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七星瓢虫啮小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瓢虫啮小蜂Tetrastichus coccinellae Kurju-mov是寄生七星瓢虫蛹的主要内寄生蜂,对瓢虫为害很大,是麦收后瓢虫种群数量激剧下降的原因之一,现将几年来的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一、观察方法 1.1978—1982年每年从4月开始至越冬止,每隔10天左右一次,在田间(小麦、油菜、白菜、棉花、春麦、玉米等作物及树木上)捕捉50头左右七星瓢虫的三、四龄幼虫和蛹,带回室内饲养。最后有干瘪的经解剖后仍有啮小蜂而未羽出的,仍计算到被寄生数内。  相似文献   

2.
七星瓢虫生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区一个“以虫治虫”的群众运动正在蓬勃展开。实践证明它可作为“综合防治”总方针中的重要一环。以瓢治蚜已经在广大棉区收到较好的效果,深受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本文介绍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一些生殖特点,作为瓢虫饲养繁殖时参考。 观察实验是在北京、安阳两个地区进行的,室内和室外观察相结合,加上必要的镜检帮助了解一些机体内部的状况。实验材料七星瓢虫根据观察的需要,有的是室外采集的,有的是室内繁殖饲养的,或是室外采集室内饲养。所用饲料蚜虫,有菜蚜、桃蚜、麦蚜等。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得到安阳县生防站同志们的热情帮助。  相似文献   

3.
七星瓢虫基础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七星瓢虫对蚜虫等农林业中的重要害虫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利用七星瓢虫进行控害的生物防治技术正在逐步推广.本文就七星瓢虫的生物学特性、捕食、对农药的反应以及人工饲养等方面进行综述:七星瓢虫幼虫随龄期增长逐渐出现黄斑,温湿度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以成虫越冬,有滞育现象.七星瓢虫捕食性强,捕食对象较多,包括多种蚜虫、木虱、蚧虫、粉...  相似文献   

4.
5.
脂肪体是七星瓢虫卵黄原蛋白合成的主要场所。本文用微量萤光法和细胞光度法测定成虫期脂肪体核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雌虫在成虫期第5天时,脂肪体的RNA/DNA比值出现高峰,雌虫在第9天产卵,说明当脂肪体合成卵黄原蛋白之前,脂肪体细胞的RNA合成十分活跃,这可促使卵黄原蛋白合成速率加快,几天后雌虫即能产出成熟卵块。雄虫脂舫体的RNA/DNA比值高峰在第7天出现,但其比值只有雌虫的一半。取食代饲料的雌虫,脂肪体RNA/DNA的比值一直较低,直到第24天比值才有所提高,但与正常取食蚜虫的雌虫个体的高峰值相比相差也约一半。这种雌虫一直未能产卵,说明取食代饲料的雌虫不产卵的原因在于脂肪体中核酸代谢的异常。取食代饲料一直未能产卵的雌虫,经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处理;3天后脂肪体的RNA平均值明显增高。说明ZR-512对瓢虫脂肪体RNA合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七星瓢虫卵子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卵子发生过程进行了组织学、细胞学观察及阶段划分,并与取食人工饲料的瓢虫进行对比。卵母细胞仅出现在幼虫期。蛹期已分化为卵母细胞与营养细胞。成虫期卵子发生可以明显的分为卵母细胞分化、卵母细胞营养及卵母细胞卵黄形成三个时期,并分为9个阶段。第1阶段:卵母细胞位于卵原区,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第2阶段:卵母细胞位于颈区,开始增大,出现了营养索,DNA呈明显的孚尔根正反应。第3阶段:卵母细胞形成卵泡囊并进入生长区,核增大成胚泡。第4阶段:胚泡移至卵质周缘,卵质中RNA丰富,滤泡细胞立方形。第5阶段:胚泡内核仁增大、分枝并释放核仁小体进入卵质。第6阶段:营养索消失,滤泡细胞扁平并出现空位,卵黄形成开始。第7阶段:卵黄球形成逐渐充满卵质,胚泡膜逐渐消失。第8阶段:胚泡消失,滤泡细胞开始分泌卵壳。第9阶段:卵发育完成,经过上皮塞进入输卵管。取食人工饲料瓢虫的卵子发生过程显著缓慢,发育中的卵母细胞致量少,滤泡细胞及卵黄分布均不正常。  相似文献   

7.
七星瓢虫卵黄蛋白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报道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卵黄蛋白的物理、化学性质。卵黄蛋白从成熟卵中用0.4MNaCl溶液提取时离子强度是提取的关键因素,pH影响不大。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后染色证明卵黄蛋白是糖脂复合蛋白。电泳和免疫反应证明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具有与卵内卵黄蛋白同源的蛋白带。化学分析表明卵黄蛋白含脂量为17.86%,含糖量为7.56%。氨基酸组份分析表明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包括相应的酰胺)等含量较高,含硫氨基酸含量很低。卵黄蛋白的沉降系数为14S,分子量测定为280,000—300,000道尔顿。卵黄蛋白分子经SDS-PAGE表明由四个亚基组成。亚基分子量分别为140,000,125,000,410,00,400,00道尔顿。卵黄蛋白的等电点为pH 7.0—7.4。  相似文献   

8.
自从1970年以来,我国黄河流域棉区利用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防治棉苗期棉蚜,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数年的实践证明:五月中、下旬当麦田瓢虫大量发生时,是人工助迁到棉田的有利时机,如棉株上瓢虫与棉蚜的比例为1:200(百株蚜数500以下)到1:100(百株蚜数1,000以上)时,则不需  相似文献   

9.
越冬代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的飞翔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用飞行磨吊飞技术测定了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越冬代自然种群的飞翔能力。个体间飞翔特性差异极大。36.5%的七星瓢虫和23.7%的异色瓢虫每次飞翔都不到30分钟, 而这两种瓢虫中都有累计飞翔20小时以上的个体。最长持续飞翔时间达8小时以上和12小时以上的个体在七星瓢虫中分别为9.4%和1.2%, 在异色瓢虫中分别为21.1%和13.2%。大于30分钟的飞翔累计时间为6小时以上和12小时以上的个体在七星瓢虫中分别为20.0%和7.1%, 异色瓢虫则达47.4%和28.9%。雌性个体在卵发育期间表现出很强的飞翔能力。吊飞124小时, 飞翔能力的最高纪录是, 七星瓢虫累计飞翔22小时27分, 飞翔距离94.464km;异色瓢虫为24小时, 92.550km;飞翔速度都达到2m/秒。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上七星瓢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种群的空间格局是生物种群的一项重要特征,常常影响物种的空间分布、结构和活动;影响捕食者对被食者的寻找。从而影响了捕食效率。还影响种群密度、死亡率及生殖力的空间关系,影响抽样调查方法、数量及其资料处  相似文献   

11.
<正> 5月底6月初麦田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 punctata Linnaeus的突减现象,经研究已证实与迁飞有关,当瓢虫群体迁飞之后,仍有少量成虫留在当地越夏。据连续5年调查,  相似文献   

12.
13.
引言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曾提到昆虫内激素是由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心侧体、咽侧体和前胸腺等分泌的内容,有关这类内分泌器官的知识,很多教师认为应重点演示给学生观察,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并希望了解一些解剖昆虫内分泌器官方面的操作技术,本文  相似文献   

14.
七星瓢虫雌成虫咽侧体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短期体外放射化学测定法测定了七星瓢虫雌成虫的咽侧体(CA)活性。结果表明,七星瓢虫的CA在TC 199培养液中培养时活性最高。在最适培养条件下CA合成保幼激素(JH)的速度在1—4小时呈直线增加。 七星瓢虫雌虫生殖期CA的活性变化与卵黄发生有相关性。羽化初期CA活性很低,羽化后4—8天CA活性增加,卵母细胞内卵黄沉积开始增多;羽化后8—12天CA活性高峰出现,此时卵母细胞内有大量卵黄沉积;羽化后12—15天CA活性下降,卵完全成熟并陆续出现产卵个体。 食料对七星瓢虫成虫的卵黄发生的影响:取食人工饲料雌虫的CA活性增长缓慢,直至羽化后15天CA活性仍很低,因而抑制了卵黄原蛋白的合成,使卵巢发育缓慢。此种雌虫中CA活性高峰的出现比取食蚜虫的延迟约2倍,前者的产卵前期也较后者延长约2倍。  相似文献   

15.
七星瓢虫成虫觅食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进忠  王熠  孙淑玲 《昆虫知识》2000,37(4):195-196
本文研究了七星瓢虫成虫捕食麦长管蚜、洋槐蚜和绣线菊蚜的行为 ,发现其觅食行为包括 7个明显动作 ,即搜寻、捕捉、嚼食、梳理、静止、展翅和排泄。  相似文献   

16.
七星瓢虫发育始点和有效积温的测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tata Linnaeus是多种蚜虫的重要天敌。70年代以来,在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大面积保护利用瓢虫防治小麦、棉花蚜虫,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了研究其发育与温度的关系,探求其应用,作者于1980—1982年对七星瓢虫的发育始点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寄养田是近年来我省棉区在利用瓢虫防蚜方面的新发展。是有计划地扩大瓢源、争取治蚜主动权的途径之一。它具有方法简单、节省劳力和资金等优点,对寄养田的建立,我们的体会是:(一)寄养田首先应选择播种早,长势好,蚜虫多的麦田、油菜田或棉麦、棉油间作地,面积至少不得小于5亩。(二)每亩寄养田放入春捕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阳是一个集中产棉县,每年在防治棉蚜上都要投很多劳力和农药。由于长期连续使用有机磷农药,棉蚜产生了较强的抗药力,使药效降低,防治次数增多,虽然进行了大力防治,但年年棉蚜仍有程度不同的为害。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广大贫下中农,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利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有很好的效果,既经济又安全,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棉花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  相似文献   

19.
七星瓢虫(鞘翅目:瓢虫科)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性七星瓢虫的触角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 ,鳞状触角分七节 ,分别为雄性 95 0 0 0±81 16 μm而雌性为 972 0 0± 9 5 7μm长。电镜下可观察到七星瓢虫触角有 8种类型的感觉器 (sensillae) ,即 :chaetica(Ch) ,trichoidea(Tr) ,basiconica(Ba) ,campaniformia(Ca) ,ampucellaceous(Am) ,scolopalia(Sc) ,placodea(Pl)和钩状感觉器。Ch在雄性长为 6 2 5 0± 2 89而在雌性为 72 5 0± 5 0 0 μm。Tr在雄性长为 10 75± 1 5 0 μm而在雌性为 14 98± 2 2 5 μm长。Ba在雄雌两性中分别为 5 7± 0 0 2 μm和 0 75± 0 0 6 μm长。Ca为半球状 ,其直径在两性中均在 3 0 μm。Am的直径在雄雌中分别为 1 2和 1 5 μm。Ca为椭圆内陷盘状。Sc在其顶部较阔而在末端尖锐 ,2 5 μm。在雄性触角上观察到一钩状感觉器 ,长 2 1 0 μm ,它表明七星瓢虫在触角上的性别两型性。在雄雌中其感觉器Ch ,Ca ,Am ,Pl的数量上接近。Tr在雄性触角上数量较大而Ba则在雌性触角上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20.
燕山主峰七星瓢虫迁飞现象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七星瓢虫自确认为迁飞昆虫并提出其迁飞途径受东亚季风影响,在850毫巴(约1,500米)高空,每年定期出现自南向北的迁飞虫群以后,为了直接观察高空虫群的动态,于1979—1980年,在华北平原北端与东亚季风相垂直的燕山山系主峰——雾灵山进行了现场考察。 雾灵山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北纬40°,东经118°),峰顶海拔高2,116米(七盘井),山脚海拔高631米(兴隆县城),相对高差约1,500米。由山脚至山顶的植物演进是:山地农田、山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