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现代的经济高速发展、政治日益民主化、法制化,受传统伦理深刻影响的我国,在现代公民伦理的建设过程中,由于传统伦理在现代表现出种种的困境,我国现代公民伦理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及时探讨现代公民伦理的路径选择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在认识历史学与人的自我认识之关系上 ,大体上经历了古代的个人完善、近代的理性思考和现代的对人类社会与个人自我的全面认识三个阶段。古代史学家重在教人如何成为完人和圣人 ,近代史学家着力探求人们活动的历史舞台 ,现代史学家则对人类社会自身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哲学探讨以求能够自由地把握人类历史的命运。这一任务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3.
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于连性格特征及其形成的心理成因的基础上,对处于物质欲望不断地膨胀的现代人在面临诸多物质诱惑时所面对的心灵困境进行分析,给现代人以心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表现的一种人的愿望、爱好、欲望、习惯和利益结合统一的内心世界。简单地说,一个人自我认识的程度越深,心理就越健康。自我认识表现在对自己的认识,情绪和意志的形式。因此可以说,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从自我认识的深浅来衡量。  相似文献   

5.
客观来说,人工智能推动了社会治理智能化、高效化、协同化,这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带来了建构机遇,但我们不可忽视其中显现的履责困境。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亟待人的全面履责,但人工智能的多元化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社会治理对人的依赖,人的履责能力、履责意愿、履责行为遭受了负面影响,这与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初衷背道而驰。有效破解这一棘手困境,可通过明确人工智能的主体资格、界定人工智能的应用场域、厘清人工智能的权责属性来寻求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6.
女作家乔叶始终关注着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她通过女性生命中的自我探寻、两性战场上的情爱博弈、异质文化下的城乡碰撞三个维度,写出了现代人的情感和生存状态,体察着社会中复杂的人情人性,并注入宽容仁慈的女性情怀。  相似文献   

7.
从“看得见的人”到“看不见的人”这一过程,展示了人对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自我意识的探索。所谓“看得见的人”,指的是黑人个体为证实自我的存在、要求社会的注目而采取暴行的野蛮人的形象,并非黑人真实的自我。“看不见的人”是现代人的普遍困境,具体表现在现代人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感丧失这一矛盾上。本文以拉尔夫·埃利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作为分析对象,认为通过黑人的遭遇来喻示现代人的普遍困境是这篇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论印度种姓制度对西藏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已步入高度文明的二十一世纪,但无形的种姓意识至今仍然困扰着青藏高原上赖以生存的许多人,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人也很难摆脱这种困境,于是出现了干涉婚姻、家庭不和、邻里不和睦、离家出走及亲朋断绝来往等许多社会问题,也势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主义和谐西藏的建设。然而西藏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逐渐淡化消除存在这种不利因素的根源。文章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起源、发展、比较及其传播到西藏的途径、负面影响、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如何预防这种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种姓意识的对策,并强调了提高自身修养,保持高贵品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发展主体所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的尖锐矛盾,从人的异化、对主体能动作用的过分夸大及对主体人的发展的忽视三个方面来分析主体困境产生的原因,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提出了解决主体发展困境的对策与出路。  相似文献   

10.
人类自我认识可分为两种方式 ,即哲学方式和科学方式 ,由此形成了关于人的问题的两种理论 ,即人的哲学和人的具体科学。人的哲学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应用哲学或哲学的分支学科。人类学是主要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科学 ,属于人的具体科学。人学也是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 ,但并不是超越哲学方式和科学方式之外的第三种方式 ,而是两者的综合。在一定的意义上 ,人学就是哲学人类学。人学作为一门完整而严密的学科 ,至今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因此 ,对人学、人的哲学和人类学进行比较研究 ,可促进人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江琴 《长春大学学报》2014,(2):226-230,234
部分贫困生因其经济的贫困,产生"心理贫困",陷入了对自我评价的困境,不能悦纳和认同自我。出现这一困境的根源就在于贫困生自我主体性的缺失,他们在"个体自我"与"社会自我"的双重存在下,无法处理好个体价值观念与社会价值观念的矛盾关系、个体自我评价的非理性标准与理性标准的矛盾关系。从实质上来说,主体性的存在就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的存在,其根本在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目的性。因此,通过强化贫困生自我意识,引导其认识客观自我,转向"重生存"的生存方式,从而追求主体性的存在,是从实质上真正缓解和消除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文化保护的视角,解读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民族发展的积极效应。旅游的适度开发与有效控制,可以削弱旅游的消极影响,扩大积极影响,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社区参与可以强化社区居民的自我意识,增强社区认同感,促进传统文化的延续。研究者应该避免夸大旅游对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避免把自身的价值取向强加在研究对象身上。  相似文献   

13.
乌托邦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完美世界,许多的哲学家和作家都提出过自己的设计,希望将其变为现实.然而,也有不少人对这种设想保持着冷静的头脑,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小说《1984》就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极端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着一种强制力量,它利用乌托邦的形式,抹杀个人价值,使国家退化为一个集权主义的国度.这部作品向我们警示了不切实际的政治幻想可能造成的灾难.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刍论     
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有两种形式:自发和自觉。在对二者的研究中,人们通常贬抑自发性而高扬自觉性,实际的生活实践却向这种观点提出了挑战,过去人们极力推行的那种高度自觉的计划经济体制扼杀了社会活力。正确处理自觉与自发的关系关键在于对自发性的必然性及合理性的充分尊重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价值合理性的根据应当指向人的全面发展。自我意识的生成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或关键。主体意识的提升、共同体意识培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规定。  相似文献   

16.
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出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生新闻”这种新闻形态出现至今,地方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已经走过了十多个春秋。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民生新闻栏目从最初的炙手可热迈入了如今的“后民生时代”。多媒体的竞争、公众自主意识的觉醒都是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需要研究和挑战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通过描写黑人女孩佩克拉的遭遇,批判了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的侵蚀,揭示了在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重压下黑人的人性被扭曲,谴责了殖民主义的种种摧残性的行为,力图唤醒黑人民族的自我意识,抵抗白人文化霸权的糟粕,建立黑人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相似文献   

18.
陈染对孤独的迷恋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她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涉及到孤独话题.她认为,孤独是精神高贵的标志,唯有智力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的人,才会体验到孤独的快乐.只有在孤独中,人的精神生活才格外活跃和丰富.实际上陈染是借孤独话题探讨人的内心,表达人生存的永恒困境状态.  相似文献   

19.
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阿Q正传》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作品,作品里塑造的阿Q形象深入人心,对于这个形象的解读和阐释学术界也从来没有中断过。阿Q无疑是一个落后愚昧的小人物,而他生活的地方———未庄,本质上是封建传统社会的缩影,阿Q作为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典型,既有其个性也有其社会共性,他身上的精神弱点必然也反映在未庄人身上。通过对阿Q及其他未庄人身上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的揭示,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阿Q这一人物形象以及当时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对一名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在全国锦标赛期间心理因素进行了深入、动态和细致的研究.研究认为:该运动员发生Choking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过强的自我意识和心理高压的影响下产生了认知焦虑、躯体焦虑、自信心焦虑和社会焦虑,并对比赛效能感产生了严重的负影响,导致比赛失误.最后通过本个案研究提出Choking突变模型,对预测比赛成绩和指导运动员大赛前的心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