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常见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的浓度.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68例)、正常脐血组(48例)和感染性疾病组(124例)患儿血浆MBL浓度并加以比较.结果 正常脐血组MBL浓度(729.31±259.73)μ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98.34±284.58)μg/L(P=0.001);感染性疾病组支气管肺炎患儿、支气管炎患儿、肠炎患儿MBL浓度(分别为766.45±274.34 μg/L,774.82±273.34 μg/L,526.54±280.83 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32,0.019和0.001).上呼吸道感染患儿MBL浓度(792.89±250.01 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25).结论 患儿血浆MBL水平降低可能是儿童在免疫脆弱期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浓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常见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的浓度.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68例)、正常脐血组(48例)和感染性疾病组(124例)患儿血浆MBL浓度并加以比较.结果 正常脐血组MBL浓度(729.31±259.73)μ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98.34±284.58)μg/L(P=0.001);感染性疾病组支气管肺炎患儿、支气管炎患儿、肠炎患儿MBL浓度(分别为766.45±274.34 μg/L,774.82±273.34 μg/L,526.54±280.83 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32,0.019和0.001).上呼吸道感染患儿MBL浓度(792.89±250.01 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25).结论 患儿血浆MBL水平降低可能是儿童在免疫脆弱期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窒息母儿血浆催乳素水平变化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目前发现催乳素(PRL)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RL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较少报道,该文探讨窒息新生儿母儿血浆催乳素(PRL)水平变化与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5例围产期窒息新生儿(窒息组,其中轻度窒息14例,重度窒息11例)及20例正 P律?对照组)母血、脐血及新生儿血浆PRL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窒息组母血、脐血及新生儿血浆PRL水平[(362.5±127.1),(984.6±262.3),(386.3±216.2)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6.4±26.2), (92.3±18.4), (68.7±7.27)μg/L](P均0.05)。结论:围产期窒息时新生儿血浆、脐血及母血PRL水平显著增高,血浆PRL水平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足月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测定及其与胰岛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瘦素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83例足月新生儿脐血瘦素、胰岛素水平进行测定,测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记录性别及分娩方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评估新生儿营养状况。结果1.足月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为(10.53±7.05)μg/L,其中男婴(9.01±4.53)μg/L;女婴(11.62±5.03)μg/L。剖宫产组瘦素水平(10.07±5.88)μg/L;阴道分娩组瘦素(13.55±12.00)μg/L。瘦素水平在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t=1.934 P>0.05),分娩方式间亦无明显差异(t=-1.216 P>0.05)。2.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BMI呈显著正相关(r=0.520 P<0.01)。瘦素水平在大于胎龄儿(LGA)、适于胎龄儿(AGA)、小于胎龄儿(SGA)组分别为(17.29±8.99)(、10.54±4.96)(、3.33±1.58)μg/L,3组间有明显差异,LGA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F=16.5 P<0.01)。3.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胰岛素呈显著正相关(r=0.436 P<0.01)。结论瘦素在胎儿宫内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与胰岛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血浆神经肽Y(NPY)及β内啡肽(βEP)的含量,探讨它们与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7例窒息新生儿及12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浆NPY及β-EP的含量,同时行头颅CT检查,并测定脑实质CT值。结果:重度窒息组血浆NPY及β EP明显高于对照组[(1.85±1.10) μg/L vs (0.04±0.03) μg/L,(2.0 3±1.45)μg/L vs (0.06±0.04) 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轻度窒息组NPY及β EP[(0.47±0.38) μg/L,(0.34±0.33)μg /L]低于重度窒息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轻、重度窒息组脑CT值水平分别为(15.60±2.20) Hu和(13.08±2.18) Hu,均低于正常对照组[(20.16±2.66) Hu](P<0.01);其中重度窒息组脑CT值低于轻度窒息组(P<0.01)。重度窒息组NPY和β EP呈正相关(r=0.4220,P<0.05)。结论:血浆NPY,β-EP含量及脑CT值与窒息程度密切相关。窒息越重,血浆NPY和β-EP含量越高,CT值越低。NPY,β-EP可作为观察新生儿窒息程度和窒息后脑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血浆含硫氨基酸的变化,进一步阐明肥胖发生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变化。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某中小学常规体检儿童116例。男77例,女39例;年龄(12.7±3.0)岁。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测量所有对象的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参照《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根据BMI将所有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n=40)、超体质量组(n=40)和肥胖组(n=36)。收集各组儿童空腹静脉抗凝血,并分离血浆,采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酶法检测其血浆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采用清除法检测其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采用日立L-8500型氨基酸分析仪,应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其血浆蛋氨酸及胱氨酸水平。结果肥胖组、超体质量组儿童血浆T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儿童[(1.16±0.54)mmol/L,(1.01±0.45)mmol/L,(0.80±0.29)mmol/L,F=6.682 P<0.05];HDL-C较健康对照组儿童显著降低[(1.30±0.23)mmol/L,(1.38±0.24)mmol/L,(1.59±0.30)mmol/L,F=12.02 P<0.001];血浆胱氨酸水平在肥胖组儿童[(28.68±6.29)μmol/L]和超体质量组儿童[(28.50±6.57)μ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儿童[(25.32±6.26)μmol/L](F=3.347 P<0.05);血浆蛋氨酸水平在3组之间无明显变化[(27.40±3.55)μmol/L,(26.75±3.52)μmol/L,(25.94±3.50)μmol/L,F=1.752 P>0.05]。结论肥胖儿童体内存在含硫氨基酸体系的代谢失衡。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身材矮小儿童成骨细胞的功能状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检测特发性身材矮小(ISS)儿童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及骨钙蛋白(OC)水平,探讨其成骨细胞的功能状况。方法ISS组36例及健康对照组儿童50例。ISS组分为青春期前组及青春期组。测各组儿童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采用CHN法评定左侧手、腕部骨化指标,计算骨龄。采用ELISA法测其血清BAP及OC水平。结果青春期前,ISS儿童血清BAP及OC水平为(79.90±25.96)U/Lvs(60.96±18.46)μg/L,健康对照组为(152.17±35.36)U/Lvs(76.16±28.03)μg/L;青春期,ISS儿童血清BAP及OC水平为(108.33±35.20)U/Lvs(63.82±24.81)μg/L,健康对照组为(156.30±35.29)U/Lvs(104.92±28.26)μg/L。青春期前及青春期ISS组血清BAP及OC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a<0.01)。结论ISS儿童以成骨细胞为中心环节的骨塑造和再造能力均较健康生长发育少年儿童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早期诊断、病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HIE组新生儿46例(轻度31例,中重度15例),健康对照组43例为健康足月新生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二组脐血和生后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1.健康对照组性别、出生体质量对脐血、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无影响;2.健康对照与HIE组脐血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1.03±0.32)和(2.53±1.1)μg/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8.848P<0.05);轻度HIE组与中重度HIE组脐血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2.06±0.65)和(3.49±1.23)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79.691P<0.01);3.健康对照与HIE组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1.07±0.32)与(3.83±2.32)μg/L,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7.631P<0.05);4.轻度与中重度HIE组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2.84±1.06)和(6.11±2.83)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F=48.224P<0.01);5.HIE组脐血与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77P<0.001)。结论1.健康足月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性别对血清S-100B蛋白水平无影响。2.脐血和24h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提示HIE的发生,且能反映其严重程度;脐血S-100B对早期预测HIE的发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儿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儿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其与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2004--2006年对北京3~18岁儿童和青少年2万余人进行了血压、血糖、血脂及肥胖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本研究随机抽取其中6~10岁原发性高血压儿童,男女各20例,另选学校体检血压正常的相应年龄段的男女儿童各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经临床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除外其它心肺、泌尿、内分泌等疾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内标法进行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结果结果:男童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收缩压分别为(119±9)mmHg、(102±5)mmHg(P<0.001),舒张压分别为(76±6)mmHg、(66±6)mmHg(P<0.001);女童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收缩压分别为(118±7)mmHg、(101±7)mmHg(P<0.001),舒张压分别为(76±10)mmHg、(63±9)mmHg(P<0.001);本研究6~10岁血压正常儿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几何均值为(8.5±1.3)μmol/L,其中男童为(8.0±1.3)μmol/L,女童为(9.1±1.3)μmol/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男女高血压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组,男童分别为(10.2±1.5)μmol/L、(8.0±1.3)μmol/L,P=0.024;女童分别为(12.2±1.5)μmol/L、(9.1±1.3)μmol/L,P=0.008.控制性别,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31.P=0.006),控制年龄、性别,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与BMI、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无明显相关性.进一步控制BMI、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正相关关系依然存在,偏相关系数分别为(r=0.265,P=0.024)和(r=0.347,P=0.003).结论 儿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压正相关,高血压儿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的同龄儿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川崎病(KD)患儿脑利钠肽(BNP)的水平变化,并与肌钙蛋白Ⅰ(cTrⅠ)比较,探讨其在KD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住院KD患儿21例作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KD组及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BNP、cTnⅠ浓度,并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冠状动脉内径.结果 KD患儿血浆BNP水平[(517.26±213.4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37.55±7.56)μ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TnⅠ浓度[(0.31±0.17)μg/L]也高于对照组[(0.13±0.04)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KD患儿BNP异常率(100%)明显高于cTnⅠ(47.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浆BNP、cTnⅠ水平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典型KD患儿及不完全型KD患儿BNP及cTnⅠ血浆水平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KD患儿血浆BNP、cTnⅠ浓度均明显升高,而BNP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血浆BNP水平测定有助于KD的诊断,尤其是不完全型KD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绍良  周敦华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8):625-628,632
该文涉及各类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如骨髓移植(BMT)、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和脐血移植(UCBT)治疗白血病的优缺点及HSCT在儿童白血病治疗中的地位。绝大多数儿童白血病可通过正规联合化疗根治,仅少数(约20%)高危、难治及复发的白血病是异基因HSCT的适应证,无适合的同胞供体时,可选择HLA全相合非血缘相关BMT或PBSCT,UD-UCBT更适合于儿童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艾曲波帕治疗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4月1日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接受HSCT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并采用艾曲波帕治疗的2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分为脐带血组和外周干细胞组,根据疾病类型分为恶性病组和非恶性病组,分析各组间临床疗效。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24例患儿中男15例、女9例,艾曲波帕用药时的年龄7.7(2.6~13.7)岁,接受艾曲波帕治疗的时间为移植后第27.5(8.0~125.0) d,使用后完全有效的时间为23.5(6.0~83.0) d,用药疗程为36.5(8.0~90.0) d,艾曲波帕总剂量为1 400(200~5 900)mg,完全有效率92%(22/24),未发生艾曲波帕相关不良反应。脐带血干细胞移植(16例)的患儿使用艾曲波帕的疗程及总剂量均明显低于外周干细胞移植组(8例)[24.5(8.0~81.0)比65.5(35.0~90.0)d,900.0(200.0~3 850.0)比2 862.5 (1 175.0~5 900.0) mg,Z=-3.004、-2.604,P=0.002、0.007],而达到完全有效的时间及停药2周后血小板计数、随访终点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恶性病患儿(12例)相比,非恶性病患儿(12例)用药后至获得完全有效的时间、用药疗程、总剂量及停药2周后血小板计数、随访终点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艾曲波帕用于儿童HSCT后血小板减少症有一定疗效,安全性高,尤其在脐带血移植中可能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CF)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骨髓干细胞及内皮祖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SCF组、G-CSF组、SCF联合G-CSF组(SCF-G组)、假手术组、UUO组、SCF联合G-CSF用于UUO组(UUO+SCF-G组)。实验第5天采集血标本后:①流式细胞仪检测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CD34+/CD133+细胞;②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结果:①对照组大鼠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为(0.13±0.01)%,假手术组CD34+细胞为(0.24±0.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CD34+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增高(P<0.05),以UUO+SCF-G组(3.04±0.42)%及SCF-G组(2.10±0.28)%增高最为明显;②对照组大鼠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CD133+细胞为(0.02±0.01)%,假手术组CD34+/CD133+细胞(0.05±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CD34+/CD133+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增高(P<0.05),以UUO+SCF-G组(0.73±0.17)%增高最为明显;③7组血清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水平无明显增高,UUO组谷草转氨酶水平较其他6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SCF和G-CSF对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动员效果并非完全呈平行关系,联合使用可提高内皮祖细胞和干细胞的动员率,短期内未见肝、肾毒副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2):144-148]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4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二院儿科完成的52例小儿HSCT后11例H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HC中轻度(Ⅰ~Ⅱ度)6例,重度(Ⅲ~Ⅳ度)5例;早发性4例,迟发性7例;发病时间为术后+2d至+25d(中位数为+15d),病程3~60d(中位数为17d)。临床表现均有血尿,其中典型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7例。HC患儿组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和血小板植入时间与非HC患儿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受者移植年龄≥6岁、aGVHD阳性、CMV感染组的HC发生率分别高于年龄<6岁(32.1%和8.3%,P<0.05)、GVHD阴性(34.6%和7.7%,P<0.05)、CMV未感染组(62.5%和13.6%,P<0.05)。结论小儿HSCT后HC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受者移植年龄≥6岁、aGVHD阳性、CMV感染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Wu SQ  Liao C  Gu SL  Cheng JS  Xu ZP  Liu B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70-73
目的 研究CD 3 4 CD 62L细胞输入量在无关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中对造血干细胞植入、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复苏后的CD 3 4 CD 62L细胞数 ,并对 2 3例急性白血病儿童在无关脐血移植后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测定。结果  2 3例患儿中 ,2 1例被植入 ,其中性粒细胞 >5 0 0 / μl的时间为 11~ 2 3d(中位数为 17 5d) ,而在 18例患儿中 ,血小板 >2万 / μl的时间为 12~ 118d(中位数 4 1d)。当CD 3 4 CD 62L细胞输入量 >1 3× 10 5/kg时 ,有利于造血干细胞的植入 ,中性粒细胞的恢复时间与CD 3 4 CD 62L细胞输入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趋势 ,γ值为 - 0 32 4 ,0 0 5

相似文献   


17.
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高氨血症Ⅱ型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使用CD133+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肝动脉内移植对高氨血症Ⅱ型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通过采集健康胎儿脐血, 分离得干细胞悬液,或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患儿父亲外周血5?d后采集单个核细胞,从中分离得到CD133+细胞后,再利用导管介入经皮穿刺肝动脉将上述细胞缓慢输入患儿肝脏,观察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氨、肝功能、精氨酸、瓜氨酸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6例患儿移植后血氨水平均呈现明显下降,1~2周之后缓慢回升,但始终低于移植前波动的高水平;谷丙转氨酶同血氨水平变化趋势相类似;血瓜氨酸和精氨酸水平移植后明显增加,且瓜氨酸的增幅超过精氨酸。其中1例典型病例经8个月随访,发现患儿体重身高均较术前增长,睡眠改善,夜啼消失;由对逗引淡漠变为主动追视感兴趣物品,产生简单词汇,精细运动由手眼不协调到拇指中指捏取东西等,大运动方式也有很大进步;GESELL法测评该患儿术后各能区进步平均3.82个月。由此可见,高氨血症患儿移植后血氨下降、肝功能稳定改善,血瓜氨酸、精氨酸稳定增高,在运动、语言、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都呈现进步趋势。推测干细胞肝动脉移植至少部分激活或补充了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从而使血瓜氨酸、精氨酸水平增高,尿素循环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8.
In the 1950s, the first infusions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were given as a form of treatment for childhood leukemia. This heralded the beginning of a field that has expanded to include the treatment of immune deficiencies, a variety of leukemias and solid tumors, and then genetic diseases. A number of milestones are highlighted, particularly in regard to the use of alternative sources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such as unrelated donor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and umbilical cord stem cells. In addition, newer techniques of using non-myeloablative preparative regimens helped to reduce the toxicity and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Many diseases now benefit from the replacement of the marrow stem cells and the provision of a new immune system and improved immune surveillance.  相似文献   

19.
65例中国非亲缘性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回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ao C  Yang X  Xu ZP  Huang YN  Wu SQ  Chen JS  Li Y  Tang XW  Wu JY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3):220-223
目的1998—2004年,广州脐血库向国内25家移植中心提供非亲缘性脐血治疗恶性及非恶性肿瘤性疾病患者65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非亲缘性脐血移植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脐带血均采自广州市妇婴医院正常分娩的足月顺产产妇,脐血分离、冻存、复温方法参照纽约脐血库的标准及相关文献;选择脐血的依据是HLA相合程度及有核细胞数量。结果65例接受非亲缘性脐血移植的病例中,白血病49例,遗传缺陷性疾病16例;男性42例,女性23例;受者中位年龄10岁(1~33岁);中位体重27kg(10~67kg);HLA-A、B,DRB1匹配全相合9例,1个位点不合43例,2个位点不合13例;总有核细胞(TNC)中位输入量5.7×107/kg[(1.84~20.00)×107/kg]。移植后植入50例有核细胞总数(ANC>500/μl),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7.5d(7~44d),植入率77%;41例受体发生GVHD,发生率为63%。30例长期存活(无病生存时间>365d),无病存活率为61%。结论非亲缘性脐血移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因修饰的方法纯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的可行性,为临床心肌细胞移植寻找新的干细胞来源。方法 将人心肌球蛋白轻链(MLC-2v)基因启动子与嘌呤霉素抗性基因融合,然后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纯化培养出 MLC-2v阳性细胞,用5-氮杂胞苷进行诱导,检测诱导后 MLC-2v阳性细胞是否表达心脏相关标记物。结果 纯化培养出的 MLC-2v阳性细胞经5-氮杂胞苷诱导后表达心肌细胞的标记物肌钙蛋白Ⅰ(troponin Ⅰ)、MLC-2v和结蛋白(desmin)。RT-PCR检测证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转染及诱导前不表达Nkx2.5和desmin,经筛选诱导后细胞表达Nkx2.5和desmin。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基因修饰方法可以得到相对纯化的心肌样细胞,可能成为心脏细胞移植治疗重要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