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动脉硬化早期检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评价动脉硬化的指标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及其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探讨其作为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预测指标的临床价值以及硝酸甘油对ABI和baPWV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男性713例,女性287例,年龄(69.51±15.18)岁,采用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检测患者双侧baPWV和ABI.其中150例疑为冠心病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54例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 ①baPWV与高血压直接相关(OR =6.528,95%CI=3.137 ~12.763,P<0.05),与吸烟(OR=6.446,95%CI=2.411~17.235)、高脂血症(OR =4.694,95%CI=2.200~10.014)、性别(男性)(OR =3.100,95%CI=1.106~8.687)和冠心病(OR=1.795,95%0=1.020~3.894)密切相关(P<0.05).随着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②baPWV在评估冠心病中的价值: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与冠脉造影阴性组比较,baPWV> 1700 cm/s,敏感性83.33%、准确性84.00%,Kappa值0.61.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baPWV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年龄、baPWV、吸烟史、脉压相关(P<0.05);随着baPWV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OR值增加.④含服硝酸甘油对baPWV与ABI的影响:服药后所有受试对象的baPWV值均减小(P<0.01),baPWV变化与用药前的收缩压和年龄呈正相关.服药后所有受试对象的ABI值均减小(P<0.01),ABI的变化与用药前心率呈负相关,与用药后的心率呈正相关.结论 ①baPWV值可能是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②硝酸甘油可改善ABI和baPWV测量值,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水平与大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6例,通过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肾功能,测定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作为评估大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对全部高血压病患者的GFR与baPWV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并对不同程度肾功能水平患者的baPWV值进行比较.结果 入选的436例患者在检测前均未服用降压药物,年龄20~77岁.GFR水平与年龄、baPWV、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尿酸水平呈负相关(P<0.01),年龄、baPWV、尿酸进入最优回归方程.随着GFR的降低,baPWV明显增高(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增加与肾功能的减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增龄是影响健康人臂踝脉搏波速度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作为反映血管功能状态的指标随增龄变化的规律.方法 以沈阳地区健康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按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组;年龄每10岁分为一组:44岁及以下、45~54岁、55~64岁、65~74岁、75岁及以上共5组,总计400人.检测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双侧颈总动脉血流参数等指标;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四肢血压(包括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脉压差)、baPWV和ABI等指标.结果 各年龄组间baPWV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增龄baPWV变快,≤44岁年龄组和45~54岁年龄组baPWV值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不同性别各年龄组间ABI值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baPWV具有显著相关性(r=0.732,P<0.01);而baPWV与收缩压、脉压差、舒张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总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颈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亦显著相关(r分别为0.697、0.655、0.463、0.537、0.502、-0.277、-0.372,均P<0.01);baPWV与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的r值分别为0.176、0.163、0.125、0.099(均P<0.05).结论 年龄是影响健康人动脉僵硬度最主要的因素,baPWV可以反映随增龄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以有效评估健康人群血管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血管内皮功能情况及与高血压和正常人群的差别,并分析其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810例年龄43.06±8.54岁的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高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正常组。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作为评估动脉硬化和内皮功能的指标。结果 高血压前期组baPWV比高血压组低(1419.98±209.18 cm/s比1487.92±316.99 cm/s,P<0.001),FMD比高血压组高(6.84%±2.64%比6.45%±2.46%,P<0.001),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43.33±170.52 cm/s和8.01%±2.78%)。在全人群、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中FMD与baPWV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316、-0.354、-0.266,P<0.001),但在正常组中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104,P=0.097)。在高血压前期组中对影响baPWV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FMD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在高血压前期人群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已经开始,因此在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开展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和干预可以避免动脉硬化的进展和恶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比较江苏无锡和新疆阿合奇地区健康人群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含量的差异和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江苏无锡居住健康体检正常者768例和新疆阿合奇县居住健康体检正常者792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两个地区健康人群血清中PG Ⅰ和PGⅡ进行测定,并计算PG Ⅰ/Ⅱ值.比较两地区不同性别、年龄(按≤20岁、21 ~30岁、31 ~40岁、41~50岁、51 ~60岁、>60岁分组)、民族人群血清PG含量.结果 江苏无锡、新疆阿合奇地区血清中PG Ⅰ、PGⅡ和PG Ⅰ/Ⅱ值比较P均<0.01.两地区健康人群PG Ⅰ和PG Ⅰ/Ⅱ与性别均有关(P<0.05或<0.01),PGⅡ与性别均无关(P均>0.05);两地区男性血清中的PG Ⅰ、PGⅡ和PG Ⅰ/Ⅱ值比较P均<0.01,女性血清中PGⅡ和PGⅠ/Ⅱ值比较P均<0.01.无锡地区血清中PGⅠ、PGⅡ和PGⅠ/Ⅱ值均与年龄有关(P均<0.01),随年龄的增大呈上升趋势;阿合奇地区血清中各PG值与年龄均不相关.无锡、阿合奇地区21~30岁人群PGⅡ和PG Ⅰ/Ⅱ值比较P均<0.01;31~40岁人群PG Ⅰ和PG Ⅰ/Ⅱ值比较P均<0.01;41 ~50岁人群PGⅡ和PGⅠ/Ⅱ值比较P均<0.01;>60岁人群PG Ⅰ和PGⅠ/Ⅱ值比较P均<0.01.阿合奇地区汉族、柯尔克孜族人群血清中的PGⅠ、PGⅡ和PGⅠ/Ⅱ值比较P均>0.05,但阿合奇地区汉族和无锡地区汉族人群血清中PGⅡ和PGⅠ/Ⅱ值比较P均<0.01.结论 江苏无锡、新疆阿合奇地区健康人群血清PG水平存在差异,且在性别分布上是一致的,在年龄分布上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性别对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01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 852人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标准的5 440例纳入研究队列,每两年进行一次随访,参加2010~2011年体检且脉搏波资料完整的5 222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baPWV分布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对baPWV的影响。结果 总体人群平均baPWV为1545.85±373.02 cm/s,其中男性为1570.19±300.53 cm/s,女性为1507.93±301.27 cm/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60岁人群,baPWV男性>baPWV女性(P<0.05);60~80岁人群,baPWV女性>baPWV男性(P<0.05);≥80岁人群中不同性别人群ba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体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以及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混杂因素后,在<60岁人群中,女性为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OR值为0.74,95%CI(0.59~0.93);在60岁以上人群中男、女患病危险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baPWV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快,女性baPWV随年龄增快速度大于男性。60岁之前女性的baPWV慢于男性,60岁以后两性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8):733-739
目的观察非高血压人群平均动脉压水平对动脉硬化进展的影响。方法开滦研究自2006年开始,随后每2年进行一次随访,本研究选取了在第二、三、四、五次随访期间完成两次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量并且第一次baPWV测量时为非高血压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两次baPWV之间的差值作为动脉硬化进展的评价指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非高血压人群基线平均动脉压、随访期间平均动脉压变化对随访末的动脉硬化及随访期间动脉硬化进展的影响。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共11 697人,年龄(43.7±12.2)岁,其中男性6 284人,占观察对象53.7%。随访时间为3.66年,基线平均baPWV值为(1 346.17±239.85) cm/s,随访末平均baPWV值为(1 403.41±273.52) cm/s, baPWV进展均值为57.23 cm/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血糖、血脂等混杂因素后,基线平均动脉压每增加1 mm Hg,随访末baPWV增加8.64 cm/s, baPWV进展增加3.67 cm/s。随访期间平均动脉压每增加1 mm Hg,随访末baPWV增加5.15 cm/s, baPWV进展增加2.96 cm/s。结论在非高血压人群中,基线平均动脉压和随访期间平均动脉压的升高是影响动脉硬化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2DM合并MS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 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540例,根据T2DM和MS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T2DM组和MS 1~3亚组,检测各组SBP、DBP、FPG、2 hPG、HDL-C、LDL-C、TG、TC水平及baPWV. 结果 各组年龄、BMI、糖尿病病程、2 hPG、HbA1 c、HDL-C水平及吸烟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 1~3组baPWV较单纯T2DM组明显升高(P<0.05),且baPWV水平依次为:MS3组>MS2组>MS1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BP、FPG、TG、LDL-C与baPWV相关. 结论 MS患者baPWV升高,且随着MS组分增加呈上升趋势.MS可能会增加T2DM患者动脉僵硬程度及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风险.baPWV检测有助于评估MS患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测量糖调节受损(IGR)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g)水平和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指数(ABI)值,探讨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Fg、hs-CRP水平和血管损害程度的变化.方法 按照1999年WHO和2003年ADA诊断标准,将入选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65例)、IGR组(60例)和正常对照组(64例),生化分析仪和血凝仪分别检测hs-CRP、Fg值,并检测baPWV、ABI值.结果 2型糖尿病组和IGR组患者baPWV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2型糖尿病组baPWV值显著高于IGR组(P<0.01);2型糖尿病组和IGR组AB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型糖尿病组和IGR组hs-CRP、Fg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2型糖尿病组hs-CRP、Fg值显著高于IGR组(P均<0.01).进一步分析baPWV>1400cm/s时,2型糖尿病组hs-CRP、Fg值仍显著高于IGR组(P均<0.01).结论 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患者血管弹性减退硬化,糖尿病阶段血管损害更加严重,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患者血管损害与血hs-CRP、Fg水平相关.需要重视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血管损害并发症并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与动脉硬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60例IDH患者(IDH组)、60例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升高患者,为SDH组)及健康人58例(对照组)。测量及比较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结果三组间年龄、总胆固醇和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指数及尿酸IDH组和SDH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H组baPWV值较IDH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H组baPWV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级别的IDH患者baPW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H患者动脉弹性降低,舒张压水平越高,动脉弹性降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脉搏波速度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心血管病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96例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进行病史采集,baPWV、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测量及血生化检查。比较高baPWV组(≥1700cm/s,138例)与低baPWV组(〈1700cm/s,158例)患者具有危险因素的个数和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低baPWV组相比,高baPWV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46.8%:73.9%,P〈0.01),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较多[(3.8±1.0);(4.7±1.1),P〈0.001]。影响baPWV的因素主要为年龄(OR=4.985,P〈0.001)、收缩压(OR=4.012,P〈0.01)和脉压(OR=2.691,P〈0.05)。结论:在心血管病患者中,baPWV较高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心血管危险因素多。年龄、收缩压和脉压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动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变化,以及其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压病1级、2级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30例,均接受运动平板实验,分别测量运动前、运动亚极量、运动后的血压情况,按照运动高血压的标准分为运动高血压组和运动血压正常组,测定血hs- CRP和baPWV,分析运动高血压与hs- CRP、baPWV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患者hs- CRP浓度和baPW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运动高血压组hs- CRP浓度、baPWV值高于运动血压正常组(P<0.05);亚极量运动时的SBP、PP与baPWV、hs- CR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运动高血压患者较运动血压正常者炎症反应和动脉硬化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36例老年观察对象分为老年高血压组(76例)和老年健康对照组(60例)。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thickness,clMT),对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o在控制了年龄、体重指数、高血脂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仍然存在正相关性(r=0.452,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控制血压对于延缓老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在武警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体检的1579例体检者,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同时测定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收缩压(DBP)。采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双侧肢体的ba PWV,并以ba PWV≥14 m/s为动脉僵硬度增高。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动脉弹性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判断相关影响因素对ba PWV的预测价值。结果 BMI、TG、TC、LDL-C、SBP、DBP、FBG、年龄在ba PWV正常组及升高组有显著差别(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SBP、TG、BMI为ba PWV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1);通过ROC曲线分析,AUC曲线下面积最高的为SBP,为0.81,SBP切点选择在135mm Hg时,敏感性为64%,特异性为81%。结论年龄、SBP、TG、BMI为ba PWV的独立影响因素;收缩压对ba PWV最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及高血压与其伴发病PWV的差异。方法:入选192例因胸痛疑诊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纯高血压组(49例),单纯冠心病组(37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81例)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组(25例);同时有创测量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舒张压(cDBP)及脉压(cPP)。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同时检测体重指数(BMI),血脂,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清肌酐(Scr),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baPWV与年龄,cSBP,cPP,LVMI及Scr呈正相关(r=0.193~0.494,P<0.05或<0.01);单纯高血压组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的baPWV比较无显著差异[(1570±286)cm/s比(1669±381)cm/s,P=0.20];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baPWV[(1891±413)cm/s]较单纯高血压、及单纯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的baPWV[(1864±408)cm/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81)。结论: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中心动脉压、左室质量指数等明显相关,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损害较单纯高血压病或冠心病者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老年人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年龄60~89岁、平均(71±6)岁人员为研究对象,共纳入450例,其中男性234例,女性216例.所有受检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baPWV、IMT、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心率等一般指标的检测.分析baPwV与颈动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OSAHS患者为OSAHS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析影响OSAHS患者baPWV的相关指标。结果 OSAHS组baPW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AHI或者最低SaO2重度组baPWV显著高于其轻中度组(P<0.05)。分析显示baP-WV与OSAHS组患者年龄、氧减指数、收缩压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OSAHS患者与baPWV具有相关性,作为OSAHS患者动脉形态学改变即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无创检查baPWV存在明显变化,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单硝酸异山梨酯药物对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82例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分为硝酸酯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对照组),研究开始前及研究3个月后采用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诊断仪测定两组患者脉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评价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结果: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患者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44.32±6.72)mmHg∶(56.21±11.23)mmHg,P0.001],baPWV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938.67±361.92)m/s∶(2051.32±412.63)m/s,P0.01]。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有改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健康人D-二聚体随增龄升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在健康成人随增龄的变化。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在北京15个社区筛选出健康人群305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D—D。结果横断面分析显示老年组(≥65岁)D-D较青年组(〈65岁)升高(P〈0.01)。LogD—D与年龄呈正相关(r=0.446,P〈0.01)。10岁年龄分层分析显示,65岁以下LogD—D保持稳定,65岁后LogD—D随年龄增加升高(P〈0.01)。LogD-D没有性别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纤维蛋白原和舒张压是D—D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结论健康人65岁后血浆D-D随年龄增加而升高,D-D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