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状态下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同时血糖在8.3-15.7mmol/L之间的25眼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和可能的并发症。结果术后4周视力≥0.3者19眼,其中≥0.5的14眼,低于0.1者4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经正规治疗仍血糖高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正常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  相似文献   

2.
张洪权 《医学信息》2010,23(3):680-681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有限的条件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对80例(80眼)白内障患者行球周麻醉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80倒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全部脱盲。术后1周视力:0.5以上者58眼(72.5%),0.2-04者16眼(20.0%),0.1者6眼(7.5%)。结论在基层医院比较简陋的条件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其经济、有效、安全,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旋 《医学信息》2010,23(1):118-119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300例(396眼)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并发症及并发症的处理情况。结果术中并发症:后囊破裂16眼(4.04%),均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无晶状体移位发生。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56眼(14.14%),术后一周内药物治疗水肿消退。前房炎症反应26眼(6.57%),袁现为房水混浊、纤维素性渗出,药物治疗3-7天内消退,本组无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离、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高垒  蒋宝霖 《解剖与临床》2005,10(4):315-316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采用0.4%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经巩膜隧道切口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300例,植入单片式PMMA硬质人工晶体。结果:52%(156/300)术中无任何痛感;36%(108/300)有轻微痛感;9%(27/300)术中有痛感,加用奥布卡因点术眼;3%(9/300)术中疼痛,加用球后麻醉。结论:选择适当病例,表面麻醉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立梅 《医学信息》2010,23(15):2884-288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表面麻醉[1]下行透明角膜切口,对138例(168眼)老年性、并发性、发育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第一天裸视力0.4以上者157眼(93.45%);术后第一周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2(90.48%);术后第一月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6眼(93.48%)。结论透明角膜切口具有切口小、术程短、术后散光小、裸眼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能在表面麻醉下安全操作,可门诊手术的优点[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低视力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412例(418眼)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于术后1天、1周、1月及3月分别测裸眼视力,对低视力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低视力者112例(112眼)(26.8%),其原因主要为手术并发症,随着随诊时间的延长,低视力者人数逐渐减少,而且其原因主要为屈光不正和眼底病.结论:人工晶体计算误差造成的屈光不正、手术源性散光及眼底病变是造成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经过术式的改进及术前、术后的治疗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贺广秀  李义  金贵玉 《医学信息》2008,21(2):252-25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糖尿病患者178例200眼,术后3个月低视力的发生率及导致视力的主要并发症.结果 术后3个月视力低于0.3者53眼(26.5%),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26眼(13%),后囊膜混浊者12眼(6%),虹膜后粘连者10眼(5%),新生血管青光眼者4眼(2%),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1眼(0.5%).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手术技巧和正确的术后处理可减少低视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以前大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成本低,手术时间短且具有小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1],但对病人的术前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本院完成530例580只眼的术前术后护理工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表面麻醉下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30例(580只眼),其中男230只眼,女350只眼。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2±10.2)岁。术前视力光感至0.4,光定位正常。核确度采用LocoⅡ标准,Ⅱ级核160只,Ⅲ级核325只,Ⅳ级核95只。1.2手术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眼轴长>26mm的39例(43只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12~48个月),眼轴26~28mm 25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的22只眼,占88%,眼轴长>28mm 18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5的4只眼,仅占22%.术后未见视网膜脱离、青光眼、角膜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可靠,手术并发症少.视力差的主要原因为眼底病变,并随眼轴长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并探讨角膜穿孔伤修补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的手术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对不合并眼后段严重并发症的37例角膜穿孔合并白内障患者均I期植入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37例患者术后随访视力<0.1者2例,0.1-0.5者25例,>0.5者10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角膜穿孔伤后使眼部条件较差,手术复杂,但及早行联合手术可获得早期恢复及双眼单视,并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历悌,王俐平,刘玉莲,李白梅邵阳市中心医院自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现代白内障手术的新进展,具有使患者视力改善满意、符合生理要求、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的优点;解决了单纯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需戴镜矫正视力及出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普及和日益完善,大多数患者术后可以快速提高远视力。但传统人工晶状体由于无法改变自身曲率且在眼内无法移动,因此人工晶状体眼患者丧失了调节能力,这也成为白内障患者术后无法获得良好近视力的最主要原因。现代白内障手术的理想目标是在恢复良好远视力的同时,又在无需借助任何辅助工具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良好的近距离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眼轴长 >2 6mm的 39例 (43只眼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 ,施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结果平均随访 2 4个月 (12~ 48个月 ) ,眼轴2 6~ 2 8mm 2 5只眼 ,术后矫正视力 >0 5的 2 2只眼 ,占 88% ,眼轴长 >2 8mm 18只眼 ,术后矫正视力 >0 5的 4只眼 ,仅占 2 2 % .术后未见视网膜脱离、青光眼、角膜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人工晶体植入术 ,安全可靠 ,手术并发症少 .视力差的主要原因为眼底病变 ,并随眼轴长增加而增加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09例(147只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人工晶状体CANON STAAR AQ-110NV型53眼、AMO S140NB型43眼、Pharmacia CeeOn 911型32眼、Alcon Acrysof型20眼.对术后视力、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术后前房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0.5眼数分别为94.3%、93.0%、90.6%、90.0%;术后6个月,AQ-110NV型和S140NB型、CeeOn 911型和Alcon Acrysof型间角膜平均散光度数无显著差异,AQ-110NV型和S140NB型与CeeOn 911型和Alcon Acrysof型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前房反应轻微;角膜水肿、后囊破裂、后囊混浊、人工晶状体破损,发生率分别为6.1%、4.1%、10.9%、3.9%;未发现人工晶体状体明显移位者.结论:各种材料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在临床上的应用都是有效的,推注式人工晶状体(AQ-110NV、SI40NB型)植入术无须扩大切口,容易掌握,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韩勤 《医学信息》2009,22(10):2247-2247
探讨2002年一年中,白内障超乳加人工晶华植入术183例,有53例血糖在6.1-10mmol/L之间。行白内障超乳加人工晶华植入术手术。血糖在6,1-10mmol/L之间。行白内障超乳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2日视力《0.1者3只眼;0.12-0.4的15只眼;》0.5-0.6的18只眼;0.8的7只眼;1.0-1.2的8只眼。在血糖高于正常值,低于10mmol/L的情况下。行白内障超乳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勤观察,局部用药预防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表面麻醉[1]下行透明角膜切口,对138例(168眼)老年性、并发性、发育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起声乳化摘除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第一天裸视力0.4以上者157眼(93.45%);术后第一周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2(90.48%);术后第一月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156眼(93.48%).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具有切口小、术程短、术后散光小、裸眼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能在表面麻醉下安全操作,可门诊手术的优点[2].  相似文献   

17.
杨华  郑朝燕  朱绍辉 《医学信息》2009,22(4):313-314
目的探讨虹膜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外伤白内障合并无虹膜或虹膜大部分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植入带虹膜膈人工晶体治疗22例(22眼)无虹膜或大部分无虹膜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观察视力及各种手术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带虹膜膈人工晶体植入成功,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前指数~0.6),18例畏光症状全部消除,4例明显减轻。1例人工晶状体襻折断,2例发生睫状体少量出血,10例角膜水肿,6例葡萄膜炎,6例继发性青光眼,13眼术后散光,经处理全部得到控制,1例大泡性角膜炎。结论带虹膜膈人工晶体对无虹膜或大部分虹膜缺损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60例白内障患者施行巩膜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第1天裸视力≥0.5者为52%,术后第7天裸视力≥0.5者为75.5%,术后1个月裸视力≥0.5者为85.5%。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50±0.52)D,术后1个月为(0.95±0.26)D,术后3个月为(0.55±0.20)D。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昌体植入术手术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 对20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行昌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平均随访6 ̄36个月。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视力较前提高,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内皮水肿、前房出血、虹膜睫状体炎。结论 术中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及仔细选择病例对手术成败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观察高度近视、超高度近视眼行2.8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隧道式切口的透明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26例52眼年龄超过41岁,屈光度超过-8D的高度近视眼、超过-12D的超高度近视眼伴轻度或不伴晶状体混浊的患者,行2.8mm带<0.5~1.0mm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术中以虹膜恢复器作支撑和滑板,碎核钩将核粉碎、乳化。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角膜散光度的变化。结果术中无后囊膜破裂、前房出血、晶状体悬韧带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h视力0.2~0.4者48眼占92豫,0.5~0.8者4眼占8豫。术后1d视力0.2~0.4者为12眼占23豫,0.5~0.8者37眼占71.1豫,0.9~1.2者3眼占5.9豫。术后3个月视力0.2~0.4者为6眼占11.6豫,0.5~0.8者36眼占69.2豫,0.9~1.2者10眼占19.2豫。术后3月视力(裸视或屈光度﹤-2D矫正视力)大于术前矫正视力者为48眼占92.4豫,等于术前矫正视力者2眼占3.8豫,术后角膜创口处水肿2眼占3.8豫,3d后消退。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4.5%,术后1个月平均散光度变化值为0.05D。结论对高度、超高度近视眼患者行2.8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透明晶状体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控性好、安全、有效矫正高度屈光异常并能进一步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