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7,(2):77-79
归化与异化是文化翻译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翻译策略。从旅游文化外宣资料中的汉英翻译来探讨归化、异化策略的优劣点,并从优化归化、异化策略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既保障旅游外宣翻译中的文化传递功能,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2.
旅游景区外宣翻译是旅游文化传播的重要表现方式,其影响是很直观的。规范的旅游景区外宣翻译能够促进地方旅游文化传播,并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旅游景区外宣翻译和旅游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然后阐述旅游景区外宣翻译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基于旅游文化传播的旅游景区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旅游的迅猛发展,民间外交的软性特质与政府的形象推广的硬性特质,在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方面形成互补,对于促进其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在国际市场上宣传我国旅游形象的重要途径,旅游外宣翻译既直接体现了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又间接促进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基于此,在梳理了旅游外宣翻译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提升旅游外宣翻译质量的途径,以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共同推进,芜湖旅游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旅游外宣翻译对宣传推介芜湖、展示芜湖文化魅力、对外传播芜湖地方特色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对芜湖市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现存的问题进行研究,运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法,结合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特征,探究芜湖市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以期提高芜湖旅游外宣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阐述龙江旅游外宣品汉英翻译的重要性,深入探讨旅游外宣品的汉英翻译常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外宣翻译工作的建议。黑龙江具备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做好对外宣传是龙江旅游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旅游外宣品在对外宣传形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介绍旅游景点、开拓旅游市场、提升产品知名度的重要手段。旅游外宣品的汉英翻译工作要求翻译人员的译文不仅要准确反映出旅游景点的特色,还要让外国游客看得懂。翻译人员要针对翻译中常见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方式,提高自身翻译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外宣品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6.
广义的外宣翻译涵盖了政府文件、旅游资料、企业宣传资料等各个领域中的翻译活动。文化空缺的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被首次提出,此后便有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这一现象。本文从外宣资料的翻译出发,对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造成文化空缺现象的原因。重点探讨目前外宣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在翻译中对文化空缺进行重构。希望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对跨文化交际及外宣翻译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特而富有活力的一部分,其精髓集中在多样化的文化旅游资源上。长白山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要走向世界,需要高质量的外宣翻译作为支撑。本文以长白山文化为依托,对长白山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现状进行研究,探讨现存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外宣翻译提升策略,以期对长白山文化旅游及吉林省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进一步践行国家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盛夏 《考试周刊》2012,(32):28-29
随着中国对外旅游业的发展,外宾入境旅游的数量逐年递增,旅游外宣资料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其用语的准确性和文化传递的贴切性也受到了更多关注。本文在分析中英语言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翻译旅游外宣资料的策略和方法,如注解、省译和重构等等,以探究目前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背景下,陶瓷文化旅游文本外宣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目前的研究仍限于对陶瓷术语和陶瓷器物名称翻译以及陶瓷文本语言特征及翻译策略的随感式的经验总结,亟需系统宏观理论的指导.选取跨文化传播学这一新的视角,研究陶瓷文化旅游外宣文本翻译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作用及关系,构建一个有效的陶瓷文化旅游外宣文本翻译传播模式,对陶瓷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外宣翻译是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构建中国国际形象。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以山东旅游外宣翻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外宣翻译策略。研究发现:旅游外宣翻译信息突出、语言简明、文化内涵丰富,译者可以采用简生化、补生化和原生化翻译策略,删减冗余内容,补充文化空缺,达到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本文对外宣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翻译教学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化翻译观的有关理论,分析了汉英旅游资料在语言风格和语法句式上的文化审美差异,提出了基于文化翻译观的旅游资料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李鹏 《华章》2013,(32)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试图在推进我国外宣翻译研究、促进对外文化传播上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旅游翻译是外宣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旅游景区资料翻译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鉴于旅游宣传文本的特殊性,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翻译汉语的旅游宣传文本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提高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达到宣传旅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胡晓姣 《海外英语》2014,(10):151-153
旅游经济之发展,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登旅游外宣部分英译本中存在的失误实际系脱离目的论指导所造成。旅游外宣文本翻译应以目的论为指导,发挥译者之主体性,通过译者的自觉适应和选择,合理选用妥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红色旅游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旅游形式,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游客不仅了解中国革命历史,而且领悟革命奋斗精神。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红色旅游越发受到游客青睐,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的重要性凸显而出。以浙江省红色旅游外宣翻译实例为文本,以生态翻译论为理论指导,通过“三维”转换(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分析探讨了译者如何彰显外宣政治意识、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培育文化资本输出意识、突出外宣本体意识,提升红色文化品牌国际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邢台学院学报》2019,(4):54-57
邢台在中国早期佛教文化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佛教文化资源丰富。佛教文化资源的外宣翻译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佛教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邢台的佛教旅游文化外宣基础薄弱,亟待改善。应在广泛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形成规范系统的文字资料,打造文化金卡片,为邢台旅游文化外宣服务;建立政府、文化、高校、民间等多部门联动机制,进行优质高效的邢台旅游文化外宣;开拓多元传播主体,拓宽旅游文化的外宣渠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邢台佛教旅游文化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提升河北形象,服务旅游。  相似文献   

17.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基于生物进化论提出的一门生态学途径的翻译学研究,认为翻译实际是一个"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以旅游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及相关英汉翻译实践为例,着重从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阐述旅游外宣资料翻译的意合形合转换技巧。  相似文献   

18.
试论旅游文化对旅游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翻译是传播旅游文化的重要途径,旅游文化的差异又影响着旅游资料的翻译,从生活方式、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宗教、价值观等方面都会对旅游翻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旅游外宣翻译指的是旅游文本材料的翻译,能否得当地翻译外宣材料不仅有利于中国旅游业走向国际市场,更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从而较强各国各民族的交流与了解,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的适应选择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的生态环境进行适应与选择,包括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与选择。鉴于中外旅游文化在旅游目的、价值观、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译者在翻译旅游外宣材料的过程中如何克服这些语言、文化、交际思维、价值观等方面的障碍?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才能更好地传达文本信息,传播中国文化?这将是本文作者集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旅游外宣资料有其特定受众与特殊目的,因此,此类翻译在翻译原则、翻译方法上皆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翻译.本文通过分析旅游外宣资料的文本特点及其针对的读者群,指出译者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应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文明白晓畅,清晰易懂,从而达到对外宣传、招揽游客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