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秋华  洪君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112-113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151个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40例良性肿大淋巴结77个及29例恶性肿大淋巴结74个的形态、长径与短径之比(L/S)、内部回声、边界及毗邻、彩色血流特征等.结果:良性肿大淋巴结呈长椭圆形,边界光滑、规整,L/S〉2,内部回声多为髓质增强、增宽,皮质相对变窄,门部回声规则存在;恶性肿大淋巴结形态呈类圆形,L/S〈2,周围包膜不清晰或有切迹,浸润周围血管或组织,淋巴结呈融合现象或分叶状,内部回声以皮质低回声为主,髓质及门部强回声变形不规则、偏移、缩小或消失,皮质回声常不均,伴钙化灶或坏死区.彩色多普勒显示良性肿大淋巴结内多为无血流型和淋巴门血流型,淋巴门血流型血流较丰富,呈低速低阻型;恶性肿大淋巴结内血流则多为混合血流型、不规则点状紊乱血流型、边缘血流型血流,且收缩期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明显高于良性肿大淋巴结.结论:彩超对诊断和鉴另4诊断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多排螺旋CT在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阳山县人民医院经手术、穿刺活检以及临床治疗证实的5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分析螺旋CT对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与鉴别的效果。结果:经螺旋CT扫描,5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中,转移性淋巴结肿大28例、淋巴结核10例、恶性淋巴瘤3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9例、坏死性淋巴结炎5例。经CT颈部扫描均能观察55例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部位、数目、形态、边缘以及强化特征等。转移性淋巴结肿大与淋巴引流区关系较为密切,且经CT增强扫描有不规则环形强化伴中央坏死区;淋巴结结核影像学多样性,冷脓肿或窦道形成较具特征;坏死性淋巴结炎表现缺乏特征性,但淋巴结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恶性淋巴瘤密度与肌肉相仿且均匀,中央坏死少见,且较少出现钙化与融合;反应性淋巴结增生以孤立为主,淋巴结短径≤15 mm,密度均匀,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对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可清晰地观察到患者患者颈部淋巴肿大的病变部位、数目、形态、边缘以及强化特征等,故此,在颈部淋巴肿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颈部癌肿颈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方法,了解彩超在颈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我们于1995年2月至2005年10月,对12例已确诊的头颈部癌肿病人进行了彩超颈部检查,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彩超在诊断头颈部癌肿中有更好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颈部淋巴结肿大按其性质可分为慢性非特异性反应性肿大淋巴结 (CLPN)、急性淋巴结炎 (ALPN)、结核性肿大淋巴结 (TLPN)、肿瘤转移性肿大淋巴结(MLPN)、原发性恶性淋巴结即恶性淋巴瘤 (PLPN) [1]。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定位、定性对临床正确诊断、指导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笔者分析总结了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2月经临床诊断、细胞学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的 11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超声资料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17例中 ,男 6 9例 ,女 4 8例 ;年龄 5~ 74岁。所有病例均用东芝 SSA- 2 4 0 A型超声实时诊断仪 ,7.5M…  相似文献   

5.
颈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颈部一侧或两侧有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初期,肿大的淋巴结较硬,无痛,可推动;病变继续发展,发生淋巴结周围炎,使淋巴结与皮肤和周嗣组织发生粘连,各个淋巴结也相互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易推动的结节性肿块。晚期,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寒性脓肿。脓肿破溃后,流出豆渣样或稀米汤样脓液,  相似文献   

6.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许多病症的临床表现,我们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可发现肿大淋巴结,对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分布情况及其血供特点等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初步判断淋巴结的性质(良性、恶性),为临床明确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颈淋巴结肿大,常见的有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转移性癌和恶性淋巴瘤。中医临床如何辨治,笔者认为掌握触诊技术是关键,医者通过手指触摸其肿块之体积、形态、质地、边界,以及压痛、粘连程度,如暗得明,胸中晓然,以实辨病,因病识证,而治无差矣。现就颈淋巴结肿大的中医辨治体会介绍如下,谨供参考。1 颈淋巴结炎本病特点是发病快,肿块疼痛明显,好发于儿童或青年。多因肺胃热郁,外感毒邪,热毒壅塞,痰火邪毒蕴结而致颈淋巴结肿大。症见淋巴结肿痛,韧实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推之可动,压痛明显,甚或多个淋巴结粘连,呈不规则硬块,活动度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部淋巴结疾病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颈部淋巴结疾病病例,并将其声像图特点与病理结果对比观察,评估高频彩超在颈部淋巴结疾病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高频彩超对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为89.1%,误诊率为10.9%。结论高频彩超对颈部淋巴结疾病具有诊断准确性较高、无创性、操作简单等特点。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超、MR I、CT对乳腺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在术前1周内分别接受彩超、MR、ICT检查。结果螺旋CT对乳腺癌术前判断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0%(45/50)和89%(62/70);彩超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8%(44/50)和86%(60/70),MR I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46/50)和91%(64/70)。三者之间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超、MR I、CT对乳腺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都比较高,对于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较为准确,但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临床使用中需针对患者情况选择使用或者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李××,女,21岁。1992年4月5日诊。一年前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当时在某校卫生所经服“消炎”药物效果不好,淋巴结逐渐肿大呈串珠状伴红肿疼痛,于1991年6月发生右侧颈部淋巴结溃烂。即在本市某人民医院诊断为右颈淋巴结核性溃疡。经用盐纱、油纱,以及抗菌素局部换药治疗,后又加服异烟肼、乙胺丁醇,溃疡仍经久不愈。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右侧锁骨上有约3×1cm~2大溃疡面,溃疡面颜色暗红,流稀薄分泌  相似文献   

11.
杨星 《中医杂志》1994,35(10):591-592
颈部淋巴结炎是外科常见病证,其主要表现是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低热和全身不适症状,属中医瘰疬范畴。近2年来笔者辨证治疗该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本病表现为颈部单侧或双侧的淋巴结肿大,其质地中等硬度,边界清楚,活动好,压之疼痛明显。多发于肺部感染、扁桃体炎等疾病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检查过程中应用高频彩超诊断所取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兵团第九师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彩超进行临床检查,将彩超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60例患者中,经过超声诊断后,高频彩超检查出转移性淋巴结100枚,反应增生性淋巴结120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主要在患者II、III以及IV区域分布。在纵横比<1.5、门部高回声消失、囊性变、周边型血流以及点状高回声等超声指标方面,转移性淋巴结均高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对于数据差异,证明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检查过程中,通过高频彩超诊断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医疗人员对患者淋巴结类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高频探头对患儿腹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探头对24例腹痛患儿进行彩超检查。结果:24例患儿中19例(79.17%)可见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结论:高频探头可清晰显示腹腔肿大的淋巴结,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拟诊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应用高频彩超进行腹部肠系膜淋巴结扫查,并记录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情况及纵横比。结果:小儿脐周、右下腹见肠系膜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者71例。结果: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1 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男性,51岁,体重71kg,术前诊断:鼻咽部占位,左颈部肿物,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拟行左侧颈淋巴结清扫,右侧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术前查体:高血压(不规律服药)心电图提示:ST—T改变,左室高压平时无自觉症状,术前测血压128/88mmHg。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细针穿刺标本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分析,了解其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意义;方法应用细针吸取细胞学方法对12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穿刺,穿刺物涂片SP法作PCNA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PCNA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颈部肿大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标本的PCNA检测对肿瘤临床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术前彩超对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来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彩超予以诊断,并对比其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以此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彩超诊断侧颈淋巴结转移敏感度90%,特异性100%。彩超诊断中央区淋巴转移敏感度53.8%,特异性57.1%。60侧淋巴结出现了转移,主要分布在颈下、颈中及颈上,以颈下位置分布最多,在Ⅱ-Ⅵ区分布中,以Ⅲ区最多,P0.05。结论:术前通过彩超诊断甲状腺癌,有助于提高患者颈淋巴结转移准确率,明确转移位置,为颈部淋巴清扫提供必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单纯性颈淋巴结肿大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 ,属中医“瘰疬”范畴。自 1 998年 2月至 2 0 0 0年 4月 ,我们采用三越了哥王片治疗本病 1 5 6例 ,并与西药治疗的 1 42例作对照观察 ,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98例均为门诊患儿 ,年龄 2~ 1 4岁。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 5 6例中 ,男 1 0 2例 ,女5 4例 ;对照组 1 42例 ,男 95例 ,女 47岁。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淋巴结肿大 ,并排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及全身性疾病。淋巴结肿大程度标准 :重度者较正常淋巴结肿大 2倍以上 ,中度者较正常淋巴结肿大 1倍以上 ,轻度者较正常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淋巴结结核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的疗效 ,我们于1997年 4月~ 2 0 0 0年 1月 ,用 3种不同方法治疗了 118例肿块型颈淋巴结结核。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118例均为经穿刺细胞学证实或活检病理确诊 ,并结合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被诊断为颈淋巴结结核。肿大淋巴结均为肿块型 ,可活动或活动稍差 ,尚未化脓。 118例随机分组 :周一、二初诊为A组 ,周三、四初诊为B组 ,周五、六初诊为C组。A组 32例 ,男 14例 ,女 18例 ;年龄 15~ 82岁 ,平均 (2 8 1±4 1)岁 ;病程 2 5天~ 2 1年 ,平均 (0 5 8± 0 11)年 ;肿大淋巴结1枚 13例 ,2枚 8例 ,2…  相似文献   

20.
468例颈部感染性手术的颈丛阻滞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部或颌下部感染性病灶需行临床手术治疗时 ,往往可能因为颈丛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困难 ,以及可能播散扩大感染病灶等问题 ,而必须选用其它麻醉方法来完成手术。笔者现就 4 6 8例此类病例 ,在“一针注射法”颈丛阻滞麻醉下行颈部或颌下部感染性病灶手术的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4 6 8例 ,其中男 2 16例 ,女 2 52例。年龄 9~ 75岁 ,平均 39岁。1.2 临床诊断 :颈或颌下部淋巴结结核 2 2 8例 ,颈部淋巴结结核并发结核性脓肿或颌下部感染性脓肿溃破、窦道形成 16 8例 ,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6 0例 ,腮腺囊肿等其它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