反应。而原料的碳链越长,则越容易发生ReSER制氢反应。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高效的分离方法,膜法分离非常规天然气具有较理想的应用前景。相较CH4优先渗透膜,N2优先渗透膜优势在于分离N2/CH4混合气后CH4处于高压侧,利于后续处理。以均苯三甲酰氯为油相单体,间苯二胺为水相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在聚砜基膜上制备致密超薄聚酰胺分离层,并通过向其中引入孔径可允许N2分子通过而不允许CH4分子通过的纳米颗粒ZIF-90,在膜内形成固定的N2传递通道,成功制备了用于脱氮提纯CH4的N2优先渗透混合基质膜。膜渗透选择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混合基质膜中纳米颗粒掺杂量为0.30 g·L-1时,2 bar(1 bar=0.1 MPa)进料压力下,N2渗透速率达1.16×10-9 mol·m-2·s-1·Pa-1,N2/CH4分离因子达16.6,分离因子比未掺杂ZIF-90的聚酰胺膜提高46.5%,具有一定的处理非常规天然气脱氮提纯甲烷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高效的分离方法,膜法分离非常规天然气具有较理想的应用前景。相较CH4优先渗透膜,N2优先渗透膜优势在于分离N2/CH4混合气后CH4处于高压侧,利于后续处理。以均苯三甲酰氯为油相单体,间苯二胺为水相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在聚砜基膜上制备致密超薄聚酰胺分离层,并通过向其中引入孔径可允许N2分子通过而不允许CH4分子通过的纳米颗粒ZIF-90,在膜内形成固定的N2传递通道,成功制备了用于脱氮提纯CH4的N2优先渗透混合基质膜。膜渗透选择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混合基质膜中纳米颗粒掺杂量为0.30 g·L-1时,2 bar(1 bar=0.1 MPa)进料压力下,N2渗透速率达1.16×10-9 mol·m-2·s-1·Pa-1,N2/CH4分离因子达16.6,分离因子比未掺杂ZIF-90的聚酰胺膜提高46.5%,具有一定的处理非常规天然气脱氮提纯甲烷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黄柏饮片中盐酸黄柏碱(C24H32O6·HCl)和盐酸小檗碱(C20H18NO4·HCl)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中国药典》2020版所载黄柏饮片含测需要两次样本预处理、检测,操作繁琐,系统误差大。本研究采用一次性预处理样本、双波长切换、流动相梯度洗脱等实现一次进样即可同时检测盐酸黄柏碱(C24H32O6·HCl)和盐酸小檗碱(C20H18NO4·HCl)的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浓度(1.018~10.179μg,R2=0.999 6)和盐酸黄柏碱浓度(224.0~1 119.8 ng,R2=0.999 1);精密度:盐酸小檗碱(RSD=0.37%),盐酸黄柏碱(RSD=0.49%);重复性:盐酸小檗碱(RSD=0.37%),盐酸黄...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聚醚砜(PES)导电分离膜的相容性和分离性能,将碱处理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Na)和功能化碳纳米管按照不同质量比与PES共混,使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成功制备功能化碳纳米管/SMANa/聚醚砜导电分离膜,对分离膜的结构、形貌和分离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碱处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成功制备具有良好分散性的SMANa。当功能化碳纳米管添加量为6 g时,导电分离膜的电阻率达到2.929 97×104Ω·cm,纯水渗透通量达到1 188.1 L/(m2·h),而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为91.46%。在通入30 V电压后,导电分离膜对刚果红、甲基蓝染料渗透通量分别达到584 L/(m2·h)和480 L/(m2·h),截留率均达到99.99%。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新型β-二酮钛配合物[(acac)2Ti(C6H6)2(3a)、(acac)2Ti(C6H5OCH3)2(3b)、(acac)2Ti(C6H5CF3)2(3c)],采用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表征。用配合物作催化剂,以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研究了聚合条件(如Al/Ti摩尔比、聚合温度和催化剂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其中3a对乙烯聚合活性达6.26×105 g·mol-1·h-1,聚合物最大的重均分子量Mw为13.47 kg·mol-1,分子量分布PDI为2.0。  相似文献   

18.
以磷酸氢二铵、硝酸钙、十二烷基硫酸钠、磷酸组成磷酸盐转化液,采用正交实验法在不同浓度组成的转化液中分别制备镁锂合金磷酸盐化学转化膜,对比研究组分浓度对镁锂合金表面磷酸盐化学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在转化液组成配比为15 g·L-1 (NH4)2HPO4、35 g·L-1Ca(NO3)2·4H2O、0.6 g·L-1 C12H25NaSO4时形成的磷酸盐化学转化膜耐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利用静电纺丝制造乙酸纤维素膜(CA纤维膜),并利用添加TiO2及脱乙酰基(d-CA)对CA纤维膜进行改性,后续对膜过滤特性、渗透通量、油水乳化液去除效率、反洗特性及积垢机制进行讨究。结果显示,CA纤维膜通过TiO2及d-CA改性后可以提高膜的热稳定性及亲水性能,并得到稳定的纯水通量和过滤通量;最佳的比例为TiO2@d-18.5%CA纤维膜,在40kPa跨膜压差、60min的操作条件下,其纯水通量、过滤通量、1g/L油水乳化液去除效率以及反洗后通量分别为824.8L/(m2·h)、(311.3±12.5)L/(m2·h)、93.6%±1.1%、451.5L/(m2·h);另外,添加TiO2可能导致油水乳化液在膜表面不可逆阻力比例的增加,脱乙酰基改性CA纤维膜则可以降低膜自身阻力及增加可逆阻力的比例,提高CA纤维膜在油水分离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张金彪 《净水技术》2023,(S1):200-205
结合废水特点与用户需求,将“混凝沉淀-生物固定膜复合(HBF)工艺-二级软化沉淀”组合工艺应用于煤化工综合废水(航天炉煤气化废水为主)的处理中。该工程案例中,乙二醇废水预处理新型高效厌氧脱氮生物反应器(ADN反应器)设计NO3--N容积负荷为1.27 kg NO3--N/(m3·d),上升流速为2 m/h,停留时间为15.1 h;综合废水处理系统中,一级缺氧池设计TN容积负荷为0.8 kg TN/(m3·d),一级好氧池设计CODCr容积负荷为0.8 kg CODCr/(m3·d),一级好氧池设计氨氮容积负荷为0.2 kg氨氮/(m3·d)。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煤化工综合废水的处理效果稳定。经处理后的出水CODCr<45 mg/L、TN<30 mg/L、氨氮<5 mg/L,出水水质满足《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