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保留子宫的经阴道子宫肌瘤切除术及保留子宫的经阴道卵巢肿瘤手术报道较少,现将我院开展的11例保留子宫的经阴道子宫肌瘤切除术及附件手术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0年1月至2002年4月我院妇科施行保留子宫的经阴道子宫肌瘤切除术及附件手术共11例,占同期阴式手术的2.74%。平均年龄35.4岁(28—47岁),平均产次为1.1次(0~2次)。病理类型:子宫平滑肌瘤5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3例,卵巢畸胎瘤2例,卵巢纤维瘤1例。病例选择标准:(1)子宫肌瘤或卵巢良性肿瘤有手术指征且要求保留子宫者;(2)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肌瘤结节直径不超过10cm;卵巢肿物直径不超过9cm;(3)卵巢肿瘤患者常规进行B超及多项肿瘤标记物检测,初步排除恶性病变;(4)子宫及卵巢肿瘤活动度好,病史及检查估计盆腔无粘连。  相似文献   

2.
保留子宫的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卵巢肿瘤手术报道较少,我院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成功施行保留子宫的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及附件手术1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患妇科肿瘤的更年期妇女,行子宫切除同时作预防性双侧附件切除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经绝期症状。我们观察了30例,有阵发性潮热、出汗及肌肉痛者10例;有头痛、骨痛并发老年性阴道炎者18例;有高血压、高血糖者2例。经阴道涂片检查,指示已无卵巢激素水平的反应。如何解决过早地出现经绝期症状、并能监视保留卵巢的变化,我们采用自体卵巢移位术,移至腹壁内,即保留了卵巢及其功能,又便于临床监护。施术对象为在本院妇科住院病人,共5例,其中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并卵巢肿瘤及单纯卵巢肿瘤各1例,功血2例。5例中单侧卵巢移位3例,双例卵巢移位的2例。卵巢移位手术方法:选好移位的卵巢后,从卵管伞端系膜开始游离卵巢蒂,长约4.5~5cm左右,特别  相似文献   

4.
经阴道行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据文献报道,在经阴道行子宫全切除术的同时,行附件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我们对46例卵巢良性肿瘤需要保留子宫的患者,经阴道行卵巢肿瘤剔除术或卵巢切除术,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卵巢良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也是妇科常见的手术原因。目前国内外对这类疾病多施行开腹手术,近年来有条件的医院多以腹腔镜手术切除。虽腹腔镜手术创伤小,但器械价格昂贵,不易普及,为寻找一种既具有微创优点又价廉实用并可普及的手术方式,我们对5例患者施行了经阴道卵巢良性肿瘤切除并保留子宫术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2002年8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行经阴道卵巢良性肿瘤切除并保留子宫术式,占同期阴式手术的5.38%(5/93)。平均年龄35.4岁(28~50岁),平均产次1.1次(0~2次),其中卵巢畸胎瘤1例…  相似文献   

6.
超声检查18岁以下妇科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1~18岁女性妇科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12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1143例1~18岁女性妇科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43例中发现有超声异常表现者257例(占22.5%),分成3组:<11岁组:性早熟11例,无子宫4例,卵巢肿瘤1例(术后证实为卵巢畸胎瘤)。11~14岁组:多囊卵巢7例,附件单纯囊肿4例(囊肿均小于4cm),卵巢肿瘤3例(术后证实为2例卵巢畸胎瘤,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双子宫3例,阴道-宫颈管-宫腔积血2例,无子宫、纵隔子宫各1例。>14~18岁组:子宫偏小72例,多囊卵巢43例,卵巢肿瘤21例(术后证实为17例卵巢畸胎瘤,3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1例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附件单纯囊肿16例(均小于4cm未行手术而随访),始基子宫15例,无子宫11例,阴道-宫颈管-宫腔积血11例,幼稚子宫7例,纵隔子宫6例,双子宫5例,炎性包块3例,子宫肌瘤2例,子宫腺肌病1例。结论超声检查对1~18岁女性妇科疾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有利于临床早诊断、早处理。  相似文献   

7.
回顾分析卵巢成熟性畸胎瘤 2 19例的不同手术方式及术后的随诊 ,旨在对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肿瘤剔除与患侧附件切除术后的卵巢功能作一比较 ,以探讨保留卵巢的必要性。1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990年至 2 0 0 0年我们共收治卵巢成熟性畸胎瘤 2 19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单侧 179例 ,双侧 4 0例 (术前诊断 19例 ,术中诊断 2 1例 )。 12~ 4 8岁 ,平均 30 .2岁。未婚 2 0例 ,已婚 199例 ,未育 18例。1.2 手术方法 单侧卵巢肿瘤剔除术 78例 ,双侧卵巢肿瘤剔除术 30例。单侧附件切除术 89例 ,单侧附件切除 对侧卵巢剔除 10例。单侧附件切…  相似文献   

8.
近年,经阴道大子宫切除手术已在许多医院开展,文献报道[1],大子宫经阴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符合微创手术的原则,可通过改进手术方法,配备特殊器械,提高手术技巧及手术成功率。我院自行研制了一种易于牵拉子宫的手术器械,自2002年1月至2005年5月,经130例阴道子宫手术患者使用,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使用对象选择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5月实施大子宫阴式切除术患者108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8例(小于12孕周子宫),经阴道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4例,术中均使用自制子宫牵拉器(螺钻拧),作为观察组。130例患者均已婚,平均年龄45岁…  相似文献   

9.
2143例子宫肌瘤术式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我院1974~1989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2143例术式。发病最高年龄在41~50岁组,占60.0%。以肌间肌瘤为最多,占66.2%。分析70年代和80年代各年龄组间不同术式的分布及演变,得出31~40岁、41~50岁、≥51岁各年龄组间在全子宫切除、全子宫单附件切除、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次全子宫切除术中,不同年代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个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手术中对卵巢及宫颈的去留观点有所演变,即存在着从切除到保留的过渡。本文随访了次全子宫切除2年以上100例,未发现1例残端癌,有5例次全子宫切徐术后发生宫颈残端肌瘤。  相似文献   

10.
大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直径较大的卵巢囊肿 ,施行腹腔镜手术切除多数人认为技术上有一定难度 ,故持保留态度。甚至有人认为 ,直径大于 10cm的卵巢肿块属腹腔镜手术禁忌证[1,2 ] ,但是亦有大于妊娠 4个月子宫的卵巢肿瘤用腹腔镜手术的个案报道[3 ] 。近 2年我们对 11例此类患者实施了腹腔镜手术。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我院收治直径大于 12cm的卵巢囊肿患者 11例 ,15~ 4 4岁 ,无性生活史 5例 ,余已婚无生育要求 ;病程 2年以内 ;10例无手术史 ,1例有 2次剖腹手术史。1.2 方法 1.2 .1 术前诊断与准备 术前…  相似文献   

11.
80例大子宫阴式子宫切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目的 :探讨大子宫阴式切除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 0 0 1年 4~ 12月 ,我科对 80例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而无生殖道脱垂 ,子宫增大如孕 10~ 2 0周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 (TVH)。结果 :80例全部经阴道切除 ,成功率 10 0 %。无一例膀胱、直肠损伤。子宫重 2 80~ 10 0 0g。手术时间 30~ 180分钟。术中同时采用子宫对半切开、子宫肌瘤剜除术、子宫分碎术其中 1种或多种特殊方法处理大子宫 5 1例 (6 3.75 % )。术中同时行轻度粘连松解术 15例(18.75 % )。同时行附件切除或囊肿剔出术 6例 (7.5 % )。术中出血 30~ 6 0 0ml。住院天数 6~ 8天。结论 :大子宫经阴道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子宫增大超过孕 12周并非TVH的绝对禁忌证。伴有轻度盆腔粘连亦可行TVH。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3种不同手术方式剔除卵巢良性肿瘤,探讨经阴道途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直径<10cm卵巢良性肿瘤需要保留子宫的患者75例,其中28例采用经阴道卵巢肿瘤剔除术(研究组),27例采用传统开腹卵巢肿瘤剔除术(对照组1),20例行腹腔镜卵巢肿瘤剔除术(对照组2).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病率.结果研究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少、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病率低,与对照组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短、平均住院费用低,与对照组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阴道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是可行的,且具有住院和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费用低、容易掌握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经阴道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阴道行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经过筛选68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经阴道穹隆切开,继而行卵巢肿瘤切除术,对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手术效果等进行记录并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9±11)min,平均出血量(60±10)ml,切除肿瘤大小4~12cm,无一例膀胱及直肠损伤发生。结论经阴道行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腹部刀口疤痕、医疗费用低,相比较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切实可行和值得推广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4.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因膀胱失去宫颈支持及手术的刺激,常引起术后排尿障碍。本文以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排尿量为指标,观察经腹子宫全切术后对膀胱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1985年6月至1986年4月本院妇科子宫全切者100例,均属妇科良性疾忠.其中子宫肌瘤75例,卵巢肿瘤8例,子宫肥大症5例,功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炎、附件炎性包块各3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3岁,平均46.7岁.45岁以上50例。术式:单纯子宫全切1例,子宫切除同时双侧输卵管切除27例,一侧附件切除44例,双侧附件切除28例。保留卵巢者均将输卵管切除。麻醉: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2例加用氯胺酮。术中留置导尿管,手术结束时拔除。术后自行排尿并记录排尿次数和尿量,手术当日和术后第1天输液量2000~2500ml,常规应用抗生素5~7天.术前24小时及术后24小时按下列项目和方法各  相似文献   

15.
经阴道子宫前壁肌瘤剔除术改良术式3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子宫肌瘤剔除术式有两种 :经腹部和经阴道。大部分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经腹部直视下剔除。而经阴道手术是近年来妇科手术向微创方向发展的项目之一。传统的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多采用宫颈阴道部半环形切口[1,2 ] ,2 0 0 3年 2~ 8月我科对经阴道子宫前壁肌瘤剔除术前入路进行了改良 ,并与同期 30例传统术式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作对照。现介绍如下。1 改良术式介绍1.1 手术要求 ①术前常规分段诊刮术 ,以排除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 ,确定病变为良性。②术前常规B超检查子宫附件 ,了解肌瘤数目及位置 ,…  相似文献   

16.
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时应用的特种钉可损伤输尿管。下面报道的2例尿瘘其发生与使用腹腔镜钉无关: 例1 30岁,因卵巢交界性浆液囊腺癌经腹腔镜全子宫及左附件切除。2个月前在另一医院切除阑尾和右卵巢肿瘤。腹腔镜下见盆腔广泛粘连看不到盆腔器官。松解粘连后分离了双侧输尿管,完整的标本距阴道断端仅1cm,切除后关闭阴道断端。术后静脉肾盂造影显示一膀胱小漏孔及未充满造影剂的尿性囊肿。放置Foley尿管于术后第14天经阴道仍漏尿遂诊断为输尿管瘘。输尿管逆行插管失败。经皮肤肾造口后停止漏尿,带引流管3个月。最后做输尿管重新植入膀胱术治愈。术时发现结扎了输尿管膀胱连接处。 例2 39岁,因长期持续盆腔痛经腹腔镜全子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保留卵巢和附件切除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相关因素,探讨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收住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接受手术治疗患者33例。以手术中是否保留卵巢将其分为保留卵巢组(13例)、附件切除组(2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腹痛时间、手术路径、肿物大小、肿物扭转方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附件切除组肿物坏死程度重于保留卵巢组(P0.05),附件切除组中肿物扭转周数明显多于保留卵巢组(P0.05),附件切除组的发病孕周明显小于保留卵巢组(P0.05)。保留卵巢组1例术中同时行人工流产,6例术中行剖宫产,6例术后继续妊娠均经阴道分娩;附件切除组2例术中同时行人工流产,2例术中行剖宫产,16例术后继续妊娠均至足月生产。保留卵巢组无一例失访,附件切除组失访3例,余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妊娠期卵巢囊肿蒂扭转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保留卵巢手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需注意扭转周数,手术方式应综合腹痛时间、肿物扭转周数、卵巢坏死程度来决定。  相似文献   

18.
阴式子宫切除术适应证及并发症探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对187例非脱垂子宫行阴式子宫切除手术,其中单纯阴式子宫切除术143例,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壁修补术11例、加附件手术33例。187例中有腹部手术史者36例。子宫大小如孕9~12周136例、孕12~16周51例。结果:187例均经阴道手术无改开腹手术者。手术时间平均87分钟(40~170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174ml(80~400ml),子宫体积平均455cm3(115~1440cm3)。2例膀胱损伤于术中修复,2例术后阴道流血,再次经阴道手术止血。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手术适应证的拓宽,使得手术难度相应增加,术中临近脏器损伤及术后阴道流血的防治,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经阴道切除卵巢皮样囊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巢皮样囊肿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 ,常规的治疗为手术切除或腹腔镜下切除。本文作者报道了 2 6例卵巢皮样囊肿经阴道后穹窿途径切除的经验 ,并与同症的 10例开腹手术和6例腹腔镜手术比较。经阴道途径切除卵巢或卵巢囊肿的手术借鉴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同时预防性切除卵巢输卵管和经阴道输卵管结扎术的经验。手术指征是活动度良好的良性卵巢肿瘤 ,同时子宫活动度好 ,而活动受限的粘连包块以及恶性肿瘤则是其严格的禁忌症。手术前应在麻醉情况下 ,再次盆检包块的活动度 ,以估计选择阴式途径是否合适。术中患者取高倾斜的 Trendlenberg体位…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腹腔镜下子宫血管闭塞术治疗有症状子宫肌瘤的功效。作者于 1999年 3~ 9月间 ,收集 87例子宫肌瘤伴有月经过多、痛经及尿频症状应行子宫切除或肌瘤剜出而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其中 2例因严重盆腔粘连而放弃手术。分两组 :A组 48例 ,为绝经前患者 ,平均 38.6岁 ;B组 37例 ,为围绝经期患者 ,平均 48.2岁。术前阴道超声示 5 1例为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直径 >2 cm者 ,共 144个 ,每例患者约占 1.7个。多数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全身麻醉下置入 4~ 5个套管针 ,切开阔韧带前叶 ,于子宫动脉及子宫、卵巢动脉吻合处双极电凝。结果 :85例 (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