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人生食猴脑到清炖婴胎,从补品、保健品到药膳,在“花钱买健康”的时代,人们的营养状况却不良了,身体的调节机能紊乱了—— 一、匪夷所思的“进补”,人类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中国人历来相信食疗,相信“以形补形”,由此繁衍出了许多为了“补”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四季神补     
健康之人,乃形神兼备。“形”是身体,属生理;“神”是精神,属心理。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神”是“形”的灵魂、主宰,没有健全的“神”,就没有健康的“形”。进补,首先要从神补开始,并坚持始终。 神补又叫“心补”,即顺时调神,美性修德,使人具备足够  相似文献   

3.
王金山 《科学养生》2008,(10):12-13
最近,安徽省合肥市一位姓叶的朋友在电话里对我说,听说秋季进补很好,可对冬季起“底补”的作用。他说他身体虚弱,经常感冒,准备到商店或药店买一些补品补补。我问他准备买什么样的“补品”,他说是什么人参、鹿茸、白蛋白、氨基酸之类。我一听不对劲儿,朋友怎么将补品、补药以及营养药弄混了。如此混“补”,岂不“补”出乱子?  相似文献   

4.
“以形补形”,即以人体脏器或组织形状类似的食品补助身体。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很久,其主要内容有以脏补脏,一般多是用猪、羊的内脏。其他的如以血补血,吃核桃补脑,吃骨头汤壮骨,吃猪皮养肤等等。这种古代从朴素的类比思维派生出的滋补养生的方法,千百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目前“以形补形”的科学道理得到了中外营养学家的公认。  相似文献   

5.
蒋耀曦 《光明中医》1996,11(5):25-27
补中益气汤治疑难重症蒋耀曦四川省永兴茶场卫生所(644505)补中益气汤方为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脾胃论》一书中,拟订甘温为主的药方。李氏在该书中云:“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形者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气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而补...  相似文献   

6.
“精血虚衰”理论及由此衍生的“补精养形”之学术思想在中医药防治衰老与老年病的历史长河中地位斐然。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承接《黄帝内经》“阴虚致衰”的学术精髓,确立了“精血俱耗致衰”学说,开启了“补精养形治衰”之先河。临床上强调味厚以补精,针对精血虚衰之老年病擅用大量味厚之品;重视温存以养形,倡导老年人温存养气、保全形体的养生之法,提示了在老年病的防治中补益精血与温存养形的缺一不可性。文章先溯“精”与“精血”之源,后基于丹溪《格致余论》中“精血虚衰”的核心学术理论,凝练丹溪“精血俱耗乃衰老之本”的学术精髓以及由此开创的“补精养形”之治衰大法,无疑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冬补食品中,近十年出现了“黑色食品”这支生力军。中医的“五色五形”理论认为,黑主“水”,对应于^体的肾,而肾为“生命之源、命门之根”:黑色能入肾经,能益肾、强肾,用黑色食品来补肾正是“应顺天时”的具体表现。黑色为年轻和生命力强盛的表现,故中医自古以来把黑色食品列为滋补佳品。  相似文献   

8.
人过三十,身体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开始呈下降趋势,眼看容颜不再亮丽,身段不再娇美,很多女性朋友开始慌乱和焦虑,有人荒不择食似的寻求一些能使青春永驻的灵丹妙药。这就涉及到了进“补”的问题。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进“补”有了条件,但是,很多人在这方面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补”就是补营养、补能量,就是吃人参、鹿茸等一些贵  相似文献   

9.
“以形补形”,即以与人体脏器或组织形状类似的食品补助身体。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很久,其主要内容足以脏补脏,一般多是用猪、羊的内脏来补益人体的内脏。其他的如以血补血、吃核桃补脑、吃骨头汤壮骨、吃猪皮养肤等等。  相似文献   

10.
高怀杰 《陕西中医》2003,24(1):92-93
对于每件事物来说 ,从不同的角度就会发现不同的问题 ,就“补”而言 ,也存在着同样的道理。如何去“补”这要从各种角度认真地分析 ,同时也要用各种方法去解决 ,而不能被“补”字的表面现象所束缚 ,要想到“补”的方法很多 ,而最关健地是顺其阴阳 ,和其气血 ,平衡人体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论补肾不如补脾与补脾不如补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脾为后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出发 ,论证了“补肾不如补脾”和“补脾不如补肾”两说的立论依据、区别、联系及在临证中的运用 ,进一步探讨了脾肾两脏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正儿时记忆中,每到考试的时候,父母就买来核桃给我吃。那个时候懵懵懂懂的我还会不解地问"为什么",父母就会告诉我"吃哪儿补哪儿"。"吃腰子补肾,吃鱼眼明目,喝骨头汤接骨……"似乎"吃哪儿补哪儿",已然成为了老百姓默认的食疗大法,那么"吃哪儿补哪儿"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民间所谓的"吃哪儿补哪儿"其实来源于"以形补形"理论。而"以形补形"理论又是中医"取象比类"思想的延伸。  相似文献   

13.
正入秋时节,莲子纷纷上市让人们既添了口福,又助于补身健体。莲子,即睡莲科植物——莲之成熟种子,主产于湘、浙、闽苏、皖、桂等省区。莲子从栽培上分,有田莲、池莲和湖莲之别  相似文献   

14.
“补”与“消”法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法则,兹就其定义、理论根据、分类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如下。一、补法(一)补法的定义及理论根据补法,程钟龄谓“补其虚也。”是指运用扶正强壮的药物,以补益正气,(其中也包括扶正达邪)促进机体早日恢复。凡人体阴阳气血脏腑之不足者,均可用之,所谓“虚则补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难经·十四难》对  相似文献   

1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后世医家对其诠释虽各持己见,但都是从中医治病的角度进行阐述。故将依据药食同源理论,从形、精不足与体质的关系以及食养食治入手,对"温之以气""补之以味"加以补充诠释,着重关注由形精不足所致的偏颇体质,以及如何改善偏颇体质以防止由此所导致的各种慢性病的发生,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东垣“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立论之后,历代医家从脾胃角度对九窍病的辨证治法,多有阐发。当今已发展到“补脾益窍”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补中益气汤有调补脾胃,益气升阳之功。笔者用其加减治疗窍病,每能应手奏效。现举数案谈谈个人应用及体会。  相似文献   

17.
补托法是祖国医学疮疡内治“消、托、补”三大法则中的主要治法之一。疮疡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按不同时期,不同病情,在消、托、补三法中选方用药始能收到预期效果。疮疡初起须用消法,即用消散的药物使初起的肿疡得以及早消散,免受化脓和开刀之苦。中期疮形已成,脓毒不易外达或溃后脓水清稀,而坚硬不消者,可用托法。如正虚邪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脚散漫,难溃难腐者,用“透托”法,如透脓散,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或毒邪内陷。疮疡后期,毒势已去,精神衰疲,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宜用“补法”大补元  相似文献   

18.
王慧颖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10):651-652
对陈沂所著《陈素庵妇科补解》中月经病的诊疗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对月经病的论述从病因病机到治则治法和处方用药都有独到之处。分析其特点有四:经水不调,当辨三因;调经之法在于“通”和“补”;调经以行气为先,用药忌大寒大热;重视药物炮制,止血善用秦艽。  相似文献   

19.
漫话三补     
在解决了温饱奔小康的当今,“闻补则喜”、“唯补是用”的现象较为普遍存在,认为补品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寄希望于补品来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其实这些认识是十分片面的,中医养生学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从自身健康状况出发,宜将三者互相配合,有所侧重。药补祖国医学认为“药补”是针对虚症而言的,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本来体中不虚,营养状况尚佳,再用药补,不但会失去补的意义,而且有些药物还会破坏人体正常平衡,反会导致疾病加重。如:年高体虚的人服用蛤蚧、银耳会出现声音嘶哑、咳嗽频作、咯痰不爽;有的人服用人参精,因“虚不…  相似文献   

20.
严余明 《养生月刊》2003,24(12):560-560
芋艿,欲称“毛芋”、“芋头”,系天南星科植物。其性味辛、平,生者有小莓,据陶弘景《名医别录》记载,芋艿具有益脾胃,调中气,消瘰疬,补虚劳等作用。熟芋补益润燥;生芋破瘀血、散结聚,常用来治疗瘰疠肿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