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 a807C/T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Ⅰa 807C/T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筛选200例动脉粥样硬化高危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mg/d)至少7d以上,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作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组,阿司匹林敏感(AS)组。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方法检测各组GPⅠa 807C/T多态性。结果AR组,ASR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AS组(P<0.005);AR组,ASR组的(TC TT)基因型的频率也均高于A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膜GPⅠa T807等位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显著相关(OR=3.76,95%CI:2.87~9.58)。结论血小板膜GPⅠa T807等位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相关联,可能为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一种遗传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I a 807C/T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筛选200例动脉粥样硬化高危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mg/d)至少7d以上,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作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组,阿司匹林敏感(As)组.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SSP)方法检测各组GP I a 807C/T多态性.结果 AR组,ASR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AS组(P<0.005);AR组,ASR组的(TC+TT)基因型的频率也均高于A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膜GP I aT807等位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显著相关(OR=3.76,95%CI2.87~9.58).结论 血小板膜GP I a T807等位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相关联,可能为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一种遗传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Ia基因C807T的多态性与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33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至少7 d以上,用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作为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找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患者,用PCR法确定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C807T的基因型.结果 等位基因纯合子807(T/T)型和等位基因T在阿司匹林半抵抗与敏感人群中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膜糖蛋白Ia/IIa的纯合子等位基因807T/T型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相关,阿司匹林抵抗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阿司匹林药效相关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a基因G873A和C807T位点在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中的多态性分布状况。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0年10月铜陵市人民医院进行阿司匹林药效相关基因位点检测的患者811例,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106例(心血管疾病组)、脑血管疾病患者597例(脑血管疾病组)、糖尿病患者108例(糖尿病组)。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测定3个组GPⅠa基因G873A、C807T位点多态型。结果单个病例GPⅠa基因G873A、C807T位点野生型、杂合突变型和纯合突变型均同步出现,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合计为47.17%~53.27%,等位基因A、T均为24.53%~31.48%。糖尿病组2个基因位点纯合突变型为13.89%,高于心血管疾病组(1.89%)和脑血管疾病组(8.21%);杂合突变型为35.19%,低于心血管疾病组(45.28%)和脑血管疾病组(45.06%);基因型分布与心血管疾病组、脑血管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组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不同性别患者比较,2个基因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患者按年龄分为29~60岁、61~70岁、71~80岁、81~94岁4个年龄亚组,4个年龄亚组2个基因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 5)。结论阿司匹林药效相关GPⅠa基因G873A、C807T位点在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中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性别、年龄无关,2个基因位点突变现象较为常见,突变存在个体间差异,可能影响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糖尿病患者2个基因位点纯合突变率高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脑血管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5,10-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 位点和A1298C 位点多态性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 年1 月~ 2020 年7 月于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85 例SCD 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募集10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MTHFR 基因C677T和A1298C 位点多态性,比较各组两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两位点多态性与SCD 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C677T 位点TT 基因型和T 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0.527,11.144,均P < 0.05),A1298C 位点CC 基因型和C 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χ2=6.575,6.076,均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677T位点和A1298C 位点基因多态性均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密切相关(χ2=19.625,10.786,均P < 0.05);与血清VitB12 和叶酸水平均无明确相关性(χ2=1.827~5.549,均P > 0.05)。多因素分析示携带C677T 位点TT 基因型是SCD 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68,95% CI:1.487~5.516,P=0.005),A1298C 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CD发病无明确相关性(OR=2.190,95% CI:0.958~5.004,P=0.067)。结论 MTHFR 基因C677T 位点突变与SCD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数目可变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300例健康人及110脑梗死患者基因型。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mg/d)至少7d以上,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作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中只检测出GPⅠbα三种等位基因B、C、D,没有发现A基因型。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CC基因型比阿司匹林半抵抗(ASR)患者更多见。结论中国东北地区仅检测出B、C、D三种基因型。GPⅠb VNTR多态性CC基因型的出现对于低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WIF-1基因启动子区rs58172684 A/G与rs2336433 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散发性乳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SA)法对200例乳癌病人和200例正常对照者的WIF-1基因启动子区rs58172684 A/G与rs2336433 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乳癌病人WIF-1基因启动子区rs58172684 A/G与rs2336433 C/T位点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17.475、38.798,P〈0.001);乳癌病人rs58172684 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χ2=11.620,P〈0.001)。rs58172684 A/G位点AA、AG、GG等3种基因型和rs2336433 C/T位点CC、CT、TT等3种基因型与年龄、病理分级、组织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乳癌病人WIF-1基因启动子区rs58172684 A/G与rs2336433 C/T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散发性乳癌的发生相关,G等位基因可能为其发生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ADP受体P2Y1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 AR)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内科和心内科病房住院患者中40岁以上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后合并或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30例.入院后,进行详细病史采集、查体、及测定相关血液指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至少7d后次日晨,抽取肘静脉血2管,光学法分别测定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及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确定患者为AR或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AS).另一管置-80℃冰箱待集中后通过PCR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P2Y1基因893及1622位点多态性.结果 AR者95例,发生率为28.79%;AS者235例,发生率为71.21%;基因测序结果相关性分析发现P2Y1基因的893C>T变异与AR发生率增加有关OR=3.16 (95%CI1.36~7.16).与AS组临床资料相比AR组在以下3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R组年龄大、糖尿病发生率高、HDL水平低,进一步使用从包括年龄、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在内的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中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现,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和低HDL水平是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2Y1基因的893C>T变异与AR相关.年龄大,合并2型糖尿病,血HDL水平低者更易发生AR;合并2型糖尿病或高血压病,低HDL水平是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与血小板聚集相关的环氧化酶(COX)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及心血管事件发生之间的相关性,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抗血小板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入选前持续每天服用阿司匹林100 mg,至少7d。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20%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组),血小板聚集率20%为阿司匹林敏感组(AS组),同时检测两组患者2个凝血相关基因位点(COX-1的rs1330344位点、COX-2的rs20714位点)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间2个基因型是否存在差异。随访观察1年,记录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入选340例,年龄(65. 31±9. 06)岁,AR组110例(32. 4%),AS组230例(67. 6%),两组无失访和退出患者。AR组COX-1的rs1330344基因位点,G等位基因携带比例高于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 5%比58. 3%,P 0. 05); AR组COX-2的rs20714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比例与A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 6%比8. 3%,P 0. 05)。1年内AR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5. 5%(39例),AS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0. 4%(47例),AR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AS组(P 0. 05)。COX-1的rs1330344位点携带G等位基因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AA型基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 6%比17. 7%,P 0. 05); COX-2的rs20714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GG型基因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 4%比24. 8%,P 0. 05)。结论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COX-1基因的rs1330344位点携带G等位基因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的风险更高,应用阿司匹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COX-2基因rs20714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及应用阿司匹林后心血管事件复发率未见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苏州地区汉族人胶原受体α2基因编码序列中与血小板表面α2β1的表达相关的C807T基因多态性特点。方法 应用PCR技术结合Bgl Ⅱ和AseⅠ酶切分析、聚合烯酰胺凝胶电泳、溴乙锭染色及DNA测序分析,研究了苏州地区110名汉族人α2基因编码序列C807T基因多态性特点。结果 苏州地区汉族人等位基因T807与等位基因C807的频率分别为0.291和0.709,总理论杂合率为41%。等位基因807T/T纯合子、等位基因807C/T杂合子和等位基因807C/C纯合子的频率分别为0.018,0.546和0.436。结论 苏州地区放汉族人α2基因的C807T基因多态性与其他人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IaC807T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河南汉族脑梗死患者为缺血组,11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PCR-RELP法检测2组GPIaC807T基因多态性,体外胶原诱导法检测2组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河南汉族人群GPIa基因第807位存在2种等位基因(C和T)和3种基因型(C/C、C/T、T/T);缺血组T807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GPIaT等位基因携带者较C等位基因携带者体外胶原诱导下血小板达30%聚集前的延迟期缩短(P0.05);缺血组T基因携带者血小板达30%聚集率前的延迟期较对照组缩短(P0.05);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膜GPI-aT807等位基因可能是河南汉族脑梗死患者的遗传危险因素,作用机制可能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迅速启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汉族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第7外显子单核苷酸(G894T)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3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45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6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抽提人外周血中白细胞的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测定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将PCR产物酶切后进行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紫外线灯下观察荧光带并确认每例的基因型。各组间的基因型频率比较应用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和χ2检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应用χ2检验。结果 (1)研究对象具有群体代表性。(2)eNOS基因的第7外显子单核苷酸(G894T)多态性位点:DM+HP组G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T频率显著高于NC组(χ2=11.188,P〈0.05;χ2=4.807,P〈0.05),DM组G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DM+HP组与NC组无明显差异(χ2=1.923 5.518,P〉0.05;χ2=1.538 1.212,P〉0.05)。结论 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G→T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具有相关性。T等位基因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肾病(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患者外周E- 选择素(E-selectin) 表达水平及其基因G98T 和A561C 位点多态性与代谢指标相关性。方法 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20 年9 月~ 2021 年10 月确诊的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03 例作为糖尿病肾病组。依据糖尿病肾病分期分为5 组:A Ⅰ组39 例,A Ⅱ组42 例,A Ⅲ组40 例,A Ⅳ组47 例,A Ⅴ组35 例,以同期4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法)测定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水平,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方法检测 E- 选择素G98T 和A561C 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Pearson 相关性分析E- 选择素及基因多态性与2 型糖尿病肾病代谢指标的关系,多因素logisitic 回归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肾病严重性指标。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E- 选择素水平(42.34±12.35μg/L)高于对照组(8.10±3.6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 P < 0.05),且A Ⅰ~ A Ⅴ组E- 选择素水平随糖尿病肾病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P < 0.05)。糖尿病肾病组E- 选择素基因G98T 位点T 等位基因(20.70%),A561C 位点C 等位基因(14.30%)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3, 6.44,均P <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 选择素水平、E- 选择素G98T 位点TT 基因型,A561C 位点CC 基因型与代谢指标(BUN,Cr,TG,TC,FPG,HbAlc,FINS,HOMA-IR)呈正相关(r=0.21 ~ 0.73, 均P < 0.05)。多因素Logisi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UN, Cr, TG, TC ,FPG, HbAlc, FINS, HOMA-IR, E- 选择素水平及E- 选择素G98T 位点TT 基因型,A561C 位点CC 基因型均为2 型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 ~ 1.94,均P < 0.05)。结论 E- 选择素及其基因G98T 位点和A561C 位点多态性与代谢指标密切相关,是2 型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2 型糖尿病肾病诊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α2-Heremans-Schimid -糖蛋白( AHSG)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rs4917、rs4918、rs1071592、rs2070633、rs2070635)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对200例脑梗死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5个多态性位点检测,检测结果以 Hardy -Weinberg平衡检验观察样本是否具有群体代表性。χ2检验对计量资料、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进行检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风险率采用相对危险度( OR)表示。结果 AHSG基因的rs4917位点的CC、CT、TT基因型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43,P=0.079)。CC基因型频率在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230,P=0.027), CC基因型患脑梗死风险较CT+TT基因型高( OR=1.758,95%CI 1.082~2.856)。 C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8,P=0.032,OR=1.492,95%CI 1.040~2.139)。 rs4918位点的CC、CG、GG基因型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5,P=0.024)。 GG基因型频率在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055,P=0.028),GG基因型患脑梗死风险较CG+CC基因型高(OR=2.965,95%CI 1.106~7.953)。 G等位基因在脑梗死组中的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8,P=0.566)。 rs1071592位点的CC、AC、AA基因型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75,P=0.065)。 AA基因型频率在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15,P=0.037),AA 基因型患脑梗死风险较 AC +CC 基因型高( OR=3.593,95%CI 1.041~12.394)。 A等位基因在脑梗死组中的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2,P=0.351,OR=1.229,95%CI 0.810~1.864)。两组rs2070633、rs2070635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相对风险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SG基因rs4917位点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rs4918位点GG基因型、rs1071592位点AA基因型可能增加人群患脑梗死的风险,其中rs4917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与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尾加压素 Ⅱ基因C3836T,G605A多态性。选取340个2 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195 人(病例组),2型糖尿病不合并肾病者145人(对照组)。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和糖 尿病不合并肾病的患者相比,T3836T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5),3836T等位基因 频率在病例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A605A基因型频率 和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p<0.05)。T3836T和A605A基因型可能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相 关(OR=2.134,95%CI=1.085-4.198,p=0.028;OR=0.381, 95%CI=0.203-0.713 ,p =0.003),同时目前的结果也表明T3836T和G605G基因型对糖尿病肾病的血脂指标有 影响。结论:尾加压素Ⅱ基因中等位基因3836T和605G可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在中国 汉族人群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酶基因(CYP11B2)-344T/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关联分析,收集湖南地区汉族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正常对照100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2组对象的CYP11B2-344T/C多态进行分析。结果2组对象CYP11B2基因型(TT型、CT型和CC型)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05),但各组内等位基因T的频率(原发性高血压组:67.67%)高于等位基因C(32.33%);对照组T69.67%高于C 30.33%。结论多基因联合分析显示,在男性患者中,CYP11B2-344T/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明显相关,但CYP11B2-344各组内等位基因T的频率高于等位基因C。  相似文献   

17.
张晓立  李卓颖  杨作成  魏丁  杨妤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621-1623,1627
[目的]研究人类C反应蛋白(CRP)基因+1059G/C、-757T/C多态性(SNPS)与川崎病(KD)及其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测序对30名KD患儿和60名对照组儿童分别进行CRP基因+1059G/C、-757T/C位点DNA序列测定.[结果]①KD组CRP基因+1059G/C多态性位点的GG、GC基因型分布频率和G、C等位基因频率、-757T/C多态性位点的TT、TC、CC基因型分布频率和T、C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②合并冠脉损伤者与无冠脉损伤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RP基因+1059G/C、-757T/C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均无明显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和-174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影响。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168名体检健康者和120例RA患者的IL-6基因启动子-572和-174位点的基因型。结果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IL-6基因启动子-572位点存在C→G的突变,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R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2χ=16.14,P=0.003;等位基因频率:2χ=16.71,P〈0.001),其G等位基因在RA患者中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比值比(OR)=0.36,95%可信区间(CI):0.21-0.61];-174位点存在G→C的突变,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2χ=25.75,P〈0.01;等位基因频率:2χ=25.99,P〈0.01),其C等位基因在RA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OR=2.26,95%CI:1.91-2.68)。结论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IL-6基因启动子存在-572C/G与-174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且这2个位点多态性与RA有关,其中IL-6-572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对RA有保护作用,而IL-6-174位点等位基因C可能与RA发病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整合素-α2(ITGA2)基因C807T和整合素-β3(ITGB3)基因T176C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2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280例对照组ITGA2和ITGB3的基因型;同时按常规方法测定血浆脂质、脂蛋白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TGB3基因T176C多态性在缺血性脑卒中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ITGA2基因C807T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455倍(OR=1.455,95%CI:1.134—1.866),携带T等位基因的缺血性脑卒中个体血浆TC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 ITGA2基因C807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易感基因;ITGA2基因C807T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血脂水平而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基因-1195 G>A多态性位点与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中国北方汉族IS患者210例,根据血小板聚集率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组147例,非AS组63例。采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结合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195 G>A多态性。结果:-1195G>A位点基因型、显性模型分布频率在AS组及非AS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AS组中-1195G>A位点(GA+AA)基因型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96,P=0.03;x2=5.50,P=0.02);多因素分析提示,与GG基因型相比,COX-2的-1195G>A位点(GA+AA)基因型发生AR可能性更大(OR=2.41,95%CI为1.09~5.37,P=0.03)。结论:COX-2基因-1195G>A位点遗传变异与可能IS患者发生AR相关,可能是AR发生的一个遗传易感性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