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煤矿水害是煤炭资源开采中常见的一种灾害,探明煤矿地下不明水体分布及水量是防止水害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总结了煤矿突水征兆、典型剖析原有治理煤矿水害隐患技术存在的缺陷,探测出云南兴云煤矿多处存在岩溶裂隙水害隐患,该案例对类似煤矿岩溶裂隙水害隐患探测及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煤矿开采涌水量的预测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目前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以解析法、比拟法、数值法为主。选取陕北头道河则、二道河则沟域为研究区,分析沟域及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构建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型,模拟区内3号煤矿在综采和分层开采两种开采方式下的矿井涌水量及其地下水位变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煤矿开采对区域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综采方式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相较分层开采方更大,且易与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导通,导致涌水量增大,从而引起水害。煤矿开采过程中应引起足够重视,注意监测及做好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震波进行岩巷超前探测与解析技术,在煤矿井下探测碛头前方的岩溶裂隙,通过实际探测,证明利用震波技术能够较好地探测岩溶裂隙的存在,提高矿井掘进碛头超前地质预报准确性,防止瓦斯和水害事故发生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华北矿区水害特点的分析,说明了突水系数理论应用的重要性;根据多年来我国煤矿区突水发生的特点,对突水系数应用的理论性进行了推导,并对华北煤田临界突水系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着重总结了淮南矿区突水系数理论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由于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华北煤田不同矿区的临界突水系数是不同的,矿区安全水头的确定要充分考虑矿区的岩性、地层组合特征、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岩溶程度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5.
齐宪秀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6):6759-6762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原理,并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某煤矿的8012拟建巷道进行水文地质探测。推测待开采区隐伏节理裂隙、隐伏岩溶及地下水异常的分布特征,说明高密度电法在探测煤矿水文地质方面是可行、有效的。为矿区预防水灾、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矿井瞬变电磁法以及矿井地震波技术应用到煤矿超前探测中,能有效探测巷道前方地质体的空间特征。彭水矿区芦塘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文中针对该矿+510 m水平运输大巷底板揭露的落水洞,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以及矿井地震波技术对其进行区域物性探测,介绍了探测点的具体布置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根据物性异常特征进行地质解释,有效地查明了落水洞及岩溶裂隙的空间展布情况,并作出富水性评价,为该矿井水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发出适合于巷道超前探测的一种具轻便、快捷且能即时得到探测成果的富水性超前快速探测方法及设备;通过水害源快速识别方法研究,并结合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研究出适合于煤矿水害源识别的具轻便、简便、快速功能的水害源快速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罗区虎中煤矿的地表河流与地层、含水岩组、隔水岩组、岩浆岩、断层导水性及地下水补给与排泄条件等六个方面水文地质特征的调查和研究,从地表水体、断层导水性及覆岩破坏造成的导水裂隙带、老窑及采空区积水、相邻生产矿井可能积水区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虎中煤矿矿井水害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及加强工人识别透水前预兆和透水后逃生技能教育,指出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基础管理工作对防治煤矿水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矿区水害事故发生的几率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煤矿企业需要加强对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视,提升对水害事故的防治能力。除此之外,煤矿企业还要加强对水害事故发生原因的研究,推动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创建。该文对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汾西矿区各矿井普遍受老窑、小煤矿采空区积水、地表水、冲积层水、含水层水威胁的现状,通过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水害案例阐述了矿区各种水害发生的特点、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及危害程度,结合矿区防治水害工作开展现状,分析了各种水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水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各种水害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和对策,指出只有针对不同的水害类型,坚持防重于治,完善探查手段,建立健全防治水害机构和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和重视工程投入,才能防止重大水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以古交市采煤区为例,根据调查资料统计了因煤矿开采造成的各种地质灾害,分析了各种煤矿地质灾害的特点以及煤矿地质灾害的环境效应,得出采煤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严重的结论,为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及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煤炭长期开采不仅能导致城市面临资源枯竭,也造成城市环境污染、采空区沉陷及各类次生灾害等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制定有效矿区灾害风险管理和城市转型策略,维护社会稳定并推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本文以以抚顺西露天煤矿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感知心理测量方法,基于田野调查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矿区地质灾害公众风险感知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矿区地质灾害公众风险感知整体处较高水平,且各区域间存在差异性;煤矿区地质灾害风险感知的诗歌关键影响因素分别为性别、年龄、居住距离、灾害经历损失、预警知识、应急知识、对政府监测预报准确率的信任、对政府应急防御能力的信任、对政府预警信息时效性的信任、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信任。基于此,针对韧性城市理念构建自下而上公众参与机制,以期为矿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和资源枯竭城市韧性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矿井重大事故时有发生,事故发生后安全、迅速、有效的进行抢险救灾是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矿井重大灾害事故特点进行了分析,从事故前预防和事故后应急救援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套综合矿井事故隐患辨识(I)、矿井安全信息数据实时监测(M)、矿井通防可视化(V)、应急响应(E)、事后处理与恢复(R)五方面结合的"IMVER"应急救援决策模式,并进行了目标分析,为煤矿企业合理的、科学的进行安全管理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煤矿粗放的开采技术及落后的开采工艺破坏了煤炭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以开滦集团北阳庄煤矿为例,阐述了煤炭地下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从对含水层的破坏程度、排水量、排水影响范围等方面分析了地下水资源破坏之后的难以修复性,指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华北隐伏型煤矿地下水水化学演化与突水水源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华北隐伏型煤田突水水源判别普遍注重单一含水层的静态水化学场分析,很少考虑煤矿开采进程中多含水层地下水系统水化学演化规律。为此,本文以典型华北隐伏型煤田——淮北煤田为研究示范,提出了地下水渗流与水化学演化模式。而且以淮北煤田境内的芦岭煤矿Ⅱ1016工作面出水点水化学动态变化为例,基于地下水渗流与水化学演化模式,正确判别出该工作面出水水源与渗流突水模式。研究成果对我国华北隐伏型煤矿水灾防治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周艳杰 《山西科技》2014,(2):119-121
对沛城煤矿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得出结论:水源与通道的自然组合即构成充水因素:其中,奥灰岩溶水通过岩溶陷落柱与断层带是矿山重大水害的主要充水因素,顶板砂岩水与破碎带和构造裂隙的组合是煤层回采过程中的充水因素,人为采掘活动也是矿井充水因素的重要方面。指出合理留设防水煤柱超前探放水,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能有效地控制和防止水害。  相似文献   

17.
将微震监测系统引入西部高强度开采的典型矿区——小纪汗煤矿,实现了整个监测区域的"空间"监测,更为全面地捕捉围岩内部破裂信息,基于微震监测数据分析了煤矿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岩层运动规律和围岩应力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随着11203工作面的不断开采,微震事件的演化呈周期性变化,与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密切相关,且周期来压平均步距为23 m.划分得到了工作面"三带"的范围及工作面开采扰动影响范围,为工作面的支护设计和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矿区水资源匮乏,矿井水资源化意义重大。探讨了矿井水资源化的相关概念,详述了矿区水资源质量评价内容和方法,介绍了矿区供需分析预测及矿井水资源化可行性研究程序和方法,提出了三种矿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强 《山西科技》2014,(3):157-158
在我国的煤矿灾害事故中,矿井水害仅次于瓦斯事故,无论从死亡人数上还是从影响程度上都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煤矿企业把防范矿井水灾当做矿井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来抓。研究了新安矿3811段采空区的探放水技术,包括其探放水设计原则与依据、探放水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为同类探放水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无轨胶轮车在煤矿运输中具有很多优点,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提高其安全性。介绍了高河矿胶轮车监控系统的组成,分析了胶轮车监控系统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