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起始时间与免疫保护效果调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出生后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不同接种起始时间与免疫效果的关系 ,为正确执行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实践依据。 方法 以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江门市区幼儿园、小学、中学各抽 2所学校 ,按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重点调查完成 3针以上免疫的观察对象中 ,出生后乙肝疫苗不同接种起始时间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 ,并设出生后 2 4h内接种、1~ 12月接种和 >12月接种等 3组进行比较。 结果  3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 0 0 9%、1 87%和 7 78%。各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 ( χ2 =113 8 2 8,P <0 0 0 1)。 结论 新生儿出生后是否及时接受乙肝免疫对控制乙肝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为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充分发挥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必须坚持 0、1、6月免疫程序 ,出生后 2 4h内开始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我市街道在校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免疫效果、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3~12岁在校所有常住儿童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同时调查乙肝疫苗免疫史.结果:辖区内在校常住儿童1 522名检测对象中,乙肝抗体阳性728例,抗体阳性率为47.83%(728/1 522);乙肝...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市麻疹疫苗(MV)免疫效果,客观评价免疫工作质量,于2005年在四会市和广宁县开展了MV免疫效果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方法1.1调查对象能按HV免疫程序接受MV免疫的健康儿童。1.2抽样过程在全市8个县(市、区)中随机抽取2个,在抽取的每个县(市、区)中随机抽取3个接种点,在每个接种点收集15名~20名符合条件的儿童。1.3样本采集接受麻珍免疫时作基础抗体测定;在麻疹基础免疫后1个月或麻疹加强免疫后2周作免疫后抗体测定。方法是静脉取血2ml,分离血清送检。1.4疫苗来源免疫接种使用的疫苗为有效期内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  相似文献   

4.
血源乙肝疫苗正逐渐被基因乙肝疫苗所取代[1,2 ] ,有研究认为基因乙肝疫苗与血源乙肝疫苗在安全性、效力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别 ,可互换使用[2 ,3] ,基因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在 95%以上[2 ] 。本文报告在实际接种中应用国产基因乙肝疫苗的效果。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7~ 13岁健康小学生 ,筛查其乙肝HBsAg、抗 -HBs、HBeAg、抗 -HBe和抗 -HBc (乙肝五项指标 )均阴性者 ,共 2 4 1例 ,其中以前接种过血源乙肝疫苗者 70人。1 2 研究方法  ( 1)接种同一批号基因乙肝疫苗 ,免疫程序为 0 ,1和 6月三针 ;( 2 )接种后 2月…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 ,在人群中的高发病率及治疗的难度 ,已经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预防乙肝 ,减少发病率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当前有效的方法是在人群中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按正规 3针 (0 - 1- 6个月 )预防接种 ,90 %以上的人群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力 (抗 -HBs阳转 ) ,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推进接种程序完善 ,我们于 2 0 0 1年 5月调查考核了整体人群中 132例乙肝疫苗接种后 4年的免疫持久性 ,其结果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32例中 ,男 10 8例 ,女 2 4例。其中 ,年龄 34~ 6 7岁。见表 …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22年人群血清学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广州市长期应用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对乙型肝炎(乙肝)免疫防病效果。方法在广州市全市12个区、县级市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以家庭为单位对1~59岁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包括检测HBsAg、抗-HBs,对HepB接种史及主要乙肝感染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人群HepB接种率,分析和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家庭感染状况下接种与未接种HepB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评价HepB免疫防病效果。结果 1~16岁年龄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8.11%(2535/2877),17~59岁人群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为20.75%(470/2113)。在推行新生儿HepB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出生的1~16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29%,而出生时尚未开展HepB接种的20~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3.72%。1~16岁人群中有HepB接种史人群HBsAg阳性率0.99%,无接种史人群为5.56%,疫苗保护率为82.19%。20~59岁人群接种HepB,基本都不是在新生儿时期,疫苗保护率为52.01%。新生儿接种HepB,母婴乙肝传播阻断率为94.16%,并能有效阻断家庭内水平传播。结论长期实施新生儿接种HepB能控制、消除受种人群乙肝病毒感染,非新生儿人群接种HepB也能显著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加快乙肝控制步伐,我国自199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并免费接种。菏泽市经充分准备自2003年起开始执行。为了解菏泽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前接种率水平,掌握本地区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本底情况,对2002年本市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防治,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乙肝疫苗与计划免疫常规疫苗同时接种.1989年至1993年间,我们对213名健康新生儿进行了乙肝疫苗与卡介苗联合免疫,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观察.一、资料与方法1、接种对象:1989~1993年在我院出生的及所管辖的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所属20个委213名新生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南新场部小学生在推广乙肝疫苗接种措施前的感染情况以及措施执行后对HBsAg的免疫效果。 方法 于乙肝疫苗接种措施前的 1995年和措施执行后的 1999及 2 0 0 2年 ,全体学生静脉采血 ,以ELISA方法检查乙肝两对半 ,并发放统一问卷调查表调查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史。 结果  1995、1999和 2 0 0 2年在校学生分别为 110 5人、113 5人和 10 69人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0、68%和 89%。HBsAg携带率分别为 12 %、7 3 %和 3 6%。三次调查HBsAg的携带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u =3 814 ,P <0 0 0 1)。 结论 将乙肝疫苗的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以及场医院采取可行的鼓励措施后 ,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芦山县2003年启动"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项目"以来芦山县人群乙肝感染情况.方法 用同一厂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抽查25岁年龄组人群与15~18岁年龄组、3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乙肝病毒携带情况.结果 2003年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项目"后出生的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较项目实施之前出生的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 芦山县正式启动"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项目",并实行免费接种后,笔者所在县低年龄组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邹城市3~7岁儿童乙肝感染状况及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贻庆  魏瑞芳  刘德艳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595-1595,1584
目的 了解邹城市3~7岁儿童乙肝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对来邹城市卫生防疫站门诊接种疫苗和预防检测的3~7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对抗-HBs阴性者进行5μg疫苗加强免疫1~3针,免疫后三个月进行抗-HBs检测。结果 邹城市3~7岁儿童出生后按0、1、6月程序接种乙肝65.42%。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抗一HBs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对479名儿童进行加强免疫,加免后总的抗体阳转率为87.89%,加强1针与多针抗体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邹城市3~7岁儿童乙肝疫苗按程序接种率较高、免疫效果良好,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阻断乙肝传播,对抗-HBs阴性儿童只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5μg即可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市麻疹强化免疫的开展情况,确保2012年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并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方法汇总分析2010年9月11~20日我市对8月~6岁麻疹强化免疫儿童信息。结果全市12个县(市、区)均完成了目标人群摸底调查的预防接种工作。调查摸底目标儿童565 384例,累计接种人数557 034例,接种率为98.52%。结论 2010年潍坊市较好的完成了8月~6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建立起了目标人群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与HBsAg携带率的关系及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 ,为制定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 1~ 18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史 ,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 HBs。结果 调查 1~ 18岁人群 6 6 6 9人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4 1.2 % ,HBsAg携带率为 9.2 %。其中全程接种者HBsAg携带率为 2 .4 % ,未接种 (或未全程接种 )者HBsAg携带率为 14 .0 % ,差别有显著性 ;全程接种者HB sAg感染保护率为 82 .9%。抽查 84 3人的抗 HBsAg ,阳性率为 6 2 .8% ,其中全程接种者抗 HBs阳性率为 85 .7% ,未接种 (或未全程接种 )者抗 HBs阳性率为 36 .9%。结论 HBsAg携带率高低与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低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临沭县 1~ 18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尚不高 ,目前仍处于高携带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量观察资料证实,乙肝血源疫苗在人群接种安全、有效,大大减少了乙肝母婴传播和水平传播的机率。目前,新一代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研制成功,替代乙肝血源疫苗已成为必然趋势。为了解不同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及不同剂量疫苗在不同人群中的免疫效果,我们于1996~1998年在我市部分地区进行了新生儿、中学生接种效果研究,结果如  相似文献   

15.
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付云威 《黑龙江医学》2002,26(5):398-398
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 )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佐剂疫苗。主要是收集健康携带者的血液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处理后制成。接种于人体后 ,便刺激人体产生乙肝表面抗体 ,具有防止乙肝病毒感染作用。为了解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反应 ,我校医院主要针对 1998~ 19992年中接种乙肝 (重组 )酵母疫苗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后 ,观察接种后的反应效果。1 材料和方法本资料主要取自于 1998~ 1999年中新入我校的应届大学生 ,共计 2 2 5 5人 ,按照 0、1、6的常规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 ,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剂量为 5ug ,接种半年后 ,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青海省1~6岁健康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抗体水平,抽样评价预防接种质量。方法在全省六州一地区一市各选择1个县对1~6岁健康儿童进行接种乙肝疫苗抗体检测。结果乙肝疫苗(抗-HBs≥10mIU/mL)[1]阳性率为63.62%,其中最高为海东地区76.67%,最低为果洛州48.57%。不同地区的抗-HBs阳性率高低分布不均,乙肝疫苗抗体阳性率仍有差别,其中果洛州监测人群抗-HBs阳性率相对较低仅为48.57%。不同性别、民族及年龄抗-HBs阳性率为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省乙肝疫苗接种与免疫成功率≥85%的指标还有较大差距,应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乙肝疫苗不规范程序接种后免疫效果。方法:对我院预防接种门诊的556名9个月~1岁的儿童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监测,并按不同的免疫程序分组(0、1、6组,0、1、7组,0、1、8组)进行了效果分析。结果:3组免疫应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时这3种免疫程序均适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解全市自然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给乙肝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吉安市5个县(市、区)5个乡(镇、街道)10村(居委会)8个年龄段1495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入户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统一检测。结果 调查男性862人,女性598人,平均自然人群乙肝感染率为35.59%,各地感染率有较显著性差异,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0~3岁儿童最低为12.96%。26~35岁成人最高,为48.40%。结论 我市自然人群乙肝感染状况仍然很高,乙肝防治任重道远。一要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二要加强对孕妇乙肝感染监测,对感染者进行乙肝高免接种,以减少垂直传播的机会。三要对高危人群进行扩大免疫,四要加强对低应答、无应答人群的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济宁市农村全人群乙肝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制订我市具体的乙肝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济宁市两村庄,按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636人,并采集血标本,检测乙肝感染情况和抗体水平。结果济宁市农村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已降至较低水平(1.57%),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1~4岁年龄组(75.47%)高于5~14岁年龄组(59.09%),高于15~59岁年龄组(31.33%)。结论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后大大提高了全市儿童人群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全市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接种免疫效果,探讨不同人群、不同免疫状态、不同免疫发育阶段乙肝疫苗接种方法、接种途径、接种环节、接种效果的不同.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随即抽取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者以接种卡为据,采集血样,应用胶体金法检测HBsAg、抗-HBs.结果 本文调查范围内的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乙肝表面抗体产生率达81.8%.通过数据统计发现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产生率有差异与接种者的年龄、当时的免疫状态、免疫发育阶段、乙肝疫苗接种方法、接种途径、接种环节有相关性.同时接种者的重视程度、接种规范与否、接种者年龄及免疫状态、抗-HBs滴度定期检测、复种等因素均影响抗体水平.结论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传染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不同应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方式乙肝疫苗接种和定期接种效果监测,对有效避免重复接种、无效接种、接种耐受和免疫损伤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避免医疗浪费,节约医疗成本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