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走出心灵的沼泽——与丧偶老人谈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出心灵的沼泽———与丧偶老人谈心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高之旭丧偶是老年人最悲痛的事件。丧偶的老年人常悲痛欲绝,终日思念老伴,心情压抑,严重者情绪极度抑郁,甚至有自杀言行。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丧偶反应”或“丧偶综合症”。丧偶反应这一重大精神刺激,...  相似文献   

2.
正人到老年,一生的复杂经历和思想变化,以及文化知识所达到的水平,在心理上都留下了种种烙印。加上老年时期生活环境的改变,许多人先后经历了子女成家、退休、丧偶等重大变动,在心理上形成了巨大的变化,即产生了所谓老年心理。有的子女不理解这一点,会感到老人古怪。有的老人自己没有觉察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湖南丧偶与非丧偶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差异。方法采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卷与社会支持量表,取得有效问卷307份,其中丧偶老人129人,非丧偶老人178人。结果丧偶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明显不如非丧偶老人。讨论需要重点关注丧偶老人的心理健康,加强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建设,指导他们学会自我健心,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丧偶老人的抑郁感及各项健康状况,与非丧偶老人进行比较,探究影响丧偶老人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用GDS量表和SF-36量表对241名老人(丧偶老人131名,非丧偶老人110名)进行测量,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人群进行差异性比较,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究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丧偶老人与非丧偶老人相比,GDS得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t=3.382,P=0.001),丧偶老人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低于非丧偶老人。其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项目下降幅度较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丧偶老人的躯体疼痛、精神健康与一般健康状况对其抑郁程度有影响。结论丧偶老人与非丧偶老人相比,各项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抑郁倾向更严重。因此,应加强对丧偶老人的关爱程度,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5.
钱军 《家庭医学》2020,(2):48-49
暮年丧偶,可谓老年人的一大不幸。如今,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普遍比过去延长了许多。他们身体好,经济条件好,有的是时间和精力,但一生相濡以沫的老伴却离自己而去,只留下自己孤零零一个人面对以后的人生。子女、亲咸、朋友代替不了夫妻间的关爱,亲情友情弥补不了内心的寂寞孤独,于是许多丧偶老人重新开始寻觅新的生活伴侣。  相似文献   

6.
秦皇岛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秦皇岛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及心理状况自评量表(SCL-90),对秦皇岛辖区农村老年人150例进行测评。[结果]农村老年人心理问题检出率18.6%,明显高于中国正常成人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稳定性、健康状况、医疗费支付方式、家庭关系、配偶状况、健康状况及负性生活事件。[结论]尽快完善医疗保险及社会保障制度,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支持丧偶老人再婚,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减轻生活压力,可减少农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乳癌术后妇女,在社会生活中遭到严重精神压力者则乳癌复发率增高。50例乳癌术后首次复发与另50例病情处于缓解期妇女,平均年龄49.5岁,其中已婚83人,单身3人,离婚4人,丧偶10人。作者对这些患者病史中生活发生逆境及困难进行研究,所谓严重生活事件包括远期危害,明显影响患者及其他人的事件,如丈夫或子女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丧偶,难免给心灵上留下创伤,精神上忧闷和生活上孤独,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有人调查了4489位55岁以上的丧偶者,发现其中有5%的老人在丧偶后半年内相继去世,其死亡率比未丧妻的同龄者高出40%。丧偶老人求偶再婚是一种正常的健康心理,我们必须要正确理解,并给予热情支持。 为什么说丧偶后再婚有益健康长寿呢?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生命历程视角下,通过异质性分析探究丧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11—2018年三期CLHLS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按性别、城乡居住地、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进行异质性分析,全面探讨丧偶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结果 研究发现丧偶对老年人孤独感水平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β=0.255,P=0.002,95%CI:0.946~0.415);男性丧偶老年人更容易陷入孤独(β=0.230,P=0.01,95%CI:0.946~0.415);居住在城镇的老年人丧偶后孤独感显著增强(β=0.376,P=0.006,95%CI:0.106~0.645);受过教育的丧偶老年人会比文盲老人产生更强烈的丧偶孤独感(β=0.330,P=0.006,95%CI:0.930~0.568);自评健康状况不好的老人丧偶后孤独感水平更高(β=0.408,P=0.002,95%CI:0.148~0.668)。结论 丧偶是影响老年人孤独感水平的重要生命历程事件;性别、居住在城镇、受过教育以及生活不能自理均是丧偶后导致孤独感水平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建...  相似文献   

10.
明扬 《长寿》1999,(11)
4月24日早上,广东电视台“女性时空”栏目播放了一个名叫“丧偶老人再婚为何这样难”的专栏节目,就一对名叫郑毅和平旭的老人,从相识、相爱到结婚后,遭到郑毅子女的强烈反对,对两位老人肆意殴打、侮辱,并把他们赶出家门。郑毅老人在四处借住多日,感到生活非常不便,不得不撬开门锁搬回家住时,又再次遭到子女的毒打,致重伤住院。郑毅不仅感到忍无可忍,更感到心冷,愤而将子女告上了法庭一事,组织嘉宾和观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张翠红 《家庭健康》2004,(2):17-17,19
我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越来越多,丧偶独居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老人们的再婚之路大部分走得很艰难,相当数量的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之中。那么,这部分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长寿地区长寿老人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安阳市长寿老人3 275人的家族清况、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及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状况等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对其中2 690人进行入户体检。结果 3 275位长寿老人中男性730人(22.29%),女性2 545人(77.71%);≥100岁74人(2.26%),占总人口的1.37/10万;长寿老人文盲与半文盲90.86%,丧偶或无伴88.50%,与子女共同生活85.15%,目前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子女86.87%;有家族长寿史68.38%,出生时母亲平均年龄23.80岁;长寿老人女性生育最后一胎时≥40岁占36.33%,绝经年龄≥50岁占46.77%。饮用自来水等有利于健康的饮用水类型96.66%,与人交往60.48%,对睡眠状况自我感觉良好51.76%,吸烟率9.42%,饮酒率13.62%,每天喝牛奶16.45%,每天吃水果为20.08%,每餐吃蔬菜53.48%;平时少量运动(活动)和劳动74.98%,主要疾病流调总患病率为32.76%,体检高血压48.26%,10年来没做过健康体检者75.60%。结论安阳市长寿老人健康长寿的特征性影响因素表现在:先天性因素(包括家族遗传因素、出生及女性因素)、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中的合理因素以及饮用水状况等对于长寿老人健康长寿起重要的作用;疾病、医疗保障薄弱、饮食质量较差、经济收入低处于相对贫困状态等因素不利于长寿老人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3.
许永付 《长寿》2004,(5):23-23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丧偶是生活中最震撼心灵的应激事件,对老年人是最沉重的打击。丧偶后的老年人,精神空虚,心里冷漠、苦闷、孤独.整日沉湎于对老伴的思念之中.健康水平每况愈下,是导致老年人过早衰亡的主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昆明市公务员生活事件对抑郁水平的影响,为有效改善其抑郁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550名昆明市公务员,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昆明市公务员的SDS平均得分为(45.98±11.14)分,抑郁阳性率为27.7%。生活事件对公务员的抑郁水平有一定影响(P﹤0.01);家庭和子女类生活事件及身体健康类生活事件对公务员抑郁水平有影响(P﹤0.01);职业类生活事件和司法类生活事件对男性公务员抑郁水平有影响(P﹤0.01);学习类生活事件及家庭和子女类生活事件对女性公务员抑郁水平有影响(P﹤0.01)。结论生活事件是昆明市公务员心理抑郁的影响因素,且其影响方式存在性别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善公务员的心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专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陶芳标 《中国校医》1998,12(1):10-14
运用青少年学生生活事件调查表(自编)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了1502名15~22岁中专学生一年来负性生活事件发生情况和一周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学习、生活及自我实现等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多见,人际关系、恋爱与性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次之,家庭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相对较少;男女学生一年来负性生活事件数差别无显著性;但不同的生活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性别差异。结果还显示.负性生活事件数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且某些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提示在进行学论心理卫生教育与干预时,要关注负性生活事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流行病学组推荐的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93名养老机构入住老人中94.46%患慢性病,主要为高血压、脑卒中、老年痴呆、冠心病、糖尿病。生活自理者占34.28%,半自理者占32.27%,完全不能自理者占33.45%。53.16%存在负性情绪,主要为丧偶、患病、家人生病或死亡、孤独。目前最担心的事件:生病、惧死、孤独占52.63%。结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健康状况值得担忧,为顺应我国老龄化迅猛进展的现状,应提倡全社会关注,关爱此类老人群体,进一步完善机构养老功能,加强慢性病管理,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参考性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5个市的142位留守老年人进行中国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调研数据,并与全国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全国平均水平差;②在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方面,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女性;丧偶者较配偶健在者心理健康状况差;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留守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结论]留守老人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状况亟待改善。家庭和社会应该在精神方面给予老年人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机制,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刘玉林 《长寿》2004,(5):8-8
医学专家对多名老年丧偶者的研究证明,丧偶半年之内是老人的高死亡危险期。医学家同时又发现,这期间该人的免疫功能竟然只有其他时间的1/10,而居死亡首位的疾病是心脏病和中风,其根本原因是丧偶后的孤独。  相似文献   

19.
2002年,七旬老人王林东丧偶后,经人撮合与郭阿姨相识,相似的生活经历和丧偶境遇让他们非常投合,可婚事遭遇儿女强烈阻拦.两位老人把财产问题理清后,双方儿女们还为一个困扰耿耿于怀:将来百年之后,两位老人和谁葬在一起?尤其王家儿女态度激烈:做儿女的,一定要给母亲维护"合葬恩爱权". 王大爷想到同事老陈的经历.老陈希望用折中方式,由两任夫人骨灰相伴左右和他一起合葬,当时双方子女勉强同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采用SCL-90量表、EPQ间卷进行心理卫生状况、个性特点和社会生活事件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有17.6%的学生出现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其问题种类以人际敏感、强迫、偏执等为主,且大、中学生之间情况相似,但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差异。另外,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社会生活事件中的学习、家庭因素,个性特点的情绪、内外向等因素是影响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